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雨林咖啡產地,印尼亞齊省


再次與地球合一

曾經上過太空的少數人,在目睹地球時,都對這顆宇宙黑暗背景襯托下,閃閃光耀著藍、綠、白色澤的星球發出由衷的讚嘆。
這種遠距離,大尺度的觀察,讓人產生”一體合一”的意識。人何其渺小,眼不可見;只有洲際的輪廓和流形的雲氣,沒有城市沒有國界,沒有區別事物的界線,更無法察覺人為的文明建制和政治經濟意識形態。所有人,所有生命,所有物理性的存在,都在這個整體裡,合一,如此壯麗而無可辯駁。這顆星球上,最令人振奮的是生命。從細菌到老虎,從百合到鯨魚,生命的豐富多樣讓地球如此不凡出眾。我們人類何其有幸,能降生於地球,能與如此奇異多姿的各式生命共同經歷宇宙中最精彩的歷史。人能參與其中又返身觀照,體會大美。


剛採下的咖啡莓果


但是回到地球,這種合一感開始破碎。人開始區分個體,種族,國家,掙扎著創建文明。文明的科學理性帶來豐盛的物質生活,也帶來某種冷靜的觀察:即以生命物種的觀察而言,從1735年,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 1707-1778)企圖調查地球上每一種動植物並為之命名開始,迄今已分類的植物有三十一萬種,預期會增加到三十五萬,加上動物與真菌,我們目前已知的物種約一百九十萬,預計最終可能超過一千萬種。每一種物種,攜帶著自成一格的基因設計圖,訴說著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物種和物種之間交錯出複雜的關係和網絡,構築出精緻巧妙的各式生態系,展開華麗的地球史,揮舞著這魔法之棒的,就是生物多樣性。
 

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在海洋和雨林。
人類對海洋海和雨林的整體瞭解很少。五分之四未知的物種,大多在雨林和海洋。

人類文明的力量,除了成就了知識和物質生活,也帶來巨大的毀壞。工業革命之後的發展,人破壞了和自然之間的某種恆定關係,糧食需求,都市擴張,汙染物劇增,導致動植物棲地銳減,據估1960以來物種消失的速度是1900的一千。如果說生命的網絡如同一座金字塔,每一種物種就是一塊磚頭,而人類就是位於最頂部的那一塊。而人類正在分分秒秒敲掉底下的磚塊,這棟巍然矗立的生命大廈,已然危矣!

人類破壞和自然平衡關係的當代危機,最引人關注的是全球暖化,其衝擊可說已是人人有感。全球暖化牽涉到的碳循環(Carbon Cycle),其關鍵的碳儲存之處,也在於雨林和海洋。雨林牽動整體人類的存活關鍵,但從歐洲地理大發現和殖民主義擴張以來,全球三大雨林區(中南美洲、非洲與亞洲)即落入殖民經濟體制中,以單一種植(Monoculture)模式拓展種植園經濟,慢慢崩解了雨林生態系。

我行腳過的印尼蘇門答臘,百年前以豐富生物震撼了歐洲的博物學者和探險家。人類才驚奇於生命之深邃華麗,復又立即以短視之法對其剝削毀壞。往昔雨林如今多是油棕櫚種植園,綿延千里不絕。


吳子鈺與印尼將學金計畫獲獎學生


吳子鈺|雨林咖啡.印尼學金計畫


以ㄧ台灣民間力量,透過回饋計畫,建立與印尼多方合作關係。目前吳子鈺與咖啡產區(亞齊省之中亞齊Bener Meriah縣)之縣政府合作,推動農民教育計畫。並且已與印尼三所大學建立合作關係,提供獎學金進行熱帶雨林及熱帶殖民農業的基礎研究。

  • 蘇門答臘蘇北大學|Universitas Sumatera Utara, USU
    2008年開始,提供生物系/農經系/森林系/人類系
  • 蘇門答臘亞齊省咖啡產區白象大學|Universitas Gajah Putih di Takengon
    2012年開始,提供農經系/農機系
  • 爪哇日惹UGM大學|Universitas Gadjah Mada,UGM
    2013年開始,提供生物系/人類系

 

伊日美學生活「網路商店」 http://shop.yiri.com.tw/v2/of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