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印尼雨林的無聲吶喊

    過去十年,棕櫚油企業IOI屢次被發現涉及破壞印尼熱帶雨林。你或許不熟悉IOI,可是,你吃的巧克力、洋芋片,使用的牙膏、洗髮精,卻可能含有這間公司生產的棕櫚油。雨林與生物無法發聲,你我如何阻止破壞? 每年印尼熱帶雨林總會燃起人為的森林大火,以8到11月最為嚴重。追究背後原因,多半是為了清空土地,用來開發棕櫚油種植園。「刀耕火種」(也就是砍伐林木,焚燒做為肥料,然後就地耕耨下種的原始作法)原是小農經濟採用的耕種方法,卻被濫用於大規模的伐林,和永續、自給自足的農耕原則背道而馳。為了阻止雨林破壞,綠色和平推動全球知名品牌和棕櫚油企業,承諾確保供應鏈不涉及破壞森林,我們發現,仍有個別棕櫚油生產商冥頑不靈,其中之一就是棕櫚油企業「IOI」(Industrial Oxygen Incorporated Sdn Bhd)。過去十年,IOI多次聲言承諾「不毀林」,卻一再被發現毀林罪證。去年四月,  IOI受到被「永續棕櫚油圓桌倡議組織」(Roundtable of Sustainable Palm Oil, RSPO)除名的威脅,可能會喪失所謂的永續棕櫚油認證,連帶失去重要訂單,IOI卻拒絕大幅改善。可惜的是,認證制度近年備受質疑的RSPO竟然就此罷手,沒有進一步行動。 摧毀寶貴的熱帶雨林IOI為超過300家公司供應棕櫚油,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主要棕櫚油企業,其棕櫚油最終製成的消費產品,相信遍布全球各地的超市貨架。早在2008年,綠色和平已揭露IOI涉及在印尼婆羅洲破壞雨林,沒有履行行護林承諾。2015年11月,綠色和平發現IOI位於婆羅洲的特許發展區內火災災情嚴重,數月後實地到場調查,更發現IOI在新近遭遇森林火災的地區種植了大量油棕樹苗。 破壞極瀕危紅毛猩猩的家園持續焚燒雨林,不但讓寶貴的天然資源消失,更傷害棲息其中的雨林動物。多年來,IOI不但自己將重要的印尼雨林變成棕櫚油種植園,縱容其供應商清空雨林,受影響範圍包括極度瀕危的紅毛猩猩。紅毛猩猩數量銳減,專家警告有可能在十年內滅絕,野生蘇門答臘虎也僅剩約下400隻,同屬極度瀕危。 加劇全球氣候變遷危機焚燒泥炭地過程造成大量的溫室氣體產生,印尼政府估計,光是在2015年,就有約170萬公頃的土地被燒毀,面積等同約兩個南投縣,連綿數月的雨林大火釋放的二氧化碳,遠比英國全國一年的碳排放還要多。IOI在開墾棕櫚油種植園時,刻意排乾雨林泥炭地,而乾燥的土地是讓雨林大火一發不可收拾的主因之一。 坐視對公眾健康威脅雨林大火讓印尼與鄰近地區空氣污染嚴重。霧霾之下,學校停課、商店停業,居民生活大受影響,也受空氣污染物PM2.5細懸浮微粒的威脅。印尼政府估計,超過50萬人民因而患病。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更推估,東南亞地區約有10萬人,因2015年印尼雨林大火帶來的空氣污染而早逝。 誰能為雨林發聲?棕櫚油用途廣泛,完全避免含有棕櫚油的食品或日用品並不容易。我們要求的,是符合環境永續發展原則的棕櫚油。已有許多真心承諾「不毀林」的棕櫚油企業正朝著這個目標大步向前邁進,要避免成為摧毀雨林的幫兇,急需公眾一起要求各大消費品牌及企業,與破壞雨林的棕櫚油生產商畫清界線。2016年,全球森林守護者同心協力之下,就成功促使聯合利華、雀巢、家樂氏等消費品牌,取消與IOI的合約。期盼有更多消費品牌與企業加入護林行列,阻止印尼雨林大火重燃,並守護紅毛猩猩等雨林動物的家園。
  • 雨林危機

    「地球之肺」破壞太嚴重,熱帶雨林碳排放量竟大於吸炭 被認為是對抗全球暖化最大的自然防線,有「地球之肺」之稱的亞馬遜雨林,出現老化現象,意即人類選擇性採伐、火災、乾旱和狩獵等活動,使看似完整的樹冠之下,森林變得稀疏、生物多樣性減少,導致雨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甚至成為碳排放源!這顯示出保護和恢復亞馬遜等森林的急迫性,全球暖化議題必須重視。 咖啡生產技術改良 熱帶雨林免遭殃 16億的數字,是全球每天喝下的咖啡杯數量,各地咖啡產區提供大量品質佳且風味迷人的咖啡,卻也帶來最嚴竣的生態風險。世界高品質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種植在巴西高原上,但由於氣候變遷導致異常高溫,讓咖啡產量越趨不穩,但人類對咖啡的需求反而大增,所以生產成本皆全部反映在消費者身上。 生產於較低海拔的羅布斯塔種的咖啡豆,種植於越南及印尼等國家,卻因為產區森林的濫墾濫伐、糧食安全、原住民土地爭議、水資源不足等問題,都是造成未來咖啡生產上的風險。 未來將因應更多的咖啡需求,咖啡種植面積也須擴大,根據報告,全球咖啡農場面積可能將從目前如冰島國土大小(約2.8個台灣),擴增至哥斯大黎加國土面積的四倍大(約5.6個台灣);咖啡生產技術的改良與精進,是目前科學家、學者與農民共同改變的目標;否則可能導致咖啡生產者往森林地開疆闢土,甚至侵入更偏遠、未曾受人為破壞的自然保護區。科學家說道:「假使生產咖啡的技術無法改變,未來種植咖啡的區域就是會轉移到那些能符合現今同樣氣候條件的區域。」   資料、圖片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115657 http://e-info.org.tw/node/207680  
  • 雨林咖啡

    再次與地球合一 曾經上過太空的少數人,在目睹地球時,都對這顆宇宙黑暗背景襯托下,閃閃光耀著藍、綠、白色澤的星球發出由衷的讚嘆。 這種遠距離,大尺度的觀察,讓人產生”一體合一”的意識。人何其渺小,眼不可見;只有洲際的輪廓和流形的雲氣,沒有城市沒有國界,沒有區別事物的界線,更無法察覺人為的文明建制和政治經濟意識形態。所有人,所有生命,所有物理性的存在,都在這個整體裡,合一,如此壯麗而無可辯駁。這顆星球上,最令人振奮的是生命。從細菌到老虎,從百合到鯨魚,生命的豐富多樣讓地球如此不凡出眾。我們人類何其有幸,能降生於地球,能與如此奇異多姿的各式生命共同經歷宇宙中最精彩的歷史。人能參與其中又返身觀照,體會大美。 但是回到地球,這種合一感開始破碎。人開始區分個體,種族,國家,掙扎著創建文明。文明的科學理性帶來豐盛的物質生活,也帶來某種冷靜的觀察:即以生命物種的觀察而言,從1735年,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 1707-1778)企圖調查地球上每一種動植物並為之命名開始,迄今已分類的植物有三十一萬種,預期會增加到三十五萬,加上動物與真菌,我們目前已知的物種約一百九十萬,預計最終可能超過一千萬種。每一種物種,攜帶著自成一格的基因設計圖,訴說著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物種和物種之間交錯出複雜的關係和網絡,構築出精緻巧妙的各式生態系,展開華麗的地球史,揮舞著這魔法之棒的,就是生物多樣性。   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在海洋和雨林。 人類對海洋海和雨林的整體瞭解很少。五分之四未知的物種,大多在雨林和海洋。 人類文明的力量,除了成就了知識和物質生活,也帶來巨大的毀壞。工業革命之後的發展,人破壞了和自然之間的某種恆定關係,糧食需求,都市擴張,汙染物劇增,導致動植物棲地銳減,據估1960以來物種消失的速度是1900的一千倍。如果說生命的網絡如同一座金字塔,每一種物種就是一塊磚頭,而人類就是位於最頂部的那一塊。而人類正在分分秒秒敲掉底下的磚塊,這棟巍然矗立的生命大廈,已然危矣! 人類破壞和自然平衡關係的當代危機,最引人關注的是全球暖化,其衝擊可說已是人人有感。全球暖化牽涉到的碳循環(Carbon Cycle),其關鍵的碳儲存之處,也在於雨林和海洋。雨林牽動整體人類的存活關鍵,但從歐洲地理大發現和殖民主義擴張以來,全球三大雨林區(中南美洲、非洲與亞洲)即落入殖民經濟體制中,以單一種植(Monoculture)模式拓展種植園經濟,慢慢崩解了雨林生態系。 我行腳過的印尼蘇門答臘,百年前以豐富生物震撼了歐洲的博物學者和探險家。人類才驚奇於生命之深邃華麗,復又立即以短視之法對其剝削毀壞。往昔雨林如今多是油棕櫚種植園,綿延千里不絕。 吳子鈺|雨林咖啡.印尼學金計畫 以ㄧ台灣民間力量,透過回饋計畫,建立與印尼多方合作關係。目前吳子鈺與咖啡產區(亞齊省之中亞齊Bener Meriah縣)之縣政府合作,推動農民教育計畫。並且已與印尼三所大學建立合作關係,提供獎學金進行熱帶雨林及熱帶殖民農業的基礎研究。 蘇門答臘蘇北大學|Universitas Sumatera Utara, USU 2008年開始,提供生物系/農經系/森林系/人類系 蘇門答臘亞齊省咖啡產區白象大學|Universitas Gajah Putih di Takengon 2012年開始,提供農經系/農機系 爪哇日惹UGM大學|Universitas Gadjah Mada,UGM 2013年開始,提供生物系/人類系   伊日美學生活「網路商店」 http://shop.yiri.com.tw/v2/of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