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令人感動的合拍茶席

    我很愛喝茶,偶爾會被問到:為什麼喝茶就喝茶,需要擺茶席呀?我搔著頭,不太知道怎麼回答好,只能分享幾次自己感動與開心的回憶。 記得剛開始學茶時,我好像程序都卡卡地不順,對自己的茶也不夠瞭解,一點都顧不到茶席好不好。只能有樣學樣地看著前輩的經驗,擺出個「好像有那麼一回事」的茶席。用的可能都是模樣似乎不錯的道具,但缺乏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永遠是木木的,生硬的,令人無法感動。 當時,有一位學姊,削著一頭差不多三分頭的極短髮。插上細葉、刺枝、勁骨的松枝在長桌,再擺上線條俐落的銅盒做為燭台。印象深刻的,是用一手遒勁的書法好字,寫了一長席的帖,成為茶席上最有個性的目光焦點。一一喝她的茶,我完全被迷住了。 勁道十足的佛手茶,滋味跌宕起伏很奔騰,彷彿在山路裡開賽車:向上衝的香氣速度很快,然後是洶湧而來的千滋萬味,一個急煞,轉了個大彎,進入帶收斂的口感,但煞車一鬆,油門輕踩,最後是順順長長的回甘。很有力,很犀利的作風啊!這時,我感覺到松枝的勁骨,俐落的黃銅,遒勁的字,都是那麼相合,和這杯茶融為一體。彷彿都進到這杯茶裡頭,在向我訴說這位麻辣學姊的個性。若是換了其中任何一個元素,都不那麼貼切,都少了一點讓我回味無窮的氣氛,回憶便不會那麼鮮明呢!比方說換了放在一桌很靜、很老的小桌上,素素的沒點綴上花與燭台;那麼小桌即使再漂亮,都和她的茶不那麼搭,沒那麼印象深刻,會很可惜的。 最近的一場茶會,在眾多高手的茶席間晃來晃去,瞥見一席很素,很高雅的白色茶席,趕緊鑽進去坐下來。這位學姊的白茶席,白得很有層次。帶暗刻花的白緞布,嫩白的花瓣、花蕊,配珊瑚石的茶匙,光一個小角落,就讓人想細看好久。哇!她的茶,完全就是這席白色場景要表達的旨趣,娟秀有致。一開始滋味細而飄渺,就像一眼望去的白。然而甜味源源不絕的飄出,時而清甜,時而豐甜,時而帶蜜一般的氣味,轉甘生津,就像在不同的白當中,找到各種不同層次的享受,很細很值得玩味。霎時就覺得這席白得好妙,好好。 茶是變化萬千的滋味,眼前的茶席如果總是千篇一律,或者兩者氣息不那麼合拍,那真的,太可惜囉! 盧怡安  小檔案 雜誌記者經歷13年 習茶途中,即將邁入第7年/喜歡煮煮、吃吃、喝喝
  • 令人上癮的高山烏龍茶

    以前不太能體會高山烏龍茶的奧妙。總覺得就是清清淡淡,品味那樣的「雅」,好像沒什麼樂趣。 陸陸續續品嚐到不同的愛茶者,細心引出的好茶滋味,才發現,高山烏龍茶可以輕柔飄逸,也可以陽剛有稜角。還有難能可貴的高山鐵觀音,除了厚實有勁道,甚至能飄出蜜桃一般的香氣與滋味,好有趣啊。 足夠的發酵度,是使人迷上的原因之一。遵照古法老老實實發酵足夠的高山烏龍茶,即使泡茶時下手輕緩,使之淡雅,但只要底蘊足夠,甘甜像是會在口中兜圈一樣,一波一波婉轉而來。香氣也像有不同的音階般,有低迴不已的果香,或是仿若高音竄出般的奔放花香。絕不是只有淡雅而已,或是輕飄到稍縱即逝。 不同的山頭,因為有著不同的環境條件,滋味竟然可以大相逕庭。來自杉林溪龍鳳峽的烏龍,通常秀媚,滋味溫和而有靈氣。所謂靈氣,其實並不難捉摸。喝完末了,常常覺得有一股清香還從口裡往上竄,很難形容。然而真正親身品嚐到這樣的滋味時,旁人一說:好像很有靈氣,就會使人猛點頭說,對對對,就是這種感覺。 但來自樟樹湖的烏龍,滋味就厚重不少。有時泡出了它的個性,入口時會帶有一點點收斂感,起初覺得這種感覺好像微澀,但立刻轉變成源源不絕的回甘,甜味不斷的轉換湧現,帶有一種陽光而爽朗的感覺。和杉林溪產區的烏龍茶,很不一樣。 有時,明明是同一座山頭的高山烏龍,甚至同一季的同一批茶,不同的愛茶者,也會演奏出完全不同的調子來。在其中一人的手中,喝起來柔雅;但在另一人手中,泡出了奔放,是很常有的事。 慢慢就發現了真正的「雅」,是耐人尋味。就像走九曲橋,每轉一個彎,隨著觀景的角度不斷挪移,氛圍都不同。美妙的高山烏龍茶也一樣,入口之後峰迴路轉,感受到的甜味層層不同,一直變化翻騰,會讓人上癮的。
  • 夏天了,來將茶杯都換季吧!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忍不住帶著雀躍的、興奮的心情,等不及要把冬天用的陶杯、春天用的瓷杯,趕緊換成夏天專用的薄口玻璃杯了。 夏天了。想到要把毛衣和長袖收起來,把短袖和洋裝搬出來,就突然懶洋洋的不想動。但是,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卻忍不住帶著雀躍的、興奮的心情,等不及要把冬天用的陶杯、春天用的瓷杯,趕緊換成夏天專用的薄口玻璃杯了。 染上這種非要替杯子換季的毛病,是從學茶以後開始的。 學茶一開始嘛,總泡不好。好不容易練出一個還可以的滋味,結果,過完一個冬天,進入夏天的時候,一樣的茶,突然變得好難入口啊。不只是感覺比較燙而已,滋味扎口,喝完之後,喉頭那裡似乎刺刺的。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還理不出一個頭緒來,在那段還不懂得細微調整泡茶手法的日子裡,誤打誤撞的,剛好替茶席換上一組新買的寬口矮杯。僅僅是換了一組小茶杯,說也奇怪,刺刺感不見了,轉而好入口,茶滋味甜而細軟多了。明明是一樣的茶,一樣還不夠細微的我啊。這滋味、這經驗,實在太令人震撼了。正沾沾自喜的時候,回到秋風颯起,漸漸涼爽起來的日子,矮杯裡的茶,又顯得薄了。 於是得到經驗,換回原本杯口略收的高杯。再次感到好奇妙啊,厚而紮實的感覺回來了。自此之後,只要到了夏天,連在家喝杯冷開水、冷茶,也都很願意不怕麻煩的換上玻璃杯。就口時,杯緣薄薄的觸感,玻璃那透明的視覺,還沒喝到呢,就都讓人覺得有涼意。而平時放在室溫中的杯子,因為薄、因為玻璃的特性,冰冰涼涼的茶,傾入杯子後,它們既不奪走茶的香,也不奪走茶的澄澈清涼,真的比較好喝耶。 每回想起這些迷人的滋味與感覺,就很開心而且期待的,把櫃子中的寬口矮茶杯、玻璃杯們,一一搬出來洗淨擦乾,等著迎接一季有涼意的夏天。
  • 沁涼消暑的熱茶

     以前夏天的時候,想解解暑氣,總希望能喝一杯冰冰涼涼的飲料。在這個初夏,一個又悶又熱、快下起雷雨的午後,居然讓幾杯熱呼呼的烏龍茶,帶領著我,不燥不黏的散去熱意。 很奇妙不是嗎?天氣這麼熱,冷泡的茶比較討喜吧?用傳統工夫茶的泡法,九十幾度高溫沖下去,怎麼可能喝得下去嘛。 說也奇怪,台灣烏龍茶有一種魅力,因為高溫,帶出一種宛如幽谷蘭花的清香。不只是從杯面聞得到,啜入一口,由口內竄上鼻樑,不斷向上繚繞,帶來一種清爽感。而且明明很燙,但入口不僅僅只有淡雅,也有回甘。幾年前第一次在夏天,喝到這樣一杯精心泡的熱茶,讓我腦中一閃即現的竟然是:好清爽、好沁人啊。品嚐完久久之後,喉頭仍然是微微的甜,好舒服喔。 像是被鬆開來了一樣,暑氣真的從身體裡淡散了。 今年初夏,很開心能在一棟日式老房子裡,認認真真的泡一席茶。但今年悶熱似乎來得特別快,窗外是百分之七十幾的高濕度,和直逼三十的溫度。何其有幸,燒好水準備泡茶時,冷氣剛好壞掉了。在這個快要下起雷雨的午後,傳承傳統工夫茶、但以自創的方式教導我們的台灣烏龍茶道老師,很乾脆的把落地玻璃窗,全部推開。 悶濕全到場了。心裡想著的是,汗都滴下來了,這麼熱的茶還喝得下口嗎? 一直惦記著:心要快點靜下來、靜下來的時候,反而很浮躁。但一提起水壺,準備往茶壺裡注水的時候,因為專心,整個忘記悶熱,忘記汗滴,忘記自己給自己要靜下來的提醒。一注入熱水,茶香馬上就飄揚起來了。因為香味清雅,黏濕的感覺很快就被趕跑了。因為喉頭不斷有清甜回甘的滋味,來回繚繞,身體裡的燥熱不耐,也被解開來了,很放鬆。 講起來都像故事一樣很傳奇,真希望這種舒暢清涼的感覺,有更多的人能親身感受得到。要不要,試著讓烏龍茶、包種茶,陪伴你渡過這個夏天?
  • 秋天,品嚐不同的蜜香茶

    「蜜香系」的茶,近年發展出許多種類,都好受歡迎。傳統的東方美人茶之外,品嚐蜜香烏龍、蜜香紅茶,都有很不一樣的個性。 每回到了秋天這個時候,身邊就會有朋友開始說:好想來杯充滿蜜香的熱茶呀! 這幾年,「蜜香系」的茶,真的很受歡迎,種類也很多。蜜香紅茶、蜜香烏龍,變得蠻常見的。不過,台灣烏龍茶中最典型、也最傳統的蜜香系,應該是白毫烏龍。這種茶更常被傳頌的名稱,還包括東方美人茶、膨風茶等等。白毫烏龍,或稱它東方美人茶,既不是添加了蜂蜜,也不是將香氣薰上去的,而是天然散發出蜜一般的甜香味,就是因為這樣,才特別迷人、珍貴。 原來,這是在台灣悶熱而潮濕的夏季,茶樹嫩芽受到小綠葉蟬等昆蟲襲擊時,所分泌散發的一種物質。目的是在吸引小綠葉蟬的天敵前來,把它們消滅或趕跑。將這樣的嫩芽採摘下來,經過高度的發酵後,一種天然的蜜香,就能優雅的飄揚出來。由於嫩芽的背面,通常長滿白色的毫毛,因此稱為白毫烏龍。而因為它的蜜香迷人,纖細、優雅,甚至帶著一種豔麗而女性的氣味,在世界上幾乎是絕無僅有,傳到英國時,受到女王稱讚它為「東方的美人」,所以「東方美人茶」的名稱,這才比白毫烏龍更為響亮。 蜜香烏龍、蜜香紅茶的香氣原理,大致上與白毫烏龍相同,多半都是因為小綠葉蟬的叮咬而天然產生的。不過,製作過程不太一樣。像是在南投縣鹿谷鄉,按照凍頂茶區的做法,將它發酵、揉捻成類似凍頂烏龍茶,就成了蜜香烏龍。 在鹿谷,它還特別被喚做貴妃烏龍。它是球狀的,乍看真的很像凍頂烏龍茶,而不是像白毫烏龍般呈現散狀。帶著蜜香的它,喝起來比傳統遒勁有力的凍頂烏龍茶來得柔美,但整體的滋味,卻比白毫烏龍耿直方正許多。蜜香紅茶則有許多是在花蓮茶區。它是將受叮咬的夏茶,發酵至百分之百,製成類似傳統紅茶的樣貌,多半帶有紅茶奔放的氣質,滋味比較雄厚。比纖細、香氣飄雅但稍縱即逝的白毫烏龍,更適合搭著一些甜的點心品嚐。 奔放、優雅或耿直,今年秋天,你想要來一杯怎樣的蜜香系熱茶呢?
  • 聊天的茶 品味的茶

    想聊天暢談的日子,就喝聊天的茶;想鑽進茶的世界,聽聽它給予我們什麼啟發,就品嚐專心一意泡出來的茶。 朋友知道我學茶學了幾年,想過來喝一杯。但又作罷說:啊,妳們喝的茶,太嚴肅,我可能喝不懂吧。我大笑,說,那就喝一杯輕鬆的茶、聊天的茶嘛。可能茶席看起來佈置得比較隆重,我時常被覺得,好像喝茶永遠都喝得很嚴肅。哈哈哈,沒有那一回事。茶席的真諦,是款待。讓客人舒服自在滿足,才是要緊事。 記得有一回,兩位朋友遠從台南來,想來家裡喝杯茶。我嚴陣以待備好了常練的烏龍茶,仔細檢查每一項細節。她們路上突然傳訊息來說,還帶了名東的蛋糕,一起吃哦。我一聽,馬上知道客人們想要輕鬆地聊天,以茶佐蛋糕。於是速速換上大的玻璃濾壓沖茶器,準備一般水杯大小的玻璃杯,可以暢飲的。果然,三個人喝著輕鬆的茶,聊得非常開心。要走之前,她們小聲地說,還是這樣的茶對味,太嚴肅的茶席,她們喝不來。「客人開心最重要。」我說,這樣泡茶的人也會打從心底開心。喝茶、泡茶,應該是挺有彈性的事才對。不禁想到,這就好像每年都有日本朋友會來台灣拜訪,幾個大男生,其實最喜歡的就是台灣的牛肉麵、滷肉飯、道地的台灣小吃。可以大聲聊天、暢快放鬆的地方,讓他們最難忘,每年都因此期待再來。也就不用非要帶他們去什麼高級餐廳或嚴肅正式的地方不可。 然而,幾年之間,他們越來越懂台菜,我很想介紹他們一家Fine Dining餐廳,用的完全是台灣在地食材,只是用比較國際的烹飪語言來表達。我一直很忐忑,不知道他們是否會覺得太拘束、太隆重。結果,意外的,他們印象深刻!對細微的台灣食材味道,有新的發展可能性,感到驚喜,也有不同層次的感動。 品茶也是一樣。有一位平時雖然沒有機會接觸台灣茶的年輕甜點師傅,但味覺敏銳、對台灣茶也相當好奇。於是在一個其實超不方便的下雨天,我認真的攜上大包小包道具,毫不妥協地款置了一席正式的茶席。她在第一杯就品嚐到高山烏龍的鮮爽與甜味,並喜歡隨後幾杯細膩的變化、轉折與回甘。我們細細討論與體會了許多茶的氣味,如何瞬息萬變,茶主人和客人都很有收穫。對我來說,仔細品茶或日常喝茶這兩種不同的方式,與食物和餐廳的選擇,有異曲同工之妙。想聊天暢談的日子,就喝聊天的茶。就好像上小酒館或吃路邊攤,療癒滿足。想鑽進茶的世界,聽聽它給予我們什麼啟發,就品嚐專心一意泡出來的茶。像去Fine Dining一樣,它對我們固有的想法,會帶來一些振奮、刺激,然後是一些驚喜與回饋。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喝茶、品茶方式,在我生活中並行不悖。不會總是要很嚴肅,也不會因為太自在隨便,而失去了領略茶當中細緻變化所帶給人感動的機會。
  • 讓一款茶 陪你走過春夏秋冬

    前陣子,有好幾個大冷天。一早起來,是不是覺得凍得不得了?(原文撰寫於三月初) 腳底很冰,心裡想的卻是:「好難得的冬天。」在這個冬天都不冬天的年代,低溫實在是很可貴的。於是第一個念頭,就是趕緊起床,想來泡一壺常泡的高山烏龍,不知道在這樣的寒冷中,它會迸發什麼滋味呢? 選了一包開封時間稍微比較久、燥氣都變得溫和了的茶,用比平常高的溫度沖泡它。在凍手凍腳的晨光中,除了暖熱開心,哇,很有韻味、很馥郁耶。 像是沉睡已久的枝枒與花苞被喚醒,霎時綻放飽滿的滋味與芬芳的香氣,餘韻久久都還在口裡回甘。這是和此款高山烏龍茶相處四年來,也難得品嚐到的特別滋味。覺得這樣的體驗好珍貴。 單單是同一座茶園、同一位製茶人、同一年份、同一季的茶,我存了不少的量,已經連續喝它兩年,中間不曾變心。每週每週感受它不同的風味,竟然從來沒有令人覺得單調重複過。 從最初的春天,得到它鮮爽清雅、口裡含香的滋味;到夏天柔軟清甜,很順口的味道,就很不一樣了。沒想到,到了秋天的乾燥氣候裡,它可以散發絕妙的香氣,久久不散;到了冬天,就能用高溫釋放出它厚實的韻味來。 隔了一年,儘管四季照樣遞嬗,然而每回遇到的氣候條件並不盡相同。人也不一樣了,手法更細膩了一些,經驗也隨著練習的次數慢慢累積。於是同一款茶,時而奔放昂揚,時而婉約柔順,真的變化好多啊。有時與一起學茶的同學分享,相隔不過短短兩週,卻喝到很不一樣的滋味,大家也覺得它好像變成不同人似的。 因為朝夕相處,細細鑽研,因為從來不變心,所以大概越來越懂得怎麼順著當日的天氣,怎麼順著茶葉當日的變化,順勢而為的,泡出在當下平衡的滋味來。當然,也常常不順手,會遇到泡得不好的時候。然而,好像因此多懂得一點茶的脾氣。而且知道往後的日子,還有許多不同的時機,能夠品嚐更多豐富的變化,便覺得好期待。 喜歡茶的朋友,要不要試試看,用台灣烏龍茶道或工夫茶的方式,讓一款茶陪你,體會春夏秋冬不同的幸福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