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很甜香。有曬乾的蜜棗香,甜得很純粹。但卻又有一點 ……,嗯 …..,大麥香?有一點 …..什麼呢?「怎麼好像有王子麵的味道?」我還沒捕捉到腦中那一閃即過的印象,自小在茶行中長大的年輕傳人,爽朗直白的說道。「欸,為什麼我覺得是肉乾的味道?」我認識多年的年輕調酒師聞言插嘴道。哈哈哈,真的呢。

 

聊了半天的主角,帶一點微弱鹹甜的焦香感,是這一杯:來自花蓮的蜜香紅茶,所帶著的小個性。非常有趣。我們都偷偷瞄了一眼泡茶的主人,怕這樣的描述,太大逆不道。但那種「對耶,肉乾的香味呀」的共鳴,在腦袋上方盤旋不停,誠實不欺。

我好喜歡跟愛喝茶的年輕茶人也好、甜點師、調酒師,葡萄酒界的好朋友也好,咖啡師也好,一起分享手中喜愛的茶。他們口中豐富獨特的描述,都會讓我覺得好獨特、會心,好振奮,很有共鳴感。

我喜歡的傳統做法:發酵得足一些、焙得完整一些的杉林溪高山烏龍茶,特別是金萱種的茶樹,傳統上通常會用奶香,帶一點果香,來形容。我覺得很籠統,並不盡然貼切。

「飛機餅乾……是飛機餅乾的味道。」結果我泡完和大家分享之後,可愛甜美的咖啡師,不太有自信的脫口說道。我眼睛一亮,哇,那個奶油香味,賓果說出了我心中的感受耶。「是小林煎餅的味道。」另外一位接著說道,同席的大家開始頻頻點頭同意。對,那種青綠本質的杉林溪高山烏龍茶滋味,但帶上焙火香,用海苔口味的小林煎餅來形容,蠻有感的呢。好有趣。

鹹食口味是偶然才出現的啦,柑橘香、紅蘋果、海苔味……和相異於傳統愛茶人士的圈外,分享台灣烏龍茶大約兩年以來,我得到了好多有趣又貼切的詞語,每次都讓我覺得更貼近了自己喜歡的茶,當天那獨一無二的滋味。很有收穫。

 

當然我也是傳統愛茶用字的支持者。傳統上,好茶的評判標準,脫不了清香齋解致璋老師引用天遊觀道士靜參的看法,所提出的:「清甘香活」四字。澄澈的清滋味,當然最高;回甘的韻味,是烏龍茶令人著迷之處。香不用說了,東方美人的蜜香、包種茶的白花香、佛手的柑橘香,都讓人未喝先笑,好醉人啊。但那「活」是什麼意思呢?

我自己喜歡的,是高溫沖泡下的台灣烏龍茶,騰轉萬變的鮮活感。才入口一秒,一會兒遒勁帶硬朗的線條,一會兒化成一股輕妙的香甜味,飄起來了。我喜歡這種變化感,覺得是:「活」的真諦。但也有朋友引述前輩的妙喻,解釋好喝的茶,「活」的秘密,在於礦泉水與R.O.逆滲透水的差別。也就是豐富的內含物質,所帶來有層次厚度的滋味。也棒。

「醇」也是愛茶人士喜歡的傳統標準字。朋友再次妙喻,是全脂牛奶和脫脂牛奶,在舌上豐潤與否的差別。哎呀,這樣很容易了解。醇厚的茶,當然是令人低迴再三,喜歡的滋味。不過愛喝紅茶的朋友,口中說的「醇柔」,隱隱帶著不夠過癮的暗示,沒有紅茶應有,跌宕奔騰、收斂然後嘩地回甘的爽快。換作是喜愛高山烏龍茶的朋友,則是不錯的形容詞了。這對照也相當有趣。

我不是風味輪的信徒,也難以被傳統的形容詞關著。最喜歡與身邊的大家,同時細細品嚐,然後迸出腦中最直覺、最無需多思考的那個詞語。在那個瞬間,傳統用語也好、新派詞彙也不錯,因為誠心品嚐,忠於心中最喜歡的那個點,就是好詞。即使是解致璋老師,也曾為席上同學們誠實冒出的一句「肉粽味」,拍案不已。

我覺得有趣的,是在品嚐的過程中,不因循既有的窠臼,不會在活潑的茶裡面,找刻板的味道;而是靈活敏銳的,遵從與相信自己的感受,這最重要。咖啡師朋友,和自然酒圈的好多朋友,啟迪了我這一點。今後我也將新舊夾雜地,用有趣或老派的字眼,描繪出心中的茶滋味,希望和大家擊掌分享。

 

  • 圖/文 盧怡安

盧怡安
生活雜誌記者經歷十餘年,關心生活中美好事物,包含藝術、飲食、旅行。 2010 年起開始習茶,從臺灣烏龍茶道的學習中,漸漸體會器物、滋味、態度與氛圍美感彼此之間的平衡。從文字工作者的身份,慢慢跨出,為不同雜誌擔任過攝影、FOOD STYLIST,或影片拍攝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