台北藝術自由日 Free Art Fair
氣味島:Scents 100
關於伊日
品牌事業
2024 年度計畫【一起練習自然而癒】
搜尋
關於伊日
品牌事業
2024 年度計畫【一起練習自然而癒】
Loading
輸入部份的標題
顯示數目
5
10
15
20
25
30
50
100
所有的
夏天了,來將茶杯都換季吧!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忍不住帶著雀躍的、興奮的心情,等不及要把冬天用的陶杯、春天用的瓷杯,趕緊換成夏天專用的薄口玻璃杯了。 夏天了。想到要把毛衣和長袖收起來,把短袖和洋裝搬出來,就突然懶洋洋的不想動。但是,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卻忍不住帶著雀躍的、興奮的心情,等不及要把冬天用的陶杯、春天用的瓷杯,趕緊換成夏天專用的薄口玻璃杯了。 染上這種非要替杯子換季的毛病,是從學茶以後開始的。 學茶一開始嘛,總泡不好。好不容易練出一個還可以的滋味,結果,過完一個冬天,進入夏天的時候,一樣的茶,突然變得好難入口啊。不只是感覺比較燙而已,滋味扎口,喝完之後,喉頭那裡似乎刺刺的。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還理不出一個頭緒來,在那段還不懂得細微調整泡茶手法的日子裡,誤打誤撞的,剛好替茶席換上一組新買的寬口矮杯。僅僅是換了一組小茶杯,說也奇怪,刺刺感不見了,轉而好入口,茶滋味甜而細軟多了。明明是一樣的茶,一樣還不夠細微的我啊。這滋味、這經驗,實在太令人震撼了。正沾沾自喜的時候,回到秋風颯起,漸漸涼爽起來的日子,矮杯裡的茶,又顯得薄了。 於是得到經驗,換回原本杯口略收的高杯。再次感到好奇妙啊,厚而紮實的感覺回來了。自此之後,只要到了夏天,連在家喝杯冷開水、冷茶,也都很願意不怕麻煩的換上玻璃杯。就口時,杯緣薄薄的觸感,玻璃那透明的視覺,還沒喝到呢,就都讓人覺得有涼意。而平時放在室溫中的杯子,因為薄、因為玻璃的特性,冰冰涼涼的茶,傾入杯子後,它們既不奪走茶的香,也不奪走茶的澄澈清涼,真的比較好喝耶。 每回想起這些迷人的滋味與感覺,就很開心而且期待的,把櫃子中的寬口矮茶杯、玻璃杯們,一一搬出來洗淨擦乾,等著迎接一季有涼意的夏天。
夏蟬聲中喝的茶
「咦?我竟然有這個啊,今天來喝一點不一樣的茶吧。」疫情中的日子,每天對望食器與茶道具棚,看著看著,居然發現了幾盞繫在包裝裡,從未打開過的玻璃道具。夏蟬在對面樹間大鳴的日子,就是該用玻璃道具,來喝幾杯冰冰涼涼的茶呀。 圖/文 盧怡安 扁而寬的急須,是沖泡日本煎茶的道具。和飲用台灣烏龍茶時需要的高溫,以及高而蓋子有拱的茶壺不一樣。日本煎茶和抹茶,香味比較不明顯,很少需要高的壺身或蓋拱來對流香氣。同時,抹茶是蒸好採來的茶菁之後,就細細磨碎來喝的茶,茶裡面比較苦澀的物質,會因為高溫通通跑出來。用六十五度左右的水溫,緩緩沖泡煎茶,或八十度左右的水溫刷開抹茶,就很溫潤好喝了。所以寬而矮的玻璃急須,不用太擔心用高溫的水注入會怎麼樣,剛好用來在夏天泡一壺煎茶,再適合不過了。 有一年夏天拜訪京都,發現常去的寺町通一保堂,多了四杯一組的日本茶體驗小席,覺得好好奇。於是和一對俄羅斯年輕情侶,一起眼睛發亮的站在側廂,期待穿白袍的灰白頭髮先生,會帶給我們什麼好喝的茶滋味。 站在吧檯旁品嚐的小席,很輕鬆,面前有一張白紙,印著四個小圓圈。原來這是等等每一小杯日本茶放在面前的位置啊。先來了一杯溫熱的玉露,初入口好像海苔的甘味,和清甘的滋味,淡雅溫柔。接著的煎茶與焙茶,漸次帶來青草和輕輕焙火的滋味。最後一杯抹茶,白袍先生溫熱刷開了抹茶,把漂亮翠綠色的茶湯,放在我們面前。 哇,微苦回甘的滋味好迷人啊。老先生看我喝得一臉滿足,很開心地跟我聊了起來。但是俄羅斯情侶一時安靜了下來,一望過去,啊,果然對他們來說太苦了點是嗎?老先生一點都不匆忙,慢條斯理地打開不知道什麼魔法小罐子,夾了一顆什麼來。喂,該不會是一顆冰糖吧? 不是冰糖,但是一顆圓圓的冰塊。他加入我們喝到一半的抹茶小杯裡。抹茶變成了冰抹茶啦。甜潤順口的感覺馬上把氣氛變得不同,來自俄羅斯的兩位也驚奇的睜大了好漂亮的大眼睛,開始加入了我們熱絡的聊天。 一面翻著京都的回憶,我一面把平時用的玻璃茶盅,架上一只金網茶勺,裡頭放著的不是別人啊,正是幾顆小冰塊。煎茶在急須中溫溫泡開了之後,順著急須的壺嘴注入茶盅,穿過茶勺裡的冰塊,把濃濃茶湯化開變成涼涼可口的茶。 配蟬聲,用兩盞新開封的玻璃杯來喝正好。 盧怡安 生活雜誌記者經歷十餘年,關心生活中美好事物,包含藝術、飲食、旅行。 2010 年起開始習茶,從臺灣烏龍茶道的學習中,漸漸體會器物、滋味、態度與氛圍美感彼此之間的平衡。從文字工作者的身份,慢慢跨出,為不同雜誌擔任過攝影、FOOD STYLIST,或影片拍攝安排。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官方網站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粉絲專頁 盧怡安「TASTER」
大稻埕博物館|氣味票券
尋尋覓覓,那一份屬於自己的氣味 伊日生活旗下品牌「一日茶事 tsit-lit-tê-sū 」聯手島內散步「大稻埕博物館:20、30、40又怎樣」,將於 12/14、12/15 帶你漫遊大稻埕。帶領你嗅著歷史的香氣、聽著獨特的故事,體會著打動人心的溫暖。 在「大稻埕博物館:20、30、40 又怎樣」中,一日茶事將一日茶道複方精華融入有著各種獨立個性的店家 -瓦豆光田、Originn Space、OLYMPUS PLAZA TAIPEI等,用茶香作為串連歷史的導覽員,聽著屬於店家的故事,用嗅覺感受一日茶事為店家調配的獨特香氣。更在旅程的最後,由專業調香師教您如何製作「凝香膏」,將今日的感受好好收藏,時時憶起這趟旅程的點點滴滴。 「土生土長,以茶為本,擇善而行,以茶會友。」一日茶事 tsit-lit-tê-sū,以茶為本的保養品牌。試著讓茶更貼近人們的生活,並且能回饋在地農友;友善土地、生生不息,這就是一日茶事所提出的「茶生活提案」。 台灣這塊土地,雖是我們熟悉的地方,卻也時時在發生著新奇的事物。大稻埕的街道上,從「建築」到「歷史」背景,是否還有其他不同的故事尚未被看見,並等著去被發掘。 尋尋覓覓,那一份屬於自己的氣味|2019 大稻埕博物館 活動日期|12/14(六)、12/15(日) 活動時間|10:00 - 12:30 時間共計|2.5 小時 活動費用|800元 集合地點|島內散步 1F 空間(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 239 巷 27 號) 活動報名與詳情|https://walkin.tw/tour/256
從清香甘活到飛機餅乾
很甜香。有曬乾的蜜棗香,甜得很純粹。但卻又有一點 ……,嗯 …..,大麥香?有一點 …..什麼呢?「怎麼好像有王子麵的味道?」我還沒捕捉到腦中那一閃即過的印象,自小在茶行中長大的年輕傳人,爽朗直白的說道。「欸,為什麼我覺得是肉乾的味道?」我認識多年的年輕調酒師聞言插嘴道。哈哈哈,真的呢。 聊了半天的主角,帶一點微弱鹹甜的焦香感,是這一杯:來自花蓮的蜜香紅茶,所帶著的小個性。非常有趣。我們都偷偷瞄了一眼泡茶的主人,怕這樣的描述,太大逆不道。但那種「對耶,肉乾的香味呀」的共鳴,在腦袋上方盤旋不停,誠實不欺。 我好喜歡跟愛喝茶的年輕茶人也好、甜點師、調酒師,葡萄酒界的好朋友也好,咖啡師也好,一起分享手中喜愛的茶。他們口中豐富獨特的描述,都會讓我覺得好獨特、會心,好振奮,很有共鳴感。 我喜歡的傳統做法:發酵得足一些、焙得完整一些的杉林溪高山烏龍茶,特別是金萱種的茶樹,傳統上通常會用奶香,帶一點果香,來形容。我覺得很籠統,並不盡然貼切。 「飛機餅乾……是飛機餅乾的味道。」結果我泡完和大家分享之後,可愛甜美的咖啡師,不太有自信的脫口說道。我眼睛一亮,哇,那個奶油香味,賓果說出了我心中的感受耶。「是小林煎餅的味道。」另外一位接著說道,同席的大家開始頻頻點頭同意。對,那種青綠本質的杉林溪高山烏龍茶滋味,但帶上焙火香,用海苔口味的小林煎餅來形容,蠻有感的呢。好有趣。 鹹食口味是偶然才出現的啦,柑橘香、紅蘋果、海苔味……和相異於傳統愛茶人士的圈外,分享台灣烏龍茶大約兩年以來,我得到了好多有趣又貼切的詞語,每次都讓我覺得更貼近了自己喜歡的茶,當天那獨一無二的滋味。很有收穫。 當然我也是傳統愛茶用字的支持者。傳統上,好茶的評判標準,脫不了清香齋解致璋老師引用天遊觀道士靜參的看法,所提出的:「清甘香活」四字。澄澈的清滋味,當然最高;回甘的韻味,是烏龍茶令人著迷之處。香不用說了,東方美人的蜜香、包種茶的白花香、佛手的柑橘香,都讓人未喝先笑,好醉人啊。但那「活」是什麼意思呢? 我自己喜歡的,是高溫沖泡下的台灣烏龍茶,騰轉萬變的鮮活感。才入口一秒,一會兒遒勁帶硬朗的線條,一會兒化成一股輕妙的香甜味,飄起來了。我喜歡這種變化感,覺得是:「活」的真諦。但也有朋友引述前輩的妙喻,解釋好喝的茶,「活」的秘密,在於礦泉水與R.O.逆滲透水的差別。也就是豐富的內含物質,所帶來有層次厚度的滋味。也棒。 「醇」也是愛茶人士喜歡的傳統標準字。朋友再次妙喻,是全脂牛奶和脫脂牛奶,在舌上豐潤與否的差別。哎呀,這樣很容易了解。醇厚的茶,當然是令人低迴再三,喜歡的滋味。不過愛喝紅茶的朋友,口中說的「醇柔」,隱隱帶著不夠過癮的暗示,沒有紅茶應有,跌宕奔騰、收斂然後嘩地回甘的爽快。換作是喜愛高山烏龍茶的朋友,則是不錯的形容詞了。這對照也相當有趣。 我不是風味輪的信徒,也難以被傳統的形容詞關著。最喜歡與身邊的大家,同時細細品嚐,然後迸出腦中最直覺、最無需多思考的那個詞語。在那個瞬間,傳統用語也好、新派詞彙也不錯,因為誠心品嚐,忠於心中最喜歡的那個點,就是好詞。即使是解致璋老師,也曾為席上同學們誠實冒出的一句「肉粽味」,拍案不已。 我覺得有趣的,是在品嚐的過程中,不因循既有的窠臼,不會在活潑的茶裡面,找刻板的味道;而是靈活敏銳的,遵從與相信自己的感受,這最重要。咖啡師朋友,和自然酒圈的好多朋友,啟迪了我這一點。今後我也將新舊夾雜地,用有趣或老派的字眼,描繪出心中的茶滋味,希望和大家擊掌分享。 圖/文 盧怡安 盧怡安 生活雜誌記者經歷十餘年,關心生活中美好事物,包含藝術、飲食、旅行。 2010 年起開始習茶,從臺灣烏龍茶道的學習中,漸漸體會器物、滋味、態度與氛圍美感彼此之間的平衡。從文字工作者的身份,慢慢跨出,為不同雜誌擔任過攝影、FOOD STYLIST,或影片拍攝安排。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官方網站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粉絲專頁 盧怡安「TASTER」
春天享茶鮮
時而小露晨光、時而薄霧籠罩的春天,喝一杯帶有鮮甜味、花香的茶,彷彿口裡也有微光、晨霧、春芽和飄散的花,實在很享受。大概從一千兩百年前,中國西湖附近出現了至今享有盛名的茶—龍井茶。從清明到穀雨,是喝當季龍井最棒的時節。它是一種綠茶。極好的等級,採的是一芽一葉。帶著嫩嫩的綠色,龍井的滋味淡淡的,卻有種難以取代的鮮甜,清雅的香氣。在台灣,最知名的綠茶產區,在三峽。以前兩岸不通時,人們懷念舊時江南的綠茶鮮味,在三峽這裡栽種起青心柑仔這種茶樹,製作綠茶,念舊的喚它「龍井」、「碧螺春」。但它有自己獨特的香氣,充滿朝氣略帶陽光感,滋味明亮,很有特色。實在可以很有自信的,就稱呼它三峽台灣綠茶。還有一種很適合在春天喝的茶,大家或許更熟悉,就是文山包種茶。和綠茶不一樣,它是部分發酵的烏龍茶當中,發酵程度最低的一種。輕微發酵的製作手法,使它帶著宛如白色蘭花的清香,回甘有韻的好滋味。帶有青嫩茶芽的綠茶,用略低的水溫,也許八十到八十五度之間,暖暖的泡開它,清香與甜味很快就飄揚起來。而包種茶,喜歡在茶葉量上用得稍微多一些,九十到九十四度的水溫沖開後,很快在幾秒內傾出,不經過久浸。在取得很好的平衡時,馬上就能感覺,花香好迷人啊。有時像濃郁的玉蘭花,有時又隱微高雅得像不知名小白花香。當季的包種茶,第一泡通常很鮮,滋味既嫩又軟甜。但第二泡起,就有豐富的回甘韻味。包種茶的回韻,淡雅,卻可以很悠長。有時早上喝上幾杯,甘甜可以一直持續到午後。連大馬路上,一排小葉欖仁行道樹,都抽出了嫩綠色的新芽。春天不只是在山裡面、櫻花林裡而已,新綠無處不在。在這樣的季節景緻裡,泡一杯屬於春季的茶,輕鬆的喝著,把這一季的鮮甜,用舌尖記著。
東方六茶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從古至今,無論是吃進肚裡,還是用於身上,女人總是想盡辦法,透過各種方式來維持外在賞心悅目的形貌。 牡丹是楊貴妃最愛的植物,常被她拿來泡茶養身,而御醫為她量身調配的「牡丹薏仁」,則是讓「貴妃出浴」一詞流傳至今;慈禧晚年常把珍珠研磨成細緻粉末,內服外用、兩相配合,才能保有如同少女般細緻粉嫩的膚質;十六世紀義大利公主Nerola將珍貴的橙花精華油滴進手套、浴缸中營造幸福感,甚至添加在保養品裡,使肌膚緊緻年輕、煥發神采,引領了植物芳香美容的風潮;堪稱花中之王的玫瑰,一直是埃及豔后維持青春嬌媚的最愛,舉凡玫瑰油、花水、花瓣浴,都成了她征服安東尼奧的秘密武器……。歷代皇后妃子的不老傳奇你聽過幾則?她們鮮為人知的美容秘技你還獨漏了哪些? 時至今日,這些從前被視為極機密的皇室保養祕方、老祖宗智慧的結晶,在美妝界孜孜不倦的努力下終於得以重見天日!各大保養品牌為了突破成分瓶頸,也積極向地大自然請益,無所不用其極的上山下海尋找對肌膚有益的材料──即使是在海拔三千公尺的高山或寸草不生的冰原極地、看起來毫不起眼的花朵、雜草、礦石,都很有可能是女人迫切渴望的回春寶藏。 而在東方的養身觀念中,向來都有將植物入茶的習慣,對身心靈有著很大的幫助。 當然,拜科技所賜,這些草本植物也化身為讓人眼睛一亮的明星保養成分,在這個時代裡呵護著女人最在意的肌膚質感、回應每寸肌膚的美麗需求。 菊花 Chrysanthemum中國十大名花之一,菊花是清肝明目、疏肝散熱的良方,味甘苦、性微寒,自古在文人雅士心中,代表著高尚的品格及簡樸的情操。含有鐵、鋅、銅、硒……微量元素及17種胺基酸。中醫論點指出,泡成茶飲的菊花茶不太適合消化系統耗弱的人,尤其是容易腹瀉者更要謹慎。但若是其萃取物反而有消炎舒緩的作用,用於肌膚上可以對抗自由基的加速生成,延緩老化,並藉由疏理肝臟機能達到美白功效。 綠茶 Green Tea經過萎凋、靜置、攪拌、殺菁……繁複工序,綠茶含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兒茶多酚,因此一直以來都是保養界的熱門成分。豐富的維他命C、E以及礦物質,提供人體強效的抗氧功能,也能協助抵禦UVB引起的輻射傷害。與維他命B、E結合後,還可以補充水分、緊實肌膚。新鮮的綠茶對於腸胃機能較差的人,可能會有刺激胃酸的副作用,但若是其萃取物,反而擁有良好的美膚功效。 魁蒿 Artemisia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艾草。日本沖繩縣有將魁蒿葉入菜的習慣,有些製成茶,有些和在麵糰裡烤成香料麵包,有些則是直接將葉片放入湯品裡享用。外來的人多無法接受粗糙纖維的口感和生澀的氣味,但對日本當地人來說,卻是一種養生食材。魁蒿在拉丁文中是以月亮女神阿提密斯命名,怡人的香氣輕盈卻溫柔萬分。其萃取物中的倍半 烯類分子,不但能呵護細緻的肌膚,還具備抗炎舒緩的效用。 木瓜 Papaya木瓜茶需使用新鮮未成熟的青木瓜,加上茶葉浸泡而成,有降低尿酸之效。姑且不論「降低尿酸」是否有足夠的臨床實證,但可以確定的是其中所含的木瓜多酚,扮演著維護健康的重要角色。除了一般人所熟知的能促進腸胃蠕動、加強消化吸收機能之外,其中的木瓜萃取液(木瓜發酵液)能幫助分解並清除肌膚表面老化角質層,讓肌膚柔嫩淨白、光滑細緻,素有「天然活膚成分」的美名。 東方柿 Persimmon柿子是台灣相當重要的果樹之一,每一個部位都擁有珍貴的價值。無論是柿葉、果實或蒂頭,甚至是外表結的霜,都可以用作藥材。研究發現,柿子葉含有極豐富的維他命C,高於柑橘類的水果。民間將柿葉製成茶,跟一般你我所熟知的台灣茶不同,其不含咖啡因與茶鹼,屬於弱酸性,茶中多糖成分有助於調節生理機能。而來自葉片的萃取物對於肌膚有抗斑以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肉桂 Cinnamon肉桂是東方料理中常見的辛香料之一,通常使用樹皮部分,雖然葉片亦有功效,但桂皮所散發的香氣較為馥郁芬芳。肉桂特性溫暖,自古便是中國藥典裡用來止痛止瀉、舒筋活骨的藥材。揮發油有強烈刺激性及紅皮效果,因此使用上需特別謹慎。台灣原生肉桂的化學結構近似中國肉桂,其中的肉桂醛近年來成為炙手可熱的原料,透過專業技術降低其副作用後,有極佳的收斂油脂功效,並且可以作為天然的防腐用途。
樟樹湖的烏龍茶
樟樹湖的烏龍茶,有一種特別的個性。和奮起湖一樣,樟樹湖在阿里山區中,並不是真的有一個「湖」,它就是一個比較凹、比較平坦的地方。 以前剛開始學茶的時候,還嚐不懂梨山茶、杉林溪茶的柔媚、婉約,我一直都喜歡樟樹湖高山烏龍茶的直爽,帶一點不好相處的微澀,然後再很爽朗的,一下子化開而回甘,很暢快。我蠻好奇,是什麼樣的風土條件,會造就這樣充滿少年個性,而非少女感的高山茶滋味呢?跑一趟樟樹湖不就知道了? 樟樹湖是住在嘉義一位朋友,心煩時會油門一踩,就上山去散心的秘境。她寄給我一張照片,山谷之間有一座小小的、不張揚的山坡,那就是了。開車上山,在彎過奮起湖而沒有停下來的一晌之後,一個大彎,我很快發現了她照片裡那一個,完美的俯望角度。 阿里山尖峭的群峰之間,有一巒不太被高峰所遮蔽,向陽而挺立的坡。啊,沒錯,這裡就是樟樹湖了。我看著這被陽光寵照的山頭,心想,怪不得那滋味,直接而俐落,若冬日用高溫沖下去,茶裡帶一點稜角,不怎麼細軟。但回甘,卻全面倒湧,豐厚的甜味一直來。這種直爽的個性,無疑來自風土,騙不了人的。午前到這裡,正在曬茶菁的埕上,拉起了黑網,光線正燦爛呢。但山中奇幻,很快就飄來山嵐,挺尖的山峰間有紗裙,飄渺仙裊。循另一位朋友推薦,來到百冠製茶廠年輕一代新血剛成立的「霧裡村」準備賞霧。雲氣未來,年輕的主人簡莉芩先端來一杯昨冬今春的冬片,說嚐嚐看吧。哇,看上去是金黃的烏龍茶色,湯面飄來的氣息,和落喉以後的尾韻,卻是感覺橙紅一片的蜜香味。原來這麼高海拔的地方,還真有小綠葉蟬作用後,可以收得漂亮蜜香滋味的高山烏龍耶。 山的曲線太美,我坐在玻璃窗裡面看久了忍不住,於是央求百冠製茶的簡太太,讓我們到茶園裡撒野。遠看茶園裡銀白的樓梯非常浪漫,天哪,近地一爬,手腳都發軟。山勢陡到了一個驚人,用輪胎疊起的小路是捷徑,但連當地人都不建議我們走,軟滑倒一踩不順就可能直接下山囉。但茶樹一株株長得真好。樹並不像茶飲料廣告裡面那麼整齊而地面乾淨。大花咸豐草、紫花藿香薊,各種野地植物冒得到處都是。茶園邊上還有大棵的李樹。簡太太說,紅肉李看到就摘吧。太有趣的經驗,在茶園滿是草的地上,啃自己摘下來的紅肉李,吹那些爬上山坡的涼風。對,當然是很快就曬傷了。低估了涼爽二十二度山間裡,一樣旺盛的迎光山坡上,陽光直曬的威力。卻是心甘情願被曬傷啊。 回到台北,只能從杯中想念樟樹湖。和我一起在茶課上享用樟樹湖高山烏龍茶的客人,有花藝愛好者、咖啡師、甜點師傅,雖然不常喝茶,味覺和嗅覺都敏銳而好奇。跟她們一起喝這茶,幸福極了。甜而醇香的前兩泡,她們與我分享喝到的甘蔗香氣、蜜糖味,但隨後而來的是帶一點收斂的苦甘感,可一點都不是傻白甜。最後才是回甜,我們越是聊得起勁,越是甘甜。和那塊土地一樣,峰迴路轉。這就是我希歡樟樹湖的地方。 盧怡安 生活雜誌記者經歷十餘年,關心生活中美好事物,包含藝術、飲食、旅行。 2010 年起開始習茶,從臺灣烏龍茶道的學習中,漸漸體會器物、滋味、態度與氛圍美感彼此之間的平衡。從文字工作者的身份,慢慢跨出,為不同雜誌擔任過攝影、FOOD STYLIST,或影片拍攝安排。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官方網站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粉絲專頁 盧怡安「TASTER」
款待的滋味
午餐前,朋友遞給我一馬克杯的青茶,貌似輕描淡寫。其實我知道,最近他因為蒐集到真正用茶花薰製的好茶,而開心不已。淺嚐一口,哇,滋味蠻夠、蠻濃厚的;但卻清揚爽口,花香飄飛,不會傻傻鈍鈍的。是我喜歡的味道。他很開心的跟我說,因為知道我要來,他前一天就冷泡了一壺等我。冷泡需要的時間長,他算準了我赴約的時間,而提前準備;甚至為了我喜愛的口味,調整了手法。這種誠心款待的心意,真的是喝得出來的。可以說是,感動的滋味吧。雖然,有時在外受人招待喝茶時,主人會說:「誠心準備的茶,就是好茶。」我總是有點不給面子的,歪著頭沒辦法接話。可能說誠心準備,但小細節不太注意,像是不同客人喝了好幾輪的杯子,簡單在盤裡涮一涮,繼續端給其他客人,總讓人接過來的時候,有些遲疑。也正因為如此,看到細心為自己準備的茶,每個小環節都真正照顧到時,會特別感動。有一回,在日本建築設計師藤森照信所造的小茶亭裡,朋友準備了一席茶。那天天氣很冷,室內竟然只有十七度;雨下個不停,濕度超過百分之八十。照說,條件是非常不利的。但她耐心的燒開了水,先裡裡外外溫熱了注水的水壺;然後再花時間,重新滾一壺新鮮的水,置入已經溫熱的水壺,再開始泡茶。這絕對不是她平常的手法。然而她很專注的傾聽不同環境下,每一環小小的細節,費心調整習以為常的流程。泡出來的東方美人茶,在那樣高濕度的環境下,居然還是很香,很溫熱。因為溫熱,滋味活潑有變化。那些慢條斯理的過程,竟然一點也不會讓我不耐;反而因為她的細心,更令人沉靜、感動。其實她沒有太多花招,當然也不是一種表演,只是很專注、很回到基本的工夫。這是真正的誠意啊。不管是簡簡單單一個馬克杯的冷泡茶,或是一席優雅、完整的茶席,花心思把細節照顧得很好,真正為客人想在前頭,喝到的時候,那滋味扎實,誠意的美味,裝不來,也騙不了人。好喝啊!
沁涼消暑的熱茶
以前夏天的時候,想解解暑氣,總希望能喝一杯冰冰涼涼的飲料。在這個初夏,一個又悶又熱、快下起雷雨的午後,居然讓幾杯熱呼呼的烏龍茶,帶領著我,不燥不黏的散去熱意。 很奇妙不是嗎?天氣這麼熱,冷泡的茶比較討喜吧?用傳統工夫茶的泡法,九十幾度高溫沖下去,怎麼可能喝得下去嘛。 說也奇怪,台灣烏龍茶有一種魅力,因為高溫,帶出一種宛如幽谷蘭花的清香。不只是從杯面聞得到,啜入一口,由口內竄上鼻樑,不斷向上繚繞,帶來一種清爽感。而且明明很燙,但入口不僅僅只有淡雅,也有回甘。幾年前第一次在夏天,喝到這樣一杯精心泡的熱茶,讓我腦中一閃即現的竟然是:好清爽、好沁人啊。品嚐完久久之後,喉頭仍然是微微的甜,好舒服喔。 像是被鬆開來了一樣,暑氣真的從身體裡淡散了。 今年初夏,很開心能在一棟日式老房子裡,認認真真的泡一席茶。但今年悶熱似乎來得特別快,窗外是百分之七十幾的高濕度,和直逼三十的溫度。何其有幸,燒好水準備泡茶時,冷氣剛好壞掉了。在這個快要下起雷雨的午後,傳承傳統工夫茶、但以自創的方式教導我們的台灣烏龍茶道老師,很乾脆的把落地玻璃窗,全部推開。 悶濕全到場了。心裡想著的是,汗都滴下來了,這麼熱的茶還喝得下口嗎? 一直惦記著:心要快點靜下來、靜下來的時候,反而很浮躁。但一提起水壺,準備往茶壺裡注水的時候,因為專心,整個忘記悶熱,忘記汗滴,忘記自己給自己要靜下來的提醒。一注入熱水,茶香馬上就飄揚起來了。因為香味清雅,黏濕的感覺很快就被趕跑了。因為喉頭不斷有清甜回甘的滋味,來回繚繞,身體裡的燥熱不耐,也被解開來了,很放鬆。 講起來都像故事一樣很傳奇,真希望這種舒暢清涼的感覺,有更多的人能親身感受得到。要不要,試著讓烏龍茶、包種茶,陪伴你渡過這個夏天?
玫瑰、鳳梨與夜來香
不同的人、泡同樣的茶,經常得到不同的滋味。同樣的人,用不同的溫度泡茶,也有各種不同的風味與姿態。 夏日雨後的午間,赴朋友家小聚,他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冰茶。清涼的琥珀色茶,散發木質調的滋味,但同時又飄出淡淡的玫瑰花香。我猶豫了幾秒……這奔放中偏清新的紅茶香味,分明是紅玉(台茶十八號),但那玫瑰香味很陌生。我一度想問朋友,是不是調了玫瑰花瓣在其中?不不不,以我對他的了解,他不可能這麼勤奮。「哎呦,我用了比較低的溫度,冷泡而已。」朋友笑說。他繼續解釋,這一天的還嫌濃烈了點。他用八十多度的水溫去泡紅玉時,還更優雅、更玫瑰香。這實在非常有趣。不同的人、泡同樣的茶,經常得到不同的滋味。同樣的人,用不同的溫度泡茶,也有各種不同的風味與姿態。我自己就超愛用比較高的溫度,來泡紅玉。即使是準備放涼、甚至冰起來的涼茶,一樣是熱沖熱泡。 有一回在朋友開的一間可以品茶泡茶的花店,我就這麼分享給大家嘗試了。先燒了滾燙的熱水,降溫至八十九點五度,然後沖泡了一壺紅玉。接著,再用九十點五度,泡了一壺完全一樣的紅玉。其實只是很微小的溫度差距,不過平時也沒有什麼喝茶經驗的花店花藝師淺淺品嚐了以後,馬上說,哇,這兩壺的味道好不一樣啊。八十九點五度泡開的紅玉,帶著溫和的甜味,溫和、順口。九十點五度泡開的紅玉,個性強烈,帶著焦糖、曬過的鳳梨乾香味。初入口可能覺得野,但回甘很長、很長,最後留在口裡的味道比較優雅綿長,即使是放涼了以後也個性曲折十足,很妙。她睜大眼睛跟我說,原本以為自己會喜歡比較溫柔甜潤的那一壺;沒想到野過了以後,有點回不去。「是不是~~~」我瞇著眼睛笑說。擅長把茶泡得鋒芒畢露的我,就是喜歡這樣個性有稜有角的滋味路線。而用熱水沖茶,再把它放涼,相對和長時間冷泡比起來,對我來說,特別能夠顯現得出這樣跌宕起伏有致的滋味曲線。 我總是覺得冷泡茶的溫柔體貼、圓滑沒有銳角,不及熱泡放涼後,仍能在清涼的口感中,體會到湧動、波濤起伏的韻味,進而回甘的回馬槍,來得迷人。更重要的是香氣,熱沖下去帶出的紅玉西式香料滋味,如肉桂、丁香、柑橘乾,總是比較豔麗及鮮明。但就這麼奇妙,一位朋友是冷泡的信徒。泡起包種茶,那白花如野薑、如夜來香的香氣,從含苞到盛放,內蘊在他冰涼的茶水裡。我覺得好神奇好喜歡。好像就是這樣,不同個性的人,有自己擅長的泡茶方式,意圖想要呈現給朋友們一嚐的風味路線、美感與美味,也都很不一樣。沒有一定的規矩,也沒有打不破的真理。最核心的,還是自己喜歡、一試再試,也想分享給別人的滋味。 不斷動手去嘗試,忠實追求自己最享受的平衡美味,找到自己拿手的沖茶溫度。於是呢,身邊朋友也會改觀,玫瑰、鳳梨乾與夜來香,漸漸愛上被彼此打開的視野,好開心。
玫瑰花香的東方美人
入冬以後的花草,繽紛、盛放,節慶感濃厚。左手一欉金黃熾烈的金合歡,右手一大把橘紅的銅錢花,還有濃綠中點綴朱紅的千兩。一樹一樹的,燦爛不休。在這樣的氣氛裡,我少數有了想把喜愛的烏龍茶擺一邊的心情,想喝好多好多花花草草的茶。 泡開同樣看起來是棕色的,一壺玫瑰紅茶。杯子裡,卻是繁花盛開。飄來的不只是玫瑰、紫羅蘭的氣味,還有許多嫣紅嬪婷的香,與姿態。身邊的朋友起了玩興,把玫瑰紅茶兌上一些東方美人茶,溫柔小心地泡開。一種柔雅甜美,但花香迸放的氣息,暖暖飄來。第一次喝到與玫瑰花一起綻放的東方美人味,很令人喜歡。 於是大家都玩起來了耶。紛紛把香草氣味濃厚的草本茶,兌上各種自己喜歡的烏龍茶。雲深霧裊的烏龍茶,有了陽光曬過的草皮香,有了小朵小朵野花,這裡那裡開著的俏皮感,泡著和喝著,都蠻好玩的。 近來身邊的朋友,對於拓寬烏龍茶的邊界,玩心真的較以往更盛。在大稻埕,百年老茶行有記茶行的隔壁,自家第五代的聖鈞開啟了烏龍茶的新喝法。自慢的包種茶,輕烘焙和中重烘焙的,兩種加乘在一起,是小玩法。包種茶和氣味、方向完全不一樣的紅玉紅茶組合在一起,才是新奇呢:用加壓氮氣 on tap 的方式,注入在長玻璃杯裡,表面一層薄薄,綿綿密密的氣泡,甜耶。平時感覺輕揚的包種茶,和厚暖、西式的紅玉紅茶擺在一起,卻甜甘合一,喝起來驚喜、開心。 像聖鈞這樣,在很了解台灣的烏龍茶之後,放肆的組合法,是一種樂趣。然而身邊也有完全不了解茶,但躍躍欲試地開始動手組合這種茶、那種茶的朋友。「啊,好像怪怪的。」朋友泡完,自己喝了一大口,笑了起來。要真的驚為天人的好喝,也沒那麼簡單,但我們就這樣一起喝著,配點心,也不錯呢,還真開心。對我來說,朋友的手路雖然還稱不上好喝,但只要在旁邊看著她自己覺得,啊,不甘心,好想繼續鑽研,不失為也是另一條燃起興趣的小路,我就好支持。 對喜歡氣味,喜歡美味的朋友來說,玩茶說不定是一條新的、開心的小路呢。 盧怡安 生活雜誌記者經歷十餘年,關心生活中美好事物,包含藝術、飲食、旅行。 2010 年起開始習茶,從臺灣烏龍茶道的學習中,漸漸體會器物、滋味、態度與氛圍美感彼此之間的平衡。從文字工作者的身份,慢慢跨出,為不同雜誌擔任過攝影、FOOD STYLIST,或影片拍攝安排。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官方網站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粉絲專頁 盧怡安「TASTER」
產地之旅Ⅰ_七十年的皂香
成立逾一甲子,位於彰化田中鎮上的老皂場,以承襲三代的傳統皂古法,使用在地原料用心做皂。 ——「寶豐香皂」 皂廠裡的小小植物園 位於彰化田中,成立已逾七十年的「寶豐香皂」,廠辦合一,立面開闊的建築體,大片白色磚面為底,綴以幾塊黑磚排列的幾何線條圖形,穩重但不拘束,規整中不乏活潑,頗有種復刻的摩登風情。 一踏入大門,便驚豔於那個自成一格的院子。若只是院子,倒不希罕,但把院子養成了園子可就大大不同於一般。據聞,這片盎然綠園是老主人——也就是現任第三代負責人陳聖文的阿公親手栽下並照拂的。飽滿蓊鬱的綠植如森,肉桂樹,橄欖,芒果樹,椰子樹,茉莉花,薑黃花⋯⋯還有更多族繁不及備載的花葉草木,由左至右,熱熱鬧鬧,既簇擁又各安其位,不理世事只問風雨地喧嘩或含羞著。園裡一隅,有方池塘,翠綠浮萍在水面以鋪張之姿密密擠在一起,幾朵粉絳淡紫的睡蓮星散其間。池中央,一尾騰躍石鯉的鱗上,穿著用時光編織而成的厚厚苔衣。 午後三點多的軟陽光斜過枝葉,在屋牆留下凌亂的腳印子。都說時間如流水,一去不返,甚且不露痕跡,然而在皂廠那座氣息豐裕的小小植物園裡,時間卻在泥土裡長成了一份難得的禮物。 撒種子精神 戴著細框眼鏡,圓領衫七分褲,說起話來溫和敦厚的陳聖文,看著就像個尋常的鄉間青年,怡然自在,但肩上其實扛著家族事業的擔子。 阿公陳守仁原是國小教師,光復後,日文不能教了,只得改謀生計。幾番嘗試,終而歸屬於香皂。本是餬口,求個溫飽,一塊小小的皂做著做著竟也忽忽一甲子過去。從父親手中接掌皂廠的陳聖文,不當空降部隊,事必躬親。他帶領著廠內的老師傅們分工合作,一起在經驗裡持續學習,因時制宜調整前進的步伐。一間穩健的老工廠,承襲的不只是技術,更是純釀般的情感。「我們廠內的蕭大哥十六歲就來工作,到現在都六十八歲了。別看他瘦歸瘦,一身肌肉還是很精實哦!」他滿是笑意的聲調裡有藏不住的驕傲。 接下皂廠的經營責任之後,陳聖文沒有安於現狀,守成就好,還積極關注並投入田中的地方發展。比如,知名的國際性「田中馬拉松」活動,就是熱愛馬拉松的他與一群同樣重返鄉土的青年夥伴一起努力的成果。而在皂廠業務的操作上也跨出一大步,發揮地利之便,除了添加入皂的原料運用,還以契作或引薦,媒合在地小農與其它產業的連結。 「人的價值在於帶給這個世界的影響力,個人對社會能有什麼樣的幫助。」無論農友(或手工皂的個人工作室)的數量需求多小,利潤多微薄,陳聖文幾乎照單全收。他以自身能力支持愈來愈多從事自然農法耕種的小農,希望這樣的做法,既提升與擴張農作物的附加價值,也能啟動愛護並回饋土地的友善循環。「我的舉手之勞,對別人可能是很大的幫助。」就跟對馬拉松活動的經營一樣,陳聖文始終秉持「撒種子」精神,能幫到的盡量幫,就算不一定與皂有直接關聯,相信「把好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就會產生好的事情!」淡泊名利,豁達開朗的他就是這樣在愛家愛鄉愛土地。 人親土親 隨著工廠法規的改變,在地數十寒暑的老廠,就像年已花甲的銀髮族得注重健康保養一樣,翻修勢所難免。按理,整舊如新所耗費功夫比遷址蓋新更是大麻煩,然而,陳聖文卻不作他想。這個老地方從一九六八年迄今,除了土親,人也親。旁的不說,若搬遷遠處,居住附近的老員工們該怎麼辦呢?僅僅念及此,他就寧可像前院子裡茂密的植物們,落地生根,歲月不改。 一個小鎮,一種堅持,一處安身立命的所在,超過半世紀的「寶豐香皂」不只是一間工廠,不只是陳聖文的、也是在裡面打拼的每個人的家。 輾轉問起聖文,對於接手皂廠到目前為止的心情,有後悔嗎?「當初既然決定回來了,就不能再三心二意,做該做的事,我不會為自己找理由藉口。其實就像跑馬拉松一樣,我自知跑不完全馬,但已經上路了,就算最後用走的也沒有關係,因爲方向、目標就是在那裡,不會變。」他目光炯炯地答道。 文字/陳冠良 圖/陳冠良、游大偉、余育緯 寶豐香皂|1947 年創立於彰化田中鎮。秉持「積極、穩健、誠實」的信念,七十年來的製皂過程,在傳承經驗、勇於突破中不斷成長茁壯。 更多相關訊息請參考 寶豐香皂粉絲專頁 或至 寶豐香皂官方網站
產地之旅Ⅱ_一粒米的長途旅行
一九五〇年創立。位於濁水溪源頭,素有台灣米倉之稱的彰化田中。七十年來「以誠為本,以信為用」,培養專業人才,改良生產技術,為每一位消費者提供最優質安全的好米。ー 正新製米 小米去旅行 收割完成的穀粒,來到「正新製米」的碾米廠,從入料坑口開始,經過礱穀機,選石機,色彩選別,再到碾製成糙米、胚芽米、白米 ⋯⋯ 那一粒粒小傢伙在輸送帶上一路變身,改頭換面,若擬人,簡直就像是從小朋友轉大人的過程了。 我們一夥吃米但不見得懂米的人,跟隨著負責廠務的劉峻豪的腳步,透過他詳細又流暢的解說介紹,一點一滴認識(也許更接近見識)了關於小小一粒米多樣的形貌,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的特色區別。例如胚芽米的出現,是為了改善糙米欠佳的口感而來。又如,米蟲是怎麼產生的呢?主要關乎保存的方式,米蟲在米心產了卵,若沒孵化,也就單純是蛋白質,其實一點不恐怖、不噁心。峻豪笑說都只是觀念問題罷了。 偌大廠區裡,大型機具分分秒秒轟隆隆運行著,就像是一列火車在軌道上不斷繞圈圈,粉塵如飛揚沙塵,而米粒們是搭車的旅客,在不同站下車之後,各自還有各自的前往。 國王呷好米 濁水溪源起合歡山南麓,悠悠長長地流經過霧社、集集、二水、田中、社頭與鼻子頭,接續雲林部分區域,沒有污染的純淨水源含大量有機質的粘板岩成分。而濁水溪平原的土壤為珍貴黑土,富含氮、磷、鉀等微量元素,加上氣溫適中,日照充足的良好栽種環境,坐落濁水溪源頭的田中於是素有台灣米倉的稱譽,並以生產高品質的濁水米而馳名。 一九五〇年從祖輩起,「正新製米」已在這片沖積扇平原上歷經了七十年光陰。得天獨厚的地利條件外,更憑藉創新求變的毅力,將根扎得深且穩。劉峻豪對於自有品牌與米種如數家珍,關於扛鼎的招牌米名稱由來,他說,台灣人吃粳米的習慣是沿襲日本人,日治時代最高級的米都是獻給天皇的禮物,爺爺在為品牌命名時想說台灣人用「天皇」二字彆扭,「總統」嘛又覺得不對味,後來靈機一動,想到以前莊稼人說「好米攏嘛乎國王(kok-ông)呷欸!」於是「國王米」(台梗九號)便就此誕生了。 說起米的產業如今所面臨的種種困難與考驗,劉峻豪有感慨,也不乏因時制宜,隨機應變的方法。碾米廠的經營,他自有與時俱進的節奏與調整,都在可控可拿捏的範圍。一如機器上貼著春聯般的紅紙寫的「川流不息」,既是期許也是祝福。但市場畢竟現實,飲食型態的劇變,讓米的需求量在統計數字上直接對半腰斬。峻豪舉了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早餐究竟還有多少人是吃粥的? 一日茶道 TEAORY 台灣好皂系列「歷久米新去角質潔顏皂」,採用彰化田中在地白米碎米磨粉製作。 粒粒皆珍貴 最早最早,人們不無酸溜心態稱做米的都是「田僑仔」,出入不是開免嚕(賓士)就是開米漿(BMW),但那根本就像是以為做銀行的就一定口袋飽飽的謬認了。今非昔比,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劉峻豪非常清楚且體認市場萎縮所帶來的影響與挑戰。 面對需求量大減,但對品質卻日益嚴格的趨勢,米廠一方面著力價格較高的高端米的經營,另一方面則轉向源頭的教育與掌握。產量決定收入多寡,以前老農夫們都習慣施重肥,相信吃得飽長得壯,但以現今產銷履歷的需求標準,老路等於死路,僅僅是基本的藥物殘留檢測就過不了關。若不從頭監督,光是靠後端加工的努力,未來是沒有希望的。 唐詩「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說的是要珍惜農人滴滴汗水的辛勞成果,而對做米的人來說則是「錙銖必較,粒粒皆珍貴」。每一粒得來不易的米,都不能被草率對待。在處理過程中無可避免的毀損,即便裂了碎了醜了,還是有作為「副產品」的價值與去處。那些身有瑕疵的「屑米」,無論當肥料、飼料、釀酒或更多其他用途,一點也不用怕英雄無用武之地!「現在的人呷好閣愛呷水!」劉峻豪玩笑似的一句話,充分說明了即便是一粒微小的米也是得做到內外兼顧的啊! 每一粒米的旅程無論漫長或短暫,中間經過多少波折(篩選或加工),但終究會抵達它們歸屬的目的地。 文字/陳冠良 圖/陳冠良、游大偉、余育緯 更多相關訊息請參考 正新製米產銷班粉絲專頁 或至 正新製米產銷班官方網站
用每一次的選擇,體貼身體
「好額母值著會食,好命母值著勇健。」近年來,台灣食安意識抬頭,然而國人罹患大腸癌的比例仍逐年上升,以民國 106 年衛生福利部「公告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癌佔癌症總人數比例約 14.6%,且已超過十年位居第一。飲食西化、纖維質攝取不足等多種複雜原因,造就了大腸癌罹患比例居高不下。重視食安,從數字來看並未改善大腸癌的占比,我想是因為大多數人雖記較「飲食安全」,卻不是那麼在乎「飲食健康」。 「吃下米糠油而中毒的人們,40 年來仍在與病痛搏鬥,但他們不知道哪些症狀與當年吃下的油相關。更令人痛苦的,是毒油禍延二代的恐慌。有母親至今仍望著自己體弱多病的骨肉,不知道兒女的病究竟哪些是來自於自己一口口吃下的毒油。」 《報導者》〈被遺忘的食安風暴2 〉黃浩珉、林頎姍、張家瑄 透過《報導者》的文字,得知在四十餘年前發生的「油症事件」。那時我還未出生,然而對當時的受害者來說,四十年過去,當年的油症患者也已來到第二代、第三代,痛苦仍在蔓延、奮鬥仍然持續。這起事件催生了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簡稱消基會)與食品衛生處(現今的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成立。 對於跟我同世代的人而言,米糠油「油症事件」或許有點陌生,但不久遠的六、七年前,也曾接續發生一連串劣油事件,回收油、地溝油、飼料油,一幕幕令人瞠目結舌的畫面、各種駭人訊息,從早到晚透過新聞媒體不斷映入眼簾。還記得事件爆發的第一天,我和朋友們正在慶祝節日,餐桌上的食物多是外食:披薩、炸雞、塗抹濃厚奶油的生日蛋糕、一杯杯手搖飲品及酒品,各式各樣。嗑著酥脆爽口炸雞腿的我,看到了沸沸揚揚的新聞報導,心想著:「太可怕了吧,賣什麼黑心油?」但,當時對於與切身相關的飲食要求,似乎僅止於「不黑心」,健康與否,卻還不在意識之內。 「身體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無論到何處,它總是跟你一起。」 25 歲以後,幾乎每年都會得知某個親戚、哪位朋友,因大腸癌的緣故開始進行化療;有些人仍在持續奮鬥,而有些則已然離去。雖然,他們都不是新聞畫面裡被黑心食品毒害的直接受害者,而是過著跟我一樣,時而家裡廚房開伙、時而便利外食,偶爾也會大快朵頤、啜啜小酒,大多數人的凡常生活。因此,不禁讓我開始檢視自己的生活飲食、家族病史;假日陪著媽媽到市場買菜,或者上班日傷腦筋午餐吃什麼時,也開始有意識地作更健康的選擇,因為我知道,這一次次的選擇,都是在體貼自身;照顧自身,也照顧愛你、你愛的人。 「你如何對待身體,它就如何回應你,你善待身體,身體就以健康來回應你。」 約莫兩年多前,媽媽經由朋友的介紹,開始接觸益生菌的產品。每天早餐後一包益生菌已經成為這兩年多來家人的日常。坦白說,一開始也只是把它當成健康食品,只知道對胃腸好,又是媽媽給的,我也就乖乖吃下。直至今年,因為工作關係,有機會開發自己品牌的益生菌,才真正開始下功夫認真研究何謂益生菌?好的益生菌究竟如何組成?更重要的是,益生菌到底是怎麼對人體產生助益?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益生菌就是一種「可以促進宿主健康的微生物」的統稱。而目前也有許多研究顯示,益生菌除了能有效改善腹瀉或便秘外,對於慢性腸道發炎、調節免疫、減少過敏、降低血脂肪,以及降低大腸癌風險,也都有顯著作用。先不論愈來愈多科學佐證,腸道是人的第二個大腦,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決策與判斷能力,日日夜夜為我們不眠不休工作著的腸道,其實也是人體免疫力的守衛者,人體有 70% 的免疫細胞生在腸道、長在腸道;腸道的健康與整體健康息息相關,而日常中的每一口飲食的選擇,亦是直接影響腸道健康的關鍵。 選擇健康好食物,減少攝取會為腸胃帶來負擔的飲食,就是善待腸道、善待自己。益生菌,能夠保養與呵護日夜不歇的腸道。挑選一款好的益生菌,不僅是體貼守護著我們免疫系統的腸道好朋友,更是幫助自己在健康飲食的生活路上,踏實穩健地大步向前邁進! 一日茶事 天使紅茶益生菌 「為你健康著想的微笑日記」 200 億菌數|10 種嚴選優良菌株|3 種益生元|多重包埋技術,嚴選一日茶事自然農法栽培的天使紅茶原葉研磨茶粉添加。無砂糖、果汁粉、甜味劑、防腐劑、人工香料及色素。 更多一日茶事 天使紅茶益生菌 資訊 「請參考 a better day 伊日好生活」
用溫柔、呵護,養成美麗
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說法:快樂就是擁有健康和健忘的記憶,我多麼希望這是我發明的,因為說的太對了 — 奧黛麗,赫本/英國演員 母親從來就是堅韌、溫柔以及包容,當然她也存在著女人或是一個人在人性中帶有的脆弱、憂慮、憤恨,甚至是張牙舞爪。我們可以從自身生命經歷中體驗母親、感受母親,或學習、或扮演。 「母親不會一覺醒來就不愛自己的孩子,唯一會發生的事,是我會愈來愈愛你,而你會愈來愈不愛我。」── 電影《親愛媽咪》 在《親愛媽咪》(Mommy)中,導演札維耶‧多藍(Xavier Dolan)細膩地描繪母親與兒子間瘋狂的糾葛,濃烈且令人窒息的愛,如何付出、怎麼付出,是一生的課題。而在另一部《姊姊的守護者》中,由卡麥蓉‧狄亞(Cameron Diaz)所飾演的莎拉(Sara)則毫無保留地為女兒窮盡一切,全然的付出、傾瀉所有的愛,陪著抗癌的女兒一同落髮、耗盡心力 ── 從我們被孕育在母親的子宮那一刻起,母親的力量,她的堅韌、溫柔和包容就從未停歇。 其實,想法很簡單,在「一日茶事」研發「天使紅茶益生菌」時,最初是針對腸道健康與照顧,但身邊許多女性好朋友,偶爾,總會不小心聽到些她們的惱人「困擾」。因此,心想,何不也來發展專屬女性的益生菌及清潔產品?溫柔地呵護女性私密處,也照顧姊姊妹妹們最難以啟齒,卻又如此切身的問題。 女生跟男生真的大不同。翻找生命經歷,想起國中時曾有幾次打掃女生廁所,相對於男生廁所,總會聞到一股特別的氣味,而那股氣味,在家中廁所偶爾也會聞到。依稀記得,小時候曾聽到媽媽叮囑大三歲的姊姊,上廁所要注意衛生,衛生棉該換就換,不要憋著不去廁所,更不要憋尿。相較於爸爸教導我的:「甩乾淨。」女生要注意的事情真的煩瑣許多。我也總納悶著,哪有那麼多規則要遵守:衛生紙擦拭方向、衛生棉更換準則。家中浴室還有一顆肥皂,更是媽媽跟姊姊專屬,爸爸和我都不准碰。 歲月更迭,到了差不多可以和朋友把酒言歡的年紀,以往一些私密話題也不再是禁忌了。開始知道女生每逢生理期會有多困擾,而挑選對的沐浴產品又有多重要。朋友圈中有幾個站百貨專櫃的櫃姐,憋尿是她們的日常,特別是大檔期活動,舉凡母親節、週年慶、年終慶、聖誕節,都是膀胱要奮鬥的節日。如果又遇上生理期,要面臨的考驗就更大了。幾年下來,惱人的婦科問題,經常就是這些櫃姐朋友們常見的職業病。 尤其,最讓姊妹們擔心或害怕的,就是因私密處有狀況而生異味,進而帶來房事尷尬或不順。誰不想在青春年華擁有親密愛人?享受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私密處的健康,除了自身的舒適與否外,更是與枕邊人肌膚之親的關鍵哪。 為了研發這款照顧姊妹的益生菌,研讀資料,才發現,女性生殖道真是一個特別的器官,是生命之源,更擁有自癒的能力。女性在生理期、性行為後,生殖道的酸鹼(pH)值會提高,甚至呈現弱鹼性(pH 7.0~8.0),但在正常,也就是健康情況下,生殖道能自體恢復酸鹼值至正常的弱酸性(pH 3.5~4.5)。然而生活型態的改變,譬如,工作忙碌、飲食習慣、作息不規律 …… 等,生殖道的自癒能力會下降,壞菌隨之增加。這時,就需要藉由內部調理和外部清潔,主動給予適當照顧,讓生殖道或私密處能穩定地維持在健康狀態。 歷經近一年的探索、試驗,「一日茶事」和「一日茶道」專為呵護女性姊妹們所研製的保健和清潔產品:「鳳梨莓果茶益生菌」及「鳳梨冰茶私密嫩白慕斯」誕生了!「鳳梨莓果茶益生菌」選用了〈STP4〉專利菌株,經實驗證實,能有效抑制生殖道中的念珠菌及加德納菌,為生殖道維護一個良好的菌叢環境。「鳳梨冰茶私密嫩白慕絲」更是以一體成型的設計,防範任何外來污染進到瓶中;從初次使用到用罄,貼心的瓶裝設計,讓姊妹們每一次使用,都如同初始時的純粹、乾淨。 從產品研發初期到完成,每一次的試驗,當然都是女性閨密、同事、友人的切身經驗提供和參與。而這也是我體貼並奉獻給身旁女性好友最好的方法與禮物之一。親密的朋友,私密的呵護。也獻給所有這一生身為女人的妳們。 封面插畫/詹雨樹 — 果實的祝福(局部) 更多資訊請參考「a better day 伊日好生活」
秋天,品嚐不同的蜜香茶
「蜜香系」的茶,近年發展出許多種類,都好受歡迎。傳統的東方美人茶之外,品嚐蜜香烏龍、蜜香紅茶,都有很不一樣的個性。 每回到了秋天這個時候,身邊就會有朋友開始說:好想來杯充滿蜜香的熱茶呀! 這幾年,「蜜香系」的茶,真的很受歡迎,種類也很多。蜜香紅茶、蜜香烏龍,變得蠻常見的。不過,台灣烏龍茶中最典型、也最傳統的蜜香系,應該是白毫烏龍。這種茶更常被傳頌的名稱,還包括東方美人茶、膨風茶等等。白毫烏龍,或稱它東方美人茶,既不是添加了蜂蜜,也不是將香氣薰上去的,而是天然散發出蜜一般的甜香味,就是因為這樣,才特別迷人、珍貴。 原來,這是在台灣悶熱而潮濕的夏季,茶樹嫩芽受到小綠葉蟬等昆蟲襲擊時,所分泌散發的一種物質。目的是在吸引小綠葉蟬的天敵前來,把它們消滅或趕跑。將這樣的嫩芽採摘下來,經過高度的發酵後,一種天然的蜜香,就能優雅的飄揚出來。由於嫩芽的背面,通常長滿白色的毫毛,因此稱為白毫烏龍。而因為它的蜜香迷人,纖細、優雅,甚至帶著一種豔麗而女性的氣味,在世界上幾乎是絕無僅有,傳到英國時,受到女王稱讚它為「東方的美人」,所以「東方美人茶」的名稱,這才比白毫烏龍更為響亮。 蜜香烏龍、蜜香紅茶的香氣原理,大致上與白毫烏龍相同,多半都是因為小綠葉蟬的叮咬而天然產生的。不過,製作過程不太一樣。像是在南投縣鹿谷鄉,按照凍頂茶區的做法,將它發酵、揉捻成類似凍頂烏龍茶,就成了蜜香烏龍。 在鹿谷,它還特別被喚做貴妃烏龍。它是球狀的,乍看真的很像凍頂烏龍茶,而不是像白毫烏龍般呈現散狀。帶著蜜香的它,喝起來比傳統遒勁有力的凍頂烏龍茶來得柔美,但整體的滋味,卻比白毫烏龍耿直方正許多。蜜香紅茶則有許多是在花蓮茶區。它是將受叮咬的夏茶,發酵至百分之百,製成類似傳統紅茶的樣貌,多半帶有紅茶奔放的氣質,滋味比較雄厚。比纖細、香氣飄雅但稍縱即逝的白毫烏龍,更適合搭著一些甜的點心品嚐。 奔放、優雅或耿直,今年秋天,你想要來一杯怎樣的蜜香系熱茶呢?
秋天上高山
秋天總讓人想往山上跑。 不知道耶,到了這個節分,也許是山頂上,雲絲飛捲得特別飄渺悠揚,引人放鬆心懷;或者是有斜陽的日子,山的、樹的影子,特別迷人美麗。想在山坡上散步一小段。啊,醒醒吧,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開任意門,隨時去山上。那麼,跑不遠的日子,就在茶杯裡爬幾座高山吧。台灣高山烏龍茶,真的喝得到高山感嗎?嗯,是真的。有雲、有影子,有向陽的山坡,還有山谷間繾綣不斷的霧氣。高冷感鑲在杯底,在喉頭。我覺得是喜歡美食、享受氣味的人,不用多敏銳都能感受得到的美好。 比方說霧。 烏龍茶不都是那樣嗎?朋友問。我默默沒有說話,泡了杉林溪龍鳳峽和阿里山樟樹湖兩種不同的高山烏龍。杉林溪的烏龍,入口鮮爽清雅。不過發酵足夠,馬上帶來甜、回甘的轉變。柔軟的回甘並不猛烈粗重,而是悠悠緩緩的滑翔感,給人一種清冷,線條柔雅而朦朧的感受。是霧。但也不見得所有高山烏龍茶都冷涼如霧。比方說,樟樹湖的烏龍就陽剛、直接許多。甘與微微收斂的口感,一起襲來。入口有耿直的線條,起先跌宕,旋而回甘飛揚,有一波波的戲劇性起伏。高揚時香氣飄雅,低迴時甘苦並進。像向陽有光的山坡,時而有影子,時而陽光灑滿。喝著喝著,像翻越一兩座小山坡,很快就讓人愛上了「爬山」的感覺。 久沒喝梨山茶,這時興起,把一泡春茶拿出來喝。梨山,是另一座高山了。華岡、翠巒、翠峰,都在兩千多公尺以上。是台灣最頂峰的高山茶區。入口就是甜雅,軟而甜滑的感覺,討人喜歡。但做工甚佳的的華岡烏龍茶,不只甜軟,還帶有一陣陣悠揚的清香,和婉轉不斷爬升的滋味變化。像在山中細徑裡散步,慢慢前往山頂。很令人著迷。常常在一兩泡之後的尾韻,有一種涼涼清冽的口感。不是真的像薄荷茶一樣涼,但茶一落喉,就驀然化開,像在山上迎著風,眼前雲開霧散的感覺,是這樣的涼。前輩說,這就是高山氣。以前覺得這三個字聽起來飄渺不實在,但自己喝到,覺得好奇妙,想搖著旁邊人的肩膀說,我喝到了我喝到了。很喜歡。 在山間的霧裡,在曬著陽光的山坡,在森林裡的小徑,秋天喝高山烏龍茶,或甜滑軟細,或直冽甘口,都有,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
種下一顆豆子以後
產地之旅_Ⅱ 在彰化北斗深耕食農教育的「田野勤學」 文字/陳冠良 圖/陳冠良、游大偉、余育緯 那個站在田裡的男人 「田野勤學」自然農法的黃豆得獎了!造訪那天午後,彰化北斗鎮農會的總幹事與同仁剛巧去張貼祝賀的紅紙布告,大大一張,喜氣洋洋地。 一抵達,陳光鏡大哥便領著我們一夥人「下田」。一甲左右的面積,一排排井然的豆子仍是幼苗,明顯隔開的間距是為了讓作物有充分的「呼吸」空間,而周旁略顯蕪雜的野草,這裡一片那裡一塊的,不是偷懶不拔,而是刻意留給蟲子們的「活動」空間,換句話說,就是要降低豆子被「侵犯」的機會。 站在田裡暢談自然農法耕作的眉角,分享大豆特性與栽培心得的光鏡大哥,與最初那個毫無農業相關背景,卻半路出家回鄉種黃豆的半導體工程師已不可同日而語了。一身黝黑的「農膚」,宏亮的聲腔,爽朗自信。 在妻子的全心支持下,從一開始純粹想種自然農法的友善黃豆、黑豆,至今致力於推動食農教育,過程中,無可避免的辛勞、焦慮、挫敗與學習,既是汗水摻和淚水,說起來卻又充滿樂趣的故事,也是驅動他們不斷前進的力量。 向下紮根的「田野勤學」 憨人有憨福,初期在不被看好的狀況下,南北奔波,利用週休二日勤耕勞作的夫妻倆,跌破眾人眼鏡,第一年便意外迎來不施農藥也長得漂亮的豆子,以及頗豐的收穫量。那會兒,他們才意識到這麼多的豆子應該怎麼辦?哪裡可以曬、又有哪裡可以儲放?怎樣「適當」地處理?而他們其實連要透過什麼通路賣出去都壓根兒沒想過。回憶起來真是啼笑皆非,夢想孵出了結果,卻變成一枚燙手山芋。 危機可能是轉機,窘況也會觸發不同的契機。慢慢上軌道後,陳光鏡的思索並不侷限在如何賺最多的利潤,他關注的是更長遠的部分。「品質那麼好的黃豆,如果消費者不知道,吃不到,不懂怎麼吃,甚至送人都不要,嫌夯枷(giâ-kê),那我們種得再多再好也是白費力氣而已。」於是,他與妻子開始發想、研究黃豆食用的可能性與變化性。 從田裡返回矗立一旁的鐵皮倉庫,才坐定,女主人便張羅一人一杯自家黑豆研磨的豆漿。光鏡大哥捧出了近期開發、利用豆渣烘焙的餅乾給我們一嚐為快。除了眼前這些,為了讓黃豆更廣泛深入一般家庭的餐桌,他們與各個產業技術交流合作,嘗試做不同的豆製品:豆腐、味噌、天貝等等 ⋯⋯ 瞧,餅乾還在嘴裡嚼得意猶未盡,冰鎮清爽的豆花又接棒上場了。 若「好的食物」是自然農法的「結果」,那麼友善土地的心就是「紮根」的動作。因為意識到人與環境共同面對的「永續問題」,「田野勤學」於焉誕生。透過與各種教育、社會企業單位合作,一般講座外,唸物理出身的陳光鏡,運用科普知識設計各種活動,讓參與的人親身種豆、親手 DIY 大豆食品的加工 ⋯⋯ 相信經由實際的接觸才有深刻的體會與獲得。一如「田野勤學」的內在意涵:「我們不僅要在這片田野上勤勞工作,更要虛心地向大自然學習。」那精神是:永續的生活——學習與大自然更和諧的一起生活著! 通往回家的路 聊起一路走來的點滴,困難不少,但甜美的也沒缺。 「有一次收到一位老師說要帶學生來參加課程,我報價過去之後就石沉大海,音信全無。隔了一陣子打電話去問,才知道那老師是在台南的一間特殊教育學校。老師抱歉地表示因為報價遠遠超過預算,所以沒辦法成行。我一了解情況,立刻跟老師約定好時間⋯⋯」儘管一次課程所付出的成本、耗費的精神體力都非常大,「既然老師那麼信任我,不辭老遠要從台南帶一群學生過來北斗,我怎麼可能說不⋯⋯」光鏡大哥心中早已沒有利益的盤算了。所謂因果善緣,那次機緣的口碑相傳,為「田野勤學」招徠了後續許多預料之外的機會。 雖然正走在真心所屬的道路上,可預見的未來大概也發不了財(陳光鏡自嘲)。認識光鏡大哥的人知道他的經歷後,總會問:是否懷疑過當初放棄高薪工作的選擇? 「以前忙到時間都不是自己的,小孩病了也照顧不到,完全變成家裡「最熟悉的陌生人」不講,也曾對老婆說出很傷人的話。我沒忘記對一大家子口的責任,雖然現在一樣很忙,經濟上也還持續很努力著,但我回家了,太太孩子都在身旁,是溫暖且踏實的。」三個女兒撒賴似地在爸爸腳邊蹦跳著,光鏡大哥與一旁的老婆相覷一笑。 光鏡大哥在農業創新的領域邁開步伐,目前有一個年輕活力的團隊,成員彼此秉著共同的信念、認同,分工行動。「我們相信並期待著未來!」 暗透的天色下,他們的笑靨分外明亮閃耀。 *本採訪文章為三級警戒前採訪之內容。 田野勤學 2015 年創立於彰化縣北斗鎮,是專門種植國產大豆的農創團隊。創辦人陳光鏡,透過活潑的食農教育,致力於綠色農糧的推廣,相信健康的身體來自安全無虞的食物。尊重、順應自然,向大自然學習為其宗旨。 Facebook|田野勤學
種釀在泥土裡的香氣
產地之旅_Ⅰ 屏東九如悠悠芬芳的「植物之家」 文字/陳冠良 圖/陳冠良、游大偉、余育緯 躲避球賽般的考驗 從圍繞「植物之家」農場外緣的挺拔大樹望去,遠處高架公路上車來車往,像是一輛輛在天空馳騁的飛行器。 說起那條看似遠在天邊的二號國道,目前肩負管理之責的郭俊言深深慨嘆,近年來的淹水噩夢皆因它而起。由於涵洞容積的規格設計不良,排泄效果幾無,導致每至雨季農場必定氾濫成災。大水一來,無論成長到什麼階段,無處可逃也逃不走的香草植物們,只有就地溺斃的命運。 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偏偏根莖類植物懼水,那些個檸檬香茅、薄荷與諸多種香藥草既然是扎在土裡,身不由己,就得跟著一起腐爛。然而,地遷不走,雨必要落,只是聽天由命,不盡盡人事,除了消極,究竟不成個道理。 田地太低了,那就移轉去高處避離水難;怕日曬雨淋,就搭起溫室來個養尊處優的照料。可是啊,人算不如天算,計畫趕不及變化,興許地形改變,地下水位漲高,即便防水措施做足,種下的東西一樣爛了根。有次風起了,吹得太兇狠,釀成禍,翻了園子,掀了屋蓋,連後來種植難度相對較高的玫瑰花都被摧殘殆盡。 這片農場既是身家,也就等同於性命。若種種的考驗,終究是一場不會結束的躲避球賽,那麼,就算沒有喘口氣的中場休息時間,還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保持機動性地專注、觀察與閃避敵球突襲! 蒔草弄香的青農 那一日晴空無雲,風也隱蹤。 閒散的步子,漫走遍植香草植物的專業農場,隨處隨意隨機,微微俯鼻輕嗅,手捻葉細搓,都能簡單就呼吸到層次跌宕不同的芬芳香氣。 占地十二甲之大的農場,處處是醒目的,濃密參天的茶樹。放眼整個園區裡,一排排循著路徑蜿蜒列隊,不一定井然但自有其序的茶樹,因為大量製作精油的需求,一直沒有停過密集採收,所以其實不太開花。郭俊言說它們的樹齡約莫十三年左右,算起來也不過就像是個唸國中的青少年,然而看著那股子蒼勁有力的姿態,可非一般毛毛躁躁的小屁孩。 在前頭領著我們遊園的是電子科系出身的郭俊言,二十五才。 鴨舌帽,泥跡斑斑的工作衫褲、黑膠雨靴,不修邊幅的鬍髭,說話有條有理的他,笑起來滿是不知如何排遣的靦腆。沒有繼續把碩士讀完就返鄉接下父親的「植物之家」,搖身一變成了青農。他似乎並不惋惜當初未完的學業,只是隨遇而安地做想做的事,「只要肯做願意做,不管務農或其他什麼工作都沒有差別。」 投入香草農事幾個寒暑了,他尊重上一輩的經驗價值,但相信適度佐以現代觀念與方法才更能對症下藥,在任何開發方向上事半功倍。 生機不滅的自然教室 總也逛不盡似的農場,雖不算複雜阡陌,但也是縱橫交錯了。 道旁田邊,株株叢叢湊成堆的都有其身世名姓,有的親切,有的似曾相識,當然也不乏生疏的。 「茶樹只要前期顧好,根穩了,就能天生天養,像尤加利也是。現在農場以檸檬為主力,其中香水檸檬就種了三甲面積。我們不噴灑農藥,所以都會把自己種的香藥草製作成純露取代化學藥劑,就像那一大片萬壽菊,可以當作肥料也能夠驅防蟲害。那個錫葉藤,因為葉面粗,古早都會拿來當磨砂紙用哦。南非草、憂遁草跟尼基羅草在坊間號稱是抗癌三草。還有匍匐迷迭香味道比較柔和,一般都用來料理,直立迷迭香氣味就比較強烈,所以主要都用在提煉精油 ……」一方熟悉的農場像是一間大自然教室,郭俊言走到哪兒、看到什麼,便就地取材地介紹教學著什麼。 此時節,要熟的熟過了,該採的也採了,正忙碌著的是新近開發,供應餐廳廚房,強調產地餐桌零距離的青蔬生菜。而被雨毀風壞的種種,像還沒回過神來,仍廢在原地待興。 廣大的園地裡,雖是這兒那兒畸散著,但仍明顯地禿荒著幾塊田區,簇雜著幾處蓬亂野草。環境磨練意志,意志便負隅頑抗,一如問題是用來解決,而非放棄。 儘管農場現階段正處於「調整體質」,重新校準方位的過渡期,但土地是活的,屬於它的生機總不會熄滅。就像花謝了,還有春天會再來,草蔫了,只要有一點露霑,又會輕輕悄悄地吐芬逸香。 *本採訪文章為三級警戒前採訪之內容。 植物之家香藥草有機農場 位在屏東縣九如鄉。總體面積達十二公頃,長年秉持有機生態農法栽種豐富多樣的香藥草植物,可謂在地最具規模之香草王國。農場商品皆自種、自研與自產,純粹與安心為其精神宗旨。 Facebook|植物之家香藥草有機農場
紅茶的滋味
你印象中的紅茶,是甚麼樣的滋味呢?個性獨特的甘,飽滿濃烈,微帶一點澀;好像在裡面加一點糖和奶,比較順、比較醇吧。平常喝台灣常見統稱阿薩姆種的大葉紅茶,或是台灣的紅玉紅茶,大概都是這樣的感覺。只不過,有時只是微微調整一下水溫,濃烈帶澀的個性,很奇妙的,就變得優雅柔順一些。不加糖,也清甜悠揚許多。也許有一點點澀,也很快就化開來。同一種茶,怎麼感覺會差這麼多呢?有一回,在朋友辦公室喝到南投水里產的紅玉紅茶,哇,有好豐富的鳳梨香,而且是鳳梨曬乾後,帶著一點太陽曬過的,濃濃的焦甜香。喝起來微甘微澀,鳳梨乾的香味在口裡也很活躍。興沖沖的訂來,泡了與許多朋友一起分享。大家的反應不太一樣。一開始我用水溫九十二度起泡,滋味濃烈,香氣噴發,狂野得像是煙火迸射,鳳梨乾的香味在整間小咖啡館裡瀰漫。我覺得個性十分明顯,但有些朋友覺得喝到最後,太澀了。調整了一下,小心翼翼的從八十九度起泡,一模一樣的茶葉量,澀的感覺卻消失得無影無蹤。圓滑許多,溫婉淡雅,好像瞬間變成了戴上蕾絲手套的少女。我笑著打趣說:「有沒有覺得我比較文雅了?」可是鳳梨乾呢?焦香的甜味卻淡了,飄渺無從追尋。「妳太文雅了,這樣太沒個性了。」一位朋友說。於是我微微調整水溫,再次嘗試同樣克數的茶葉量。嗯?鳳梨香出來了,清甜的韻味很回甘,略有一點澀,但是不擾人,一下就轉甘了。這一回,大家都頗喜歡。到底水溫調整了多少度呢?其實,只有微微向上調整一度,來到九十度。只調整這麼一點點差別而已,真的很奇妙。和這款茶還不很熟悉,我依賴著溫度計。在對紅茶十分熟稔的專賣店裡,店主楊大哥瞄都不用瞄一眼溫度計。我偷偷看他,他先將滾水注入薄的白瓷盅,然後馬上轉用瓷盅注水把茶泡開。滋味好平衡喔,優雅圓潤,但又香氣繚繞。我把偷學來的白瓷盅手法,告訴平時喜歡在辦公室喝紅茶,但總是覺得太烈太澀的朋友。辦公室飲水機的百度沸水,他不再直接沖在茶包身上,而改用玻璃盅接水,再轉而沖茶。水溫因此降了一些後,他來訊說,嗯,甜軟許多。 多試試幾種溫度,願大家都找到自己喜愛的水溫,沖出合自己口味的紅茶。
第 2 頁,共 3 頁
最先
上一篇
1
2
3
下一篇
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