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藝術自由日 Free Art Fair
氣味島:Scents 100
關於伊日
品牌事業
2024 年度計畫【一起練習自然而癒】
搜尋
關於伊日
品牌事業
2024 年度計畫【一起練習自然而癒】
Loading
輸入部份的標題
顯示數目
5
10
15
20
25
30
50
100
所有的
《慈善的水》鑿井計畫
322 世界水日 World Water Day 聯合國在1993年將每年3月22日訂定為「世界水日」 藉此加強水資源保護,並且呼籲公眾開發及保護水資源的認知。 伊日生活 ╳ 慈善的水 Charity:water 《 鑿井計畫 》 從2012年開始,伊日生活 YIRI LIVING與非營利組織「慈善的水 Charity:water」合作,計畫每年捐贈一口井,而每建置完一口井,慈善的水便會在Google Earth衛星標記定位,透過網路公開款項用途,並開放追蹤鑿井過程。 每一口井可提供約200-300人日常生活用水,相當於一個村莊的人數,目前伊日生活已捐贈 8 口井在世界各地,尼泊爾、印度、烏干達、孟加拉、衣索比亞、尼泊爾等境內村莊,協助至少75000人使用到乾淨的水源,讓當地居民不用再長途跋涉去找水,而將寶貴的時間能夠讓婦女照顧家庭、農耕、孩童上學,有了乾淨的水資源,居民們將重拾基本的生存能力,逐漸擁有愈來愈好的生活環境。 至今在世界各地,我們的水計畫仍然持續進行著,請與我們一同關注世界各地的環境議題。 慈善的水 Charity:water 【 記「尼泊爾水計畫」完工 】(2018年4月) 過去25年來,尼泊爾飽受天災和內戰的困擾,國家基本建設毀損嚴重,偏鄉居民大多活在平均貧窮線之下。 2016年捐贈的尼泊爾專案已是第七口井,這一股透明的力量幫助Bandipur社區重建水資源系統,經過兩年的努力,尼泊爾水資源專案於今年三月終於完工,幫助全村234人,居民們也將重拾基本的生存能力和較好的生活環境。
2022
伊日生活 2022 年度計畫 — 一起練習自然而療癒 — 處在這個始終充滿變數的環境裡,年度主題「⼀起練習⾃然⽽癒」將透過六種結合 植物香氣的⽣活練習,從⼼靈、呼吸、運動、飲食、走入⾃然到睡眠,讓你我的⾝ ⼼與植物⼀樣,再次找回平靜⽽強壯的能⼒,在 2022 新的⼀年重新啟動⾃然⽽癒的⼒量!
Earth Day April.22|世界地球日
End Plastic Pollution 今年2018年世界地球日主題訂定為「End Plastic Pollution」終結塑料污染。藉此世界地球日網絡(Earth Day Network , EDN)寫了一封信給世界各國領導者與政府,呼籲重視每年銷售3億噸化石燃料、塑料,其中有90%的塑料最後被扔掉,這些正摧毀我們的食物、水資源、生態及人類的健康。 你知道嗎,每年銷售3億噸塑料,其中有90%最後是被扔掉的? 你知道嗎,在我們的垃圾掩埋場、浩瀚海洋、野生動物和我們的身體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塑料存在? 你又知道嗎,塑料在我們的環境中已大量出現,數量可觀到你無法想樣同時正影響著人類健康,這與乳腺癌在青春期的發生有關,而這是我們想要的嗎?社會從上到下每個環節都應該為此承擔責任。 我們(EDN)正以數十億美元的價格處置塑料容器的產品,但卻拒絕承擔每一天數百萬個塑料容器和包裝袋在我們的全球經濟中發生的事情所承擔的責任。我們的政府不能或不願意認真對待塑料的健康風險,並且不會禁止一次性塑料和不可回收的產品。然而作為世界公民的我們也有過錯,因為儘管現在市場上有許多替代品,還是沒有改善對一次性塑料的依賴。要告訴我們的全球領導者,世界不能再採取更多的塑料了。如果我們有足夠的人在全球範圍內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我們就可以開始治愈我們的海洋、我們的野生動物、我們的孩子。 終結塑料污染從你我做起,開始每天減少使用任何塑膠製品,購物時手提環保;拒絕使用塑膠吸管喝飲料,直接大口喝也可以很好喝;隨身攜帶環保餐具,不讓塑化劑吃進你我體內,減少使用塑膠製品,讓環境越來越好的同時,更是提升你我的生活品質。 特別感謝|攝影鄭鼎、拍攝地點:新北市沙珠灣 資料來源/世界地球日網絡 Earth Day Network(EDN) https://www.earthday.org
一日美術館
伊日美學生活年度主題│一日美術館 一開始,只是為了圓個藝術夢。沒想到歷經十幾年的滋養,「美學」和「生活」竟茁壯到必須做點什麼才能開花結果的階段,這個時候「伊日藝術空間」誕生了。自2012年第一檔藝術家展覽後,陸續參加各地的藝術博覽會,認識了許多有夢想的年輕藝術家,在他們的作品裡,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千瘡百孔的人生故事…。新的年度,伊日美學生活以「一日美術館」為主題,將帶領你一同進入12位台灣藝術家的秘密殿堂。 欲望之流∣控制│陳文立陳文立擅長水墨風格的盆栽或庭園造景,她認為這些日常植物多半因為有了人為介入而變得扭曲。為呈現各種美麗卻不自然模樣,人類控制植物本來的樣貌,阻礙了它們本該伸展的方向。生命就像河流,順著流走,才能成為命定的樣子,我們該學習的是如何控制欲望,而非操弄神性。 彩虹飄飄∣接納│陳漢聲出生於高雄的陳漢聲,擅長運用實驗動畫、複合媒材和動力裝置表現人類與環境共生共存的合作關係,也曾以策展人身分籌畫多次跨性別議題展覽。他認為愛的本質不該拘泥在特定形式,重要的是包容、尊重與接納。生命有無限可能,永遠不要將自己視為生物鏈頂端的一員。 絲絲入扣∣細節│林宜姵林宜姵對於神秘事物總是充滿好奇,不斷自問自答即將發生事情的好壞,一種殘酷的溫柔命運都隱隱騷弄著那最敏感的神經。林宜姵習慣用古典技法在畫布面上游移,琢磨著一個又一個小小區塊,然後一層又一層地抽絲剝繭,彷彿將所有細節堆滿後,便能找到關於未知的謎底。 春回大地∣再生│陳聖文傳統印象中,刺繡向來是女人家的事,陳聖文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大男生。利用山上或海邊撿來的廢棄物,搭配細膩的繡工,將魚網裝飾成綠蠵龜的殼、菸盒製作成台灣獼猴的身軀、鏽蝕的鋁罐蓋子則化身穿山甲的身體,陳聖文呼籲大家:「地球只有一個,最美的風景內不該有污點存在。」 愛的臂彎∣包容│邱君婷生命旅程綴滿大小故事篇章,能改變與不能改變的,都會隨著時間離開,留下的總是最輕盈,也是最沉重的回憶。邱君婷將對生命的疑問及感受,推至心裡最柔軟的地帶,利用長時間的堆疊與詮釋,組構她對現實生活的想像或彌補,並引領她以微觀的距離貼近問題核心,用愛包容自己的敏感與脆弱。 腦內革命∣創新│陳立穎陳立穎的畫作大多仰賴文化符碼去延伸,作品有時將西方中世紀宗教繪畫與中國山水畫並置;有時利用人物背景畫面暗喻主景人物的一切。陳立穎引領你我行走的方向,如同他在東西方交互衝擊下所提出的思考點,他並不打算給出答案,而是提供一個資訊空間,等待我們努力爬梳後,或許又是一種嶄新思維。 日常寫真∣生活│王冠蓁王冠蓁樂於享受自己的生活,在日常裡尋覓創作的可能性,不放過任何視角、任何分秒,拼湊著生活裡的片段,在畫中製造一些休息的人、在大火焰邊取暖的人、過度用力或無所事事的人……,林林總總刻畫在她的畫布上,如同閱讀小說,讓我們身歷其境似的窺探藝術家的日常。 屏氣凝神∣專注│李瀚卿李瀚卿有一台彈珠遊戲機,裡面裝滿了從小收集的日本動漫玩具、國內外購買的公仔及珍藏模型。長大之後,他把投擲過多的時間、金錢、收藏欲望慢慢轉移到畫布上,透過專注的創作過程,將自己的收藏物件昇華為藝術品,從此,不再有得手後的空虛感之外,更成為自我實現的完成式。 人生如戲∣冒險│賴威宇賴威宇在自己作品中,同時扮演了遊戲製造者與玩家角色;他將對事件的觀察,仔細安排在他的遊樂園裡,每個角色都有一個遊戲方式,誇張的動作表情、不太正確的視角以及與年齡不相符的裝扮,交織出一個新的脈絡;就像一場遊戲,不斷闖關、不斷冒險,最後在現實與虛無中找到平衡的樂趣。 記憶拼圖∣觀省│陳雲陳雲的作品大多在描繪抽象和具象兼備的部分,像蒙太奇的敘訴手法。內容的本質是記憶、是感覺,也是夢境,一切都是她的內在經歷,無法證明那些是真實的存在,只能透過沉澱、重新淘選、再度琢磨成一幅嶄新創作,並且試圖喚醒觀者感知的總和,將人生的回憶與夢境,從深處取出,使之活了過來。 異常視界∣定位│孫培懋孫培懋天生色弱,看不到常人能夠看到的中間色相,若是不夠飽和的色彩,在他的眼中便會糊成一片,於是他決定製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視覺世界。他在畫布上塗抹鮮紅、寶藍、豔綠等各種原色,當這些對比極大的顏料狂奔時,終於感受到自己的視神經被滿足了,進而也找到自己的創作定位。 生命之樹∣轉化│莊志維「跨領域視覺藝術家」莊志維,喜歡將自身對於生命的細微體驗轉化成創作。他關注在人、物件、空間與環境場域之間的流動,認為能量像推擠彼此的浪潮,蝴蝶效應般交互影響,並且環環相扣;也相信轉化或重生有時不只為生命賦予新的意義,更多了另一個提問:「究竟轉化後,本質仍然存在嗎?」
以鏡頭寫詩|鄭鼎
以鏡頭寫詩,用影像作畫 精彩不設限的攝影師鄭鼎 喜歡美好事物的單眼皮男孩鄭鼎,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業,曾任專職攝影,現為單點影像公司負責人;代表作品為以黑白調與印記,呈現人體曲線之美的《男身.女身》,榮獲2009Epson百萬影像大賞暨台灣尊榮賞、銅獎;《果然台灣》則是以高對比、高飽和度的手法,詮釋農民的汗水與辛勞,獲得2011 TIVAC攝影新人奬、Leica特別奬。 有著設計人獨到攝影眼的鄭鼎,對於美的事物,擁有高度敏銳度與觀察視角,更因為經常能以不同思考、不隨俗的拍攝地點,因而得以創作出一張張獨特又具記憶度的作品。他擅長將日常生活周遭的場景、人、事、物,不僅透過鏡頭忠實捕捉,更以美學思維精彩呈現;風格細膩,不受既定的傳統框架限制,擅長將時尚攝影裡常用的打光方式、構圖,以及後製手法處理紀實攝影,展現出既人文又藝術性的影像質感。甚至更大膽嘗試以隨意、自由、色彩鮮豔的LOMO風格,後製其攝影作品,交融出深具特色與影像觀點的視覺作品。 01/新竹 芎林 02/蘭嶼 加油站旁 03/蘭嶼 龍門港 04/南投 鳳梨園
作為溝通途徑的影像|吳昭晨
影像,是他唯一跟世界溝通的途徑,也是他最熟悉的表達語言。 一片海 飄著浪 待上岸的漂流木 1994年出生於台灣桃園,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現為攝影工作者。作品多從個人生命經驗出發,探討內在情感的矛盾與外在衝突,也多保留一些距離,使觀者自行踏入體驗及感受。 2016年經過畢製短片「Distant」,紀錄著那個階段內在狀態,猶如一陣濃霧非刻意地覆蓋,眼前影像讓你認為似曾相識,卻又如此不同。近年經過影像創作與「他者The Other」、「許含光Lumi」等音樂創作者的影像合作後,似乎有了更明確的風格變化,像是海域上的一座安靜島嶼,白天有著和煦陽光,夜晚則有星點滿佈。 隨著生命經驗的積累,現在的生活快門按得輕淺,托出的情感釀著時間,有種剛曬過的新鮮感。
勇敢地伸展|瑜伽大師
地球,我們所共有,奧妙不思議的珍貴家園。 2018,伊日美學生活與加拿大伊聖詩共同以〈地球之歌〉為主題,循著六大方向,「美麗島」、「挪威峽灣」、「亞馬遜森林」、「魔法黑森林」、「撒哈拉沙漠」、「綠光」探索大地的美麗、分享海洋的秘密、聆聽風的訊息,同時也看見這顆藍色星球所面臨刻不容緩的人為破壞生存危機!伊日美學生活邀請你,和我們一起高唱〈地球之歌〉透過影像、文學、藝術關心地球生態議題,守護這個獨一無二的家園。 一、二月主題〈 地球之歌:美麗島 〉,關注我們所處的這座美麗島,地處太平洋邊緣的台灣,四周海洋環抱,因而水氣豐沛,四季溫暖而潮濕,孕育出多樣的生態系。 延伸氣味|瑜伽大師 複方精華 YOGA 內含精油|檀香、茉莉 內含沉靜的檀香與溫柔的茉莉,能夠撫平你的情緒,在青春之路勇敢向前。
另類環保議題闡述
環頸雉/刺繡繡線、繡臺、女性衛生用品 化垃圾為藝術品:陳聖文的另類環保議題闡述 撿垃圾進焚化爐很可以理解,但以垃圾為藝術創作題材,大概就很難想像吧?就有這麼一位年輕藝術家陳聖文,竟然以垃圾為媒材,將之脫胎換骨,成為讓人驚豔的藝術品。 乍看陳聖文的作品,先會被那細膩、優雅,以及各種保育類動物造型的美感表現所吸引;再仔細端詳,不只驚豔,更會驚訝於,那一幅幅作品,竟然是菸盒、破襪子、鋁罐蓋子、泡麵包裝……等,被人棄置的垃圾,再結合手工刺繡而成。美感造型、垃圾、手工刺繡,看似完全不搭嘎,卻又巧妙的創作結合,就從陳聖文與嶺東科大的「淨愛高山」團隊的相遇開始。 一次偶然機會,四個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播科系大學生:張雅雯、羅敬邦、黃覺深、林珮萱,攀登雪山;登頂眺望,除了峰峰相連,震撼絕美的壯麗山景之外,呈現在他們眼前,更多的卻是散佈在箭竹叢周遭,以及掩映在山莊旁的一堆堆垃圾。下山後,分屬三個不同國籍的這四個大學生開始省思,百岳是大自然賜予台灣這座小島最珍貴、神聖的禮物之一,而爬山的意義也不該只是一昧追求攻頂,更不該隨意棄置垃圾,造成山林土地的負擔。於是,這四人組成了「淨愛高山」團隊,想用自己的力量,回復屬於山的本來自然面貌。 「體力夠嗎?」、「裝備都揹不動了,還揹垃圾下山?」、「有車嗎?怎麼上山?」、「你媽媽知道嗎?」、「撿垃圾跟設計是兩回事吧?」……眾多質疑,反成了「淨愛高山」的動力。為了鍛鍊體力,他們從嶺東科大操場一路跑到東海大學──「加油,再跑六公里就到了!」「加油,再……」就這樣,四個人相互勉勵,從一座山爬到另一座山;從奇萊山到玉山,翻越超過一萬公尺,將萬件垃圾,一袋又一袋,從山上撿下山。垃圾檢下山後,可不是送進垃圾車,而是透過這四位視傳系學生的創意,製作成「淨愛高山」畢業專題。同時,他們也在網路上發起淨山活動,邀請社會大眾一起上山撿拾污染環境的垃圾,並透過設計與紀錄片,表現台灣山林目前的環境遭遇,傳達人類與自然間的關係連結,期待讓更多觀者一同感受台灣高山的壯麗與哀愁,看見淨山者們的精神與希望,更傳遞對於環境的省思。 淨山,讓這群年輕人發現了爬山的另一種意義;過去他們是為了賞景而上山,現在則是為了淨山而上山;淨山,登山,不再只是為了攻頂,而是用心於過程的每一步伐、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這群年輕人腳踏實地傳遞著一個精神──敬愛高山,也淨愛高山;「進」山,用雙腳領略台灣山林之美;「敬」山,用雙眼觀看自然景色;「淨」山,用雙手撿拾山裡垃圾;「靜」山,用真心回復山林面貌。每一個淨山經驗,都讓他們重新發現爬山另一個意義,而淨山對他們來說,更可以說是「衝擊與改變一個人的過程」,顛覆以往的思想,重新認識自己和環境的關係。 「我是在參加『新一代設計展』時,看到他們的作品。原本是好奇,後來是感動,覺得有一群跟我年紀相仿的大學生,竟然把長期被忽略的環境議題賦予了一種不同的表現形式。而且,不但從自己做起,更讓其他人看到這樣的反思與行動。因而也讓我意識到,我對這個大環境是不是可以再多做些什麼?」與「淨愛高山」的幾位夥伴相識後,原本就是學設計的陳聖文,讓淨山撿拾下來的垃圾發揮了更大的創意空間,「我本來就對刺繡很有興趣,但最初只是業餘、做好玩的。但做了幾件刺繡作品後,逐漸意識到,如果我這麼喜歡這種媒材,是不是應該讓它更具意義?能不能賦予這種傳統手藝新生命?」一系列《垃圾不是我的衣裳》聯名作品因而誕生。 對陳聖文來說,從小就喜歡的刺繡是一種極私密、自我的書寫記錄方式,而從山上撿來的垃圾,則是極其外在的呈現,「將很外在與很內在的兩者相互碰撞、摩擦,把自己的想法帶到作品中,透過形式轉換,將概念傳達出來。」無論是鋁罐蓋做成的穿山甲、泡麵包裝做成的台灣戴菊、檳榔盒製成的煤山雀、菸盒做成的台灣獼猴身軀……粗糙外顯的垃圾和柔軟細膩的刺繡所形成,視覺上的衝突感,不僅吸睛,也發人省思。透過人們不經意留下來的各種垃圾與一針一線穿梭的傳統工藝結合,形成極具對比的衝突感。 草鴞/刺繡繡線、繡臺、鐵片 凝神欣賞陳聖文作品中美麗的刺繡,才驚覺這些竟是來自於眾人拋棄的垃圾,然而繡品上的這些身影卻已因為人為的糟蹋、破壞而逐漸凋零。「2016日本大阪藝術博覽會」,陳聖文獲邀參展的15件作品,在開幕第一天就被日本收藏家訂走了7件。收藏家們欣賞的,正是這種衝突的美感,以及環保議題透過藝術作品的另類闡述,更讓人看見其核心價值。不只以環境議題為創作主軸,生活上,陳聖文也實踐垃圾減量、不買瓶裝水,隨身總是一瓶水壺的他,期待能以作品喚醒大眾淨愛高山,也敬愛高山,還給大自然本來的清淨與美好。同樣身為地球的一份子,當我們在欣賞美麗的山林,也不要忘了「彎個腰,伸個手」,一起還原最純淨的山林之美。 台灣水鹿/刺繡繡線、繡臺、鐵絲、棉線 黃喉貂/刺繡繡線、繡臺、衛生紙、糖果包裝紙
地球之歌|亞馬遜雨林
熱帶雨林,指分佈在赤道兩側高溫多雨地區,由各式各樣熱帶植物所組成的森林。因為雨量充沛,終年鬱鬱蒼蒼的熱帶雨林,透過植物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再釋放出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氣,因而被稱之為「地球之肺」。 讓地球之肺健康呼吸 雨林中的樹木不僅儲存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熱帶雨林所蘊含的淡水,佔全世界淡水總量的三分之二,是地球上僅次於海洋,最重要的大氣中水份來源,對全球氣候型態具有關鍵性影響。 對大部分人而言,熱帶雨林或許遙不可及,但事實上,每個人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包括80%的農作物即來自熱帶雨林的野生族群;老病痛所使用的大多數藥品,也都是從雨林中發現;科學家為因應各種新演化出來的新物種與各種疾病,也都必須從雨林中的生物基因裡尋找可能與希望。 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雨林,佔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從安第斯山脈一路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橫越中南美洲八個國家,包括:巴西、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圭亞那、蘇利南,以及法屬圭亞那,佔地700萬平方公里,幅員之遼闊,相當於一整個美國這麼大! 除了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由於亞馬遜河流域所造就極其濕潤的氣候,以及一百多條支流錯綜複雜地緩慢流過,因而孕育出這片高低差極小的雨林內高度的生物多樣性。據估計,每平方公里超過75,000種樹木;世界上已知的一半以上物種都生活在這裡,包括250萬種昆蟲、上萬種植物和大約2千種鳥類和哺乳動物,而且平均每三天就可能發現一個新的物種。雨林中的鳥類更佔全世界鳥類總數的五分之一。而除了豐富的動植物外,深邃如綠色海洋的茂密叢林內,更存在許多原住民部落,依賴雨林維生,至今也仍與世隔絕。 但這處珍貴的自然寶庫,卻也是地表上消失速度最快的區域!自2000年以來,亞馬遜雨林正以每分鐘約50座足球場面積大小的速度消失中!巴西政府也承認,為了大豆與牛肉的國際市場需求,農民被鼓勵開墾原始森林,至今,亞馬遜雨林已有一半成為大豆田和牧場!而有大約63%來自巴西亞馬遜地區的木材,也都是非法盜伐所取得。 有人形容,雨林就像地球上唯一的一本生物學百科全書,卻被我們一頁一頁地撕毀;而隨著雨林消失而滅絕的物種,也彷彿正在飛行中逐一脫落螺絲釘的飛機般,終有一枚的鬆脫將使飛機解體而墜落……珍惜並保護這本獨一無二的百科全書,已成為每個人迫切而不可懈怠的責任!
夢中的橄欖樹|三毛
當6月中回聲演唱會的舞台上傳來「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這首經典的《橄欖樹》,我的思緒也隨著歌聲走進了那塵封已久的時空中,遙遠的流浪夢裡。 想起高中時期,在那個聯考錄取率屢創新低的年代裡,每個人都有著沉重的課業壓力,只要一到放學時刻,學生們就像是沙漠中的駱駝商隊,一列列駝著沉甸甸的書包,在烈日裡,雨季中,行走。急切地穿梭在各大補習班,匆忙地奔赴在各大名師的課堂當中,直到月亮高掛才得以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 在那段年少青澀的歲月裡,偶而能有短暫偷閒的片刻,就是生命裡最大的滿足。像偷翻一下課外讀物,三毛的、張愛玲的;或是反複哼著「每個人心理一畝一畝田……」從齊豫、潘越雲的獨特嗓音裡,唱出對夢想的渴望。 就當時的莘莘學子而言,三毛的作品無異是現實世界中的天方夜譚──沙漠、駱駝、異國風情......尋常枯燥乏味的學生生涯,一下子就爬滿了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總幻想著等到聯考放榜的那天起,也要背起行囊,踏上流浪他鄉的旅途。在資訊不甚發達的年代,神秘撒哈拉沙漠、駱駝商隊、異國戀曲,都讓流浪他鄉成了當時最浪漫綺麗的夢。 現在想想三毛的作品之所以吸引人,其實並不是因為她善於堆砌華麗的文藻詞彙,而是用再簡單不過的文字,真實而不造作的情感,貼近生活的描述,觸動了每個人的內心世界。亦或只是描寫生活瑣事的散文,可三毛卻將沙漠中的苦難日子過成了有趣而豐富的生命經驗,成就了一篇篇充滿異國風情的作品,進而集結成《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記》、《哭泣的駱駝》等書的出版,受到了全世界華人讀者歡迎,歷久不衰。 本名陳懋平的三毛,因為小時候學不會寫「懋」這個字,便改名為陳平。寫作經驗最早可以追溯到1962年,後來以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生活見聞為背景,用幽默流暢的文筆,發表了數篇充滿異國風情的作品,才正式踏上寫作之路。1974年,一篇名為《沙漠中的飯店》刊載於《聯合報副刊》,該篇是三毛自己與荷西的異國婚戀故事,與當時副刊上的其他文章風格截然不同,一下子就吸引了大批讀者,「三毛熱」迅速的從台港風靡整個華語世界,創造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瑰麗的流浪文學經典。綜觀三毛一生的作品,包括小說、散文、遊記、書信等共有十八本,有聲書、歌詞作品無數,甚至還出了一部電影劇本《滾滾紅塵》。書寫體裁多樣,文章篇幅眾多,再再顯示其驚人的創作力。 在華文世界裡,三毛跟張愛玲一樣,不論人或作品都被後世的人譽為傳奇。而這個傳奇,至今仍是讓人津津樂道與念念不忘的。在三毛去世之後,兩岸也曾出了不少她的傳記,還有不少以三毛為研究主題的學術論文,也因此有人說研究三毛的寫作風格與美學品質,探討她強烈的藝術個性及內在生命力,才是了解三毛,詮釋三毛最好的途徑。 三毛離世已經過了二十七個年頭,三毛作詞,齊豫演唱的《橄欖樹》旋律依舊,當年背負著書包的學子早已錯過了流浪夢.,生活的重擔壓著,一日復一日的行走宛如撒哈拉沙漠裡的駱駝,沒有雨季的歲月,就不會有洗滌,不會有轉變,不會有期待。 讓我們再次捧讀三毛,用氣味去記起那個還沒實現的夢……。從文字裡讀出生動細膩的人性況味;從香氣中體會到生命裡每個轉折、每次祝福與每種喜悅所帶來漣漪般的觸動,在一成不變的生活裡,也有那遠渡他方的壯闊夢想。 經典文學特別企劃 撒哈拉的故事 哈拉沙漠,在我內心的深處,多年來是我夢裡的情人啊!我舉目望去,無際的黃沙上有寂寞的大風嗚咽的吹過,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壯而安靜的。 ——三毛著,《撒哈拉的故事》,皇冠叢書。 因為愛情,充滿了喜悅,所以奮不顧身,勇敢追尋,不論天涯海角也要緊緊相隨。象徵喜悅與歡樂的甜橙,帶有玫瑰香氣的天竺葵如同萌芽的愛情,肉桂對應內在火熱的心,像風一樣地流動的迷迭香,輕輕地撩撥起深藏在內裡的安息香。 【 伊聖詩|香氣印象 】天竺葵8+甜橙10+迷迭香6+錫蘭肉桂1+安息香1 雨季不再來 「我會一遍遍的告訴自己,雨季過了,雨季將不再來,我會覺得,在那一日早晨,當我出門的時候,我會穿著那雙清潔乾燥的黃球鞋,踏上一條充滿日光的大道,那時候,我會說,看這陽光,雨季將不再來。」 ——三毛著,《雨季不再來》,皇冠叢書。 雨後澄清的景象,帶點清涼的水氣就像鼠尾草與薄荷的清涼爽利。太陽初探,讓空氣中充滿著清新的氣味,混合著濕潤泥土的芬芳一如岩蘭草的香氣,隱約還飄來淡淡的花香,是玫瑰與天竺葵的香氣。 【 伊聖詩|香氣印象 】薄荷1+鼠尾草1+玫瑰原精4+天竺葵8+岩蘭草1。 哭泣的駱駝 我蹲在遠遠的沙地上,不停的發著抖,發著抖,四周暗得快看不清楚他們了,風,突然沒有了聲音,我漸漸的什麼也看不見,只聽見屠宰房裡駱駝嘶叫的悲鳴越來越響,越來越高,整個的天空,漸漸充滿了駱駝們哭泣著的巨大的回聲,像電鳴似的下我罩下來。 ——三毛著,《哭泣的駱駝》,皇冠叢書。 一個美麗生命的消逝,我們總是難以割捨,就讓氣味記住所有的美好。生於沙漠的乳香與沒藥,象徵苦難的結束,墓園常見的絲柏,能讓時光停駐在美好的片刻,薰衣草、橙花與佛手柑的香氣,如同母親地擁抱,讓人安心,讓人忘記悲傷。 香氣印象:佛手柑10+橙花2+薰衣草2+絲柏6+乳香4+沒藥2
婆娑美麗島探秘
地處太平洋邊緣的台灣,四周海洋環抱,因而水氣豐沛,四季溫暖而潮濕,更是北回歸線上唯一會下雪的地方;且因位在現今地球板塊碰撞最頻繁、活動最劇烈的造山帶上,因而在東西寬144公里、南北長394公里,全島幅員不過3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卻得天獨厚擁有河流、山谷、盆地、平原、丘陵、台地、湖泊、火山、泥岩區、珊瑚礁、石灰岩、冰河,以及山脈等豐富多樣的地形,甚至擁有268座3000公尺以上高山,世所罕見!尤其在西部海岸平原向東,僅僅數十公里內,就驟然升突起4000公尺高峰,更是世界上最獨特的地質地形奇觀之一! 高聳的山脈自北至南綿延不絕,不僅坡度陡峭,河川下切極深,地形錯綜複雜,孕育了冰河時期孓遺的高緯度動植物,原生物種更高達36,000種,其中33%更於屬台灣特有種,是全球罕見的亞熱帶生態奇蹟!台灣更是一個擁有不同族群與文化的多元社會,先有各族原住民,而後的漢人,以及近代因經商、通婚的新住民等,族群的多樣性豐富了島上的生活與文化,是另一項珍貴的資產。 就是這樣一座宛若海上璀璨綠寶石的台灣島,讓16世紀航行經過台灣海岸的西班牙人忍不住驚豔讚嘆:「Ilha Formosa!福爾摩沙」美麗之島!而這份美麗,至今仍在,尤其在崇山峻嶺、海岸水涯,處處都有大自然鬼斧神工所雕鑿的魅力秘境;除了眾所周知的野柳女王頭蕈狀岩、代表台灣造山運動奇蹟的東亞最高峰玉山、地形多樣險奇且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月世界泥岩惡地、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冰斗地形雪山圈谷、幾近90度垂直斷崖面的清水斷崖、奇形怪狀珊瑚礁石的海岸風光、全世界最大的大理石峽谷、寸草不生的惡地月世界、海上管風琴般的柱狀玄武岩……還有更多遺世獨立,可能藏身在雲深不知處的湖泊、峽谷、瀑布、林地、溪流,或者海岸邊的藻礁、石槽……,也可能就在近郊不遠處的古道、野溪溫泉、綠色隧道……,當然,也可能就隱身在都市水泥叢林巷弄轉角處,幽靜一隅祕密花園,甚或一處充滿人與人相待善意的小店,就是最美麗的風景。 心所嚮往,其實就是美麗之所在;但唯有珍惜,這座小而美而豐富的蓊鬱之島,才能永續存在,才能繼續在這顆藍色星球上,綻放其耀眼光芒! 文/田麗卿
挪威峽灣的美麗與哀愁
我要走遍好望角,走遍合恩角,走遍挪威的大海流, 走遍地獄的火坑去追擊他後,這才撒手。 ----《白鯨記》(Moby Dick) 《白鯨記》(Moby Dick),19世紀美國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赫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 1819年~1891年)最家喻戶曉的作品,內容描寫捕鯨船船長亞哈為了追逐獵殺一頭名為莫比·迪克的白鯨,在海上彼此相互鬥智又鬥力,最終同歸於盡;驚心動魄的人鯨爭逐,讓這本小說至今依然被推崇為最經典又偉大的航海文學。 充滿典故、預言,以及隱喻的《白鯨記》,傳達了人類以渺小力量對抗大自然的必然悲劇:白鯨代表了大自然的不可測,而亞哈船長所象徵的,當然就是因無知而自大而蠻橫的人類。而整部《白鯨記》,更有大約二分之一篇幅在描寫捕鯨業的習俗、與鯨魚相關的文學與藝術、鯨魚的生理構造,以及水手如何屠宰鯨魚以獲取鯨脂、龍涎香.....等,幾乎就是一本捕鯨百科全書。鯨魚是地球上體積最大的生物,一頭成年藍鯨平均身長25公尺,體重大約是30頭成年非洲象的總和,富含肥厚的油脂與肉品,所以早在西元前6000至1000年前的史前人類就已懂得利用石頭工具獵捕鯨魚,滿足飲食、生活上的種種需求。 而提到鯨魚,似乎也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有著「峽灣之國」美稱的挪威。位在北極圈之北的挪威北部沿海海域,每到冬天,就有一群又一群隨著溫暖墨西哥灣流而來的鯨魚匯聚於此,恣意享受在此等待春季產卵的鯡魚大餐。這當然就是捕鯨人不可錯過的好時機! 人類早期的捕鯨行動不但危險,捕獲量也有限。即使在捕鯨事業已普及的16世紀,整整一個世紀,全球總捕獲量也不到5萬頭。但到了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工業革命後,捕鯨業開始大幅改變。尤其從1870年代開始,挪威和美國捕鯨人發展出以槍或砲彈式的矛取代傳統人力捕鯨,再加上工業革命之後,蒸汽船或柴油動力船的速度已經可以輕易追上藍鯨、長鬚鯨等游速較快的鯨魚,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有鯨魚都可以說是人類的囊中之物了。在20世紀有明確數字可循的紀錄中,至少就有將近300萬頭大型鯨魚被人類捕獵。每到捕鯨季節,成群鯨魚在港岸邊被屠殺,海岸被鯨魚血水染紅成一片「血海」的怵目驚心景象,讓人不忍卒睹。 已有研究指發現,鯨魚的存在對於海洋生態、全球儲碳量和商業捕魚的健康與否具有正面且深遠的影響,尤其在現今因劇烈氣候變遷所帶來海洋酸化和暖化,更讓鯨魚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形重要。 《白鯨記》的哈克船長為了報復白鯨莫比·迪克咬掉了他的一條腿,一心想復仇。但當鯨魚消失了,海洋生態也必將崩毀;所有生命起源的海洋被摧毀,人類也將不復存活。 文/田麗卿
捕捉時間的風景|吳家昀
以樸實的器材捕捉不完美的真實 以詩的語彙實驗影像的種種可能 攝影師 Photographer/吳家昀 Chai-Yun,Wu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視覺傳達研究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雙主修美術系畢業,現為自由影像創作者。20歲得到人生第一台單眼數位相機,卻因體積重便封塵了。隔年從網路買了傻瓜底片機,開始自得其樂地玩起相機。直到23歲,意外獲得台灣攝影博物館「快拍Snapshot」比賽首獎,才決定認真拍下去。在每個快門形成的定格瞬間,穿越景框的邊界,讓「過去」、「當下」和「未知」的多重時空在影像內外得以聯繫。 作品包含電影、錄像和影像裝置,因為喜歡底片的不確定性和傻瓜機的抓拍特質,攝影作品大多關注在「人的狀態」與「地景」間的關係上,以樸實的器材捕捉不完美中的真實浪漫。 2017年獲選文化部MIT新人推薦藝術家,於《時間的風》個展中呈現影像與物質媒材交織的裝置系列,延續以詩的語彙實驗影像的可能。 01/回家路上 · 倫敦 02/回家路上 · 福隆 03/回家路上 · 雷克雅維克
日常美術館:丹尼爾.賽維勒斯.范弗 EVERY DAY MUSEUM:DANIEL SUEIRAS FANJUL
月份:
2020 January - February
主題ㄧ標題:
丹尼爾.賽維勒斯.范弗
主題ㄧ:
靈長類人科動物圖鑑
主題ㄧ連結:
https://yiri.com.tw/category/yiri-living/431-2019-12-31-07-58-19
主題二標題:
Cultivate The Soul
主題二:
Time gives from to everything beautiful in life
主題二連結:
https://yiri.com.tw/category/yiri-living/437-2020-01-15-04-00-54
主題三標題:
費里尼也瘋狂的愛情神話
主題三:
伊日美學生活基金會
主題三連結:
https://yiri.com.tw/25-yiri-foundation/435-2020-01-09-10-10-53
主題四標題:
餐桌上的日常藝術「默默」
主題四:
伊日好物
主題四連結:
https://yiri.com.tw/category/yirigoods/436-2020-01-14-02-14-22
主題五標題:
冬天喝鐵觀音
主題五:
一日茶事
主題五連結:
https://yiri.com.tw/category/tsit-lit-te-su/438-2020-01-30-02-28-22
主題六標題:
蘇健霖:順著它,跟它對話
主題六:
伊日美學講堂
主題六連結:
https://yiri.com.tw/19-yiri-class/440-2020-02-12-10-17-16
藝術家丹尼爾一直都喜歡自然界,尤其喜歡動物,是丹尼爾最大的啟發跟樂趣的來源。其實我們不能沒有自然,因為我們也是其中一部分。藝術家認為人類太晚發覺自己也是動物,也太快就忘了這個事實。人類的生活方式與自然界格格不入,使我們認為自己是分開的。丹尼爾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是有社會意義的。自從當畫家開始後,所有的系列都和存在主義有關,思考人類在自然界的定位,以及人類真正的本質 – 本能與理性的衝突。就柏拉圖所說「人類是同時被兩匹互相拉扯的馬拉著的馬車」,我也總是試著讓觀看者從不習慣的角度去觀看自己。藝術這份工作獨特的地方就是不斷的改變,嘗試新的想法,這也是為什麼我決定當藝術家。
時間非逝去之物 Kris Kang
時間非逝去之物 是沉積身體的物質 攝影是對自身成長過往的梳理 自由攝影師Kris Kang,1975年出生於桃園,現居彰化 2014年開始成為自由攝影師。平面拍攝作品涵括音樂、藝術誌、雜誌、舞台、文學、商業拍攝等。2015年11月發表「BONSAI /盆栽」系列個人作品集。2016年開始進行「少女圖鑑 / Belle-pedia」系列,2017年11月發表「劍山 / KENZAN」個人作品集。 時間是不可見之物,卻恆常在人們身上體現。向來描寫時間總是以逝去消失的狀態,卻少見比喻成一個物質,沉積在身體或植物的累積。時間可以是養分,也可以是殺手,能使植物逐漸成長,也能使植物慢慢死去。Kris用獨特的攝影語彙,輕淺的色彩、潔淨的畫面,交錯身體與植栽的影像,利用兩者曲線的對比,給予相互連結的想像。亦優雅地將身體與植栽化為一個容器,隱喻時光如水注入容器,隨著時光承載的事物,終將沉積為人生的山丘、平原、溪床一般的跌宕起伏。 自由攝影師 Kris Kang 個人網站|kriskang1.tumblr.com 臉書專頁|KRIS KANG / Photography
玫瑰綻放.芳香前進
蝴蝶停駐的地方,玫瑰綻放了,芳香前進了; 在唇邊說成了愛戀,在髮間繫成了思念。 2018,伊日美學生活與加拿大伊聖詩共同以〈地球之歌〉為主題,循著六大方向,「美麗島」、「挪威峽灣」、「亞馬遜森林」、「魔法黑森林」、「撒哈拉沙漠」、「綠光」探索大地的美麗。我們透過概念文章、延伸氣味、主題書選等,透過各種媒介來認識你我所處的土地,進而警覺到,地球正面臨著巨大的生態危機。五六月主題「亞馬遜雨林」,就讓我們來一窺深邃的雨林以及所面臨的危機。 因位處雨量充沛、高溫多雨的赤道地區,孕育出豐富的動植物,透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再釋放出大量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氣,因而被稱之為「地球之肺」。這處珍貴的自然寶庫,卻也是地表上消失速度最快的區域!自2000年以來,亞馬遜雨林正以每分鐘約50座足球場面積大小的速度消失中。 主題氣味 熱帶雨林高溫潮濕的環境,孕育出許多色彩鮮豔的動植物,延伸氣味精選六色香氛中的「熱烈紅」,帶給你飽滿的熱情、活力與能量。 【 千葉玫瑰・複方精華 】內含精油:玫瑰、梨花木、薰衣草 透過自然竹材恬靜薰香,玫瑰青春甜美的氣息,揉合薰衣草與花梨木的雅緻清香,循著氣味慢慢散發,勾勒出你浪漫卓越的一面。 【 戀戀情深・複方精華 】內含精油:玫瑰、茉莉 花朵類精油是身心必備的滋養品,花中之后的玫瑰與花中之王的茉莉,帶來滿滿的幸福感,如同百花般綻放,讓你在眾人面前充滿自信光彩! 主題月份期間,戀戀情深、千葉玫瑰香氛系列商品活動 請至伊日美學生活「網路商店」shop.yiri.com.tw
盛夏必備|蟲蟲危機
2018,伊日美學生活與加拿大伊聖詩共同以〈地球之歌〉為主題,循著六大方向,「美麗島」、「挪威峽灣」、「亞馬遜森林」、「魔法黑森林」、「撒哈拉沙漠」、「綠光」探索大地的美麗。我們透過概念文章、延伸氣味、主題書選等,透過各種媒介來認識你我所處的土地,進而警覺到,地球正面臨著巨大的生態危機。 七八月主題「魔法黑森林」,原始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俄羅斯、加拿大和巴西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而在非洲國家、印尼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原始森林則擁有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但世界上只剩下兩成的原始森林仍保持原狀,因為非法砍伐和破壞性砍伐正在吞噬著原始森林。 主題氣味【 蟲蟲危機系列 】 內含精油:香茅、薰衣草 【 蟲蟲危機・防護棒 】隨身攜帶,保護你也保護家人 【 蟲蟲危機・香氛噴霧 】出門隨身攜帶,讓清心自在的青草香,成為夏日驅趕蚊蟲的必備單品 【 蟲蟲危機・複方精華 】居家環境薰香淨化,在盛夏時節為家裏打造舒適又防蚊的無害空間 07/01 - 08/31主題月份期間,「蟲蟲危機香氛系列」網路獨家優惠 詳情請至伊日美學生活「網路商店」shop.yiri.com.tw
碧旦峽谷:渾然天成力與美
激流從隱秘的深淵轟轟的泳奔,在山谷裡匯合; 一道寬闊的河流,它是遙遠的土地的呼吸和血液,永遠吶喊著 向海洋奔流而去,又朝著天空噴出它飛騰的霧。 —— 雪萊(PERCY BYSSHE SHELLY) 酷熱的夏,蒸騰難耐的暑氣幾乎無孔不入,除了冷氣房,遠離水泥叢林的山野水澗,尤其沁涼的溪流,是許多人消暑第一選擇。尤其台灣眾多崇山峻嶺所造就的無數溪流,不僅衍生豐富多樣的溪流生態,透過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河川也如大地整型師般,巧手雕鑿出一處處鬼斧神工般的地形地貌。位在宜蘭最南端的南澳鄉,除了蒼鬱山林,就有多條遠離塵囂的野溪,雖然河身並不長,但因坡度大、水流急,就在一路穿山越嶺逶迤行進間,形塑了瀑布、峽谷、深潭 …… 等得天獨厚的自然秘境。 碧旦溪,發源於標高 1,170 公尺的大南澳嶺,屬南澳南溪支流;而她所流經的金洋部落(村),是南澳鄉距蘇花公路最遠、最深藏山間,也是最後完成遷徙、保存最多泰雅文化的部落。要前往碧旦溪,可沿著金洋產業道路,先經過近年來頗熱門的「 那山那谷 」露營地,繼續前行,抵達迷你的金洋國小後,往上開約 5 公里,就可以來到南澳南溪畔。是進入碧旦溪的唯一出入口。 掩映在山林深處的碧旦溪,就像是個抱著琵琶半遮面的害羞小山姑,而南澳南溪則是盡責守護著她的老大哥,要一窺碧旦溪廬山真面目,當然就得先通過老大哥這一關——雖然就近在咫尺,但好事就是多磨;要一親碧旦溪芳澤,必須先下水溯溪,橫越 20 公尺寬左右的南澳南溪。親見碧旦溪,溯溪還只是第一關。短短的溯溪行程最後,即可見一龐然巨石橫陳在峽谷中央,而掩藏在巨石後方的,就是碧旦溪水域,也是有著「小黃金峽谷」美稱的碧旦峽谷了! 要進入其間,就要像蜘蛛人般,手腳並用攀爬過阻擋在前的這方大岩石,然後鑽出狹窄的出水口,再以滑瀑之姿,乘著沁涼熱烈的水瀑,投入碧旦溪!鑽過看似狹小的洞口,接下來卻是豁然開朗的驚喜!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側高約 20 公尺的山壁所形成的山溝小瀑,而除了清澈碧綠的溪水,更是奇兀聳峭鬼斧神工般的林立山石。碧旦溪與南澳南溪匯流的這一段,聳立的嶙峋巨岩形成了壯麗峽谷地形;尤其當雙足仍深埋溪水中,切膚感受水流沖勁之際,猛抬頭,蟲蛀般的彎曲峽谷、深潭,以及綠水沙灘,真教人無法不讚嘆這小巧卻依然氣勢奪人的天工之美! 事實上,「 碧旦 」一詞,正是泰雅語「 地瓜上的蟲蛀孔 」之意;因溪水日夜不息侵蝕,佈滿孔洞的峽谷,在原住民先人眼中,即彷如蟲蛀啃嚙的痕跡,還真是貼切又生動呢!當河流侵蝕的下切力道明顯大於側面侵蝕的力量,且持續進行,這種加深作用就會造成峽谷地形;而它通常發育在構造運動抬升和谷坡由堅硬岩石組成的地段,因而也經常就是地球的地質變遷見證者。碧旦峽谷的規模尺度雖小,但循著清澈的溪水繼續往前溯行,百看不膩的水碧山青之外,雖只短短 300 公尺左右,卻有接續不斷的短瀑與深潭,潺潺水流的剛柔並濟、力與美,同樣展露無遺。 陽光從高聳的岩間透進峽谷,同時也被綠蔭遮住了大半;恣意繁盛地懸掛生長在岩邊的蕨類、藤蔓,在微風吹拂下,輕輕擺盪著;澄澈水面上,交錯閃耀著忽隱忽現的光影!碧綠深潭,可縱身跳水,可悠哉浮游;和青山綠水合一的清涼,通體舒暢!消暑避熱,夫復何求! 碧旦溪/峽谷小資訊: 位在宜蘭縣南澳鄉金洋村,屬南澳南溪支流。 進入碧旦溪水域,須先一小段溯溪,且途中需通過深潭急流,若無溯溪經驗,建議由溯溪教練帶領,以策安全。 隨時注意天候狀況,雨季或暴雨後,容易溪水暴漲,切勿前往。
種出世界奇觀
種出世界奇觀|非洲多國聯手種植「綠色長城」攔阻沙漠漫延 〔編按〕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幅員遼闊,相當於美國或加拿大國土面積。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因氣候變遷加速沙漠化,更使其面積擴張了10%,這對於生活在撒哈拉沙漠邊陲、依賴農業經濟的非洲居民來說,具有毀滅性影響。 英國保育運動作家Richard St. Barbe Baker在1952年提出了以一排樹作為控制沙漠的「綠色前線」的概念,並於2005年6月得到核可,於是,「綠色長城」(Great Green Wall)概念有了大幅度進展。 跨國性防止沙漠化綠色長城計畫,目的在於解決撒哈拉地區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後所導致嚴重的社會、經濟、環境影響,既具有生態目的,也是一條非洲經濟社會的綠色屏障。2008年7月,綠色長城開始建造。至今,已有超過20個非洲國家參與這項搶救土地的綠色計畫。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1屆締約方大會(COP21)於(2015年)12月上旬於法國巴黎落幕,超過190個國家在近兩周會議後,同意協力抑制氣候暖化。但更加困難的部分,在代表各自返國後才要開始。 非洲極具野心的「綠色長城」(Great Green Wall)計畫,在COP21中獲得各國領袖未來5年共40億美元(約新台幣1320億元)的資助。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承諾,法國每年將會為非洲阻止沙漠化及其他因應氣候變遷的努力貢獻10億歐元(約新台幣363億元),直到2020年;「綠色長城」計畫也在其中。 在撒哈拉沙漠南端種植樹牆 「綠色長城」是11個非洲國家於2007年啟動的植樹計畫,包括吉布地(Djibouti)、厄利垂亞(Eritrea)、衣索比亞(Ethiopia)、蘇丹(Sudan)、查德(Chad)、尼日(Niger)、奈及利亞(Nigeria)、馬利(Mali)、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茅利塔尼亞(Mauritania)與塞內加爾(Senegal)。迦納(Ghana)於2015年12月加入,至今已有超過20個國家參與。 這個計畫準備在非洲撒哈拉沙漠(Sahara)南端的薩赫爾(Sahel)地帶,種植一道寬15公里、長約7775公里的樹牆。這道「綠色長城」將自大西洋海岸橫跨非洲,延展至紅海。目的是阻擋夾帶沙塵的季風、減緩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並改善周圍地區人民及其牲口的生活品質。 受氣候變遷衝擊大也最缺乏應對資金的社群 居於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人民是受到全球氣候變遷打擊最深重的社群之一,也是全球最貧窮的社群之一。這塊地區約已有4成面積受到影響,超過5億人口因此暴露在生存地區沙漠化的風險中。若沙漠化持續惡化,主要仰賴農業及畜牧維生的人民就必須被迫成為游牧民族。 沙漠化是一種土壤降解的型態,通常是基於氣候變遷或人為因素,導致已相對較乾的土地變得更加乾燥,喪失植被、無法進行耕作。跨國研究機構「生物多樣性中心」(Bioversity International)研究員博札諾(Michele Bozzano)解釋,「沙漠化並不像某些人以為的那樣,是沙漠的擴張,而是基於土地的不當管理,而將土地轉化為沙漠。」 沙漠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限於地理層面,也包括糧食減少、沙塵暴頻率增加,進而對健康造成危害。資源的緊縮也可能助長了恐怖主義的盛行。馬利林務部主任庫勒貝里(Kouloutan Coulibaly)表示,「當你沒有錢也沒有工作,而恐怖分子前來招募,人們會加入,這至少是個機會。」 「綠色長城」計畫起先由前奈及利亞總統奧巴桑喬(Olusegun Obasanjo)在2005年提出,得到前塞內加爾總統瓦德(Abdoulaye Wade)大力支持。非洲聯盟(AU)於2007年採行,世界銀行(World Bank)與聯合國也給予支持。 尊重、偕同當地社群為成功關鍵 這個計畫不僅要種樹,也希望與當地社群合作,帶來更多糧食與工作機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進而帶來和平。 目前進展最快的塞內加爾已經植下超過1200萬棵樹,橫跨150公里,佔據4萬公頃的面積。塞內加爾官方表示,政府目標是要種植80萬公頃、綿延545公里的樹牆。 國際救援組織「基督教救助協會」(Christian Aid)資深氣候變遷顧問阿多(Mohamed Adow)表示,這樣的再生計畫必須尊重居民、獲得當地社群支持才能成功。他在電郵中表示,「選擇適切的樹種,並建立與當地社群合作的維護機制是很重要的,否則樹牆可能只是一排受到當地居民厭惡的樹,並遭到被砍伐、取用木材的命運。」 塞內加爾政府顧問、地方發展計劃專家圖雷(Ousseynou Toure)則表示,綠色長城通過的每個國家自行決定如何推動、維持這項計畫,「如果其中一個國家無法完成自己的部分,其他國家也會受到影響。」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波特斯切(Gilles Boetsch)指出,一些像是馬利等境內有伊斯蘭極端武裝組織活動的國家,可能因此在計畫進展上有些延遲。 計畫已有一些成果 塞內加爾的努力已經帶來一些正面影響。一名接受《美聯社》(AP)訪問的塞內加爾北部38歲人民表示,畜群可能隨時死亡,但農耕就不需一直移動,「農業生活對我們來說比較容易。」 本文轉載自《風傳媒》 撰文|傅莞淇
荒蕪沙漠萌芽的音樂與藝術
沙漠,人們聯想到的就是荒寂惡地,遼闊連綿的沙丘,乾涸的大地,生物極難生存,也不輕易靠近。然而,當看似渺無生機的沙漠遇上爆發的生命熱力,又將激盪出甚麼樣的火花? 一場理想主義者的自由祭典Burning Man Festival 每年八月底到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一,美國內華達州黑石沙漠中便會升起一座巨大城市:黑石市,一個由火人祭參與者所創造出來的臨時城市,但短短九天後,這座城市就會被一把火燃燒殆盡,消逝於沙漠之中。 「火人祭」(Burning Man Festival)創辦人Larry Harvey和Jerry James在1986年和幾個朋友在舊金山的海灘舉辦了一個夏至營火儀式;狂歡後,Larry含朋友們燒毀了一座9英呎高的木製人像。連續幾年進行這樣的焚燒儀式後,Larry想要創造出更大型的雕塑作品,狂歡形式也愈擴愈大,因而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群,最後被警方以無許可證為由被迫中斷。於是,1990年移師到內華達州黑石沙漠,如今已成為連續9天的音樂與藝術活動。 火人祭名稱源於活動結束後,象徵性地焚燒巨型木頭人的儀式。對許多參與者來說,這場沙漠中的盛會,更是一種對社區意識、藝術、自我表達,以及徹底自力更生的實驗;參與者會奇裝異服或是裸身行走在沙漠之中,就如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社會實驗,以各種強烈激進的方式表現自我。「Life is short. Make something amazing, then burn it.」就是火人祭的精神。因為在沙漠險惡的環境裡,人們回歸到原始的需求;沒有金錢交易,眾人以物易物,去商品化、贈與、包容、自力更生、社區工作、公民責任,延伸出火人祭的精神,不留痕跡並活在當下。 Larry Harvey也為每年活動賦與不同主題,譬如2006年的主題是希望和恐懼,2007年是綠人,2010年則是大都會。這主題通常會反映在最後被燃燒的巨型人偶設計,也會讓所有參與者在藝術創作、服裝、營地和車輛的呈現上,針對主題精心打造。火人祭鼓勵藉由藝術創作表達與互動,也以此為號召,吸引更多元的藝術形式。而藝術團隊和設計者所帶來的巨型藝術裝置,因為一切都必須在沙漠中組裝完成,除了要面對熾烈太陽的烘烤,隨時可能出現的沙塵暴,使搭建更是顯得困難。 生命,一連串創造的奇蹟與過程;誰說沙漠了無生機?音符的直搗心坎、藝術的無窮想像,甚或回歸一無所有,沙漠看似的無,或許才是一切有的最大可能! 科切拉音樂藝術節Coachella Valley Music & Arts Festival 每年四月在美國印第奧市(Indio)科羅拉多沙漠所舉辦的科切拉山谷音樂與藝術節(Coachella Valley Music & Arts Festival),卻都會吸引近十萬人潮湧入,參與這場號稱一生必須要來一次的音樂盛典;不僅宛如鮭魚洄游般,成為樂迷尋找音樂信仰的源頭,也幾乎與端端時尚畫上等號,許多知名品牌選擇在此曝光,請來當紅模特兒、大明星現身造勢,台下跟台上一樣精采。 事實上,美國最火熱的這場音樂盛事,原本只是一場意外在沙漠所舉辦的音樂派對。1993年,美國售票公司Ticketmaster在演唱會票劵上收取額外的服務費,引起搖滾樂團Pearl Jam反彈,因而將表演場地搬到位於Indio市的帝國馬球俱樂部,歌迷的熱情就彷彿沙漠散發的熱烈高溫,為Pearl Jam策畫這場演出的的Goldenvoice公司,也因此見識到在此舉辦大型活動的潛力。 1999年,首屆Coachella音樂節開辦。早期所邀請的音樂表演者,並不一定都是排行榜常勝軍,而是具有音樂藝術性的個人或團體。一年又一年,音樂節反應愈加熱烈,規模也逐漸擴大,所展演的音樂類型也更加多元﹕搖滾、嘻哈、電子舞曲、獨立、流行;從2004年邀請的Radiohead到2006的Daft Punk,甚至是2018年邀請了超級天后碧昂絲,挾其強大氣場,為Coachella挹注音樂的豐富性。除了音樂,科切拉音樂節另一個吸睛的,更是那些驚人的大型藝術裝置,如2014由Poetic Kinetics動畫工作室打造的三層樓高太空人互動裝置ESCAPE VELOCITY;由無線電能所控制,每個指節都能擺出各種手勢,而頭盔遮陽板還能將參與互動者的臉部投影在上面,並在底部裝設可移動滑輪,看起來就像漂浮、徘徊在音樂節的觀眾席間。 已成為一個獨立音樂與藝術平台的科切拉音樂節,不僅創造了音樂節史上參與活動人數最多的紀錄,在了無生氣的沙漠孕育出音樂及藝術的綠洲。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僅關注音樂與藝術,科切拉音樂節也相當重視環保議題,主辦單位鼓勵前來參與盛會者採共乘方式,只要4人或多人同搭一部車參加,就有機會抽獎贏得VIP 門票。每當四月來臨,當全世界各地音樂愛好者齊聚在科羅拉多沙漠,當落日餘暉投映在舞台上,當音樂人齊聲歡唱,沙漠的炎熱早已被熱情完全取代了! BURNING MAN 火人祭|burningman.org COACHELLA 科切拉音樂藝術祭|coachella.com
第 1 頁,共 2 頁
最先
上一篇
1
2
下一篇
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