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藝術自由日 Free Art Fair
氣味島:Scents 100
關於伊日
品牌事業
2024 年度計畫【一起練習自然而癒】
搜尋
關於伊日
品牌事業
2024 年度計畫【一起練習自然而癒】
Loading
輸入部份的標題
顯示數目
5
10
15
20
25
30
50
100
所有的
迆邐天河的絢麗極光
極光,地表最奇幻動人的美景,世界上很難找到與之匹敵的風景。人們說看見極光能獲得一輩子的幸福,也讓追尋幸福極光的旅程增添了一絲浪漫。當奇異光芒劃開黑暗的瞬間,心中充滿澎湃感動與無比震撼,唯有親身體驗,才能感受這難以言喻的一刻。 冬季天候嚴寒的北國雖然沒有宜人暖和的條件,但卻得天獨厚閃耀著極光這項造物主偉大創作。這抹漫舞天河之上的絢麗光芒,千百年來不斷勾起人們的好奇和幻想,愛斯基摩人將它視為鬼神引導死者靈魂上天堂的火炬,而古希臘、中國,甚至日本都有關於極光的歷史記載。即便現今科學界已將其形成之因提出解釋,但對人們來說,一段段古老傳說更增添這道璀璨光芒的奇幻神祕感。 阿拉斯加,籠罩天空的極光布幔 談起阿拉斯加(Alaska),人們心中往往閃過雪地、冰河等冬季經典畫面,然而這個純淨美麗的省分,比起這些既有印象豐富精彩得多!阿拉斯加擁有稱冠世界的釣魚處和狩獵場地,境內國家公園數量位居全美之冠,更吸引人的是冬季籠罩天空的極光布幔。 每年5月底至9月中旬是阿拉斯加的夏季,也是旅遊旺季,涼爽舒適的氣候,最適合搭乘郵輪或景觀火車,從不同角度欣賞阿拉斯加的壯麗風景,想要更貼近自然的話,還可駕駛露營車在山林間穿梭。當地的生態環境受到居民長期悉心保護,因此不僅林相豐富,更保有原始樣貌;為數眾多的天然冰河奇景,無論是坐著郵輪緩緩航行於冰河灣中,或是搭乘小飛機由上空俯瞰散發著淺藍色澤的千年冰河,都令人紛紛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地人說如果夠幸運的話,還有機會看到海豹競逐魚群的可愛畫面。 但是11月至隔年4月的冬季,才是阿拉斯加最不容錯過的季節。淨白鬆軟的雪地,因為蔚藍天空的映照透著些許藍光,一望無際的雪白大地讓人忍不住想要跟著《冰雪奇緣》的艾莎公主高唱「Let it go」。冬夜裡,睡眠是一種浪費,因為有太多活動可以體驗;跟著當地嚮導冰湖夜釣,自古傳承的冰上釣魚技巧,在靜待魚兒上鉤的時刻,仰望著沒有光害影響的星空,無盡穹蒼也會以幸福極光來回報耐心等候的旅人。如果沒有參與狗拉雪橇的活動,就不算真正融入阿拉斯加在地生活,在聰明可愛的哈士奇雪橇犬帶領下,穿梭北國的森林小徑中,高速移動的刺激感,越夜越歡樂。鑽進被窩前,一定要先在契納溫泉(Chena Hot Springs)舒服地泡個溫泉,攝氏零下的低溫,浸泡在雪地溫泉池裡,頭髮、眉毛的水氣遇上冰冷空氣,讓每個人都化身白髮蒼蒼的聖誕老公公,非常有趣。 加拿大黃刀鎮,猞猁小築感受雪地暖流 黃刀鎮是加拿大最北邊的城市之一,亦是有「北極光之都」稱號的西北領地首府。這裡為北極光橢圓環帶區(Aurora Oval)涵蓋地帶,加上冬季晝短夜長光害少,能看到極光的機率相對提高,1年356天的時間中,觀賞北極光的機會高達250次,甚至可以在低至80公里的近距觀賞極光,這也是為何全球極光追蹤天文台會設在此地的原因。 想要確保看到極光,事先做好準備是相當重要的,住進地處偏遠但位在極圈帶的猞猁小築(Trout Rock Lodge),是遇見極光的關鍵一步。搭著龐大的水陸兩用坦克車,穿越冰湖來到小木屋區,雖然這時氣溫約攝氏零下30度,但因屋內提供暖氣,是冰天凍地唯一可以感受暖流的地方。來到這裡千萬不要再喊著要吃泡麵,每日小築的主人會依照當日食材幫客人烹煮道地的餐點,絕對是珍貴難得的滋味。 Text/轉載自《 欣傳媒一次旅行Bon Voyage 第44期 2016旅行大目標 》
阿朗壹古道:最後的原始海岸線
步道或古道,是許多熱愛戶外活動者周末假日的健行首選,尤其,蜿蜒在深山林木間或山脊稜線上的古道,是先人篳路藍縷通行穿梭的路徑,歷經歲月淘洗,行走其上,每一步都彷彿穿越時空,充滿思古幽情與想像。 古道所串連的,不只是空間距離,更是時間更迭下的歷史見證。早在漢移民入台之前,就有數百成千的原住民部落散佈在占台灣三分之二總面積的遼闊山地裡。各部族間因衝突或內部分裂,或為尋覓新耕獵地,經常性在各地遷徙移動。漢人來台之後,迫使原住民不得不往更險峻的高山地區前進。隨著各部族的遷移行動,逐漸在雪山山脈、中央山脈、玉山山脈、海岸山脈等,踏出一條又一條,為生活所需、貿易交換,或連結新舊部落,甚至聯姻等的固定移動通路,這些道路即成為後來清廷統治勢力進入台灣後,為開山撫番,開鑿從西部平原越過中央山脈到後山東海岸的所謂「官道」基礎。 當 1896 年日本開始統治台灣,同樣為實行理番政策,在山區大量設立駐在所(即今警察機關);為方便聯絡,就在各駐在所之間修築警備道路,其中即大多沿襲原住民部落的遷徙道路與清廷所開闢的官道。從 1914 到 1928 年,日治政府除修闢了 14 條較具規模的山區警備道路外,另外也修建了多條寬度僅容一人通行的理番道路。現今遺留下的古道,大多就是日治時期所修築的大小山道。 古道當然不只在山巔或林間。漢移民穿越黑水溝來台,從西部上岸後,墾拓範圍逐漸向中部、北部和東部的宜蘭開展。當時漢人聚落間的往來通路,也在西部平原丘陵與北宜間留下不少條古道。二次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為建設飽受戰爭摧殘的台灣,分佈在各地的古道,包括平地的碎石子道路與山地的泥土道路,陸續被修整改建,並鋪上瀝青混凝土,化身為產業道路或現代化公路。為追求所謂的經濟發展,古道的歷史文化價值被現代化建設取代,最後幾乎僅剩叢山峻嶺或人跡罕至之處的古道路段得以倖存。 直到 1980 年代以後,漸漸有地理、歷史學者及登山愛好者重視並提出古道的重要性,也開始實地探查古道路線、歷史和遺跡,甚至相繼出現古道探究的相關書籍。為推廣地方觀光、提倡運動健身,政府也開始整理各地古道,長久以來被煙沒在山林蔓草中的古道才得以重見天日,被世人看見且進一步認識。 目前,全台已知的古道約一百五十條左右,部分成為爬山者攀登山嶽的行進路線,或是巡山員的工作路線;部分則因為位在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區內,就會被納為史蹟保護區。甚至,也成為特殊用途,例如能高越嶺古道,現已成為台灣電力公司輸電線養護道路。當然,也有部分古道因建設開發與保存的不兩立,引發極大爭議,甚至衝突。位於台東達仁鄉南田村至屏東牡丹鄉旭海村之間的阿朗壹古道即是其中之一。 阿朗壹古道,是清代所闢建琅嶠‧卑南道(屏東恆春至台東卑南)的其中一段;東臨太平洋,雖長僅 8 公里左右,卻橫跨台灣東部至南部旭海—佳樂水海岸線,是全台僅存無人造公路經過的自然海岸;沿途有突出的海崖、圓滑的南田石堆,完全不見消波塊、防波堤等人工建物,鄰近區域更是台灣少數僅存的海岸原始森林,少見的椰子蟹、綠蠵龜也經常在此出沒。除自然生態價值外,阿朗壹古道也是過去原住民出獵、學者探險踏查路線。清朝時期,斯卡羅族先人即沿著阿朗壹古道遷徒至恆春半島;牡丹社事件後,日治政府想往東部發展,也曾開闢屏東阿朗壹健行古道。所以說,阿朗壹古道也滿載著台灣東部發展的歷史足跡。 南迴公路未開通前,從恆春到台東最方便的道路,即是阿朗壹古道。而這路線後來也成為環繞恆春半島海岸,全長約 92 公里的台 26 線預定路段。但阿朗壹古道這一段因生態、軍事因素,以及區域內人口稀少,所以遲遲未改建開通,也成為全台公路網的唯一缺口。1995 年,公路總局為解決長久以來,往來台東、墾丁之間必須繞路而行的窘境,計畫動工興建。但消息一出,除屏東縣府擔憂此路段一開通,勢將摧毀當地珍貴的自然景觀,生態環境、生物棲地也會被破壞而消失!民間環保團體、學術界也奔走疾呼,籲請保存下阿朗壹古道原貌,留下台灣僅剩的原始海岸線! 歷經數年抗爭,工程延宕了 12 年之後,公路總局最後宣告中止興建計畫,阿朗壹古道免於被建設的噩運,台灣最後的原始海岸線也得以被留存。2012 年 1 月,阿朗壹古道所在的旭海至觀音鼻段,更被屏東縣政府劃為自然保留區!而官方為保護這段珍貴的原始海岸生態,也採取申請報名方式,避免過度的觀光人潮所帶來的環境負荷。但,儘管不見人工斧鑿,也沒有水泥消波塊,渾然天成的卵石灘上,卻依然躲不過保特瓶、塑膠製品的入侵!難怪科學家都要說,人類是地球殺手,海陸空無一倖免! 阿朗壹古道,依然沉靜依偎在太平洋岸邊,先民為生活往來奔走的景象,雖早已在時代巨輪下,被休閒健走所取代。但海風徐徐吹拂,芒花海起伏如浪的優雅如昔;海岸原始森林特有的強韌魅力、蔚藍無際太平洋的粼粼波光,以及海浪拍岸的細碎聲響,也依然自強不息! 攝影|鄭鼎 文字|田麗卿 小提醒: 欲走訪阿朗壹古道,請記得,必須在出發 8 天至 30 天前,至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申請入山證,並申請團體解說員!
雨林咖啡
再次與地球合一 曾經上過太空的少數人,在目睹地球時,都對這顆宇宙黑暗背景襯托下,閃閃光耀著藍、綠、白色澤的星球發出由衷的讚嘆。 這種遠距離,大尺度的觀察,讓人產生”一體合一”的意識。人何其渺小,眼不可見;只有洲際的輪廓和流形的雲氣,沒有城市沒有國界,沒有區別事物的界線,更無法察覺人為的文明建制和政治經濟意識形態。所有人,所有生命,所有物理性的存在,都在這個整體裡,合一,如此壯麗而無可辯駁。這顆星球上,最令人振奮的是生命。從細菌到老虎,從百合到鯨魚,生命的豐富多樣讓地球如此不凡出眾。我們人類何其有幸,能降生於地球,能與如此奇異多姿的各式生命共同經歷宇宙中最精彩的歷史。人能參與其中又返身觀照,體會大美。 但是回到地球,這種合一感開始破碎。人開始區分個體,種族,國家,掙扎著創建文明。文明的科學理性帶來豐盛的物質生活,也帶來某種冷靜的觀察:即以生命物種的觀察而言,從1735年,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 1707-1778)企圖調查地球上每一種動植物並為之命名開始,迄今已分類的植物有三十一萬種,預期會增加到三十五萬,加上動物與真菌,我們目前已知的物種約一百九十萬,預計最終可能超過一千萬種。每一種物種,攜帶著自成一格的基因設計圖,訴說著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物種和物種之間交錯出複雜的關係和網絡,構築出精緻巧妙的各式生態系,展開華麗的地球史,揮舞著這魔法之棒的,就是生物多樣性。 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在海洋和雨林。 人類對海洋海和雨林的整體瞭解很少。五分之四未知的物種,大多在雨林和海洋。 人類文明的力量,除了成就了知識和物質生活,也帶來巨大的毀壞。工業革命之後的發展,人破壞了和自然之間的某種恆定關係,糧食需求,都市擴張,汙染物劇增,導致動植物棲地銳減,據估1960以來物種消失的速度是1900的一千倍。如果說生命的網絡如同一座金字塔,每一種物種就是一塊磚頭,而人類就是位於最頂部的那一塊。而人類正在分分秒秒敲掉底下的磚塊,這棟巍然矗立的生命大廈,已然危矣! 人類破壞和自然平衡關係的當代危機,最引人關注的是全球暖化,其衝擊可說已是人人有感。全球暖化牽涉到的碳循環(Carbon Cycle),其關鍵的碳儲存之處,也在於雨林和海洋。雨林牽動整體人類的存活關鍵,但從歐洲地理大發現和殖民主義擴張以來,全球三大雨林區(中南美洲、非洲與亞洲)即落入殖民經濟體制中,以單一種植(Monoculture)模式拓展種植園經濟,慢慢崩解了雨林生態系。 我行腳過的印尼蘇門答臘,百年前以豐富生物震撼了歐洲的博物學者和探險家。人類才驚奇於生命之深邃華麗,復又立即以短視之法對其剝削毀壞。往昔雨林如今多是油棕櫚種植園,綿延千里不絕。 吳子鈺|雨林咖啡.印尼學金計畫 以ㄧ台灣民間力量,透過回饋計畫,建立與印尼多方合作關係。目前吳子鈺與咖啡產區(亞齊省之中亞齊Bener Meriah縣)之縣政府合作,推動農民教育計畫。並且已與印尼三所大學建立合作關係,提供獎學金進行熱帶雨林及熱帶殖民農業的基礎研究。 蘇門答臘蘇北大學|Universitas Sumatera Utara, USU 2008年開始,提供生物系/農經系/森林系/人類系 蘇門答臘亞齊省咖啡產區白象大學|Universitas Gajah Putih di Takengon 2012年開始,提供農經系/農機系 爪哇日惹UGM大學|Universitas Gadjah Mada,UGM 2013年開始,提供生物系/人類系 伊日美學生活「網路商店」 http://shop.yiri.com.tw/v2/official
第 2 頁,共 2 頁
最先
上一篇
1
2
下一篇
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