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水時光 A Moment Of Water (下)

      讓河川﹑湖泊與大海洗滌夏日身心 夏日企劃「水時光」,邀請五位流域領路人,以逐水而居,傍水而生的角度,為你導讀五個流域地區中的生活故事   《水時光 A Moment Of Water(下)》 地中海文化的海港城—馬賽/巴黎不打烊 何桂育、海洋是一種召喚,無論是在何時何地,總想好好的再看她一眼/食癮,拾影   水,涓流成一條時光隧道,從大地和母親,流經我們的身體,在時光裡淌成汗,流成淚,點滴成記憶的河,聚成生活的湖,終於匯成一片人生的海。每條河川、每個湖泊與大海,都是一段獨特的生命軌跡,是過去、當下,也是未來。 人生猶如任何形態的水。河有湍急也有潺潺,有混濁也會有清澈的時分。沿著河川,我們安身立命,遷徙游移,聚合分散,有緊密也有疏離;而湖泊如鏡,映照著日月星移,也是觀照自己的時機;瞬息萬變的海洋,長浪或巨濤,也正反映了生活裡總是不乏進退、起伏與無常。 一條條流水,都是一道道悠遠的時光,一如日子裡種種穿越大地、身體的故事和記憶,奔往未來, 浮沉與循環,滌淨復再生。   地中海文化的海港城—馬賽    圖/文 巴黎不打烊 何桂育 法國第二大城馬賽(Marseille),有別於首都巴黎給人的優雅、時尚或浪漫的印象,馬賽是法國面對地中海最重要的門戶,因此這裡生氣蓬勃而且來自地中海沿岸的移民眾多,是一個極具特色的港口城市。 和許多台灣朋友的看法不太一樣,我非常喜歡馬賽。我們對一個城市的喜惡,多和經驗與記憶有關,馬賽因為住著我們最好的朋友,所以每次來馬賽度假都非常愉快。而我們的朋友夫婦都不是馬賽人,是受夠巴黎的擁擠而決定南下定居的藝術家與工程師。所以我們每次南下馬賽,都是寄居在朋友家,白天睡到自然醒去看看展覽或海邊港口走走,晚上喝點小酒打法式橋牌,也算是輕鬆愜意的生活。 馬賽的海岸線很長,每一段都各有特色。有的地方沙灘又長又深,前面大家躺一地曬太陽,後面是餐廳酒吧。這些沙灘每年的夏天都非常熱鬧,除了法國人之外,還有來自世界各地度假的遊客。我們後來常常帶著孩子傍晚時到海邊玩水玩沙,晚上就在沙灘上的露天餐廳吹著徐風享用晚餐。在這裡用餐,孩子們絕對不會吵鬧待不住,因為隨時可以離開桌邊去玩沙,是爸媽們的用餐天堂。除了這種一大段很長的觀光海灘,馬賽還有各種與世隔絕的小沙灘或岩岸,大家會沿著濱海公路開車尋找自己想要做日光浴的地方,車子停下就是美麗的地中海。 除了海港風景,馬賽身為法國面對地中海的最大門戶,有著豐富深厚的歷史人文,曾經是2013年歐洲的文化之都,馬賽最古老的簍筐老城區的外港有同年落成的歐洲和地中海文明博物館。而老城區有一個建於17世紀的收容所,最初的目的是在收容當地的乞丐,法國大革命後便開始收留孤兒與老殘。歐洲這種自中古時期出現的收容所,就是現在公立醫院的前身。 這些展覽讓馬賽不只有港口、沙灘、太陽,還有豐富的文化資產,成為一個讓人想一去再去的城市。   閱讀更多請參考「流域故事_地中海文化的海港城—馬賽」 海洋是一種召喚,無論是在何時何地,總想好好的再看她一眼    圖/文 食癮,拾影 明明是生長在四面環海的台灣,但是在旅行時,仍然免不了想去看海的渴望、仍然會在見到海的瞬間激動地說「你看!是海!」。說起看海,那不得不提及曾在濟州島連續十天的旅行,看了整整十天的海,從早到晚、從閃爍的淺藍到夕陽下的橙紅,直到夜深,仍想在陽台吹一吹海風才捨得入睡,海洋之於我是看不膩的,海洋之於我是最溫柔的陪伴。 10:00「早安,在海邊逛市集、吃早餐」 睡到自然醒是旅行最嚮往的事,在暖烈的太陽光下打起精神,準備前往細花海邊的港口市集。市集裡販賣著屬於濟州島上的特色,設計小物、手作藝品、剛出爐的麵包、果醬與橘子汁,在海色的襯映下,每一樣商品都變得格外可愛,令人著迷地想購買回家,然後說聲:「這是我在海邊市集買到的唷!」 14:00「放空的散步時間,原來海上有彩虹」 在島上,旅行總是輕鬆,可以把一切放慢,盡情地讓自己在途中迷路,到不了目的地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們遇見了彩虹。海岸公路在濟州島上是再普通不過的,卻因為在地的彩繪藝術,而讓這條靠近機場的公路有了不一樣的人氣。漆上彩色的石墩,順著海岸綿延幾百公尺,紅橙黃綠藍靛紫,是彩虹,也像七彩列車,帶著旅人迎向更美好的旅程。 18:00「與粉色大海的道別」 黃昏那時,我卻搭上往涯月方向的公車,還捨不得回到民宿,是因為想再見今天的海最後一面。天空與海輕輕奏起圓舞曲,在太陽落下以前,邀請人們共舞。當眼前成為了無窮無盡的粉色,那曲子便是來到最令人澎湃的段落,之後旋律漸漸淡出,舞姿也漸漸地緩慢下來,原來大海將我們聚集在一起,是想在入睡以前,好好道別。   閱讀更多請參考「流域故事_海洋是一種召喚,無論是在何時何地,總想好好的再看她一眼 」   更多資訊請參考「水時光」 更多資訊請參考「河川、湖泊與大海洗滌夏日身心」
  • 活在當下,一天很長,一年卻很短

      約翰森林 JOHNRAY│我的快樂生活提案   轉眼之間,以 365 天計算時間的曆法制度,又來到一年之始,像是將碼表歸零重新開始,彷彿宣告著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我們會在新的一年到來時,許下新年新希望,發誓要經常運動、吃得更健康、早點上床睡覺、動手打掃家裡…等,但和大部分人一樣,我也有許多半途而廢的經驗,目標的達成情況總是不如預期,根據研究顯示80%以上的人,會在兩個月後恢復許願前的生活。 蘇格蘭小說家史蒂芬森 (Robert Louis Stevenson) 曾說:「最被我們低估的責任,莫過於快樂。」,但我們卻很少許下關於讓生活更加「快樂」的目標,改善心裡的凌亂狀態,清理心中的垃圾,因為當一個快樂的人,會比較友善、樂於助人,也更有耐心寬容他人的錯誤。快樂帶來的好處,不光是自己受惠,周圍的朋友也會比較快樂。   你真的可以更快樂 快樂的程度受到基因、個人及生活環境影響外,另外有 30%-40% 會受到個人的想法和行動所影響。也就是一個人決定如何過自己的人生,也會影響到快樂的程度。既然快樂是人生追求的各個目標中的核心理念,那我們何不讓自己往那心目中的美好前進呢?你需要的是用心沉靜下來想想,屬於你的快樂是什麼呢?   把握當下的人生百味|葡萄柚 Citrus aurantium(果實) 在探索快樂的時候,有植物氣味相伴是很幸福的,將一滴精油在掌心上緩慢勻開後,靠近鼻子進行嗅吸,讓香氣成為通往意識的入口,與自己內心對話,極為推薦的是葡萄柚精油。 初聞葡萄柚果香甜美誘人,但細細品味這股熟悉不過的香氣,你會體會到後味裡,帶有細細的苦味,以及些許酸澀感從鼻尖流瀉而出,不似柑橘類既有的甜膩感受,反而讓整體氣味多了幾分成熟內斂的層次感,這何嘗不像你我的人生呢?很多時候從苦味中提煉出來的甘甜,往往是最吸引人的,就像是你的氣質裡,會刻畫著曾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正是因為這些人生的苦痛,才每每孕育出永銘於心的甜蜜滋味。時間像握不住的沙,把握當下,實現快樂,人生百味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嘗,要把生活過成一首詩,而我們都是作詩的人。     負能量退散│杜松漿果 Juniperus communis(果實) 要找到讓自己快樂的方式或許你不知該如何起頭,而遠離讓身心感到痛苦的人事物是很棒的第一步。當一個人被負面情緒長期壟罩下,自然容易與周遭環境中的負能量共振並被影響,我們可以運用精油的植物力,幫自己做簡單的清理,杜松漿果則是淨化負能量的首選精油。 中古歐洲時期,在空間中常焚燒杜松枝條及漿果來驅逐邪靈和淨化空氣。尤其是需要經過三年的淬鍊才能成熟的杜松漿果,色澤深靛且圓而飽滿的力量更是讓身心安頓很棒的療癒香氣,很適合在一年初始下定決心要更快樂並訂定目標之前,淨化洗滌身心狀態並保有與人為善的正面能量。   為自己寫下一份快樂年度計畫 在《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書中提到,作者葛瑞琴 (Gretchen Rubin) 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加快樂,提出了一個快樂生活提案,用一年十二個月,每個月針對一個重點,來達成快樂的目標。 然而每個人的快樂生活提案,會依據自我當下的狀況、價值觀與興趣有所不同。在一年的開始,邀請大家思索一下,你對於「快樂」的想像是什麼呢?它是一種氣味嗎?還是歡笑的聲音?抑或是一種平靜的內心狀態?將這些想法逐字紀錄下來,並規劃成 12 項讓自己快樂的每月小目標,將它變成每天可行的具體行動,讓我們一起用一年的時間成為更快樂的自己;因為內心快樂的人,往往能帶給他人正向的力量與勇氣,帶來生活的良性循環。   最後,邀請你與我們一起寫下這一年的快樂生活提案 EX.我的快樂生活提案(範例)   1月:活在當下 2月:照顧自己的情緒 3月:馬上去做的執行力 4月:用旅行的態度生活 5月:注意身體姿勢 6月:每天感謝三件事 7月:培養金錢的關係 8月:不再期望別人改變 9月:友誼的一大部分是露面 10月:凡事為自己而做 11月:運用零碎的時間 12月:有所成長,快樂就來了   更多 快樂香氛生活提案請參考「a better day 伊日好生活」
  • 為什麼減少碳足跡能為地球降溫?(上)

      為了減緩氣候變遷,我們常常聽到需要「減少碳排放」,方法不外乎將發電方式從燃煤轉到永續能源、要求企業減少製造產品時的溫室氣體排放等。然而,您知道什麼是「碳足跡」嗎?它與碳排放有什麼不同?   人人有碳足跡,多寡大不同 根據環保署的定義,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指的是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就是從一個產品的(或一項活動所牽涉的)原物料開採與製造、組裝、運輸,一直到使用及廢棄處理或回收時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都要列入碳足跡的計算。換言之,碳足跡不只是直接從煙囪排放出來的污染,而是從消費端出發,去概算整體牽涉的碳排量。 舉例而言,電動車在上路運作時雖然完全不會產生碳排放,但是開電動車的碳足跡不會是零。因為電動車從製造、組裝、運送的過程,到其使用的電力發電過程中,都會排放溫室氣體,因此電動車並非零碳足跡。然而,電動車的碳足跡(以及造成的城市空污)仍遠小於燃油車,尤其若其使用綠能驅動,碳足跡更小。 因此,身為個人的您我,即使在生活中完全不使用直接製造碳排放的用品,仍然會因為間接的碳排而產生碳足跡。因為地球上所有的人類活動,必然會造成大小不一的環境影響與衝擊。我們能做的,是盡量選擇碳足跡較低的用品與生活方式。 少肉、當季、在地最低碳 首先,選擇吃什麼食物,對碳足跡的影響很大。一般來說,植物性飲食比肉食的碳排低上許多,因為畜牧業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有23%的人類溫室氣體排放量來自農業和土地使用,尤其牛隻在反芻時會釋放大量甲烷(一種比二氧化碳更容易造成暖化的氣體),牛肉畜牧業為了闢地放牧,更在全球造成大規模毀林,是食物中的碳排放之王。而羊肉同樣因為羊反芻排放大量甲烷,碳足跡也很高。 相對於紅肉,豬肉、雞鴨以及魚肉的碳足跡較小,但最能減少碳排的,是選擇蔬果、穀類、豆類堅果等植物性飲食。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巧克力與咖啡雖然也屬於植物性,卻因為種植時使用的肥料,以及部分涉及毀林的生產方式,碳足跡也可能異常地高,需要小心選用。 另外,當季、當地的食物,不但最新鮮,也少了遠程運輸或者長期冷凍保存的不必要能源使用,不僅健康便宜,碳足跡也最低。下次如果想購買進口產品,也可以考慮一下它的碳足跡!   地球上所有的人類活動都會對環境產生大小不一的影響與衝擊,盡量選擇碳足跡較低的用品與生活方式,也能有助減緩氣候變遷。     圖文/Greenpeace 綠色和平 綠色和平 Greenpeace    一個獨立的全球性環保組織,致力以實際行動推動積極的改變,保護地球環境與世界和平。更多詳情請參考  Greenpeace 綠色和平官方網站。
  • 為什麼減少碳足跡能為地球降溫?(下)

      為了減緩氣候變遷,我們常常聽到需要「減少碳排放」,方法不外乎將發電方式從燃煤轉到永續能源、要求企業減少製造產品時的溫室氣體排放等。然而,您知道什麼是「碳足跡」嗎?它與碳排放有什麼不同?   避免一次性塑膠包裝 大家都知道塑膠難以分解、對海洋與土地造成很大的負擔,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塑膠的難纏不僅於此,從石油中生產的塑膠,碳足跡也超高!根據國際環境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CIEL)的報告,估計到 2050 年,從石油中生產以及焚燒塑膠所造成的碳排放量,可能高達27.5 億噸,相當於 615 座燃煤發電廠的排放量。 如果能在生活中減塑,避免一次性包裝與塑膠製品的使用,不但讓海洋更清澈,還同時減少自己的碳足跡。   選用電動車及節能電器用品 上期提到的電動車,不但整體碳足跡較燃油車少許多,且在未來能源逐漸轉型為再生能源時,也可一起轉用綠能,需要換車時可以優先選擇。另外,在家中使用 LED 燈泡、有節能標章的產品等耗能較少的電器,一年下來也能減碳不少。當然,隨手關燈、用電扇搭配冷氣使用,不將溫度設定過低等等,一切生活中的小細節,都能積沙成塔地減少碳足跡。   力行減法生活 其實,整體生活形態的轉變,對碳足跡的影響是最全面的。消費主義讓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常常擁有太多不需要的東西。頻繁地替換手機、追逐流行、搶購折價商品,使家裡物品越積越多,也默默製造大量碳排。 再買一台車?不如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也不必煩惱停車問題。衣櫃少一件衣服?先問問自己是真的「需要」,還是「想要」。節日一定要送禮物?招待親友一趟難忘的旅行,用雙腳走出不會褪色的共同記憶,或許比一件其實不需要的物品,更有意義。況且,當人們的消費習慣改變,企業也會相應提供更符合減法精神的產品。 在生活中,有許多能讓環境更好的選擇,這些選擇不但不會增加日常的困難,往往能讓您我更健康、更省錢、更愉快,生活得更輕盈。為了自己與您我的下一代,一起用心於日常,減少碳足跡吧! 圖文/Greenpeace 綠色和平 綠色和平 Greenpeace    一個獨立的全球性環保組織,致力以實際行動推動積極的改變,保護地球環境與世界和平。更多詳情請參考  Greenpeace 綠色和平官方網站。
  • 無可名狀的魔法—許育華

      圖/文 許育華 降落機場,那片土地的氣味便撲鼻而來,掀開我用以記憶旅行的序幕。我的兩個家-台北與柏林,每次抵達桃園機場,明明身處空調中,卻馬上感覺到被那亞熱帶的、暖而潮濕、繁忙交通的氣味歡迎;而夏天的柏林聞起來是綠色草原,冬天如純淨冷冽融雪。 摩登時代,指尖之間我們送出影像與聲音,唯有氣味無法,也因為如此,它顯得如此獨特與親密,人們得用很多的文字與想像力,才能構築味道的樣貌。 一位前輩曾分享,他旅行時會打開一瓶新香水,爾後用這個味道回憶旅行;我試過,受用但並非每次能尋得滿意的香味;後來,我遇到一位法國釀酒師,他說 ’’to smell and to remember’’,於是,我學會了有意識地去記住味道:巴黎麵包舖出爐的烘焙香、柏林 Kreuzberg 混雜大麻與煙草的空氣、巴塞隆納小館子海鮮燉飯的鮮味,台北寧夏夜市食物與油煙的厚重 …… 閉上眼,我能因為一個氣味分子,而將我拉回這些場景。 別錯過你可能會心儀、卻忽略的味道:報紙的油墨、乾燥的落葉、削鉛筆的屑屑、手指劃過物件而留下的抽象氣味;我採訪著名出版人 Gerhard Steidl 時,他提醒,印刷油墨是他製書過程的重要環節,「閱讀前先把書拿起來聞聞吧!」氣味與香氣是兩件事;氣味連結著回憶,香氣用來愉悅自己;遠行時,帶上熟悉的味道好讓我少一點認床,像是每日用的滾珠精油與線香;而要讓旅館更舒服,就點上香氛蠟燭、再泡個芬芳的澡。被真心喜歡的香氣環繞著,就是浪漫的仙丹妙藥。   「下一次旅行」想打包的隨身小物 氣味物件|巴西聖木、喉糖、棉質購物袋、御守、水晶、旅遊書     許育華 — 專欄作家,曾任職多本時尚雜誌如《Vogue》、《GQ》等;擅寫設計、生活風格、文化與旅行,鍾愛物件與雜誌,文章散見各出版媒體;旅居柏林。著有《戀物絮語》。     二十周年特別企劃_氣味自遊人 x 20【自遊人旅行專欄】 本期主題,特別邀請 4 位文字創作者,打開嗅覺記憶,書寫連結「氣味」的旅行風景,在文字與氣味之間,歡迎嚮往遠方的自遊人,來趟紙上行旅。   伊日誌 Yiri Living Zine 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粉絲專頁
  • 玫瑰花香的東方美人

        入冬以後的花草,繽紛、盛放,節慶感濃厚。左手一欉金黃熾烈的金合歡,右手一大把橘紅的銅錢花,還有濃綠中點綴朱紅的千兩。一樹一樹的,燦爛不休。在這樣的氣氛裡,我少數有了想把喜愛的烏龍茶擺一邊的心情,想喝好多好多花花草草的茶。   泡開同樣看起來是棕色的,一壺玫瑰紅茶。杯子裡,卻是繁花盛開。飄來的不只是玫瑰、紫羅蘭的氣味,還有許多嫣紅嬪婷的香,與姿態。身邊的朋友起了玩興,把玫瑰紅茶兌上一些東方美人茶,溫柔小心地泡開。一種柔雅甜美,但花香迸放的氣息,暖暖飄來。第一次喝到與玫瑰花一起綻放的東方美人味,很令人喜歡。 於是大家都玩起來了耶。紛紛把香草氣味濃厚的草本茶,兌上各種自己喜歡的烏龍茶。雲深霧裊的烏龍茶,有了陽光曬過的草皮香,有了小朵小朵野花,這裡那裡開著的俏皮感,泡著和喝著,都蠻好玩的。 近來身邊的朋友,對於拓寬烏龍茶的邊界,玩心真的較以往更盛。在大稻埕,百年老茶行有記茶行的隔壁,自家第五代的聖鈞開啟了烏龍茶的新喝法。自慢的包種茶,輕烘焙和中重烘焙的,兩種加乘在一起,是小玩法。包種茶和氣味、方向完全不一樣的紅玉紅茶組合在一起,才是新奇呢:用加壓氮氣 on tap 的方式,注入在長玻璃杯裡,表面一層薄薄,綿綿密密的氣泡,甜耶。平時感覺輕揚的包種茶,和厚暖、西式的紅玉紅茶擺在一起,卻甜甘合一,喝起來驚喜、開心。 像聖鈞這樣,在很了解台灣的烏龍茶之後,放肆的組合法,是一種樂趣。然而身邊也有完全不了解茶,但躍躍欲試地開始動手組合這種茶、那種茶的朋友。「啊,好像怪怪的。」朋友泡完,自己喝了一大口,笑了起來。要真的驚為天人的好喝,也沒那麼簡單,但我們就這樣一起喝著,配點心,也不錯呢,還真開心。對我來說,朋友的手路雖然還稱不上好喝,但只要在旁邊看著她自己覺得,啊,不甘心,好想繼續鑽研,不失為也是另一條燃起興趣的小路,我就好支持。 對喜歡氣味,喜歡美味的朋友來說,玩茶說不定是一條新的、開心的小路呢。 盧怡安 生活雜誌記者經歷十餘年,關心生活中美好事物,包含藝術、飲食、旅行。 2010 年起開始習茶,從臺灣烏龍茶道的學習中,漸漸體會器物、滋味、態度與氛圍美感彼此之間的平衡。從文字工作者的身份,慢慢跨出,為不同雜誌擔任過攝影、FOOD STYLIST,或影片拍攝安排。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官方網站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粉絲專頁 盧怡安「TASTER」
  • 環保創新大旗下的地方掙扎

        1 月 17 至 26 日是柏林國際綠色週 (Berlin International Green Week),最早於 1926 年組織了相關活動,最開始並未國際化僅限於德國本地,其簡單的初衷是讓農夫與科學家進行交流,因為二戰也曾經停辦。在 1951 年重新辦理後就年年辦理直至今日。這是一個農業博覽會的場合,因為近來環保觀念興起,一屆比一屆更加盛大,去年聚集了來自 61 個國家 1750 個展商,共同展現對於食物、耕作、衍生產品的創新想像。   提到環保,我們不得不提及去年 12 月中,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上。歐盟執委會新上任的主席馮德萊恩通過了歐州綠色政綱 (European Green Deal),並且將這項政綱比喻為「歐洲人的登月計畫」。預計在 2050 年達成洋洋灑灑的十大要點,包含了人類生活與商業活動的許多面向。其中較令人矚目的有:企圖使溫室氣體排放量歸零的「碳中和」、製造商品能源永續的「循環經濟」、無論是空氣或是水都要「零污染」的經濟模式,以及以環保結盟的跨國經濟組織等等。目標固然大膽,更可以堪稱激進,不過實行細節仍然保留了許多模糊地帶。 而就在 1 月柏林綠色週盛大開展之際,城外布蘭登堡州議會的一場閉門會議中,初步同意了美國特斯拉自動車公司的一項開發計畫。據聞特斯拉預計將花費 4100 萬歐元收購 300 公頃的森林地。在柏林東邊的小鎮 Grünheide,將要打造生產特斯拉自動車的巨型工廠(Gigafactory 4),並且計畫在 2021 年啟用,預計產能達到每年 50 萬輛的特斯拉自動車。人們形容此舉有如美國自動化大軍的逆襲,跨海來到這個歷史悠久的汽車大國,兵臨城下要攻入這個歐洲最大的汽車市場。 不過,事情沒有像藍圖那樣美好,1 月 18 號在市中心引發了當地居民支持和反對的抗爭。 反對的群眾約莫有 200 名現身抗議,其中有人提到在 20 年前,同為汽車生產商的 BMW 也曾計畫在同一塊土地上建造工廠,但是森林不是用來生產汽車的。標語大多表達對於這項決策的質疑:「黑箱會議」、「環境殺手」、「森林拒絕大工廠」等等。不過卻在短短的 300 公尺外,另有 50 位群眾支持這項開發案。支持者表示特斯拉的計畫是小鎮的未來,面對氣候劇烈變化,象徵環保的電動車正是該走的路。期待隨著特斯拉建廠而來的工作機會以及公共建設的投資。 環保團體表示,當地供水系統恐怕無法負荷工廠所需的大量水資源,這恐怕將進一步的使森林地旱化。對照位於南半球的澳洲,由於乾旱而引起蔓延全國的野火,認為這項開發案還是需要更仔細評估。特斯拉總部,面對這些質疑聲浪,隨即在 16 號在社區裡設立了資訊中心,試圖在當地進行社群討論遊說,以減緩居民的不安。這項計畫目前仍未定案,從開發的方向與土地的價格都還在協調之中,不過在已有不少推土機在森林邊緣待命。 無獨有偶的,在 1 月 17 號的柏林市中心 —— 布蘭登堡門前聚集了上千台的農用拖拉機,自德國各地進城,抗議政府即將實施的農業計畫。這已經是去年11月以來第二次大規模集結在柏林。同一時間也在北德 Hannover、Kiel 等地也都有串連響應的抗議活動。各地的農夫團體反對更加嚴格的施肥條件和動保規則,同時也要求更合理的農產品定價。這些更嚴格的規定,或許對於大規模大資本的農場來說,只是獲利模式的調整及投資,但加諸在小農則身上可能是導致倒閉的風暴。 而身處台灣的我們在剛剛經歷了史上最熱的冬天,日日與骨瘦如柴北極熊在手機螢幕裡相遇,為燒燙傷的澳洲無尾熊擔心之時。正視環境問題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世代任務。但是上述這些衝突的案例,也暗示了新的課題:要如何在環境改革的過程中,使人民團結,傾聽各方並協調前進,目標一直且體恤各個前進中的個體,一起和諧共生,往下一個十年邁進。
  • 生活中如何源頭減塑

      環保議題日漸備受重視,海洋塑膠污染是其中最受關注之一。2013 年全球只有 2%塑膠包裝確實回收再利用,讓我們確信「源頭減塑」才是真正的解答。2019 年四大場所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後,無論政府、企業還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再做得多一些,讓臺灣成為對環境友善的地方。   你也許想知道,想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入減塑行列,還有什麼方法嗎?你不是孤獨的,其實,很多老練的「不塑之客」,也曾走過這條嘗試之路,歷經失敗,才成功在生活中各個層面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以下分享給你公認減塑「初學者」方便容易上手的作法,一起維護海洋與地球的健康,養成更多對環境永續的好習慣: 1.攜帶可重複使用的袋子 臨時想要購物才發現忘記帶購物袋?對抗遺忘最好的辦法,是選幾個輕便的袋子,隨身攜帶。 2.攜帶可重複使用的水瓶 你真的需要瓶裝水嗎?其實,觀察周遭,你會發現很多地方都有飲水機,很多店家也樂意為你補滿水瓶,你只需要記得帶上自己的水瓶。 3.自備餐具 向一次性使用的塑膠吸管與餐具說不!吸管、免洗餐具,都是淨灘統計的常客。在店內享用,或是帶你自己的餐具,方便需要時可用,都是好方法。 4. 優先選擇裸裝(或較少包裝)的產品 在超市購物時,優先選擇裸裝(或較少包裝)的產品。讓超市賣場的經營者知道,顧客想要看到更多「無塑」的購物環境。   守護地球、減少塑膠糾纏,需要的不是少數一小群人做得完美,而是需要更多人願意嘗試!所以,也不妨把你的實踐心得分享給更多朋友。一句諺語說的好,「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一起走、走得長遠」。守護環境的路上,少你一個不行,一起加油! (本文節錄自〈回收不能解決塑膠問題!企業、政府、個人可以做的減塑方法〉)   Text|GREENPEACE 綠色和平 http://greenpeace.org/taiwan
  • 生活大小事,今天就能守護海洋

        你聽過海洋危機嗎?媒體報導鯨魚擱淺、珊瑚白化、企鵝數量銳減、過度捕撈、塑膠污染等訊息,氣候變遷更與海洋生態息息相關。我們能為它做些什麼呢?由 5 件日常小事做起,你我每天都能有效地保護海洋!   1. 消費者當減塑領頭羊! 2019 年,綠色和平船艦「希望號」的調查之旅來到海洋面積占全球前五大的馬尾藻海(Sargasso Sea),在採集樣本分析後發現,單一個樣本中,就含有 1,298 塊塑膠微粒,濃度比太平洋垃圾帶還高!這些塑膠微粒不只傷害海洋生物,也正透過食物鏈入侵人類體內。 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可以減塑的機會,以可重複使用的提袋與容器、吸管及餐具取代一次性塑膠包裝,甚至以消費者角色要求零售通路企業、市場、商圈、夜市改變銷售模式,主動向店家告知減塑的期待,推動改變。   2.分享氣候變遷訊息,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氣候變遷與海洋生態密不可分,海洋能平衡氣候,但如果海水溫度升高、海洋吸收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將危及海洋生態,例如近年珊瑚白化現象層出不窮,使有「海底熱帶雨林」之稱的珊瑚礁群面臨生存危機,賴以為生的物種直接受到衝擊。 你我可以將全球與海洋現正面臨的危機,告訴更多的人,提高公眾對氣候議題的認識,督促政府與企業守護海洋,一起為對抗全球暖化貢獻一分心力,健康海洋更會以碳封存及碳埋藏加倍報恩!   3.尋找代替品,不要驚動生態 如果天秤彼端是海洋健康,即使有口腹需求,你是否願意尋求代替品?慎選永續環保海鮮、無翅婚宴同樣幸福美滿、磷蝦油真的不能保證你的心血管健康,你有其他的保健產品選擇!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最新統計,臺灣每年每人平均海鮮消費量超過30公斤,遠高於全球平均數字 18.9 公斤。我們真的要把海洋吃乾抹淨嗎?從今天起,多了解超市或市場販賣的魚從哪裡來?用什麼方式捕捉?拒絕購買過度捕撈的魚類,例如鮪魚,改用其他魚種替代,甚至不吃,你也可以成為搶救海洋的幫手。   4.日常大小事都能實踐低碳生活 從自身做起最容易減碳的方法,就是你每天使用的能源,包括電力、交通工具。根據環保署統計,包含飛機、汽車等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占比約為全臺總量的 14%,因此租用方便、費用低廉的腳踏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能有效減少每天的碳排放! 目前臺灣的電力來源仍有約 40% 來自燃煤發電,是製造空氣污染及碳排放的主要因素,除了使用節能家電、隨手關燈之外,我們應該支持能源轉型、逐步淘汰燃煤、發展乾淨永續的再生能源、並分享相關知識,對抗氣候變遷。 而減少肉食也能幫助減低碳排放,一個臺灣人一天不吃肉,能減去至少 2.4 公斤的碳排放;若全臺灣人一天不吃肉,就能減少超過 56,510 公噸的二氧化碳!此外,購買碳足跡較少的在地當季產品,都能讓你每一餐,為地球帶來大大的改變。   5.邀集親友支持《全球海洋公約》 海洋危機就是氣候危機,需要有更多人的關注!默默為人類付出的大海,已經生病很久了,因為知道事態嚴重、時間緊迫,邀請你分享文章訊息給親朋好友,邀請更多人知道並加入連署,要求聯合國設立全球海洋保護區,一起推動拯救海洋的行動,讓海洋生機重現。   撰文/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圖片出處/© Christian Åslund/Greenpeace 綠色和平 Greenpeace    一個獨立的全球性環保組織,致力以實際行動推動積極的改變,保護地球環境與世界和平。更多詳情請參考  Greenpeace 綠色和平官方網站。
  • 產地之旅Ⅰ_七十年的皂香

      成立逾一甲子,位於彰化田中鎮上的老皂場,以承襲三代的傳統皂古法,使用在地原料用心做皂。 ——「寶豐香皂」     皂廠裡的小小植物園 位於彰化田中,成立已逾七十年的「寶豐香皂」,廠辦合一,立面開闊的建築體,大片白色磚面為底,綴以幾塊黑磚排列的幾何線條圖形,穩重但不拘束,規整中不乏活潑,頗有種復刻的摩登風情。 一踏入大門,便驚豔於那個自成一格的院子。若只是院子,倒不希罕,但把院子養成了園子可就大大不同於一般。據聞,這片盎然綠園是老主人——也就是現任第三代負責人陳聖文的阿公親手栽下並照拂的。飽滿蓊鬱的綠植如森,肉桂樹,橄欖,芒果樹,椰子樹,茉莉花,薑黃花⋯⋯還有更多族繁不及備載的花葉草木,由左至右,熱熱鬧鬧,既簇擁又各安其位,不理世事只問風雨地喧嘩或含羞著。園裡一隅,有方池塘,翠綠浮萍在水面以鋪張之姿密密擠在一起,幾朵粉絳淡紫的睡蓮星散其間。池中央,一尾騰躍石鯉的鱗上,穿著用時光編織而成的厚厚苔衣。 午後三點多的軟陽光斜過枝葉,在屋牆留下凌亂的腳印子。都說時間如流水,一去不返,甚且不露痕跡,然而在皂廠那座氣息豐裕的小小植物園裡,時間卻在泥土裡長成了一份難得的禮物。   撒種子精神 戴著細框眼鏡,圓領衫七分褲,說起話來溫和敦厚的陳聖文,看著就像個尋常的鄉間青年,怡然自在,但肩上其實扛著家族事業的擔子。 阿公陳守仁原是國小教師,光復後,日文不能教了,只得改謀生計。幾番嘗試,終而歸屬於香皂。本是餬口,求個溫飽,一塊小小的皂做著做著竟也忽忽一甲子過去。從父親手中接掌皂廠的陳聖文,不當空降部隊,事必躬親。他帶領著廠內的老師傅們分工合作,一起在經驗裡持續學習,因時制宜調整前進的步伐。一間穩健的老工廠,承襲的不只是技術,更是純釀般的情感。「我們廠內的蕭大哥十六歲就來工作,到現在都六十八歲了。別看他瘦歸瘦,一身肌肉還是很精實哦!」他滿是笑意的聲調裡有藏不住的驕傲。 接下皂廠的經營責任之後,陳聖文沒有安於現狀,守成就好,還積極關注並投入田中的地方發展。比如,知名的國際性「田中馬拉松」活動,就是熱愛馬拉松的他與一群同樣重返鄉土的青年夥伴一起努力的成果。而在皂廠業務的操作上也跨出一大步,發揮地利之便,除了添加入皂的原料運用,還以契作或引薦,媒合在地小農與其它產業的連結。 「人的價值在於帶給這個世界的影響力,個人對社會能有什麼樣的幫助。」無論農友(或手工皂的個人工作室)的數量需求多小,利潤多微薄,陳聖文幾乎照單全收。他以自身能力支持愈來愈多從事自然農法耕種的小農,希望這樣的做法,既提升與擴張農作物的附加價值,也能啟動愛護並回饋土地的友善循環。「我的舉手之勞,對別人可能是很大的幫助。」就跟對馬拉松活動的經營一樣,陳聖文始終秉持「撒種子」精神,能幫到的盡量幫,就算不一定與皂有直接關聯,相信「把好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就會產生好的事情!」淡泊名利,豁達開朗的他就是這樣在愛家愛鄉愛土地。     人親土親 隨著工廠法規的改變,在地數十寒暑的老廠,就像年已花甲的銀髮族得注重健康保養一樣,翻修勢所難免。按理,整舊如新所耗費功夫比遷址蓋新更是大麻煩,然而,陳聖文卻不作他想。這個老地方從一九六八年迄今,除了土親,人也親。旁的不說,若搬遷遠處,居住附近的老員工們該怎麼辦呢?僅僅念及此,他就寧可像前院子裡茂密的植物們,落地生根,歲月不改。 一個小鎮,一種堅持,一處安身立命的所在,超過半世紀的「寶豐香皂」不只是一間工廠,不只是陳聖文的、也是在裡面打拼的每個人的家。 輾轉問起聖文,對於接手皂廠到目前為止的心情,有後悔嗎?「當初既然決定回來了,就不能再三心二意,做該做的事,我不會為自己找理由藉口。其實就像跑馬拉松一樣,我自知跑不完全馬,但已經上路了,就算最後用走的也沒有關係,因爲方向、目標就是在那裡,不會變。」他目光炯炯地答道。   文字/陳冠良 圖/陳冠良、游大偉、余育緯 寶豐香皂|1947 年創立於彰化田中鎮。秉持「積極、穩健、誠實」的信念,七十年來的製皂過程,在傳承經驗、勇於突破中不斷成長茁壯。 更多相關訊息請參考 寶豐香皂粉絲專頁 或至 寶豐香皂官方網站  
  • 產地之旅Ⅱ_一粒米的長途旅行

      一九五〇年創立。位於濁水溪源頭,素有台灣米倉之稱的彰化田中。七十年來「以誠為本,以信為用」,培養專業人才,改良生產技術,為每一位消費者提供最優質安全的好米。ー 正新製米   小米去旅行 收割完成的穀粒,來到「正新製米」的碾米廠,從入料坑口開始,經過礱穀機,選石機,色彩選別,再到碾製成糙米、胚芽米、白米 ⋯⋯ 那一粒粒小傢伙在輸送帶上一路變身,改頭換面,若擬人,簡直就像是從小朋友轉大人的過程了。 我們一夥吃米但不見得懂米的人,跟隨著負責廠務的劉峻豪的腳步,透過他詳細又流暢的解說介紹,一點一滴認識(也許更接近見識)了關於小小一粒米多樣的形貌,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的特色區別。例如胚芽米的出現,是為了改善糙米欠佳的口感而來。又如,米蟲是怎麼產生的呢?主要關乎保存的方式,米蟲在米心產了卵,若沒孵化,也就單純是蛋白質,其實一點不恐怖、不噁心。峻豪笑說都只是觀念問題罷了。 偌大廠區裡,大型機具分分秒秒轟隆隆運行著,就像是一列火車在軌道上不斷繞圈圈,粉塵如飛揚沙塵,而米粒們是搭車的旅客,在不同站下車之後,各自還有各自的前往。   國王呷好米 濁水溪源起合歡山南麓,悠悠長長地流經過霧社、集集、二水、田中、社頭與鼻子頭,接續雲林部分區域,沒有污染的純淨水源含大量有機質的粘板岩成分。而濁水溪平原的土壤為珍貴黑土,富含氮、磷、鉀等微量元素,加上氣溫適中,日照充足的良好栽種環境,坐落濁水溪源頭的田中於是素有台灣米倉的稱譽,並以生產高品質的濁水米而馳名。 一九五〇年從祖輩起,「正新製米」已在這片沖積扇平原上歷經了七十年光陰。得天獨厚的地利條件外,更憑藉創新求變的毅力,將根扎得深且穩。劉峻豪對於自有品牌與米種如數家珍,關於扛鼎的招牌米名稱由來,他說,台灣人吃粳米的習慣是沿襲日本人,日治時代最高級的米都是獻給天皇的禮物,爺爺在為品牌命名時想說台灣人用「天皇」二字彆扭,「總統」嘛又覺得不對味,後來靈機一動,想到以前莊稼人說「好米攏嘛乎國王(kok-ông)呷欸!」於是「國王米」(台梗九號)便就此誕生了。 說起米的產業如今所面臨的種種困難與考驗,劉峻豪有感慨,也不乏因時制宜,隨機應變的方法。碾米廠的經營,他自有與時俱進的節奏與調整,都在可控可拿捏的範圍。一如機器上貼著春聯般的紅紙寫的「川流不息」,既是期許也是祝福。但市場畢竟現實,飲食型態的劇變,讓米的需求量在統計數字上直接對半腰斬。峻豪舉了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早餐究竟還有多少人是吃粥的?   一日茶道  TEAORY 台灣好皂系列「歷久米新去角質潔顏皂」,採用彰化田中在地白米碎米磨粉製作。 粒粒皆珍貴 最早最早,人們不無酸溜心態稱做米的都是「田僑仔」,出入不是開免嚕(賓士)就是開米漿(BMW),但那根本就像是以為做銀行的就一定口袋飽飽的謬認了。今非昔比,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劉峻豪非常清楚且體認市場萎縮所帶來的影響與挑戰。 面對需求量大減,但對品質卻日益嚴格的趨勢,米廠一方面著力價格較高的高端米的經營,另一方面則轉向源頭的教育與掌握。產量決定收入多寡,以前老農夫們都習慣施重肥,相信吃得飽長得壯,但以現今產銷履歷的需求標準,老路等於死路,僅僅是基本的藥物殘留檢測就過不了關。若不從頭監督,光是靠後端加工的努力,未來是沒有希望的。 唐詩「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說的是要珍惜農人滴滴汗水的辛勞成果,而對做米的人來說則是「錙銖必較,粒粒皆珍貴」。每一粒得來不易的米,都不能被草率對待。在處理過程中無可避免的毀損,即便裂了碎了醜了,還是有作為「副產品」的價值與去處。那些身有瑕疵的「屑米」,無論當肥料、飼料、釀酒或更多其他用途,一點也不用怕英雄無用武之地!「現在的人呷好閣愛呷水!」劉峻豪玩笑似的一句話,充分說明了即便是一粒微小的米也是得做到內外兼顧的啊! 每一粒米的旅程無論漫長或短暫,中間經過多少波折(篩選或加工),但終究會抵達它們歸屬的目的地。   文字/陳冠良 圖/陳冠良、游大偉、余育緯   更多相關訊息請參考 正新製米產銷班粉絲專頁 或至 正新製米產銷班官方網站
  • 用每一次的選擇,體貼身體

      「好額母值著會食,好命母值著勇健。」近年來,台灣食安意識抬頭,然而國人罹患大腸癌的比例仍逐年上升,以民國 106 年衛生福利部「公告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癌佔癌症總人數比例約 14.6%,且已超過十年位居第一。飲食西化、纖維質攝取不足等多種複雜原因,造就了大腸癌罹患比例居高不下。重視食安,從數字來看並未改善大腸癌的占比,我想是因為大多數人雖記較「飲食安全」,卻不是那麼在乎「飲食健康」。     「吃下米糠油而中毒的人們,40 年來仍在與病痛搏鬥,但他們不知道哪些症狀與當年吃下的油相關。更令人痛苦的,是毒油禍延二代的恐慌。有母親至今仍望著自己體弱多病的骨肉,不知道兒女的病究竟哪些是來自於自己一口口吃下的毒油。」   《報導者》〈被遺忘的食安風暴2 〉黃浩珉、林頎姍、張家瑄   透過《報導者》的文字,得知在四十餘年前發生的「油症事件」。那時我還未出生,然而對當時的受害者來說,四十年過去,當年的油症患者也已來到第二代、第三代,痛苦仍在蔓延、奮鬥仍然持續。這起事件催生了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簡稱消基會)與食品衛生處(現今的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成立。 對於跟我同世代的人而言,米糠油「油症事件」或許有點陌生,但不久遠的六、七年前,也曾接續發生一連串劣油事件,回收油、地溝油、飼料油,一幕幕令人瞠目結舌的畫面、各種駭人訊息,從早到晚透過新聞媒體不斷映入眼簾。還記得事件爆發的第一天,我和朋友們正在慶祝節日,餐桌上的食物多是外食:披薩、炸雞、塗抹濃厚奶油的生日蛋糕、一杯杯手搖飲品及酒品,各式各樣。嗑著酥脆爽口炸雞腿的我,看到了沸沸揚揚的新聞報導,心想著:「太可怕了吧,賣什麼黑心油?」但,當時對於與切身相關的飲食要求,似乎僅止於「不黑心」,健康與否,卻還不在意識之內。   「身體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無論到何處,它總是跟你一起。」 25 歲以後,幾乎每年都會得知某個親戚、哪位朋友,因大腸癌的緣故開始進行化療;有些人仍在持續奮鬥,而有些則已然離去。雖然,他們都不是新聞畫面裡被黑心食品毒害的直接受害者,而是過著跟我一樣,時而家裡廚房開伙、時而便利外食,偶爾也會大快朵頤、啜啜小酒,大多數人的凡常生活。因此,不禁讓我開始檢視自己的生活飲食、家族病史;假日陪著媽媽到市場買菜,或者上班日傷腦筋午餐吃什麼時,也開始有意識地作更健康的選擇,因為我知道,這一次次的選擇,都是在體貼自身;照顧自身,也照顧愛你、你愛的人。   「你如何對待身體,它就如何回應你,你善待身體,身體就以健康來回應你。」 約莫兩年多前,媽媽經由朋友的介紹,開始接觸益生菌的產品。每天早餐後一包益生菌已經成為這兩年多來家人的日常。坦白說,一開始也只是把它當成健康食品,只知道對胃腸好,又是媽媽給的,我也就乖乖吃下。直至今年,因為工作關係,有機會開發自己品牌的益生菌,才真正開始下功夫認真研究何謂益生菌?好的益生菌究竟如何組成?更重要的是,益生菌到底是怎麼對人體產生助益?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益生菌就是一種「可以促進宿主健康的微生物」的統稱。而目前也有許多研究顯示,益生菌除了能有效改善腹瀉或便秘外,對於慢性腸道發炎、調節免疫、減少過敏、降低血脂肪,以及降低大腸癌風險,也都有顯著作用。先不論愈來愈多科學佐證,腸道是人的第二個大腦,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決策與判斷能力,日日夜夜為我們不眠不休工作著的腸道,其實也是人體免疫力的守衛者,人體有 70% 的免疫細胞生在腸道、長在腸道;腸道的健康與整體健康息息相關,而日常中的每一口飲食的選擇,亦是直接影響腸道健康的關鍵。 選擇健康好食物,減少攝取會為腸胃帶來負擔的飲食,就是善待腸道、善待自己。益生菌,能夠保養與呵護日夜不歇的腸道。挑選一款好的益生菌,不僅是體貼守護著我們免疫系統的腸道好朋友,更是幫助自己在健康飲食的生活路上,踏實穩健地大步向前邁進! 一日茶事 天使紅茶益生菌 「為你健康著想的微笑日記」 200 億菌數|10 種嚴選優良菌株|3 種益生元|多重包埋技術,嚴選一日茶事自然農法栽培的天使紅茶原葉研磨茶粉添加。無砂糖、果汁粉、甜味劑、防腐劑、人工香料及色素。 更多一日茶事 天使紅茶益生菌 資訊 「請參考 a better day 伊日好生活」
  • 用氣味封存旅行記憶—吳東龍

      圖/文 吳東龍 忘了從何時開始,旅行的記憶就不再只是影像或是文字,有時是聲音、樂音,有時是氣壓、溫度,更多時候是氣味。氣味的記憶是一項絕妙的回憶類型,它總在你毫無防備時向你一陣襲來,接續著在腦海裡尋找對應該味道的記憶連結,猶如一場以氣味來調閱人生記憶的遊戲。 一回入住京都嵐山的旅館,離開的早上旅館安排了「聞香」體驗,內容講述了香道歷史、介紹數十種不同氣味的香木藥種與其功效;接著在香爐灰堆中放入炙熱的香炭,並將香灰堆成山形、用工具壓出條紋,再於山頂插一小孔放上小片玻璃「銀葉」,其上疊放伽羅香木片,藉由熱氣將香味緩緩蒸烤而出,當以左端右掩的聞香姿勢嗅聞到香氣的剎那,瞬間將我在京都多次多處的記憶片段一一連結起來,原來,那些回憶從未消失,且都凝縮在「香」的氣味裡了。 之後,更能感受氣味帶給我的豐富回憶。像是新開的旅館總混合著難以剖析的簇新氣味,時而伴隨低頻的聲音感知;雨後的銀座味道,夾帶著空氣裡蒸騰的溫度,濕漉漉的地面還將街景映出虛實的兩樣風貌;在人氣壽司店前,新鮮的生魚片氣味令人毫無抵抗地直嚥口水。佇立在書店是為了享受新書散發讓人興奮的紙張氣道,而為何要買一本沉甸甸的新書,其實,就是想透過有這種清新氣味,去乘載每次旅行的美好回憶。   「下一次旅行」想打包的隨身小物 行李秤、拆信刀、咖啡耳掛包、口袋筆記本與旅行 notebook、塑膠鋼筆、相機       吳東龍 美學設計觀察作家、東喜設計負責人、講師、廣播節目主持人、東喜鋪選物店主理人、實踐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透過設計連結好玩事物。 二十周年特別企劃_氣味自遊人 x 20【自遊人旅行專欄】 本期主題,特別邀請 4 位文字創作者,打開嗅覺記憶,書寫連結「氣味」的旅行風景,在文字與氣味之間,歡迎嚮往遠方的自遊人,來趟紙上行旅。   伊日誌 Yiri Living Zine 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粉絲專頁
  • 用溫柔、呵護,養成美麗

      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說法:快樂就是擁有健康和健忘的記憶,我多麼希望這是我發明的,因為說的太對了 — 奧黛麗,赫本/英國演員   母親從來就是堅韌、溫柔以及包容,當然她也存在著女人或是一個人在人性中帶有的脆弱、憂慮、憤恨,甚至是張牙舞爪。我們可以從自身生命經歷中體驗母親、感受母親,或學習、或扮演。 「母親不會一覺醒來就不愛自己的孩子,唯一會發生的事,是我會愈來愈愛你,而你會愈來愈不愛我。」── 電影《親愛媽咪》 在《親愛媽咪》(Mommy)中,導演札維耶‧多藍(Xavier Dolan)細膩地描繪母親與兒子間瘋狂的糾葛,濃烈且令人窒息的愛,如何付出、怎麼付出,是一生的課題。而在另一部《姊姊的守護者》中,由卡麥蓉‧狄亞(Cameron Diaz)所飾演的莎拉(Sara)則毫無保留地為女兒窮盡一切,全然的付出、傾瀉所有的愛,陪著抗癌的女兒一同落髮、耗盡心力 ── 從我們被孕育在母親的子宮那一刻起,母親的力量,她的堅韌、溫柔和包容就從未停歇。 其實,想法很簡單,在「一日茶事」研發「天使紅茶益生菌」時,最初是針對腸道健康與照顧,但身邊許多女性好朋友,偶爾,總會不小心聽到些她們的惱人「困擾」。因此,心想,何不也來發展專屬女性的益生菌及清潔產品?溫柔地呵護女性私密處,也照顧姊姊妹妹們最難以啟齒,卻又如此切身的問題。 女生跟男生真的大不同。翻找生命經歷,想起國中時曾有幾次打掃女生廁所,相對於男生廁所,總會聞到一股特別的氣味,而那股氣味,在家中廁所偶爾也會聞到。依稀記得,小時候曾聽到媽媽叮囑大三歲的姊姊,上廁所要注意衛生,衛生棉該換就換,不要憋著不去廁所,更不要憋尿。相較於爸爸教導我的:「甩乾淨。」女生要注意的事情真的煩瑣許多。我也總納悶著,哪有那麼多規則要遵守:衛生紙擦拭方向、衛生棉更換準則。家中浴室還有一顆肥皂,更是媽媽跟姊姊專屬,爸爸和我都不准碰。 歲月更迭,到了差不多可以和朋友把酒言歡的年紀,以往一些私密話題也不再是禁忌了。開始知道女生每逢生理期會有多困擾,而挑選對的沐浴產品又有多重要。朋友圈中有幾個站百貨專櫃的櫃姐,憋尿是她們的日常,特別是大檔期活動,舉凡母親節、週年慶、年終慶、聖誕節,都是膀胱要奮鬥的節日。如果又遇上生理期,要面臨的考驗就更大了。幾年下來,惱人的婦科問題,經常就是這些櫃姐朋友們常見的職業病。 尤其,最讓姊妹們擔心或害怕的,就是因私密處有狀況而生異味,進而帶來房事尷尬或不順。誰不想在青春年華擁有親密愛人?享受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私密處的健康,除了自身的舒適與否外,更是與枕邊人肌膚之親的關鍵哪。 為了研發這款照顧姊妹的益生菌,研讀資料,才發現,女性生殖道真是一個特別的器官,是生命之源,更擁有自癒的能力。女性在生理期、性行為後,生殖道的酸鹼(pH)值會提高,甚至呈現弱鹼性(pH 7.0~8.0),但在正常,也就是健康情況下,生殖道能自體恢復酸鹼值至正常的弱酸性(pH 3.5~4.5)。然而生活型態的改變,譬如,工作忙碌、飲食習慣、作息不規律 …… 等,生殖道的自癒能力會下降,壞菌隨之增加。這時,就需要藉由內部調理和外部清潔,主動給予適當照顧,讓生殖道或私密處能穩定地維持在健康狀態。 歷經近一年的探索、試驗,「一日茶事」和「一日茶道」專為呵護女性姊妹們所研製的保健和清潔產品:「鳳梨莓果茶益生菌」及「鳳梨冰茶私密嫩白慕斯」誕生了!「鳳梨莓果茶益生菌」選用了〈STP4〉專利菌株,經實驗證實,能有效抑制生殖道中的念珠菌及加德納菌,為生殖道維護一個良好的菌叢環境。「鳳梨冰茶私密嫩白慕絲」更是以一體成型的設計,防範任何外來污染進到瓶中;從初次使用到用罄,貼心的瓶裝設計,讓姊妹們每一次使用,都如同初始時的純粹、乾淨。 從產品研發初期到完成,每一次的試驗,當然都是女性閨密、同事、友人的切身經驗提供和參與。而這也是我體貼並奉獻給身旁女性好友最好的方法與禮物之一。親密的朋友,私密的呵護。也獻給所有這一生身為女人的妳們。 封面插畫/詹雨樹 — 果實的祝福(局部) 更多資訊請參考「a better day 伊日好生活」
  • 疫情下的新日常

      8 月 2 日的柏林街頭上湧現 17000人,抗議人身自由被肺炎剝奪,更有布條訴求要逮補梅克爾、比爾蓋茲等人。這些抗議人潮甚至宣稱,我們就是第二波(疫情),在 30 日,柏林單日確診人數超過 900 人次,來到五月時候的高峰,警方派出 1000 多名警力維安,最後因為抗議人潮嚴重違反 1.5 公尺的社交安全距離的措施,在三次警告後勸導無效,最後警方驅離民眾收場。   這場抗議活動原先僅登記 1000 位參加人數,最後警方估計現場約有 17000 名民眾參加抗爭,總計 20000 名群眾聚集。 有些抗爭者並非否認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存在,而是自疫情以來學校關閉、經濟活動被迫暫緩等措施令他們感到恐慌和焦慮,抗爭現場更有卡車掛上「秀出你的笑容」的布條反對穿戴口罩。有些人認為疫情早已過去,現在柏林實行的防疫措施嚴重縮限他們的人身自由,應該要開放解禁。更有記者在採訪抗爭時受到言語羞辱,現場極右派的民眾直接對著記者怒吼「無恥」、「說謊媒體」等語言攻擊,德國許多政治人物對於這場抗議表達憤怒,抗議者是 Covidiot,會將過去半年以來還算成功的防疫成果化成泡影。 歐盟聯合 27 國元首,熬夜通過史上最大規模的紓困計畫「歐盟振興計畫」,預計投入 7500 億歐元,由 3900 億歐元不必償還的補助金和 3600 億歐元低利貸款組成。將為最受到疫情影響到旅遊產業的地中海國家帶來幫助,原先謹守財政紀律的北歐國家持反對意見,但最終在 92 小時的閉關後達成協議。而瑞典自疫情發展以來,並未進行封城等嚴格措施,造成至今 5000 多人死亡,成為全球疫情死亡率第五高的國家。而印度總確診人數剛剛超過 170 萬人,美國在七月因為疫情而死亡的人數達到 25000 人,而澳洲第二大城墨爾本所在的維多利亞州剛剛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第二波疫情在世界各地蠢蠢欲動,似乎這場茫然的防疫作戰仍離結束還遙遙無期。 而台灣在疫情一波波的衝擊下還能維持相當正常的社會活動,彷彿置身在平行時空之中。 但全球經濟活動大停滯而帶來的衝擊,最終恐怕仍會對台灣造成影響。各地都投入重本,試圖振興,產生新的經濟動能。長遠而言,這場疫情恐怕會讓廉價航空、跨國旅遊等產業進入長久的停滯,甚至消失,在家工作成為常態,電影院與體育競賽、演唱會進入新的模式。這些可能的變動,帶來人們對於未來的不安全感,進而不敢消費,轉向儲蓄,卻又可能會造成經濟更進一步的衰退。 或許到了今日,人們已經對於疫情的新聞感到不耐。回顧起疫情前都市生活的刺激與意義,不同媒體的調查中,在受到疫情影響,封城期間最被想念的活動排行中,與朋友家人相聚佔據第一位。許多人想念上餐廳用餐,並非想念他人提供的美食,而是想念與親朋好友相聚用餐的親密時刻,想念被友人圍繞下有安全感的平凡快樂。 人們的生活大概很難回復到從前了,一再延後和取消的機票和旅行,各行各業採取各種新的措施和嘗試,試圖重新建構運作模式。我們珍視的日常生活中,疫情提醒的不僅僅是全球化下日常生活的脆弱,也提醒了情感連結的時光更是難以被取代的體驗。生活裡各種價值與經驗,要如何排序,如何維持與建構,還在不斷重新組合和歸納,也許當疫情終於結束的那一天,我們也重新建構了新的日常生活。 吳思薇  旅居柏林自由記者,關注都市與土地議題、議題型藝術、貓肥與吃。 個人部落格
  • 白先勇經典《孽子》2020重返劇場

       法國書評家雨果‧馬爾桑 (Hugo Marsan)於法國第一大報《世界報》評介白先勇的《孽子》,讚譽這部小說是一齣「將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劇」。   文學大師白先勇經典長篇小說《孽子》,發表至今滿四十周年,被視為現代華人同志文學先鋒,並曾改編成電影、電視劇。2019 年更獲得法國第一大報「世界報」(Le Monde) 選出 1944 年以來 100 本世界各國最佳小說,《孽子》為入選的兩本華文小說之一,也是台灣唯一入選的作品。 本劇主創及表演團隊匯聚各領域金獎光環,包括編劇白先勇、施如芳;導演曹瑞原,擔綱演出的是功底深厚的劇場及影視實力派演員丁強、陸一龍、樊光耀、張耀仁、周孝安、張逸軍、李劭婕、劉士民、王振全、郭耀仁、廖原慶、林貫易等人。音樂與舞蹈的編排更為本劇調揉抒情詩意,吳素君的舞蹈編導以前太陽劇團 (Cirque Du Soleil) 舞者張逸軍舞出狂情烈愛的阿鳳傳奇,並以 15 位舞者的陣容舞出那隱身於黑暗王國青春鳥群的千姿百態與空寂無奈。流行樂界重量級作曲家陳小霞、作詞林夕及音樂總監張藝的歌與樂勾勒恢弘激昂、抒情纏綿、憂憤悲戚的戲劇情感。   主題曲《蓮花落》由情歌王子楊宗緯深情演唱,感人肺腑。王孟超的舞台、黃祖延的燈光、杜篤之的音效設計、姚君的服裝造型、王奕盛的影像,建構本劇多層次氛圍格局,恢弘氣勢之外,格外虐心動人。此次並邀請曾執導台灣首齣 BL 搖滾音樂劇《新社員》而備受矚目的中生代劇場創作者黃緣文擔任執行導演。 《孽子》描述在禁忌猶深的 70 年代,台灣同志族群被家國拒斥的邊緣處境。傳述同志戀人不悔的狂情烈愛,細訴孽子們對家的渴望、父子親情的悔罪與救贖。召喚沒有黎明的神祕「黑暗王國」,再現新公園「青春鳥群」的悲歡年華。 2014 兩廳院 TIFA 首演轟動,逾萬張票券售罄,觀眾滿意度超過九成;2020 感動再現,不再錯過!     2020《孽子》演出資訊更多資訊臉書請搜尋「創作社」 宣傳影片連結   *圖/文由創作社提供。 *憑購票券至全台伊聖詩芳療生活館專櫃,即可享有單筆消費 85 折以上之優惠再 9 折優惠 (活動至 2020.06.30  止)。
  • 破壞環境,與病毒大蔓延有關?

      開疆闢土,是人類引以為傲的文明進展。但近幾年,隨著人口迅速增長,過去以往認知的開發,正造成難以逆轉的破壞。從砍伐森林、開路、採礦到都市化,迅速破壞萬物賴以為生的棲地。人類一步步入侵,大自然一步步後退,但是,她也會反撲。 有研究指出,人類過度侵入大自然,將增加了人類和不同物種接觸的機會,包括許多目前尚不認識的病毒。一個家喻戶曉的案例,就是 1976 年在非洲爆發的伊波拉病毒。在非洲,果蝠被認為是病毒可能的天然宿主,也會透過黑猩猩等動物傳播。所謂人畜共通傳染病(zoonoses),就是任何可經由動物傳染給人,或由人傳染給動物的傳染病,它們透過人畜之間直接傳播,或是藉由病媒傳播(例如蚊子),將病原體帶入另外一個生物體上。 這次的 COVID-19 也不例外。人畜共通傳染病已在國際間引起密切關注,它們通常是過去未被發現的疾病,或是毒性在演化過程中增強,或偶然傳入不具對抗該疾病免疫力的族群或物種,主要感染的原因為人與野生物種的接觸。2008 年就有英國研究團隊指出,全球有 335 種於 1960〜2004 年之間出現的疾病,其中至少 60% 是來自動物,如以下幾個人畜共通傳染病案例:   拉薩熱(Lassa fever) 由拉薩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熱,常透過受感染的多乳頭大鼠尿液或糞便,傳播給人類。拉薩熱在西非國家相對普遍,約有 30 萬至 50 萬件案例,每年導致約 5,000 人死亡。   立百病毒(Nipah Virus) 1999 年於馬來半島爆發,起於豬圈受到野生蝙蝠攜帶的病毒影響,並在豬隻體內繼續演化。由於豬隻在遺傳學中的地位與人類更接近,不僅感染了當地農民,更造成 105 人死亡。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 2002 年於中國廣東爆發,由蝙蝠經過野生果子狸傳入人類物種。一年內傳播到30個國家與地區,並奪走 700 多條人命。人類為了飼養牲畜,大規模砍伐林地,據統計全球 80% 的毀林是為了農牧業生產。   面對環境破壞,您我可以怎麼做? 首先,要思考我們與大自然互動的模式。人類行為不免會帶來破壞,而對大自然予取予求的思維,是值得省思的。我們已經從山林裡取得許多林木、礦產、動植物資源,但是否可以循環利用資源,而非不斷地開發? 此外,在亞馬遜大火之後,過度開發工業化畜牧而破壞山林的問題,再次受到關注(全球 80% 的毀林是為了農牧業生產),該問題根源於人類對於肉品的需求大量增加。綠色和平長期要求企業以永續的方式生產,停止破壞森林來養殖牲畜,另一方面,亦推廣少肉多蔬,從個人層面做出改變。   *本文節錄自〈病毒、環境、全球危機 ── 3件您該知道的事〉綠色和平網站   *Text|GREENPEACE 綠色和平 http://greenpeace.org/taiwan
  • 碧旦峽谷:渾然天成力與美

    激流從隱秘的深淵轟轟的泳奔,在山谷裡匯合; 一道寬闊的河流,它是遙遠的土地的呼吸和血液,永遠吶喊著 向海洋奔流而去,又朝著天空噴出它飛騰的霧。 —— 雪萊(PERCY BYSSHE SHELLY) 酷熱的夏,蒸騰難耐的暑氣幾乎無孔不入,除了冷氣房,遠離水泥叢林的山野水澗,尤其沁涼的溪流,是許多人消暑第一選擇。尤其台灣眾多崇山峻嶺所造就的無數溪流,不僅衍生豐富多樣的溪流生態,透過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河川也如大地整型師般,巧手雕鑿出一處處鬼斧神工般的地形地貌。位在宜蘭最南端的南澳鄉,除了蒼鬱山林,就有多條遠離塵囂的野溪,雖然河身並不長,但因坡度大、水流急,就在一路穿山越嶺逶迤行進間,形塑了瀑布、峽谷、深潭 …… 等得天獨厚的自然秘境。   碧旦溪,發源於標高 1,170 公尺的大南澳嶺,屬南澳南溪支流;而她所流經的金洋部落(村),是南澳鄉距蘇花公路最遠、最深藏山間,也是最後完成遷徙、保存最多泰雅文化的部落。要前往碧旦溪,可沿著金洋產業道路,先經過近年來頗熱門的「 那山那谷 」露營地,繼續前行,抵達迷你的金洋國小後,往上開約 5 公里,就可以來到南澳南溪畔。是進入碧旦溪的唯一出入口。   掩映在山林深處的碧旦溪,就像是個抱著琵琶半遮面的害羞小山姑,而南澳南溪則是盡責守護著她的老大哥,要一窺碧旦溪廬山真面目,當然就得先通過老大哥這一關——雖然就近在咫尺,但好事就是多磨;要一親碧旦溪芳澤,必須先下水溯溪,橫越 20 公尺寬左右的南澳南溪。親見碧旦溪,溯溪還只是第一關。短短的溯溪行程最後,即可見一龐然巨石橫陳在峽谷中央,而掩藏在巨石後方的,就是碧旦溪水域,也是有著「小黃金峽谷」美稱的碧旦峽谷了! 要進入其間,就要像蜘蛛人般,手腳並用攀爬過阻擋在前的這方大岩石,然後鑽出狹窄的出水口,再以滑瀑之姿,乘著沁涼熱烈的水瀑,投入碧旦溪!鑽過看似狹小的洞口,接下來卻是豁然開朗的驚喜!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側高約 20 公尺的山壁所形成的山溝小瀑,而除了清澈碧綠的溪水,更是奇兀聳峭鬼斧神工般的林立山石。碧旦溪與南澳南溪匯流的這一段,聳立的嶙峋巨岩形成了壯麗峽谷地形;尤其當雙足仍深埋溪水中,切膚感受水流沖勁之際,猛抬頭,蟲蛀般的彎曲峽谷、深潭,以及綠水沙灘,真教人無法不讚嘆這小巧卻依然氣勢奪人的天工之美!   事實上,「 碧旦 」一詞,正是泰雅語「 地瓜上的蟲蛀孔 」之意;因溪水日夜不息侵蝕,佈滿孔洞的峽谷,在原住民先人眼中,即彷如蟲蛀啃嚙的痕跡,還真是貼切又生動呢!當河流侵蝕的下切力道明顯大於側面侵蝕的力量,且持續進行,這種加深作用就會造成峽谷地形;而它通常發育在構造運動抬升和谷坡由堅硬岩石組成的地段,因而也經常就是地球的地質變遷見證者。碧旦峽谷的規模尺度雖小,但循著清澈的溪水繼續往前溯行,百看不膩的水碧山青之外,雖只短短 300 公尺左右,卻有接續不斷的短瀑與深潭,潺潺水流的剛柔並濟、力與美,同樣展露無遺。 陽光從高聳的岩間透進峽谷,同時也被綠蔭遮住了大半;恣意繁盛地懸掛生長在岩邊的蕨類、藤蔓,在微風吹拂下,輕輕擺盪著;澄澈水面上,交錯閃耀著忽隱忽現的光影!碧綠深潭,可縱身跳水,可悠哉浮游;和青山綠水合一的清涼,通體舒暢!消暑避熱,夫復何求!    碧旦溪/峽谷小資訊: 位在宜蘭縣南澳鄉金洋村,屬南澳南溪支流。 進入碧旦溪水域,須先一小段溯溪,且途中需通過深潭急流,若無溯溪經驗,建議由溯溪教練帶領,以策安全。 隨時注意天候狀況,雨季或暴雨後,容易溪水暴漲,切勿前往。  
  • 種下一顆豆子以後

      產地之旅_Ⅱ 在彰化北斗深耕食農教育的「田野勤學」   文字/陳冠良 圖/陳冠良、游大偉、余育緯   那個站在田裡的男人 「田野勤學」自然農法的黃豆得獎了!造訪那天午後,彰化北斗鎮農會的總幹事與同仁剛巧去張貼祝賀的紅紙布告,大大一張,喜氣洋洋地。 一抵達,陳光鏡大哥便領著我們一夥人「下田」。一甲左右的面積,一排排井然的豆子仍是幼苗,明顯隔開的間距是為了讓作物有充分的「呼吸」空間,而周旁略顯蕪雜的野草,這裡一片那裡一塊的,不是偷懶不拔,而是刻意留給蟲子們的「活動」空間,換句話說,就是要降低豆子被「侵犯」的機會。 站在田裡暢談自然農法耕作的眉角,分享大豆特性與栽培心得的光鏡大哥,與最初那個毫無農業相關背景,卻半路出家回鄉種黃豆的半導體工程師已不可同日而語了。一身黝黑的「農膚」,宏亮的聲腔,爽朗自信。 在妻子的全心支持下,從一開始純粹想種自然農法的友善黃豆、黑豆,至今致力於推動食農教育,過程中,無可避免的辛勞、焦慮、挫敗與學習,既是汗水摻和淚水,說起來卻又充滿樂趣的故事,也是驅動他們不斷前進的力量。   向下紮根的「田野勤學」 憨人有憨福,初期在不被看好的狀況下,南北奔波,利用週休二日勤耕勞作的夫妻倆,跌破眾人眼鏡,第一年便意外迎來不施農藥也長得漂亮的豆子,以及頗豐的收穫量。那會兒,他們才意識到這麼多的豆子應該怎麼辦?哪裡可以曬、又有哪裡可以儲放?怎樣「適當」地處理?而他們其實連要透過什麼通路賣出去都壓根兒沒想過。回憶起來真是啼笑皆非,夢想孵出了結果,卻變成一枚燙手山芋。 危機可能是轉機,窘況也會觸發不同的契機。慢慢上軌道後,陳光鏡的思索並不侷限在如何賺最多的利潤,他關注的是更長遠的部分。「品質那麼好的黃豆,如果消費者不知道,吃不到,不懂怎麼吃,甚至送人都不要,嫌夯枷(giâ-kê),那我們種得再多再好也是白費力氣而已。」於是,他與妻子開始發想、研究黃豆食用的可能性與變化性。 從田裡返回矗立一旁的鐵皮倉庫,才坐定,女主人便張羅一人一杯自家黑豆研磨的豆漿。光鏡大哥捧出了近期開發、利用豆渣烘焙的餅乾給我們一嚐為快。除了眼前這些,為了讓黃豆更廣泛深入一般家庭的餐桌,他們與各個產業技術交流合作,嘗試做不同的豆製品:豆腐、味噌、天貝等等 ⋯⋯ 瞧,餅乾還在嘴裡嚼得意猶未盡,冰鎮清爽的豆花又接棒上場了。 若「好的食物」是自然農法的「結果」,那麼友善土地的心就是「紮根」的動作。因為意識到人與環境共同面對的「永續問題」,「田野勤學」於焉誕生。透過與各種教育、社會企業單位合作,一般講座外,唸物理出身的陳光鏡,運用科普知識設計各種活動,讓參與的人親身種豆、親手 DIY 大豆食品的加工 ⋯⋯ 相信經由實際的接觸才有深刻的體會與獲得。一如「田野勤學」的內在意涵:「我們不僅要在這片田野上勤勞工作,更要虛心地向大自然學習。」那精神是:永續的生活——學習與大自然更和諧的一起生活著!   通往回家的路 聊起一路走來的點滴,困難不少,但甜美的也沒缺。 「有一次收到一位老師說要帶學生來參加課程,我報價過去之後就石沉大海,音信全無。隔了一陣子打電話去問,才知道那老師是在台南的一間特殊教育學校。老師抱歉地表示因為報價遠遠超過預算,所以沒辦法成行。我一了解情況,立刻跟老師約定好時間⋯⋯」儘管一次課程所付出的成本、耗費的精神體力都非常大,「既然老師那麼信任我,不辭老遠要從台南帶一群學生過來北斗,我怎麼可能說不⋯⋯」光鏡大哥心中早已沒有利益的盤算了。所謂因果善緣,那次機緣的口碑相傳,為「田野勤學」招徠了後續許多預料之外的機會。 雖然正走在真心所屬的道路上,可預見的未來大概也發不了財(陳光鏡自嘲)。認識光鏡大哥的人知道他的經歷後,總會問:是否懷疑過當初放棄高薪工作的選擇? 「以前忙到時間都不是自己的,小孩病了也照顧不到,完全變成家裡「最熟悉的陌生人」不講,也曾對老婆說出很傷人的話。我沒忘記對一大家子口的責任,雖然現在一樣很忙,經濟上也還持續很努力著,但我回家了,太太孩子都在身旁,是溫暖且踏實的。」三個女兒撒賴似地在爸爸腳邊蹦跳著,光鏡大哥與一旁的老婆相覷一笑。 光鏡大哥在農業創新的領域邁開步伐,目前有一個年輕活力的團隊,成員彼此秉著共同的信念、認同,分工行動。「我們相信並期待著未來!」 暗透的天色下,他們的笑靨分外明亮閃耀。   *本採訪文章為三級警戒前採訪之內容。 田野勤學 2015 年創立於彰化縣北斗鎮,是專門種植國產大豆的農創團隊。創辦人陳光鏡,透過活潑的食農教育,致力於綠色農糧的推廣,相信健康的身體來自安全無虞的食物。尊重、順應自然,向大自然學習為其宗旨。   Facebook|田野勤學
  • 種釀在泥土裡的香氣

      產地之旅_Ⅰ 屏東九如悠悠芬芳的「植物之家」   文字/陳冠良 圖/陳冠良、游大偉、余育緯   躲避球賽般的考驗 從圍繞「植物之家」農場外緣的挺拔大樹望去,遠處高架公路上車來車往,像是一輛輛在天空馳騁的飛行器。 說起那條看似遠在天邊的二號國道,目前肩負管理之責的郭俊言深深慨嘆,近年來的淹水噩夢皆因它而起。由於涵洞容積的規格設計不良,排泄效果幾無,導致每至雨季農場必定氾濫成災。大水一來,無論成長到什麼階段,無處可逃也逃不走的香草植物們,只有就地溺斃的命運。 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偏偏根莖類植物懼水,那些個檸檬香茅、薄荷與諸多種香藥草既然是扎在土裡,身不由己,就得跟著一起腐爛。然而,地遷不走,雨必要落,只是聽天由命,不盡盡人事,除了消極,究竟不成個道理。 田地太低了,那就移轉去高處避離水難;怕日曬雨淋,就搭起溫室來個養尊處優的照料。可是啊,人算不如天算,計畫趕不及變化,興許地形改變,地下水位漲高,即便防水措施做足,種下的東西一樣爛了根。有次風起了,吹得太兇狠,釀成禍,翻了園子,掀了屋蓋,連後來種植難度相對較高的玫瑰花都被摧殘殆盡。 這片農場既是身家,也就等同於性命。若種種的考驗,終究是一場不會結束的躲避球賽,那麼,就算沒有喘口氣的中場休息時間,還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保持機動性地專注、觀察與閃避敵球突襲!   蒔草弄香的青農 那一日晴空無雲,風也隱蹤。 閒散的步子,漫走遍植香草植物的專業農場,隨處隨意隨機,微微俯鼻輕嗅,手捻葉細搓,都能簡單就呼吸到層次跌宕不同的芬芳香氣。 占地十二甲之大的農場,處處是醒目的,濃密參天的茶樹。放眼整個園區裡,一排排循著路徑蜿蜒列隊,不一定井然但自有其序的茶樹,因為大量製作精油的需求,一直沒有停過密集採收,所以其實不太開花。郭俊言說它們的樹齡約莫十三年左右,算起來也不過就像是個唸國中的青少年,然而看著那股子蒼勁有力的姿態,可非一般毛毛躁躁的小屁孩。 在前頭領著我們遊園的是電子科系出身的郭俊言,二十五才。 鴨舌帽,泥跡斑斑的工作衫褲、黑膠雨靴,不修邊幅的鬍髭,說話有條有理的他,笑起來滿是不知如何排遣的靦腆。沒有繼續把碩士讀完就返鄉接下父親的「植物之家」,搖身一變成了青農。他似乎並不惋惜當初未完的學業,只是隨遇而安地做想做的事,「只要肯做願意做,不管務農或其他什麼工作都沒有差別。」 投入香草農事幾個寒暑了,他尊重上一輩的經驗價值,但相信適度佐以現代觀念與方法才更能對症下藥,在任何開發方向上事半功倍。 生機不滅的自然教室 總也逛不盡似的農場,雖不算複雜阡陌,但也是縱橫交錯了。 道旁田邊,株株叢叢湊成堆的都有其身世名姓,有的親切,有的似曾相識,當然也不乏生疏的。 「茶樹只要前期顧好,根穩了,就能天生天養,像尤加利也是。現在農場以檸檬為主力,其中香水檸檬就種了三甲面積。我們不噴灑農藥,所以都會把自己種的香藥草製作成純露取代化學藥劑,就像那一大片萬壽菊,可以當作肥料也能夠驅防蟲害。那個錫葉藤,因為葉面粗,古早都會拿來當磨砂紙用哦。南非草、憂遁草跟尼基羅草在坊間號稱是抗癌三草。還有匍匐迷迭香味道比較柔和,一般都用來料理,直立迷迭香氣味就比較強烈,所以主要都用在提煉精油 ……」一方熟悉的農場像是一間大自然教室,郭俊言走到哪兒、看到什麼,便就地取材地介紹教學著什麼。 此時節,要熟的熟過了,該採的也採了,正忙碌著的是新近開發,供應餐廳廚房,強調產地餐桌零距離的青蔬生菜。而被雨毀風壞的種種,像還沒回過神來,仍廢在原地待興。 廣大的園地裡,雖是這兒那兒畸散著,但仍明顯地禿荒著幾塊田區,簇雜著幾處蓬亂野草。環境磨練意志,意志便負隅頑抗,一如問題是用來解決,而非放棄。 儘管農場現階段正處於「調整體質」,重新校準方位的過渡期,但土地是活的,屬於它的生機總不會熄滅。就像花謝了,還有春天會再來,草蔫了,只要有一點露霑,又會輕輕悄悄地吐芬逸香。   *本採訪文章為三級警戒前採訪之內容。 植物之家香藥草有機農場 位在屏東縣九如鄉。總體面積達十二公頃,長年秉持有機生態農法栽種豐富多樣的香藥草植物,可謂在地最具規模之香草王國。農場商品皆自種、自研與自產,純粹與安心為其精神宗旨。   Facebook|植物之家香藥草有機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