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以手作的溫度分享戀上植物的生活

      「心境上的成長使我們更喜歡接觸自然。在山中感受植物的療癒力,並藉由擅長的皮革工藝技法,將我們從植物與山林中得到的快樂呈現出來。當客人把植物飾品穿戴在身上時,就像大家真的和我們去爬山似的。」 — 嬤嬤murmur   位於台藝大育成中心的工作室內,嬤嬤的主理人小猴與小璦這麼述說著。認識更多植物、和客人們分享行走山林間的快樂、不斷挑戰手工藝的更高境界,是嬤嬤成就感的來源。我詢問她們品牌創立的契機是什麼?原來是兩人多年前在百貨公司做櫥窗陳列設計時因緣之下認識了對方,並且發現彼此對於「手工製作」都有著滿腔熱情:小璦擅長手工織布、小猴擅長手繪。更湊巧的是,雙方都渴望學習更多的手工藝技術,因此她們結伴進修皮革工藝、金工等等課程。待到皮革工藝的技巧日漸成熟時,抱持著分享喜悅的初衷創立了品牌,開始將自己的手作寶貝們帶到市集與客人分享。 嬤嬤成立後,生活中多了一份與客人分享的喜悅,但是她們也隨即遇到瓶頸。當時她們尚未發展植物系列的皮飾,產出的商品以可愛俏皮的袋包為主,因此面臨市場上眾多簡約風皮包的競爭。在意市場冷淡反應的她倆偶爾需要兼差,以補足持續創作的經費。當經營的壓力重重的壓在肩上時,嬤嬤們任性的跟隨自己的直覺,放下一切跑到了遠離紛擾的山上。沈浸於山林的時間是純粹的,自然的一切彷彿在引導著人類放下一切的壓力,只能單純地感受到山上清新又帶點潮濕的空氣、悅耳的蟲鳴鳥叫、與千變萬化彰顯自我存在的綠葉們。尤其是那綠葉,最為嬤嬤們所著迷:小猴喜歡筆筒樹的壯闊與威武,小璦喜歡栗蕨,因為總是能在各個角落看到它。 帶著富足的心靈下山後,他們開始著手計畫以市場能見度高的「鹿角蕨」作為主題的皮革掛飾。為了呈現植物獨一無二、自然且有機的樣貌,她們反覆衡量何種皮革的厚度最適合製作鹿角蕨,並堅持親手裁剪縫製每一塊植鞣皮革、用專門的染料如同畫水彩似的在同一片皮革上手染上色,以獲得最自然溫柔的氣質。鹿角蕨上市後,獲得了許多的好評,漸漸地也讓嬤嬤開闢屬於自己的客群與市場,定下了品牌的良好基礎。 神奇的是,以花草植物為出發的創作讓他們認識更多植友與山友,假日時相約一起去爬山,又或者只是走在鄉間的道路上,沿途深入認識各種常被忽略的花花草草,並把它們轉換為自己的創作 —— 如同植物生根後自然地開展枝枒,嬤嬤愛著植物,而植物則順應著自然的法則,帶領她們走向更寬廣的旅程。   嬤嬤 murmur 初心是活著的時候,放慢腳步,觀察內在,用心呼吸感受生活的養分。 以植物為創作靈感來源。在生活環境中尋找創作的元素,將那些被忽略的微小植物在收集觀察之後,以皮革創作仿造植物結構的方式再現,經過十幾道繁複手工工序,直覺性的創作自然系革飾。 飾品由台灣常見的植物為靈感如台灣欒樹/蕨類/鹿角蕨/九重葛為發想,以手工剪裁染色塑形方式,構築成不同姿態配戴其身讓人親近彷彿置身山中。 嬤嬤 murmur 粉絲專頁 更多資訊請參考 伊日好物 YIRIGOODS 粉絲專頁/伊日好物 YIRIGOODS  Instagram   
  • 以煎茶享受一季的春意

    近來細雨綿綿,各種白瓣小花,細細碎碎地開滿,春天到來了。碧綠色的,金黃色的,亮紅色和深褐色的…..,茶是個豐富的世界,有好多選擇。而每個季節,都有特別適合這個季節,特別引誘人想喝的一種。很自然的,在春天,就會很想喝嫩綠色的,雅緻而清甜的茶。   恰好收到來自日本宇治朋友慎重送來的煎茶,知道它一定等級很不錯,沖開來正是春天裡最討喜的碧青色。但猶豫了好久,總覺得自己常常把日本煎茶泡得平淡無奇,或是略帶澀口。雖然有點不好意思,但光想到就有點提不起勁。 在茶櫃前面挑好了蓋杯,瞥見日本宇治四百年茶陶世家朝日燒的「河濱清器」,心裡想,啊,對啊,泡日本煎茶應該用日本煎茶的道具。很快在嫩綠色的榻榻米上把茶盅、兩只小杯、日式煎茶用的寶瓶排開。在台灣烏龍茶裡,也有茶盅。熱水沖入茶壺裡後,無論是溫杯用的熱湯,或是沖好飄香的茶湯,都是從茶壺中出湯、注入茶盅,然後用茶盅慢慢斟入茶杯裡。它是能讓每一杯都能享受到均勻美味的分茶工具。 日本煎茶用的茶盅,也是讓人享受美味的必要工具,但和台灣的用法很不一樣。它最棒的妙用,就是降溫。我按照朝日燒第十六代松林佑典的教法,把燒滾的熱水先注入兩只小杯,再將小杯裡的水轉倒入茶盅,在茶盅裡慢慢地等水溫緩降。以前常常等不及,不耐茶盅裡的水來到最佳溫度,就開始往煎茶身上倒。     松林先生說,對第一杯煎茶來說,七十度是最棒的溫度。溫和的他,總是很有耐心的把茶盅放在手心,感受它來到最佳適溫。有時他會在茶杯、茶盅之間轉倒,降不太下來的水溫,就慢慢被他馴化得沒那麼燙手了。我忍不住用溫度計偷量了一下,讓心中抓穩了在我客廳落地的窗前,水溫會來到七十度的等候時間。然後又期待又好奇的,開始用茶盅將完美溫度的水,緩緩注入已經鋪好煎茶茶針的寶瓶裡,等待九十秒。 微帶暗綠色的煎茶茶針,濡濕、浸潤,然後慢慢滋溢出期待中嫩青色的煎茶茶湯,好漂亮啊。直接用寶瓶尖長的壺嘴,斟茶入杯。青綠色的煎茶在瓷白杯內形成一圈一圈逐漸擴散,如碧綠湖水蕩漾的茶湯。很快端起嘗了一大口,哇,好甘好鮮的煎茶啊,和以前嘗到的滋味很不一樣。初嚐有上等昆布鮮湯的甘甜味,然後是綿綿不絕的清甜,很輕盈卻也豐富,不若想像中的清淡,在口中有一種飽足的茶甜,令人滿足。 第二泡開始,就能用比較高一點的溫度,帶出它裡層更豐富的滋味。我沒有使用酒精燈或茶爐加熱,水壺中的水並不滾燙或猛熱,可能來到八十或八十五度之間吧,直接注水在寶瓶裡,然後自在的靜候一小段時間,就隨意傾出。略帶濃的滋味釋出,但很快就回甘得令人覺得爽口,這正是煎茶令人覺得好適合春天的滋味。第一杯的滋味泡順了,後面都覺得甘甜有餘,越喝越覺得喜歡煎茶。 在春天初來乍到的這幾天,喝煎茶,享受到了這一季的青嫩呢。  
  • 伊聖詩20週年 _ 希望的種子

      今年,伊日生活滿20歲了!從植物與氣味起步,透過身心靈平衡、自我療癒、關愛土地到關懷弱勢,我們開啟了一趟想像及實踐種種美好生活可能的旅程。一路上,我們踏實的每一步、努力播下的每一顆種子,都蘊藏著未來的無限希望。     文字/高暐程 插圖/川貝母   第一個十年:樹木新生 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cosmescents|2001 伊聖詩芳療生活館第一間專櫃 |台北 微風廣場 「伊聖詩芳療生活館,是希望種子的起源。2001年,我們從身心靈的光合作出發,開始與人們分享植物精油的神奇與美好。」 從加拿大、奧地利、法國、英國等,引進全球各地的香氛生活、有機花茶、頭皮護理、沐浴保養 ⋯⋯ 如「煥然一新」、「戀戀情深」、「青春之泉」等——雋永的氣味、永遠的經典。而無理頭精油棒更是許多人不可或缺,紓解壓力的良伴。植物開啟我們對美好生活更全面多元的體驗,一個以芳療生活為基礎的集合式保養品牌,從此誕生。   如種子般在各地發芽的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伊聖詩第一本產品型錄   東埔國⼩種⼦計畫 |2007   「2007年開始,伊聖詩建構一個「種子計畫」。這計畫起源自想要幫助南投信義鄉東埔國小相較匱乏的學習環境。」 全校學生不到八十位,又遠在玉山腳下,得到的關注並不多。馬校長如天使般來到學校,帶領著合唱團練習、贏得比賽,建立孩子們的自信心。知識就是力量,為了讓山上的孩子與世界接軌,我們捐出全新電腦、接上網路,讓學習可以與平地同步。協助設立新保健室、投影設備等,讓環境硬體條件更趨完善。另外,設立獎學金,鼓勵孩子們用讀書進步,為自己建構知識基礎。 我們曾推出伊聖詩「春風化雨」複方精華,以沉穩的木質香氣,詮釋馬校長無私的承擔與奉獻精神。 2009 年贊助「唱歌吧!」專輯順利發行,讓孩子們自信地以布農母語大聲高歌,並獲得金曲獎評審團肯定。那來自高山的聲音清澈透明、純淨嘹亮,唱出自己的文化自信,更唱出發自內心的無限開懷。     芳香藝術節 Scents Arts Festival|2007   「喝一口有機花茶,沐浴在芳香植物精華中,我們努力在緊繃與壓力的生活裡帶來自在與平衡。「如果氣味與藝術結合會是如何?」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在2007的「伊聖詩芳香藝術節」實現了!」 韋瓦第的四季樂章,經台北愛樂優美的演奏,「春意盎然」、「夏夜晚風」、「秋詩篇篇」、「暖暖冬陽」複方精華的氣味,跟著樂音四處流轉,一如四季變化。當紹爐老師展現光環舞集的柔美律動,瑜珈大師美體潤膚油也隨著舞者的舞動飄散。而當徐四金作品翻拍的電影《香水》讓人屏氣凝神,「白色薔薇」、「無憂無慮」的香氣也如劇情而高潮迭起。那一年在台北紅樓,我們把精油與藝術表演完美結合了。   台北地球日 Taipei Earth Day|2010   「2010年四月,我們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北當代藝術館、248農學市集共同舉辦「台北地球日」。一場大型園遊會,一個人類與地球對話的機會。」 因為芳療生活,我們開始深入了解植物,進而發現環境變遷、氣溫變化與植物的生長息息相關,當然,那也同時攸關整體生態問題。我們總覺得需要帶頭做些什麼,讓大家一起來認識這個議題。2008 年在蔡瑞月古蹟中,我們舉辦綠色市集,以吸引並集合更多人接近環境問題:如何從自身行為落實環保、親自接觸許多堅持無毒栽種的小農們,並用實際的購買行動支持他們。 我們規劃了農夫市集、藝術市集、草地講堂、NGO 地球村、地球電影院、末日美術館等許多活動,從農作、土地、環境到藝術,以愛地球為中心,圍繞起各種與環境相關議題,並集結許多志同道合的團體,一起為地球發聲。每次活動,不論烈日或風雨,都能吸引許多民眾和路人參與,我們細細引導、分享,收集每一個「我願意」:願意支持小農、願意節約用水、願意減少使用塑膠袋等綠色生活意念,那些都是十分珍貴的承諾,亦都是減緩地球傷害,一個個重要的希望。   日光大道健康廚坊  SOLAR Kitchen|2010 食物,可能是傷害身體,也是傷害環境的原因之一。2010年成立的餐飲品牌「日光大道健康廚坊」提出:能不能吃得健康一些,同時降低對地球的化學負擔?「日光大道健康廚坊」名字延伸自奧地利有機品牌「SONNENTOR」,德文原意為「一條通往太陽的道路」。日光大道以「無添加」出發,盡可能使用當令與在地自然農法食材,減少農藥與運輸對環境的影響,餐廳空間結合環保元素,使用原木材料、綠色燈具等,刻意避免過多化學裝修,打造一個由內而外都健康的用餐環境。當時,我們為餐飲市場建立一個新里程,讓更多人理解:原來吃得健康,也可以很好吃。環保、健康、美味與藝術的品牌實現,教許多人念念難忘。 第二個十年:一座豐林   伊日書屋 YIRI BOOKS|2011 2011年,伊聖詩十週年,那是個遇見一棵芒果樹的美好生日。那棵碩大的芒果樹,樹根被鋪平的水泥緊緊壓迫而突起,都撐破水泥地了。我們心想,祂需要呼吸。一間老屋,一棵老樹,一座小院子,「伊聖詩私房書櫃」開店了!十歲,我們想送給自己一個生日禮物,不是多一個專櫃,而是多一個可以讓人自在閱讀的空間。空間整修以秉持減量(Reduce),利用(Reuse),回收(Recycle)的3R概念進行,銷售的書籍也以環境議題、生活美學與文學創作為主。保留老屋的三間臥房空間,設計成一間間藏讀小屋,讓人能夠遠離塵囂,靜靜看書,與自己相處。希望透過閱讀,台北這座城市得以多一分人文氣息。我們永遠都記得,敲開水泥地面、芒果樹結實纍纍的那一年夏天。(註:2019年2月更名為「伊日書屋」。)   慈善的水 charity:water|2011 2011年,因為愈來愈深入關注環境議題,才發現原來世界上有超過十億的人口沒有乾淨的水可以喝。這令人十分驚訝。因為沒有乾淨的水,貧困村民不斷生病,無法就學與就業,落後村莊的惡性循環,週而復始。我們找到一個非營利組織,設立在紐約的charity: water「慈善的水」。此機構主要為第三世界、或沒有乾淨飲用水的國家開鑿水井。我們許下一個願望,要在每年三月世界水資源日與顧客分享這個資訊,並用營收捐出一口井。每口井,確保一整個村莊的所有人都能擁有潔淨的日常用水,遠離疾病。至今,未曾間斷,伊日生活已經捐出12口井,協助約3000人有乾淨的水源使用。一口井就是一個村落無限個生存的希望。 *在地圖搜尋輸入「yiri」即可搜尋水井位置,請參考「慈善的水-水井位置圖」   伊日好物 YIRI GOODS|2011   「2011年,以居家生活用品為軸心,企望建構更舒適的居家空間,豐盛每一天的生活,也讓疲憊的身心獲得撫慰。」 「從認識生活物件開始,尋找物件的永續價值。」品味如同性格一般,別人無從複製。從氣味、食物、環境、土地到生活用品,由內而外去捏塑獨一無二的個性存在。伊日好物,選擇以生活出發挑揀具有品味的海內外選品。從有機棉寢具、天然陶土餐具到在地回收寶特瓶所製作而成的購物提袋。每一個選品,都自有其獨特的故事,值得細細探究,持續流傳並積累生活中美好的點點滴滴。 (註:2011年原為優居選品,後更名為伊日好物)   伊日好物 YIRI GOODS 新進生活好物   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2014 2014年,因為相信藝術無所不在,可以走進生活,也為了鼓勵藝術家們珍貴的原創力,「伊日藝術計劃」正式成立!我們透過策劃展覽、出版藝術書籍、參與國際藝術博覽會的方式,呈現藝術家獨特且充滿創作活力的作品。同時,以「日常美術館」為藍圖,追求「讓藝術走進生活,使生活充滿藝術」的夢想,貼近生活的每一天,尋找藝術的各種可能性。我們打造獨特品味的當代畫廊品牌,期許成為下一個藝術世代的培養中心。   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當期展覽   一日茶道 TEAORY|2015   「一個以茶為本的保養品牌 -- 一日茶道 TEAORY 進入了伊聖詩。從體內到髮膚,以自然農法栽種出的純淨茶葉為起點,發展各式複方茶品、茶萃洗沐產品、臉部保養與茶香氛系列。」 2015年,因緣際會,踏入南投名間,認識了一群敬天愛地,以自然農法栽種的茶友。他們種出品質極佳的好茶,卻始終為推廣銷售苦惱。回想台灣的茶文化,除了一家人喝茶的團聚時光,也是老榕樹下那一壺留給陌生趕路人的奉茶暖意。溫暖的茶,是島嶼上人們的共同記憶。我們試著讓茶更多元貼近生活,並且以此支持在地農友。一座山、一枝草、一點露、一片自然農法栽培的茶園,一天的美好生活,不妨就從一碗茶開始。   「用」茶療癒心靈,舒展身體   伊日美學講堂 YIRI CLASS|2016   「2016年成立的「伊日美學講堂」是我們傳達美學生活的管道之一。」 不論是在教室裡,或網路線上,可以是芳香療法、藝術創作、點心烘焙或自我探索,透過愈來愈廣的觸角,我們親身參與並感受的那些在生活中努力實踐的美好點滴,益發豐富之外,也能與更多人分享充實多元的內容。   伊日美學講堂 YIRI CALSS 發覺生活中的美好  第三個十年:森森不息 一日安康 LIVEWELL|2020 疫情起伏,不安讓身心不寧。這一段時日裡,尋求平靜,獲得安定,大概就是最重要的事了。除了持續透過植物香氛保養方式,促進身心自癒,在未來,「一日安康」的計畫,將結合運動與飲食,發展植物萃取補充食品,藉由來自各種植物力量的養分,讓安身舒心的同時也能強健體魄,好好應對每一天。    
  • 伊聖詩20週年 _ 綠色的力量

      走過 20 年,伊聖詩以植物香氛的豐沛能量,從伊聖詩到伊日生活,漸漸長大成一座孕育也釋放希望的理想森林;過程中,我們嘗試每一種可能、探索每一個挑戰。理想仍將繼續,因為擁有來自每一位夥伴所給予的力量!     文字/田麗卿  插圖/葉映汝   從傳產、農學、食育、設計到藝術 10 位與伊日攜手的綠色盟友            黃泰儒 「日光大道健康廚坊第一代麵包師傅」 當初到日光,就說要做自然無添加,這其實是走在很前面的飲食概念。日光給了我們年輕人很大空間,只要肯做、做得出來,都可以盡情發揮。也因為如此,我們也都更願意去嘗試一些從前不敢嘗試的東西,這是在一般公司或飯店不可能會有的機會。 當然,開店必須要賺錢才能夠生存,但在日光,黃總會告訴我們,賺錢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包含產地拜訪,也都是在日光學習到的。記得日光店還沒開之前,我們還先去陽明山上種田;也去南投茶園、有機農園,讓我們對食材、產地更有一些想法。我現在自己開店,不管是麵包,甚至鳳梨酥的餡,全都是自然、無添加,而且完全自己動手做,都是在日光所學習到的堅持。   FB|吞舌頭 パン屋            楊大廣 「綠色理念實踐者」  最早跟伊日合作,是在四、五年前,當時是幫伊日書屋做一個長得很像攤車的行動式書架。我覺得伊日藝術計劃走得很前面,一些公司或品牌近兩年才開始注意到循環材料、循環經濟,伊日卻是很早就直接套用在藝術概念裡了。而這跟我所主張不謀而合,也就是,將材料留下來或再次處理,是因為它背後的故事,我希望這故事可以延續下去,而不單只是再利用而已。 伊日藝術計劃,不是我所認識的一般藝廊或品牌,而是有獨特的一條路線;其他藝廊比較著重在藝術品販售,但伊日藝術計劃著重在藝術家的培養跟 promote,也就是比較注重人本身,這一點真的非常不同。這麼好、這麼有意義的公司一定要持續經營下去!   FB|廢物救星            Sharon 「胭脂負責人」 伊聖詩對我來說,一直都是一個很溫暖、很支持的角色;彼此長期合作,持續共同做一件事情,也讓我能夠不斷累積並前進。因為對我來說,醃漬最重要的,就是透過動手做的過程,參與了自然的變化,並且將食物、時間與記憶加以保存,可以說是連結土地的一個儀式。此外,在美學的部分,不管是從視覺的角度、生活的角度,伊聖詩都種下了一個很重要的美的種子。尤其在美感的堅持上,我們非常地契合,在很多細節上,雙方都不會隨便或馬虎,都會做得非常完整且仔細,所以是一個讓我覺得很安心的地方!   FB|胭脂            楊儒門 「猴硐生態教育園區負責人」 當年伊聖詩舉辦台北地球日時,我們就去參加了。之後,我們要在猴硐做生態教育園區,需要資金跟資源投入,伊聖詩二話不說,就贊助了我們租金,一直到現在,差不多十年了。 任何改變,都需要一個承諾來做支持,尤其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最怕沒有人支持。但在現在的社會氛圍下,很多企業的支持可能只是一兩次,但是跟伊聖詩的合作,就好像一個承諾,並將支持付諸在企業的實際行動上,讓我們的想法得以實踐,並且持續做下去。對我們來說,這意義非凡,因為協助農友做銷售是一條很長遠的路,必須共同努力,才有機會真正完成,也才能夠讓台灣的農業轉變或反轉,讓我們的土地環境變好。   FB|猴硐生態教育園區             陳聖文 「寶豐香皂第三代負責人」 首先恭喜伊聖詩 20 歲了!從 2017 年開始跟伊日合作,和其他代工客戶不同的是,雖然已經是業界知名品牌,但沒有大公司的傲氣跟姿態,取而代之的是滿滿親切,以及對台灣這塊土地的關心;從基礎原料的認識、後端添加物的選擇,都很用心挑選且不惜成本。同樣的原料進口可能只要半價,但他們期待的是讓這塊土地上的人都能一起成長,讓商品有更多的意義。 後來更瞭解到許多伊日正在做的事,其實都是以「美」為核心的價值。不管是藝術創作的支持,或是美好生活的選物店,他們都希望在大家的生活中能感受到不一樣的「美」跟「好」──不只是販售產品,而是販售美好。誰說在商一定只能言商?在伊日能在商言美、演美、顏美!   FB|寶豐香皂股份有限公司 - Baofong            高士文 「影像工作者」 伊聖詩 20 歲生日快樂!在 2009 年的芳香電影節,認識了伊聖詩,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十二年的時間。隨著一次次的合作、相處,參與了許多伊聖詩的成長回憶。關於氣味、電影、山林、稻米、海洋,關於芒果樹、關於藝術、關於愛。 伊聖詩私房書櫃,是我年輕時的庇護所。每當難過的時候,總喜歡一個人跑去那裡,看看展,翻翻永遠看不膩的石田徹也,像是藝術治療一般,總能讓心情變得輕鬆許多。院子裡的鞦韆、芒果樹的樹影,更是心底不會斑駁的影格。 時間與回憶:如此長遠的時間,可以放進回憶的書櫃裡,歷久彌新。當年的台北光點展演廳,和許多創作者們,一起看片、一起討論,電影比賽的緊張與期待,像只是昨天的事一般。謝謝伊聖詩。下個20年,也要平安、健康,繼續創造更多的回憶。   Info|Sam Kao            陳伯任 「光點華山電影館執行長」 跟伊聖詩合作應該十年以上了吧!我們之間有太多經典的合作了,而我覺得合作最有趣的,就是拿出我們各自的專業做出有趣的碰撞,也讓觀眾、消費者的感官、想像,有更多的衝擊、想像和延伸。 記得去年疫情的時候,黃總做了一件事情讓我非常感動——他在臉書上寫說,他想要帶給人們一個正向的感覺,所以開發了一個獻給每個人的「祝福島」禮盒。去年,因為對於疫情未知的恐懼,讓大家都處在一團迷霧裡,全球都面臨一個大大的問號,似乎看不到終點。所以,當時黃總做了一個這樣的活動,讓人感受到,即使在迷霧裡,還是有人願意看到未來、還是有人希望著光明;彷彿在用這一個小小禮物告訴大家,黑夜總是會過去,更藉此激發大家對於香氣的愛好,對於美好生活的期待。伊聖詩的企業精神在那一刻,讓我覺得非常鮮明、難忘,也很感動;伊聖詩以自身的企業特色,帶給人身心靈上一種舒服感受,尤其在疫情期間,發揮了很大作用。這不只是商品,而是身為一個品牌的領導者,由他自己來創發這樣一個活動,讓我覺得特別感動,特別難忘!   FB|光點華山電影館            王揚恩 「伊日書屋、伊聖詩專櫃設計師」 對於書店,當初的概念很單純,就是以黑色磨石子當作空間的基底,就好像是從一顆石頭鑿開來的書店;配上實木、黑鐵,都是未經加工的原始材料,呈現它的樸實。在吧檯上做了一個裝置設計,運用厚描圖紙層層排列,在紙上以手工挖出大大小小的圓洞,不同的人穿梭在書一般的不同時空圓洞裡,有獨立、有分享,也有互相交疊的關係。當時,將書店跟咖啡、有機餐飲的相結合,也引領風潮了好一陣子。 伊聖詩很珍惜合作的廠商,而且是從上到下貫徹如一,每一個人都謹守、不逾越對人好的一種企業文化。這是我覺得這公司比較特殊的地方。上天疼好人,這個企業一定永遠都會被祝福!    FB|學校咖啡館EcoleCafe'            馬彼得 「原聲國際學院創辦人」 大約 2009 年寒假,伊聖詩到東埔國小辦了一個活動,從此建立關係,至今超過十年了。跟其他企業單位很不同的是,伊聖詩幫助偏鄉學校,是依照學生的實際需求;讓學校提出計畫,只要是幫助小孩子學習的,他們就如數贊助,從來不打折。也每年提供閱讀獎學金,鼓勵小朋友去閱讀,我覺得這也很重要。 多年來,種子計畫一直持續在進行中,而且已經擴大,除了東埔國小之外,也加入了羅娜國小。記得當年在伊聖詩的贊助下,我在東埔國小架設了網路、投影機跟電腦,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跟環境,也讓整個教學內容更多元、有趣,不再只是課本,更打開了孩子們的視野,刺激孩子們學習,我覺得這個幫助真的很大。   FB|台灣原聲教育協會 Vox Nativa Taiwan            平子雄一 「伊日藝術計劃代理藝術家」 和伊日相識好長一段時間了,已有十年了吧。第一次的合作其實是在伊日生活的餐飲空間,我在富錦街的「日光大道」餐廳完成了我在台灣的第一次個展。接著 2014 年的藝術部門啟動,我跟著「伊日藝術計劃」參加了海內外大大小小的博覽會、聯展,也在伊日的北中南三個有趣的藝術空間都舉辦過個展。 我偶爾會想,藝術創作是否其實應該為了他人?是否一定需要與人產生共鳴?當然這個問題並沒有正確答案,可是在這些年來伊日一路陪著我,和我一起努力找尋著最好的答案。很期待伊日接下來的其他新計畫,期待與伊日即將一起發生的所有可能!祝賀伊日生活20週歲生日快樂!   IG|平子雄一 Yuichi Hirako   
  • 做花的人-廖恩麟

      「我是個容易滿足的人,只要每天有做一件自己喜歡或開心的事,今天比昨天多一點點的不一樣,或只是在路上看見一朵新開的小花,也都會是有趣、美好的一天。」-廖恩麟   週末的花園散策 週末,台南歸仁的七甲花卉區人潮熙攘絡繹。占幅廣大的區域裡,數家花圃毗鄰或對街,一家緊挨著一家,各自的形象造景,無論平實樸素或綺麗繽紛,都是一片生機蓬勃的草木扶疏、花繁錦簇。 對這兒裡外熟悉得像厝內灶腳的花藝師廖恩麟,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假日就常跟著愛蒔花弄草的阿公阿嬤造訪遊逛。倒也非「囡仔人愛哭愛綴路」,而是阿公阿嬤算是山上人家,他自幼便走跳玩耍在綠野溪河的環境,親水親土親植物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而今,在藍晒圖文創園區內經營花店「凹凸植制所」(Florāotu),為了販售、客製需求或創作作品,他固定每週都要跨上機車騎很長的路途來「捻花惹草」一番。 在這裡,無論什麼界門綱目科屬種,皆有價。價有貴賤,但相同的是,它們都被照拂得像系出名門般鮮潔亮麗。「其實觀察植物久了,就會知道它們在四季中不同的變化。對於種花有興趣的客人,我也會先觀察他們是哪類型的人再給出建議。比如細心的就推薦照料上較費功夫的;散漫或沒耐心的,就介紹像雞蛋花那類開落都很明顯的花種。」面對植物,恩麟的周到,是門外漢如我輩只懂看表面熱鬧所望塵莫及的。   就像植物一樣 若有信仰的人是幸運的,有信念的人應該就是幸福的了。 兩者兼具,人生就保證順遂?廖恩麟隨意從路邊枝蔓一剪、雜草叢裡一陣摘揀就能魔術般調理出一把花束,如手心裡綻放的絢爛煙火。現在看來自信從容的他,國中二年級時,因為理解力較遲鈍,一心二用便會專注潰散抓不著重點而被診斷出有「學習障礙」。學習障礙不是病,卻無疑是一種「標籤」。所謂禍福相倚,他或許因為學障生身分而避免了升學考試的壓力,擁有依志願優先選擇學校與科系就讀的福利,但一路以來,同儕間的不平、質疑,甚至冷嘲熱諷,也不曾或歇。 「因為課業成績差,所以我特別努力想以其他能力來證明自己。」身為基督徒的恩麟了解神不是拯救,但很感謝信仰所教導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從小便獨鍾園藝的他才有所依恃地堅持信念走下去。 高中二年級的園藝課老師發掘他的潛能,鼓勵並訓練他參加花藝比賽。他永遠記得,開賽前,老師問他有沒有手錶或手機,意在提醒他要掌握好過程中的節奏,但他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到了賽事那天,入場前,老師將預先買好的一隻錶送給了他,雖然只是普通的電子錶,卻是他收過的最貴重的禮物。那場全國技能競賽,他從初賽順利晉級決賽,最後取得的亞軍佳績更幫助他保送上大學。那次經歷等於一生一次難得的啟蒙,他體驗到植物透過花藝可以展現如何不同的樣貌,也催化了對植物的思考與感受力。 聽著他與貼身標籤的過去,不禁覺得像極植物適應於艱鉅環境的天生韌性。「有哪種花卉或植物可以代表或形容你?」他愕笑了幾聲,「可能不一定是哪種植物,不過我覺得自己跟植物一樣會順應環境而改變。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我會隨機調整自己的狀態去應對。就像一盆要送給長輩的花,一定跟送給年輕人的不一樣。」 環顧嬌滴滴花朵偏少,被枝葉木材團團包圍的「凹凸植制所」,顯然與那個「機靈」的廖恩麟有所扞格相悖。「我喜歡沉穩的東西,所以常用葉材類創作。葉材具有自己的個性,表面好像很雜亂,但仔細看會發現其中有筆直、有彎曲,有快要乾枯的,也有被蟲啃出窟窿的。我覺得那滿像我自己的生命歷程,有好有壞,有順有不順,可能遭欺侮或看不起過,但仍會想盡辦法去生長。只要根還扎在土裡,環境怎樣修剪你,都還是可以活出自己的樣子。」如此說來便澄清了嫌疑,他到底沒有背離「像植物一樣」的本質。   下著大雨的台北街頭 午後時分,一位德國女生依約前來花店取件。一個訂製的聖誕花圈,聽說是準備給男朋友的節日驚喜。 花藝作為職業,是能為他人完成什麼;作為興趣,則是可以給予他人什麼。對恩麟而言,二造之間是工作與創作的區別,一是技巧先行,一是故事性為核心。然而,無論何者,最終還是關乎美學。他需要被信任,就像他相信信仰所賦予的堅持力量,相信土地對生命無私的支持,相信自己為植物付出多少,它就會回應多少。若不認可他的審美觀點與風格取向,又如何能被說服,甚或接受他的作品? 如果花藝設計在過去是為了拒絕被學習障礙定義的工具,如今應該是奠定自我價值的基石了。 習藝十餘年,並非總是坦途。「念大學時,在花藝界還算是新鮮人,打算參加大型比賽卻沒有業界的老師願意訓練我。後來找到一位在台北設計與作品都很細膩的老師,雖然他不培訓選手,但讓我到他的花藝班上課。老師也許想打破我在花藝上的一些「桎梏」吧,在班上針對我創作的批評特別嚴厲。他甚至撂話刺激我要不要放棄算了?叫我不要再殘害那些花,說我不適合、沒資格成為一個花藝選手!」 雖事過境遷,但記憶猶新。當時暫停雲科大課業的恩麟住台南,每週二搭清晨六點的客運北上,上課時段為上午十點到十二點,下午再兩堂,直到晚間十點,下課後直奔三重親戚家借宿,隔日再一天的課後,乘車返抵台南總是凌晨兩三點了。如此半年,他不以奔波勞頓為苦,但面對老師打擊式的「指教」,卻是難以無動於衷。 記得有一回,深夜十一點,大雨。提著行李,揹著工具包,走在雨中的他,在老師的否定與打擾親戚清夢的歉意夾殺下,悲從中來,忍不住就在台北街頭哭了。「後來想想,那段經歷很難過,卻是一種養分。連那時都挺得過,現在還有什麼不可以?」外在的阻礙不會讓他放棄,就像曾經的學習障礙只會讓他把想做的事做到更好。而藉此我又進一步發現恩麟身上如同植物一般自癒的能力。 「所有的努力不一定被認可或有結果,但一定有收穫。」就像鑽石要打磨才閃亮,傷害其實是一種淬礪。不倚賴讚賞,一如不輕易被框架。每個人的標準都是個人的選擇,以外界的眼光自我設限,從來都是吃力不討好。與其盼著別人給的糖果,不如先相信自己,只要比原來的位置再往前一點,哪怕只是一點,就是進步。而那進步,亦是他內心對「A Better Day」的態度與詮釋:「我是個容易滿足的人,只要每天有做一件自己喜歡或開心的事,今天比昨天多一點點的不一樣,或只是在路上看見一朵新開的小花,也都會是有趣、美好的一天。」   時時植物,日日花好 今年恩麟在「台灣花店協會職業大賽」成績斐然,一舉擒下冠軍。剛開始,業界對於「凹凸植制所」商業買賣、教學、創作,甚或品牌聯名等雜陳的經營法充滿不解,因此他說這個獎最中心的意義,不在於花藝表現多麼出類拔萃,而是在於為自己掙得一份肯定。同時也證明了他對花店懷抱的精神絕非自以為是。「美幾乎是一種刻板印象了。」就像他的花藝創作是有故事的,到澳洲打工度假的一年裡,探訪了許多城市的花店,繞過一圈之後,他體認一間花店同樣不能只像隻花瓶,美得毫無生氣,而是要將自己想說的話好好完整地表達出來。 「植物的生命狀態變化就像是一種很直接的溝通過程,從中我學習到相信自己、真誠待人,還有世事無絕對的道理。工作與生活裡日日有花與植物的存在,我覺得很幸運。」因為一心深愛,在施展花藝師神奇的雙手之前,恩麟就已先學會觀察植物,看它們的春夏秋冬,陪它們的繁華與哀愁。 學花做花的人的練習是日積月累的,好像植物需要陽光、空氣與水才能生花結果。不預期多久時間,廖恩麟只是執著地透過一件件作品,透過一手打造的「凹凸植制所」去實踐自己的故事的起承轉合。 窗外晚色悄然掩下。窗內暈起的溫柔暖光下,青葉仍青,花開猶好,還有個愛植物的人。     文字/攝影 陳冠良   「A Flower A Day 封面人物」_廖恩麟 台南的孩子。花藝師暨「Florāotu 凹凸植制所」負責人。2020 台灣花店協會職業大賽冠軍得主。熱愛花草植物,個性直率獨立,認同俗諺「吃虧就是占便宜」,相信做好自己比討好別人重要。 Florāotu 凹凸植制所 粉絲專頁
  • 全新進駐Global Mall環球新北中和 

      帶著對氣味的堅持,美好的生活正持續蔓延  植物氣息為 Global Mall 環球新北中和,點綴一隅如假期般安閒舒適的購物空間    一個以芳療生活為基礎的集合式保養品牌-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cosmescents,於 3/1(一) Global Mall 環球新北中和一樓正式開幕。湛藍色磁磚妝點出空間的優雅,翠綠植物與古典歐式木質書櫃點綴其中,伴隨現場香氛植物氣息繚繞,讓購物如同一場舒適的療癒之旅。為了實踐讓顧客體驗到更專業的芳香服務,特別加設木質檯面及水檯。誠摯地邀請全家大小至現場體驗,植物帶來的美好生活感受。    新品上市,以漢方藥草淨膚養顏的秘方 為迎接花朵馥郁芬芳的春季,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cosmescents 以日日有花為題,推出「孟若 munros 祕密花園系列」。品項包含全效潔顏蜜120ml、全效防護精華 50g,以植卉漢方補氣 4 帖 ── 靈芝、桑白根、人蔘、蜂王漿精華萃取,揉合花植氣息,為初春的臉部肌膚打造自然好氣色。    集結各國多元的芳香生活提案 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cosmescents,自 2001 年起,集結自然、人文、藝術、綠色美學等元素,分享來自世界各國多元的香氛洗沐浴保養品。其中包含加拿大、日本、台灣、韓國、法國等嚴選品牌。透過視覺的傳遞、嗅覺的吸嗅及觸覺的體驗,期許與消費者共享自然且專業的芳香生活提案。    孟若 munros 祕密花園系列-全效潔顏蜜 120ml、全效防護精華 50g   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cosmescents|Global Mall 環球新北中和  門市地點|新北市中和區中山路三段122號1樓  營業時間|Mon.- Sun. 11:00-22:00  聯絡電話|02 - 22222040    開幕期間提供多樣優惠活動,欲知詳情請洽「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cosmescents Global Mall 環球新北中和」  
  • 全球水建設計畫

      伊日生活 × 慈善的水 ×  322 世界水日 邁入第十年,伊日生活長期和國際非營利組織 charity:water 合作,支持第三世界國家水資源短缺的問題,試圖永續解決,建立符合當地生活樣貌的水資源建設。適逢 3.22 世界水資源日,我們要來和大家分享歷年合作的水計畫,從地域氣候、人文生活、背景故事等角度切入,深入了解不同水建設對偏鄉社區及個人生活的影響,也再次呼籲大家水資源與我們密不可分的關係。   共同參與的價值 太陽還沒升起,石匠 Tamaram 就得早起長途前往隔壁村莊賺錢養家,但最困擾他的其實是如何有效地儲存飲用水,供應妻子與五個小孩最基礎的生活機能。位於乾燥氣候的塔爾沙漠,水資源分配一直是當地政府棘手處理的問題。多數家庭雖然能勉強依靠公共水庫獲取水源,但面對用水量極高的夏季,水庫見底、周遭湖泊蒸發乾涸已是常態。居民們必須想辦法於雨季儲水,因應乾季到來的水荒。面對長年缺水的狀況,Taramen 只好付費請水車到最近的 Kuccha 水槽取水,而這筆費用往往佔據他年收入的 25-30%,使他無法有效儲蓄,支持家庭的其他經濟活動。 charity:water 發掘問題後,隨即與當地非營利組織 JBF (Jal Baghirathi Foundation) 合作,開放居民共同參與水建設再造計畫。Tamaram 自願參與專案,結合其熟練的工匠技術,於短短 22 天內完成新型儲水槽。堅固的水泥材質,使水源不易流入土壤,且不受外物污染。有了穩定乾淨的供水後,Taramen 便能專注在工作,省下來的錢也可以有效地運用在家庭生活上。   通往改變的道路 當水源源不絕地從地底冒出,Sikedi 的村民們又唱又跳地歡呼了起來。這一刻他們等了好久好久。Sikedi 是東非馬拉威境內的小村落,距離最近的恩霍馬山城需約 30 分鐘的車程。長期下來因爲周遭溝壑深峻,限制了物資的進入,也使得村民們無法順利汲取乾淨的水資源。但振奮人心的是,當村民們得知 charity:water 將協助部落鑽井鑿水時,每戶家庭各派出一人組成自治團體,每日搬運石子與沙袋,填補窪陷,造橋鋪路。費時兩個月的工程,代表的不只是對水資源的殷切期盼,更刻劃出居民們對全新生活的想像。點燃的希望與動力,正是這場自發性運動的意義所指,精神所在。 「當鑽機與一輛輛工程卡車沿著鋪好的道路駛進村落時,小孩們一個個從山坡上跑了下來,簇擁歡迎,沿著隊伍手舞足蹈,好似年族盛典,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一位 charity:water 駐地記者回憶道。婦女們放下家務工作,不想錯過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全村的人幾乎都來了,看著長短不一的水管從卡車上卸下,有秩序地協助鑿井工程,靜靜地等待水源湧出。在這之前,很難想像婦女們一天需要花上好幾個小時到瀕臨乾涸的死水區汲水,甚至和牲畜共享細菌浮游的污染水源。對村民來說,鑿井建設不僅改善了民生生活,自治合作的團隊精神更得以在專案推動的過程中被激發出來。   遍地開花後的公民思考 從尼泊爾、孟加拉、衣索比亞到印度,伊日生活長期支持的水建設計畫於近年開花結果。今年春天,烏干達 Katakwi 和 Amuria 二地區的手壓井升級工程即將完工,從原鍍鋅材質更換成 PVC 塑膠管,移除老鏽部分,確保地下水穩定的輸出。除此之外,charity:water 也和當地合作夥伴 Welthungerhilife (WHH) 成立「水資源社團」和「水資源委員會」,強調村民共同參與的重要性,將工作職權下放,真正落實社區自治再造。為了普及安全取水與公衛知識,WHH 亦要求社團成員接受完整的衛生教育,教導如何維護水建設,以預防因水污染引起的疾病。 charity:water 全方位的水建設計畫,不只解決了由環境引起的水資源問題,更為間接影響的社區民生問題把關。這時我們不免思考,身在相對進步的國家,除了力行「節約用水」的民生政策外,是不是還有其他更具前瞻性的永續計畫值得我們嘗試呢?   伊日生活 × 慈善的水  自 2011 年開始,伊日生活與非營利組織「慈善的水 Charity:water」合作,計畫每年捐贈一口井,而每建置完一口井,慈善的水便會在 Google Earth 衛星標記定位,透過網路公開款項用途,並開放追蹤鑿井過程。 每一口井可提供約 200-300 個人日常生活所需用水,相當於一個村莊的人數,目前伊日生活已捐贈 9 口井在世界各地,尼泊爾、印度、烏干達、孟加拉、衣索比亞、尼泊爾等境內村莊,讓當地居民不用再長途跋涉去取水,而將寶貴的時間留在照顧家庭、農耕、上學等。有了乾淨的水資源,居民們將重拾基本的生存能力,逐漸擁有愈來愈好的生活環境。   請參考水井位置圖 |https://www.charitywater.org/our-projects/completed-projects#B52rJUjt 慈善的水 Charity:water|www.charitywater.org   *影片由「慈善的水 Charity:water」提供
  • 冒險,從味蕾開始

      食欲,是一隻無所不在的狼。——莎士比亞   說起飲食文學,似乎與「鄉愁」一詞密不可分,每個人的心中總有一道菜色,代表的是媽媽的味道、兒時回憶、家鄉的風景。許多認識的留學生,往往是從完全不會做菜,到能夠獨力做出肉燥飯、牛肉麵、蛋黃酥,就是受到這股思鄉情懷的驅使,開始嘗試復刻讓自己魂牽夢縈的食物。味道,有點像是某種召喚術,透過嚐到相同的滋味,能夠召喚出特定的記憶片段,在情感的連結上,這類食物是屬於「過去」的,累積下來,可以是家族史、民族誌,更大一點甚至可以是人類文明發展史。 也因為如此,飲食,是認識一種陌生新文化的好方式。飲食中蘊含的文化意義相當龐大,對於特定食材的吃與不吃、用餐禮儀的規範、食器與擺盤的選擇,在在都能展現該文化的歷史脈絡;而隨著人們的遷徙移動,不同食材和烹調方式也擴散到不同的區域,並且慢慢融合,創造出更多元的組合。想要一窺飲食文化的奧妙,我們不必然要是美食家,也不需要是人類學家,但至少,要能夠當一個冒險家。 名廚安東尼波登曾說:「當我踏入從未拜訪過的城市,我會在早上六點,先去當地主要市集,觀察人們購物,你會發現他們買了什麼,真正吃的是什麼。」這幾年,走進當地市場的旅行方式也變得熱門,因為這是深入在地生活的第一步,即使在台灣,也有達人帶你逛市場的半日行程,親眼去看看產地直送的食材,看看人們生活的樣貌。對於習慣在超級市場裡購物的現代人而言,逛市場是一項非日常的行動,沒有保鮮膜與價格標籤,更多的是試著自己動手挑選,如何與商販們互動搏感情,都是新的挑戰。若是能夠獲得攤主青睞,或許還可以獲得一點免費的蔥蒜辣椒,同時討教更多關於食材保存和烹調的小秘訣。市場裡除了販售新鮮,更展示著人情與生命力,讓我們記得食物原本的樣子,也記得與人面對面的溫度和美好。 生在全球化的時代,出國旅行變得非常輕鬆,有飛機大幅縮短移動時間、訂房訂票訂行程全都可以透過網路、跨國連鎖餐飲解決飲食習慣不同或水土不服的問題,旅行與冒險再也不是同義詞,但似乎也少了點樂趣。尋常巷弄裡,在資訊交流平台上完全查不到評價的小餐館,可能會藏著令自己驚豔而難以忘懷的,獨一無二的旅途滋味。相對的,也多虧了全球化,世界各地的食材流通變得簡單,即使足不出戶,也能享盡各國美味。活著,就是離不開吃,即使是無法深愛其他文化中的某些菜餚,但是一顆開放而勇於嘗試的心,絕對能夠讓自己的人生旅程更豐富。 伊日書屋推薦 《魚翅與花椒:英國妹子的中國菜歷險》 扶霞.鄧洛普 Fuchsia Dunlop|貓頭鷹出版社|2017.01.05   《野島剛漫遊世界食考學:五十歲的一人旅,從「吃」進入一個國家、一段歷史、一種文化的奇妙田野探訪》 野島剛|有方文化|2020.01.07   更多新書資訊請參考「伊日書屋 YIRIBOOKS 粉絲專頁」
  • 別讓包裝阻礙您我與地球的距離

      全球對塑膠污染的關注度節節攀升,世界各地有許多業者開始轉向無塑的銷售模式,在台灣也有些商店販賣「裸裝」商品,包含家用清潔用品、五穀雜糧、茶葉、咖啡豆、油品、調味料等,提供顧客自備容器,計量購買。   你沒看錯,網購、外送也可以無塑 相信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收到網購貨物後,打開包裝最先看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填充保麗龍、塑膠袋、泡泡紙等一次性塑膠包材,這些填充物堆疊起來的體積,甚至比您所購買的商品還大。 台灣是全球電子商務第7大市場,每年電商出貨量高達 8,000 億,在快捷便利的網路購物背後,隱藏著過度包裝產生的塑膠廢棄物危機。 台灣循環包裝業者「配客嘉」(PackAge+)試圖解決一次性包裝造成的環境問題,回收大量廢棄寶特瓶,製成可循環利用 50 次的「網購循環袋」,透過與電商及網購平臺合作,增加選用循環袋出貨的選項,並與實體店家合作,設置歸還箱,最後再請物流業者每月至歸還點回收包裝,達成包裝的循環再利用。消費者與業者經由App追蹤循環袋歸還狀態,在享受網購便利的同時,讓包裝不再是環境的負擔,並能顧及環境永續。 2020 上半年,因疫情關係,許多人減少在外用餐,餐飲外帶、外送服務更盛,根據聯合信用卡中心統計資料,餐飲外送平臺營業額今年上半年已達50億元,約使用了670公噸免洗餐具,直接造成垃圾問題。 餐飲外送平臺業者「foodpanda」,與循環容器業者好盒器及臺南市政府合作,2020 年 11 月 9 日至 2021 年 1 月 4 日於台南市中西區、東區及北區試辦環保外送服務,消費者在foodpanda 餐時,可選擇以循環容器盛裝餐飲,用餐完畢後清除廚餘並簡單沖洗餐具,三日內送至歸還點即可。   人多力量大,企業組織揪團來減塑 您是否會有疑問,獨身一人購物飲食,要無塑很容易,隨身攜帶餐具、容器,就能避免使用一次性包裝。但面對企業組織須要聚餐茶敘時,該如何減少產生塑膠廢棄物呢?綠色和平長久以來倡議零售通路使用循環包裝,由源頭減塑,除了對外舉辦多場裸裝無塑示範店,同仁也實踐無塑理念。 街頭公眾參與統籌大魁分享,綠色和平在舉辦活動時,時常須要向餐飲業者訂餐,現在已有店家提供鐵餐盒便當、外燴餐盤及桶裝飲料的選項,有些店家甚至願意提供可重複使用的餐具。大魁表示:「現在上網輸入『鐵盒』、『便當』這類關鍵字,就可以找到提供循環包裝的餐廳,只須要在訂餐前先與店家溝通我們的用餐需求、歸還方式及時間,聚會或活動用餐就能輕鬆減塑。」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年末將至,就來試辦一場零廢棄的尾牙與節慶餐敘吧! 您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為下一代建構宜居家園的關鍵。自備容器、餐具,選擇循環包裝,可以從日常生活的消費中,減少許多塑膠廢棄物。別再讓看似簡薄便利的一次性包裝,成為您我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更邀請同樣在乎塑膠污染危害的您,一起選擇實踐永續商業模式的店家,督促零售通路業者加緊腳步,跟上全球減塑進程!   圖文/Greenpeace 綠色和平 綠色和平 Greenpeace    一個獨立的全球性環保組織,致力以實際行動推動積極的改變,保護地球環境與世界和平。 更多詳情請參考  Greenpeace 綠色和平官方網站。  
  • 刺繡抹香鯨與現今生活的日常對話

      世界地球日 日常藝術反觀環境現況   2020 伊始,病毒全球蔓延,地表上原本忙碌擾嚷的人類活動被迫暫停,空中航機減少了98%,工業大國的溫室氣體排放也大幅下降,水都威尼斯運河再度清澈見魚、嚴重污染的恆河之水甚至可以飲用。美國 NASA最新公佈的一系列空照圖,看見因為一場致命的人類瘟疫,卻意外還原了地球前所未有的乾淨面貌!   縫合人類與環境間複雜微妙的依賴關係 擅長將環境議題與刺繡作品相結合的台灣藝術家陳聖文,則透過一次次的淨灘與淨山活動,將蒐集而來人類廢棄物轉化、融入刺繡作品之中。年度代表作〈萬事生降於哀戚,但非死灰〉,12 米長的巨幅刺繡作品,將抹香鯨的身體當成梭子般,穿針引線,流暢於整幅作品中。人類為滿足自身欲望,對地球上共同存在的動物、植物與自然環境,造成壓迫,甚至不可逆的傷害。藝術家透過身體力行,持續在生活中落實減少垃圾,並藉由一針一線,重新賦予生命力的創作,並帶給世界希望!     世界地球日起源? 1969 年 6 月盛夏,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市的蓋雅荷加河(Cuyahoga River)著火了!將近五層樓高的烈焰和煙霧,沿著河岸,一段一段地爆發。這不是這條河的第一次火警,慶幸的是,是最後一次了,甚至,成為一把淨化之火!就在 1970 年 4 月 22 日,地球任一角落都晝夜等長,陽光同時照耀在南極點和北極點上的春分這一天,忍無可忍的兩千萬美國人以「乾淨的空氣與水」為訴求,群起走上街頭,不僅成就了史上第一屆地球日,更催生了「潔淨水法」、「潔淨空氣法」、「瀕危物種法案」,並促進各國立法保護環境的永續。20 年後,原本只在美國舉辦的地球日,1990 年 4 月 22 日,擴大成為全球 141 個國家、2 億人共同參與的世界地球日。 迄今,引領世人關注環境議題的地球日已整整 50 周年。雖然當前世界正籠罩在武漢肺炎陰霾之中,2020 年地球日,台灣更以「全面行動」(Climate Action)為主題,在全人類正面臨艱鉅考驗時刻,期待所有人抱持積極正面態度,為地球的永續存在,以行動作為祝福,繼續努力不懈。     伊日生活中的人與環境 也在瘟疫蔓延之際,讓人更意識到,環境的守護,沒有人是局外人,尤其企業,守護環境絕對是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從創立開始,伊日生活YIRI LIVING 就以植物、人文、藝術、環保作為品牌核心價值,除了不斷向植物學習人與自然、人與土地之間,謙卑、互利、共生,微妙而珍貴的關係,更相信並堅持,每一個人都值得被在乎,而我們安身立命之所在的台灣這塊土地,更應該被好好重視與對待。 一直以來,伊日生活旗下各品牌的環境守護行動,始終不遺餘力-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cosmescents 提倡產品的空瓶回收,在創造優質的香氛生活同時,也不讓環境產生負擔甚或污染;伊日好物 YIRI GOODS 的回收二手購物紙袋計畫,不僅讓資源被充分運用,並以行動實踐物盡其用的真諦;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將藝術帶入生活,讓藝術不再遙不可及、不再抽象難解,而是生活一部分,是可觸可感的具體生活體驗。   病毒帶來焦慮、恐懼,甚至失措;但是,強大的愛與希望更提醒我們,正是全面行動的時刻了!伊日生活與這片土地永續存在的實踐,全面啟動!     「萬事生降於哀戚,但非死灰」   展覽地點|伊日好物YIRI GOODS駁二店 展覽地址|高雄市鹽埕區大義街2-3號(大義C9-14倉庫) 連絡電話|07-521-5783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四 12:00-19:00           週五至週日 11:00-19:00   *伊日好物YIRI GOODS粉絲專頁    
  • 受氣候變遷衝擊的7種美食

      2020 年台北測出 124 年以來最高溫 39.7 度,氣候變遷的衝擊不只讓高溫、暴雨成為新常態,更讓沒有移動能力的蔬果,以及海中的魚、蝦、蟹類面臨生存威脅。   咖啡 一天沒喝咖啡就渾身不對勁嗎?為了自己的身體和心靈著想,現在就開始減碳吧!根據非營利組織世界咖啡研究(World Coffee Research)的報告指出,目前全球用來種植咖啡樹的土地,預計在 2050 年後有 46~49% 以上將會因氣候變遷影響變得太熱、太乾,不再適合種植咖啡。 首長黃道蟹 首長黃道蟹,又稱為珍寶蟹、黃金蟹,是太平洋西北地區重要的商業蟹類,每年帶來超過2億美元的商業價值;然而,最近一篇發表於《整體環境科學》期刊的報告指出,太平洋西北部的黃金蟹幼蟹外殼因太平洋海水越來越酸而慘遭溶解!氣候變遷不僅造成全球升溫,空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溶於海洋,也會造成海洋酸化,成為海洋生物的隱形殺手。 巧克力 心情低落時來一顆巧克力總能偷得片刻的療癒,但再過 30 年,也許我們不能再把巧克力當作解憂的選項。可可樹產的可可豆是製造巧克力的主要原物料,但可可樹只能種植在攝氏 20 度左右的潮濕環境,若地球暖化持續加劇,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資料顯示,至 2050 年時,可可樹種植地區必須向更高的海拔移動,而這些地區目前都是野生動植物保護區。 牡蠣 牡蠣俗稱蚵或蠔,營養又美味征服眾多老饕的胃,但在氣候變遷的衝擊下,牡蠣恐怕越來越「難產」。法國高等發展研究院(IRD)就發現,溫和多雨的冬天,會出現牡蠣死亡率極端時期(逾 25%);而在台灣彰化的沿海村落,牡蠣也因天氣炎熱和暴雨影響生長,產量變少,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蜂蜜 蜜蜂可以幫助農作物授粉繁殖,全球有 1/3 農作生產需仰賴蜜蜂的授粉,但從 2006 年起,全球的蜜蜂逐漸消失,造成這神秘現象的成因並不神祕,除了農藥使用,另一個原因就是極端氣候 —— 花期遇上豪雨、旱季長達三、五月,暖冬植物不抽芽——種種原因影響植物開花,蜜蜂自然沒有花蜜可採,蜜蜂一族集體缺糧,要取得甜美的蜂蜜更是難上加難!   酒 小酌兩杯是許多人舒緩壓力的方法,但隨著氣候變遷影響越來越顯著,原本就不便宜的威士忌、白蘭地、冰酒恐怕都將因此減產、漲價,成為「有負擔」的小確幸。2019 年,冰酒發源地德國便經歷了不尋常的暖冬,各個釀酒產區破天荒沒有冰酒收成;法國西南部擁有百年歷史的白蘭地也遭殃,通常生產白蘭地會選用酸度較高的葡萄,但日益攀升的氣溫導致葡萄變得太甜,難以釀造出高品質好酒。 壽司 壽司是風靡全球的亞洲特色料理,但根據東京大學大氣和海洋研究所教授伊藤信一的研究指出,隨著海溫逐步升高,海洋生物的棲地也會不斷向北,預估 2050 年之時,日本本土鮭魚、鮭魚卵、蝦蛄都將消失,日本旅遊大啖壽司恐怕只成追憶。   撰文/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小組 圖片/綠色和平提供 綠色和平 Greenpeace    一個獨立的全球性環保組織,致力以實際行動推動積極的改變,保護地球環境與世界和平。更多詳情請參考  Greenpeace 綠色和平官方網站。
  • 台北時代寓所

      希爾頓集團擁有 18 個各具特色的飯店品牌,總數超過 6,200 家,遍布在 118 個國家和地區,Tapestry Collection by Hilton TM 酒店為希爾頓第 14 個品牌,目前在全球開枝散葉近 60 家。做為 Tapestry Collection by Hilton TM 酒店家族成員,「台北時代寓所」以台北在地精神為核心,Tapestry Collection by Hilton TM 酒店的品牌特色,和希爾頓國際連鎖規範做為品質保證。   城市度假首選 台北時代寓所自 2020 年 12 月開幕,以體貼細心的服務熱忱、舒適典雅的氛圍、獨具品味的藝術收藏,成為許多愛好旅居飯店人士的城市度假首選之一,也是全台唯一星巴克入駐的飯店;共有 14 層樓高,175 間客房、6 種房型。所有房型的浴廁、乾濕分離,淋浴間、浴缸為獨立空間,廁所內裝有免治馬桶。淋浴間內的沐浴備品是以茶為本的在地保養品牌「一日茶道 TEAORY」,還有訂製的柔軟睡袍、體重機、吹風機等;精選茶、咖啡,且迷你吧與冰箱櫃上有方便操作的膠囊咖啡機、開瓶器、冰桶與快煮壺;55 吋衛星 4K 高解析度液晶電視機與國際頻道、希爾頓榮譽客會會員免費高速無線上網、多媒體影音串流器,250 織羽絨、睡枕與超舒適獨立筒彈簧、電子保險箱、熨斗及熨衣板等。 以在地歷史發展設計概念 台北時代寓所的所在地在200年前曾是一大片的樟木林,樟木可提煉製成樟腦等醫藥用品,樟腦經加工產出賽璐珞(Celluloid),是當時世界上重要的工業原料,也是製成膠卷底片的主要材料,自清朝即有大量出口到國外的記錄;在台北歷史地圖上,可一窺飯店所在的從前和相關產業發展:1895 年為鄰近練兵場的倉庫、1928 年近東門鐵工所、中田鑄工廠、1940 年代為學區和宿舍,一直到了近代開發前的公園空地。房內設計也延續木頭、鐵件、金屬和清水模的元素,利用木框架的層次與光影的舞動,造就「電影播放室」的設計,客房門外的房號指示,外形像是電影放映機的底片輪軸。   「一日茶道 TEAORY」以茶為本的台灣保養品牌,像醒茶一樣讓身心醒來的茶保養 沐浴備品  台灣「茶保養品牌」一日茶道 旅人們在意的沐浴備品,是總經理林桂玉的堅持,她選擇有相同理念,帶有木質、茶香的「一日茶道」為旅客們在忙碌的一天後洗淨煩憂。總經理林桂玉表示:「飯店是旅人探索城市的起點,更是在一趟旅行中的充電驛站!所以我們堅持只選用台灣的在地品牌,同時也把台灣精品介紹給國外旅客,並挑選以『茶』為本的洗浴系列,讓前來入住台北時代寓所的旅客們,皆能在疲勞的一天後,沉靜在這茶香芬芳中,獲得安穩且美好的一夜。」   幸福,就在這「里」 台北時代寓所的主建築物經查核榮獲綠建築標章【黃金級】,所在位址前身是幸福里的一座小公園,公園內原有 56 棵樹,其中有 30 棵在蓋飯店時被安全地移植至三芝山區,工程結束後,5 棵較瘦弱的樹木原地保留,其他全數種回外也再補種回原數量,利用建築物本身退離主要道路 13 米所產生的空間,做為這都市中難得的景觀公園,旅客和在地鄰居可以一同共享;出入口及迴車道內退設計,一樓為穿透性高以及夜間能照護鄰里的大廳及咖啡廳,三樓以上為旅館客房。打破傳統集合住宅的形式,建築本身更能成為設計之都台北的驕傲,形成在觀看與被觀看之間的設計趣味。   圖/文 台北時代寓所 提供   台北時代寓所|希爾頓集團 亞太地區第一家 Tapestry Collection by Hilton TM 酒店 「時間」是這世界上最珍貴的禮物,「時代」則是時間的總合。讓您駐足在這的每一個「片刻」,都能和我們產生共鳴共振,創造共有的默契和回憶。   台北時代寓所粉絲專頁 台北時代寓所官方網站  
  • 在人生轉彎處遇見山苦瓜

      產地之旅_Ⅱ 花蓮壽豐的一塊淨土「觀自在有機農場」   苦瓜博士 離開雨到發霉的台北,來到乍晴忽陰的花蓮,雖然只是意思意思地陽光小露,但聊勝於無,也足夠讓人感動落淚了。車抵花蓮壽豐鄉占地約八十三‧七七公頃的「觀自在有機農場」,率先迎來的是一褐一黑白兩隻盡職守門犬的吠嚷。但牠倆的小屁股抬都沒抬一下,顯然不過在虛張聲勢,半點威脅性也沒有。 辦公室外的工作區正忙碌著一箱箱皎白蘿蔔的出貨流程。農場一年四季隨著節氣播種不同作物,薑黃、高麗菜、花椰菜、包心白菜等,品類不下四十種,比如常年性的玉米筍,一整年都可以供貨;比如夏季印象的蓮藕,從燠熱八月採到這會兒冷颼颼的一月時分都還沒採完。讓農場主人林瑞鵬大哥頂港有名聲,下港上出名的,則是全年可收穫一季至兩季的苦瓜。 「苦瓜整顆都可以吃,可以製藥。降血脂,清熱解暑,對糖尿病也有幫助,營養價值高,它的果肉、葉子、根部與藤鬚全部各有功能與效果。」林瑞鵬大哥為每個人的淺杯斟倒色澤如秋稻翠黃清澈、韻味潤暖的苦瓜茶。「這是我們自己做的茶包,因為苦瓜是寒性,所以還加了比較溫和的牛蒡。」 年屆七十仍硬朗健壯的林瑞鵬大哥,透過長期研讀相關學術報告,親身實際栽種的觀察,早已是山苦瓜達人,說是個博士都算名副其實。他對苦瓜了解甚深,不斷努力拓展其廣泛用途。多年來,他慷慨不藏私,積極與農改場、農政單位與各大專院校合作,提供分享原料與知識,實驗研發各式加工產品,嘴裡吃的,臉上抹的,身體保健的⋯⋯像個經紀人,為山苦瓜量身打造各種角色。「我還有做一種山苦瓜調配薑黃的飲料,打入氣泡,喝起來就跟啤酒一樣!」 聊起山苦瓜,林大哥滿腹經綸,滔滔不絕,「苦瓜是夏天作物,過年後就育苗,三月定植,五月開花結果之後就不停開花,不停結果,可以一直採到三四個月。通常我會剪掉藤鬚長出來的側芽,讓養分集中,母株健壯,生得才多。我也不密集種植,別人的株距一般兩米,我至少三倍以上,還要通風良好才可以降低病蟲害⋯⋯」     不斷學習的人生 如今在農業上鰲頭一方的林大哥,最初可是徹底的局外人。 年僅十九,便有一手日本傳統「欄間雕刻」技藝,也就是屋裡隔間用的花板。「我那時一天工資可以賺上千元!」林大哥揚起的嘴角眉梢彷彿還有當年的意氣風發。而青春少年兄愛唱歌,曾一度勇敢追逐歌星夢地跑去台視歌唱班,希望有機會上風靡千萬人的火紅節目《群星會》呢! 二十九歲當老闆,至少有二、三十名雕刻工師傅在為他工作。「後來中國大陸開放,價錢只有我的三分之一,客戶都跑光。」沒生意,撐到三十五歲時實在頂不住了,賤價將公司結束,換筆現錢將銀行借貸的債務全部償清。一夕之間歸零,喪志了幾年,沒工作,輾轉在朋友引薦下遠赴日本當學徒,從頭學習古代寺廟,神社建築。 「年輕人天不怕地不怕,語言不通,什麼也不懂,還是硬著頭皮去了半年。回來一年左右賺沒錢,跟日本老闆商量包案子做。那時包一間寺廟都是幾百、幾千萬在算的。」林大哥笑稱那是人生又一次的巔峰。但好景不常,五十歲,工作銳減,一年做不到一個月的工作,「那幾年不好的習慣搞壞了身體,酒喝到肚子脹得像汽球,飯也吃不下,我就想這輩子應該到終點了。」萬念俱灰下決心轉換環境,因緣際會,他來到壽豐租下這塊依傍中央山脈東側鯉魚山坡下的土地,又一次重新開始,只不過這回學的是一竅不通的農業。   甲伊惜命命 雲積滿天,弱風微微,林大哥為我們導覽廣袤的農場,兩隻識途老狗跟在腳邊開心地奔前奔後。 「剛來的時候一片荒蕪,草長得比人高。我做有機栽種二十年了,這塊地完全沒用農藥,已經很活化了。」做有機,當初也被農藥行、農友們譏笑過起肖,「阮噴農藥攏無通食,你無用農藥有物件食?」 披著架高網布的區域,以為種的是檸檬,其實是絲瓜。前些天寒流來襲,暴斃了一箱蜜蜂。過季了,蜜柚樹上卻仍懸著果實,藏在綠葉間的小白花清香撲鼻。氣候異常,本該五六月盛產的百香果九月才綻花,現在落了滿園還沒撿完,林大哥順手掰開幾個分享給我們,他親吻似地吮食幾口:「酸酸甜甜,像極了愛情!」說完便引起一陣呵呵歡笑聲。 來到山藥田邊,怪手鑿開的一口深坑裡,一大夥人埋首挖著一根根山藥出土,像是什麼考古團隊。顛覆埋管種法的印象,林大哥的園地,土質鬆軟,山藥能順應自然,不受人為干擾地向下扎根生長。忽然一陣驚呼聲,林大哥從土裡一把拉舉起與人齊高,堪稱霸王等級的粗壯山藥⋯⋯那一刻,我們都感受到所謂豐收的喜悅。 對於自種的鮮蔬瓜果,林大哥無不信心爆棚,包脆包甜包無毒,洗掉泥土,不削皮,不烹煮生吃都OK,只差沒學金剛拍胸脯了。「做農無撇步,下去做就對了。不管山苦瓜或其他蔬果都跟小孩一樣,要多留意多照顧,愛甲伊惜命命。」難怪林大哥驕傲了,有他的呵護疼惜,那些「孩子」們當然是個個頭好壯壯又健康美味啊! 生命轉過幾次險彎的林大哥,在花蓮二號山苦瓜與一大片清淨泥土中,再次抵達了人生巔峰。樸實且踏實地。   文字/陳冠良 圖/陳冠良、游大偉、余育緯   觀自在有機農場 位於花蓮壽豐鄉,中央山脈鯉魚山坡下。水源來自奇萊山支系:南有荖溪、北有木瓜溪。農場長年專心致力於有機栽種。負責人林瑞鵬曾獲「十大神農獎」。相信人若懂得師法自然,保持生態永續與生物多樣性的平衡,除了安身立命,更能造福未來每一代人類。   觀自在有機農場粉絲專頁  
  • 在有限裡種下無限的願望

      「從洞穴裡拿到的東西愈來愈美了,我不斷深入,把這些東西變成畫作、小說。但這些都還是可辨識的,我更著迷的是那些無法被描述指認的形體。」——川貝母,《成為洞穴》   有限裡的無窮希望 伊聖詩 20 週年,為主題「種一個願望」邀請到台灣插畫家川貝母,創作了一系列主視覺。川貝母的圖像裡,總是毫無芥蒂地綰結了植物、動物與人的形體,他們在其中纏繞,相互模擬異化,彷彿你是我的仿生,而我是你的演化般,生生滅滅在彼此的輪迴裡。 「通常我不會預設觀者的想法。抽掉物理比例的違和感,會讓看畫的人自己去定義看到的是怎樣的現實或超現實。」川貝母這次特別為「種一個願望」創作的「盆景」系列,帶給觀者的好奇成分居多,就像是一個紛麗的陷阱,引誘他們靠近之後纔慢慢發現隱藏其中的概念,以及種種關於療癒的訊息。 在「種一個願望」主題的表現上,川貝母同樣展現了獨樹一幟的特色,將看似不搭嘎的、不同形態的存在,全部收攏進一個盆景之中,使其同聚在一處,自成一片和諧而多樣的生態圈。一如每個生命天生都懷抱著各自的願望在生長、前進,他把那些無論渺小或偉大的心願,細細種入畫筆下像是有所界線,其實生機無窮的園地裡。川貝母構布的六座園地 ——「活力開朗」、「開闊踏實」、「平靜安寧」、「純淨自在」、「安穩依靠」、「燦爛明亮」,每一座都鮮活而飽滿地呈現了生命如何有限,也不能壓抑的無限的希望。 喜愛爬山的川貝母,對生長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挺拔樹木,情有獨鍾,若讓他選擇一個園地種下心中願望,那無疑就是如大樹沉穩堅毅的「安穩依靠」了。   由川貝母繪製「純淨自在的園地」主視覺 一眼即知川貝母 訪問的那天午後,霪雨霏霏,將整座城市籠罩成一片迷霧森林。視線所及,懸浮潮濕裡的一切,朦朧若夢境,雨停前,該要怎麼醒來?攤開川貝母的插畫,也像失足掉入了兔子洞,在他似乳蜜的線條、如幻術的構圖、暖陽般的色度裡緩速地下墜。我們都成了目不暇給的愛麗絲,眼見的畫面,皆在直觀的感知外四溢漫淌,就像一條河水,涓涓在現實之內,也潺潺於時間之外。 不曉得除了公里數,與通話彼端的川貝母是否還隔了我高樓穴居、他或許地底洞屋的距離?連線訊號偶然如雨絲飄忽,他鄰家男孩般溫厚的回應聲音細碎。 「對於我還有許多插畫家來說,報紙副刊的自由度很高,就像一個修練場,可以大膽試驗各種風格。」循著作家文本提供的方向,川貝母一路挑揀著適合發揮的風景,有時繁林,也難免遇上荒地,偶爾可以膽大妄為,當然也不乏末路斷崖的時候。轉化文字的拿捏取捨之間,決定了素材也鍛鍊了想像力。初始迄今,十多年的副刊經驗,或多或少影響,甚而形塑了他後來一眼可辨的畫法。一種標誌鮮明的形象。 比起靈感駕臨,川貝母更享受發想草圖,那種先不必動手、任思緒無邊無際翱翔的時刻。就像有人早晨不啜一口咖啡就無法啟動,也有人不宵夜肚子空空便難以入眠,川貝母也有他的癖性,或說「儀式」也行。坐定畫畫前,若不抹地擦桌整理出一方清清爽爽、塵埃匿跡的環境,即難以進入一個理想且穩定的狀態。一如他也說:「我滿容易看膩一樣東西的,包括我自己的畫,所以我盡量不在牆上掛太多作品,保持牆面乾淨,少一點擺飾的空間對我思考一些事情會很有幫助。」話雖如此,對於寵溺的貓咪,川貝母一點也不在意牠可能搗蛋造成的干擾。在畫室裡,小貓可是有自己獨享的專屬座椅呢。   另一個洞穴   「畫畫很久了,對於一件作品從頭到尾的控馭,大致上非常容易。但寫小說就不一樣了。因為寫作的時間還短,很多時候無法預料會怎麼發展,不太確定底線在哪裡。不過因為文字現在還不是『工作』,所以我算是滿享受的。」川貝母笑聲靦腆地說道。 插畫兼及寫小說的川貝母,兩造之間穿梭,游刃有餘,就像他現實寓以奇幻的畫作,在文字的鋪陳裡對鏡成一篇篇奇想。而畫畫與寫作的差異性,除了解讀與詮釋的纏綿拉鋸,對川貝母而言,幾乎更像一條「逃逸路線」了吧,「我常常在畫圖的時候想寫字,寫字了又想要轉頭回去畫畫。那種感覺好像兩邊分別是讓我可以喘一口氣休息的地方。」 曾經有《蹲在掌紋峽谷的男人》的讀者反映,插圖些許影響了閱讀。其實每個人的習慣與接受度本就不同,如何都有不周全之處。對於上一本「先字後圖」的短篇故事集,川貝母其實也經歷過煎熬掙扎,畢竟當文字已飽含細節,轉擷成畫面呈現的考慮就少了許多「填空」的自由。相反於前者,圖文並茂但又各自獨立的新作《成為洞穴》,圖面完成了,後續添衍的文字纔如枝幹上的葉子,長得恣意而豐壯。我問,會建議讀者可以怎樣「進入」這一本書冊?川貝母覺得交錯著讀,用畫面與文字,互為想像與對應的骨血肌理,或能更立體而微每一幀畫、每一篇故事所蘊含的能量。「喜歡我的圖的人雖然比較多,但還是希望文字能被多注意一點!」他呵呵透露內心的小小願望。 屬性上,《成為洞穴》很明顯並非繪本。川貝母喜歡的繪本,需要帶有神祕感,不一板一眼的說教(例如詩文鼓舞人心、插畫明亮,卡瓦菲斯的《伊薩卡島》)。那麼,他有創作繪本的嘗試嗎?「我試過,但總覺得哪裡不對,有個跨不過去的點,但又說不出來是什麼,所以就擱置了。」聽著,我猜,繪本是另一個洞穴,還等待著他發現並發掘裡面美麗的東西。 目前創作高度自由,而個人身心內外皆處於相對較好階段的川貝母,下一步有何計畫呢?「我會繼續寫小說。主要是將先前在副刊連載一年的專欄〈蝙蝠通信〉更完整的改寫或補充。」據他透露,完成後應該是以純文字作品形式面世哦。除了滿心期待,我也忍不住要借引並略作修改《成為洞穴》書腰上的那幾行字:已經這麼會畫了,還寫得那樣好,真的可以嗎?     文字|陳冠良 圖片提供|川貝母     川貝母 Inca Pan 成長於屏東滿州,目前專職插畫與小說創作。喜歡以隱喻的方式創作圖像,作品常發表於報紙副刊,亦受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之邀繪製插畫並登上封面。著有短篇故事集《蹲在掌紋峽谷的男人》,並入圍 2016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類年度之書、入選九歌《104 年小說選》、《106 年小說選》。   FB|川貝母 / IG|inca817
  • 夏日大作戰 SUMMER WARS

      日本藝術家聯展 The Artists Group Exhibition   「聽好了、這是場戰爭,我也會努力做點什麼的!」 「成千上萬的人陷於困境之中,現在不加油、要什麼時候才加油呀!」   電影《夏日大作戰》是一部上映於 2009 年的日本動畫電影。導演細田守在劇情中安排了一場世界級的電腦病毒災害,該病毒癱瘓了全球統一的線上作業系統《OZ》,彼時的個人資訊如銀行帳戶、醫療保險、甚至泛領域的私企系統、國防危安等工作權限也全都登錄在該系統上。在病毒入侵後,國家級的金融、交通、社會安全等意外事件開始在世界各地蔓延,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導致核彈被病毒引爆,使人類陷入了極度的恐慌。在這樣的災害現象下,政客們就只忙著卸責或究責,人民則將自己視為無能為力的受害者,啥也不幹,就呆坐著被動地等待那些-或許政府機關之類的領袖英雄或單位來解救這場大災難。 電影上映的那年夏天,很巧合的新型流感病毒 H1N1 也在世界範圍內引起 6 千萬人的大感染。人類群體是一個巨大的社會網絡,但在碰到各種天災人禍的情況下,人類似乎更容易直覺式的披上刺蝟般的甲冑攻擊他人以求自保,或甚者將頭塞進地洞、對於災害事件不關己事不聞不問。像近年的新冠疫情,人們總是推開他人或乞求他人、畏懼著或仰賴著社會的協助,似乎忘記了自己也是社會中的一份子,自己也是一股力量、自己也能做點什麼。   「最重要的是要像以前那樣,人們必須互相關照與溝通才行!」   「不要放棄、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放棄!」 伊日藝術計劃在今年七月策劃一檔共 8 位日本藝術家參展的大型聯展《夏日大作戰》。藝術是創作者與社會、與人的溝通辦法,更是其核心目的與價值,我們希望透過這 8 位藝術家的作品,或許模擬或許反饋、或許提出疑問或許預設答案,邀請大家用我們的觀點,從藝術家的創作中,看到更多的自己與他人,並揪緊心中的良善與助人愛人的能力,一起度過每次的苦難,夏日大作戰!   「不管這個世界如何的混亂,還好我們有藝術 !」   Participating Artists| 蓮輪友子 HASUWA Tomoko、平子雄一 HIRAKO Yuichi、池田慎 IKEDA Shin、石山哲也 ISHIYAMA Tetsuya、伊佐治雄悟 ISAJI Yugo、加藤智大 KATO Tomohiro、島田奏 SHIMADA So、新藤杏子 SHINDO Kyoko 夏日大作戰 SUMMER WARS 展期|2021.07.01(四)–07.31(六) 地點|伊日藝術計劃 1F、B1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86巷1號 時間|Tue. – Sat. 13:00 – 19:00 週日、一休館   *因應防疫考量,本檔展覽採線上預約制;未預約者,恕無法臨時入場。 每週六開放隔週預約,展覽開放日中午 12:00 結束當天預約。  預約詳情,請參考 伊日藝術計劃YIRI ARTS 官方網站  
  • 夏蟬聲中喝的茶

      「咦?我竟然有這個啊,今天來喝一點不一樣的茶吧。」疫情中的日子,每天對望食器與茶道具棚,看著看著,居然發現了幾盞繫在包裝裡,從未打開過的玻璃道具。夏蟬在對面樹間大鳴的日子,就是該用玻璃道具,來喝幾杯冰冰涼涼的茶呀。   圖/文 盧怡安 扁而寬的急須,是沖泡日本煎茶的道具。和飲用台灣烏龍茶時需要的高溫,以及高而蓋子有拱的茶壺不一樣。日本煎茶和抹茶,香味比較不明顯,很少需要高的壺身或蓋拱來對流香氣。同時,抹茶是蒸好採來的茶菁之後,就細細磨碎來喝的茶,茶裡面比較苦澀的物質,會因為高溫通通跑出來。用六十五度左右的水溫,緩緩沖泡煎茶,或八十度左右的水溫刷開抹茶,就很溫潤好喝了。所以寬而矮的玻璃急須,不用太擔心用高溫的水注入會怎麼樣,剛好用來在夏天泡一壺煎茶,再適合不過了。 有一年夏天拜訪京都,發現常去的寺町通一保堂,多了四杯一組的日本茶體驗小席,覺得好好奇。於是和一對俄羅斯年輕情侶,一起眼睛發亮的站在側廂,期待穿白袍的灰白頭髮先生,會帶給我們什麼好喝的茶滋味。   站在吧檯旁品嚐的小席,很輕鬆,面前有一張白紙,印著四個小圓圈。原來這是等等每一小杯日本茶放在面前的位置啊。先來了一杯溫熱的玉露,初入口好像海苔的甘味,和清甘的滋味,淡雅溫柔。接著的煎茶與焙茶,漸次帶來青草和輕輕焙火的滋味。最後一杯抹茶,白袍先生溫熱刷開了抹茶,把漂亮翠綠色的茶湯,放在我們面前。 哇,微苦回甘的滋味好迷人啊。老先生看我喝得一臉滿足,很開心地跟我聊了起來。但是俄羅斯情侶一時安靜了下來,一望過去,啊,果然對他們來說太苦了點是嗎?老先生一點都不匆忙,慢條斯理地打開不知道什麼魔法小罐子,夾了一顆什麼來。喂,該不會是一顆冰糖吧? 不是冰糖,但是一顆圓圓的冰塊。他加入我們喝到一半的抹茶小杯裡。抹茶變成了冰抹茶啦。甜潤順口的感覺馬上把氣氛變得不同,來自俄羅斯的兩位也驚奇的睜大了好漂亮的大眼睛,開始加入了我們熱絡的聊天。   一面翻著京都的回憶,我一面把平時用的玻璃茶盅,架上一只金網茶勺,裡頭放著的不是別人啊,正是幾顆小冰塊。煎茶在急須中溫溫泡開了之後,順著急須的壺嘴注入茶盅,穿過茶勺裡的冰塊,把濃濃茶湯化開變成涼涼可口的茶。 配蟬聲,用兩盞新開封的玻璃杯來喝正好。   盧怡安 生活雜誌記者經歷十餘年,關心生活中美好事物,包含藝術、飲食、旅行。 2010 年起開始習茶,從臺灣烏龍茶道的學習中,漸漸體會器物、滋味、態度與氛圍美感彼此之間的平衡。從文字工作者的身份,慢慢跨出,為不同雜誌擔任過攝影、FOOD STYLIST,或影片拍攝安排。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官方網站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粉絲專頁 盧怡安「TASTER」
  • 守護亞馬遜雨林,你我可以做的事

        2019 年至今,巴西亞馬遜已發生超過 4 萬宗火災,比去年同期暴增 145%。森林大火和氣候危機已形成惡性循環。隨著火災數量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量提高,地球整體溫度上升,形成極端氣候,甚至直接導致降雨模式改變,使連續多年的旱災更加頻繁發生。   今年的火勢異常頻繁且猛烈,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公開的衛星圖,可以看到巴西亞馬遜州(Amazonas)、朗多尼亞州(Rondônia)、帕拉州(Pará)及馬托格羅索州(Mato Grosso)災情慘烈。尤其是亞馬遜州,煙霧瀰漫甚至從外太空也看得到。調查顯示,今年 75% 的燃燒熱點都曾是森林,而 10 個最受大火影響的城市當中,更有 8 個創下毀林警示次數的最高紀錄。 珍貴的森林被夷平成牧場,倒下的每一棵樹,都代表森林被削弱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遇上助長火勢的旱季,大火就一發不可收拾。森林大火和氣候危機已形成惡性循環。隨著火災數量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量提高,地球整體溫度上升,形成極端氣候,甚至直接導致降雨模式改變,使連續多年的旱災更加頻繁發生。森林砍伐不但致使旱季更長,森林環境、生物多樣性、農業和人類健康都受到威脅。亞馬遜雨林持續燃燒,讓你我感到痛心,卻不知能為全球森林做些什麼?   三個方法守護亞馬遜雨林及全球森林 1. 少肉多蔬、慎選肉品來源 企業的工廠式農場,產量仍遠遠不能滿足人類對牛排、漢堡的口腹之欲,此外大量家畜的排泄物,不僅釋放二氧化碳,還包括甲烷和氧化亞氮(nitrous oxide),對氣候變遷影響更加嚴重。畜牧業尤其是牛肉生產,估計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約 14%-18%(2016 年數據),大致等於交通運輸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 早在 2009 年,綠色和平就指出畜牛為毀林元凶,當時綠色和平就與四大牛肉生產商(JBS、Marfrig、Minerva、Bertin)簽訂協議(G4 Cattle Agreement)以確保永續生產。2017 年黑心肉事件爆發,當時罪魁禍首-全球最大牛肉出口商 JBS、全球最大家禽出口商 BRF 等公司,也都是毀林大火的元凶之一。   2. 分享大火消息,讓更多同路人關注氣候危機 就像其他森林,亞馬遜雨林從大氣吸收二氧化碳,幫助減緩人類產生溫室氣體所加劇的氣候變化:其生物質量(biomass)儲存了 800 至 1,200 億噸二氧化碳,相對於化石燃料業界的 13 年總排放量。 不過,伐林作業不只短時間內將儲碳釋放至大氣,亦會降低土地的吸碳效能,令雨林變得乾燥,更容易誘發火災。伐林行為導致亞馬遜雨林於 2007 至 2016 年間,平均每年釋出超過 110 萬噸二氧化碳,這還不包括火災等其他因素,所造成森林退化的額外排放量。 面對氣候危機,極端天氣,您我不能置身事外,節能減碳、少肉多蔬,敦促政府正視氣候危機並支持能源轉型,是我們需要一傳十、十傳百,百說不厭的訊息。我們會不斷為您送上環境消息,期望您和家人朋友一起討論,一起找方法,為地球的永續一起努力。   3.守護雨林,長期抗戰 綠色和平長年致力於守護雨林,我們一直要求巴西政府制定法令,禁止砍伐森林,停止對亞馬遜雨林和塞拉多草原生態區(Amazon rainforest and the Cerrado)的破壞。此外,我們亦持續在巴西實地調查全球生產鏈,特別針對大豆、肉品和木材,揭露涉及破壞當地森林的企業,要求它們改善生產和採購方式:例如 2009 年我們要求 Nike 停止購買來自亞馬遜的皮革,以及 2006 年要求連鎖快餐店如麥當勞,不再用以亞馬遜出產大豆飼養的雞肉食品。 經過10年的長期努力,2016年巴西主要大豆貿易商,終於自願停止在亞馬遜雨林種植大豆。綠色和平和當地原住民及其他團體合作,阻擋破壞環境生態的水壩開發。在全球支持者的努力下,聖路易斯杜塔帕若斯河(the Tapajós River)水壩的發展許可,已經在2016年撤回,挽救該區獨一無二的生物多樣性。全球森林大火,需要全人類共同關注,一起行動,帶來正面改變!   Text|GREENPEACE 綠色和平 http://greenpeace.org/taiwan
  • 宜蘭新月廣場改裝開幕

      宜蘭新月廣場,於 2021 年改裝開幕 以溫暖柔和的金盞花橘交織歐式古典木櫃,在寒冬中展現柔和的力量   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cosmescents 新月廣場,於 2021 年宜蘭新月廣場舊城南入口處改裝開幕。金盞花橘磁磚結合古典風格歐式木質櫃,溫暖飽滿的色彩呈現,如陽光折射在大地般,溫暖中挾帶著柔和的力量感。現場自然香氛圍繞、點綴翠綠植物。期待透過視覺、嗅覺、觸覺的體驗,與消費者共享多元且專業的芳香生活提案。   新月廣場溫暖新氣息 伊聖詩芳療生活館新月廣場,為東台灣首間專櫃。自2010年起,以溫室為主題延伸出種子破土而出的意象。至今轉換為「一個以芳療生活為基礎的集合式保養品牌」。始終不變的堅持,是向植物學習人與自然間的謙卑、互利、共生等珍貴關係,並將這份感激分享於伊日好朋友及新朋友們。   A Better Day天天都有新氣息 邁入 2021 年,每月將推薦一款療癒植物氣息。並以花卉、果實、葉片、藥草、木質香氣等分類,分享來自植物的祝福。隨著植物的氣息走進自身內心的深邃森林,聆聽植物訴說的故事,並重新順從身體的感受。讓每一天都是 a better day。   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cosmescents 新月廣場 門市地點|宜蘭縣宜蘭市民權路二段 38 巷 6 號 1F 營業時間|Mon.-Thur. 11:00-21:30                    Fri.-Sun. 11:00-22:30 聯絡電話|03-9311672   更多優惠詳情請參照 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cosmescents (宜蘭新月)  
  • 山仍在,有開始就不會太遲

      山之道 X 藝術家陳聖文 山行訪談__Ⅳ   不完整的行前準備 「山開放了,人們蜂擁而去了,然後呢?」 山林政策解禁,肺炎疫情影響,加上社群網絡推波助瀾,奔向大山、走入森林的浪潮勢不可擋。而商業化、觀光化的大舉入侵也就無可避免。看看熱門登山路線上,放眼望去,除了人,那些盤據山頭一模一樣的帳篷就是最現實又無奈的證明了。 已有幾年山齡的藝術創作者陳聖文,喜歡爬山,當然也鼓勵爬山。大學時期的淨山活動機緣起,他便驚覺這片土地承受了莫大的負荷。文明建立方便的機制,豢養了怠惰的心理,不斷地製造生產並消費,竟而造成廢棄物循環增生。他意識到,當人們缺乏完整的行前準備(包含心理上,觀念上),只是興致勃勃地跟風,以業者們削價競爭的套裝行程輕鬆出發,繼而將都市裡的習性帶入山中,強加給了山,那麼,一切的意義何在? 山就是山,是獨立於世的生命,不是供休憩納涼的自家後院。人們進入山林的動機也許無害,怎麼對待才是關鍵。人們走進其中往往只帶走了身體,產餘的、剩餘的、多餘的,以為眼不見,即為淨。若生命是難能可貴的,又怎忍心如此無所謂?從不同山岳,一次一次,大大小小,撿不盡的垃圾中,陳聖文清楚看見了一直以來人性對自然環境的輕蔑而導致的戕害。他知道人性不變,但行為模式可以修正,就像他秉持的一個信念,每次創作多少會有條件上、技術上困難的部分,但只要是真心投入的堅定心態,就沒有不能解套的。   與山的默契 陳聖文笑說以前爬山,一心想的是登頂,現在是在過程中感受結實踩踏的每一步,以及完成跋涉後切實的痠痛。那一步一步的節奏就像他一針一線反覆的刺繡與編織動作般,給予他很大的滿足感,只不過一個是身體上,一個是精神上的。 走入山,於他是一個專心的時刻,慢下來,專注於環境細節,專注於同伴互動,放下腦中雜訊(就像微弱,甚至消失的手機訊號),凝聚的情感面,重新綰結了「我」與周遭的一切。 他還聊起,爬山的時候利用登山杖上階下坡,可以減輕雙腿、膝頭與腳踝的負擔,一般來說是左右雙杖並用,但他則不。在山途,無論怎樣的崎嶇險峻,他向來只倚賴一支登山杖,騰出來的手,就一路抓樹幹、摸泥土或撐抵石塊輔助前進。透過真實的碰觸,他可以將全身的疲累,甚或內心的不安通通交給山分解,而山會饋予他最穩定而堅實的力量。如此習慣,類似一種儀式感——那樣無聲的溝通,大概已經是他與山之間的神秘默契了吧。   用藝術安靜守護 陳聖文內心底那份根生的關懷,觸動於山,延續於山,進而擴及生存的環境。 藝術創作,是他熟練擅長的說話的方式,表達的工具。所以,他將撿到的垃圾以巧思縫入作品中形形色色動物們的動靜姿態與肢體語言裡,不指責或大聲疾呼,就像他與山無聲的交流,期盼透過動人的藝術表現,輸出訊息,進行溝通,而後感同身受,終於正視並嘗試改變行為。 若上山是一種學習,那麼下山之後的獲得是什麼呢? 「透過爬山、淨山,我更確信環境保護的價值是重要的。當這樣的價值觀投射到身旁的人事物時,雖然不免會看到讓我沮喪的狀況,可是那同時也更加強並堅定了不管是藉由行動或創作,在這個意志與議題上,自己都還有許多必須努力之處。」陳聖文如是說道。 的確還有很多尚待努力。再一次踏上山徑之前,不妨停一下,想一下,我們該帶什麼走入山裡,又不該把什麼留在山裡。有開始,就不會有遲。真正遲的是有一天,山仍在,但山的靈魂不在了。 藝術家_陳聖文 作品以淨山後撿拾來的人造垃圾,融入針、線這類具手心溫度的媒材,結合台灣特有生物作為主題,以刺繡的形式栩栩呈現,用環境的主題勾勒出深藏於我們身處於這片土地的潛在記憶。不僅止於藝術表現,陳聖文更實際投身於關心環境、社會議題,以創作力、行動力向觀者傳遞著與台灣這片土地共生的深層締結。    
  • 山在天空下,也在我們的身體裡

      山之道 X TaiTai LIVE WILD 山行訪談__Ⅰ   初認識 TaiTai LIVE WILD 團隊(阿泰與呆呆),是透過《山知道》、《步知道》等相關書籍,字裡行間與圖像作品中,不僅透露著對於人文、歷史與大地的關懷和探尋,更令人嚮往的,是他們讓山林與生活毫無界線地融合在一起。入山前總暗自思忖著,討海的人身上帶著豔陽親吻過的膚色與氣息,那麼走入山林裡的人呢?該是輕靈、壯闊或沉謐?那是與阿泰和呆呆會面的前一晚,我們收妥於登山包裡的童趣想像。 一早,遠離熙攘的灰色都市叢林,一行人尾隨阿泰與呆呆的車子駛入位於新竹五峰鄉的山林;告別了層層喧鬧浮華,迎面而來的是土壤的清香和山林裡獨有的沁涼。隨著海拔一路攀升帶來的耳壓不適感,光影搖曳灑落在眼前崎嶇的沙石小徑,清風揚起塵沙,在光束中追逐、顯現,不免令人思量著眼前的微小粒子,是否足夠為曾在山林中逝去的生靈佐證其存在?這一切清朗中似是也帶有一絲迷離,就這麼漫不經心地,交付予山靈去接管人的五感,而人甚未覺察。 站在山的臂彎裡遠眺彼岸群山,山的稜線綿延不絕,猶如掌心錯綜交疊的紋理;山頭上的流雲熹光緩慢拂掠,好像柔情撫平了群山騷動的脈搏。薄暮冥冥之時,山也吐出了微霧,這時我們在野地裡升起炊火,熱湯在火舌上蒸騰,直至星光熠耀,我們和阿泰與呆呆的對談,也自然而然地流動了起來。對話中,有生死交關、淚水、悠然與喜樂,語句落在群樹懷抱之中,和夜空下寂靜如死的巨大蟲聲,共鳴成偶然交錯的生命篇章。   問:聽說原住民進山打獵前,會有祭山儀式,你們有專屬於自己進山前的小儀式? 答: 進山前沒有特定會做的「儀式」,但離開山的時候,會轉身向山說聲「謝謝,謝謝照顧了」,謝謝山讓我們能夠一路平安下山。如果看見很大的樹,我們會親切地稱它為大樹公,經過時會跟它說說話,或是伸手觸摸,感受歲月的刻痕。需要攀爬過危險地形時,可能需要伸手去拉樹根或樹幹的時候,心裡會默默跟植物說「不好意思,借我抓一下!」我們都覺得如果對大自然表示敬意,大自然便會用各種形式給予回饋。   問:對你們來說,城市與山林之間的差別是什麼? 答:剛開始接觸戶外,或多或少會對這樣的命題產生困惑——像是文明生活的繁複對比山居歲月的簡樸,究竟哪一種才是真正需要的生活樣貌?甚至嘗試要為孰優孰劣下粗淺判斷。但現在已經不會再有類似困擾了,因為已經明白,荒野和文明都是構成「自我」不可或缺的養分和元素;生於文明的我們受到大自然的吸引而走入山林,再因生活的需求或思鄉情懷返家,這兩件事情都很自然,沒有衝突,也不具絕對的單向性。到頭來,還是心態和心境的問題,如果在任一處皆能怡然自得,環境就只是外在因素了。   問:置身山林中的嗅覺感受,跟在平地有什麼不一樣嗎?甚麼氣味曾讓你們印象深刻? 答:大多是樹林的木質香氛或土壤的氣味。味道通常很淡,需要花點時間靜下心來和植物稍微交流一番。而且,每個人聞到的味道不大相同。呆呆因為感官觀察度較敏銳,常常聞到很多味道;阿泰因為鼻子不好,則常常錯過。但我們都喜歡木質香味,太過香甜的味道則是淺嚐即止。   問:身處山林,或是登上山頂後,感官覺受,包括聽覺、視覺、觸覺,會有不一樣之處嗎?能否分享記憶深刻的經驗? 答:在山上,聽覺是很重要的感官,而且常常連動到視覺。自己的腳步聲、夥伴的交談聲,以及樹林裡任何風吹草動的聲響,都會立即抓住我們的注意力,探尋各種動態。竹林隨風搖曳時會彼此碰撞,發出嘎嘎的聲響;微風吹進樹林,吹響無數片葉子時,會有一種類似風鈴的清脆;還有蟲鳴鳥叫,以及停下步伐時,聽到周圍動物走動的腳步聲,每每讓人感動不已。 最近一次從鈴鳴山下切走人待山時,經過一大片鐵杉林。正當心裡讚嘆連連時,突然走進一小片空地,巨木們不再摩肩擦踵,而是騰出一塊空間,讓我們感受空氣的流動和空間的擴大。回頭,一棵大鐵杉像是開張巨大的雙臂,瞬間竟有一種被擁抱呵護的感動!那一刻,人與樹彷彿有了對話,震懾心靈!   問:在人生遭逢艱難時刻,會選擇進入山林嗎?曾因此而被自然療癒? 答:剛結婚時,家裡發生一些變故,加上當時剛從台北搬到台中,太多生活的變化需要面對,有點無法調適。某天我問阿泰,要不要去走 PCT(Pacific Crest Trail 太平洋屋脊步道)?於是我們在做好完整計畫後就在隔年出發,很幸運地完成這個開啟人生下半場的長程縱走。 走過 PCT,雖然心裡還是留有些許遺憾,但傷痛多半已被撫平。我想到 John Muir 曾說過的一句話:「你要讓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這提醒我並非要拋下往事,而是讓往事流過身體;我透過走路,讓身體慢慢代謝、消化,最後化為生命的養分。 Tai Tai LIVE WILD 是一對熱愛擁抱大自然的夫妻檔:阿泰(楊世泰)與呆呆(戴翊庭)創立。兩人合著了三本關於登山及徒步旅行的書籍《山知道》、《步知道》、《折返》,闡述透過登山和爬步道,從中獲得的人生經驗與心靈體悟。   Tai Tai LIVE WILD粉絲專頁 Tai Tai LIVE WILD Instagram 特別感謝 Prokan波樂 商借旅行家六人帳與 Tundra Haul 滾輪冰桶,讓我們有美好的露營體驗。 更多有關山之道文章請參考「伊日好生活 a better day」 攝影/TaiTai LIVE WILD、陳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