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愛喝茶,偶爾會被問到:為什麼喝茶就喝茶,需要擺茶席呀?我搔著頭,不太知道怎麼回答好,只能分享幾次自己感動與開心的回憶。
記得剛開始學茶時,我好像程序都卡卡地不順,對自己的茶也不夠瞭解,一點都顧不到茶席好不好。只能有樣學樣地看著前輩的經驗,擺出個「好像有那麼一回事」的茶席。用的可能都是模樣似乎不錯的道具,但缺乏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永遠是木木的,生硬的,令人無法感動。
當時,有一位學姊,削著一頭差不多三分頭的極短髮。插上細葉、刺枝、勁骨的松枝在長桌,再擺上線條俐落的銅盒做為燭台。印象深刻的,是用一手遒勁的書法好字,寫了一長席的帖,成為茶席上最有個性的目光焦點。一一喝她的茶,我完全被迷住了。
勁道十足的佛手茶,滋味跌宕起伏很奔騰,彷彿在山路裡開賽車:向上衝的香氣速度很快,然後是洶湧而來的千滋萬味,一個急煞,轉了個大彎,進入帶收斂的口感,但煞車一鬆,油門輕踩,最後是順順長長的回甘。很有力,很犀利的作風啊!這時,我感覺到松枝的勁骨,俐落的黃銅,遒勁的字,都是那麼相合,和這杯茶融為一體。彷彿都進到這杯茶裡頭,在向我訴說這位麻辣學姊的個性。若是換了其中任何一個元素,都不那麼貼切,都少了一點讓我回味無窮的氣氛,回憶便不會那麼鮮明呢!比方說換了放在一桌很靜、很老的小桌上,素素的沒點綴上花與燭台;那麼小桌即使再漂亮,都和她的茶不那麼搭,沒那麼印象深刻,會很可惜的。
最近的一場茶會,在眾多高手的茶席間晃來晃去,瞥見一席很素,很高雅的白色茶席,趕緊鑽進去坐下來。這位學姊的白茶席,白得很有層次。帶暗刻花的白緞布,嫩白的花瓣、花蕊,配珊瑚石的茶匙,光一個小角落,就讓人想細看好久。哇!她的茶,完全就是這席白色場景要表達的旨趣,娟秀有致。一開始滋味細而飄渺,就像一眼望去的白。然而甜味源源不絕的飄出,時而清甜,時而豐甜,時而帶蜜一般的氣味,轉甘生津,就像在不同的白當中,找到各種不同層次的享受,很細很值得玩味。霎時就覺得這席白得好妙,好好。
茶是變化萬千的滋味,眼前的茶席如果總是千篇一律,或者兩者氣息不那麼合拍,那真的,太可惜囉!
- 盧怡安 小檔案
雜誌記者經歷13年
習茶途中,即將邁入第7年/喜歡煮煮、吃吃、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