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藝術自由日 Free Art Fair
氣味島:Scents 100
關於伊日
品牌事業
2025年度計畫【草樹花果間有座美術館】
搜尋
關於伊日
品牌事業
2025年度計畫【草樹花果間有座美術館】
Loading
輸入部份的標題
顯示數目
5
10
15
20
25
30
50
100
所有的
紙上藝術導覽 - 1
假期總是讓人覺得還沒開始就結束了,還有好多地方沒去、好多展覽沒看……,現在就跟著文字到駁二去體驗蟲鳴鳥叫的《夏夜》,到台中偷窺《烏合之眾》的豐腴女體,在台北空間裡感受《平行─光─線》的世界。當然除此之外,西班牙藝術家Guim Tio與日本藝術家平子雄一將再度來台展出全新系列創作,小動作2.0聯展藝術家以動力機械作品傳遞無可替代的人文價值,新銳藝術家李世文、巫宇庭、鄭子祺、鄒享想也即將在近期舉辦精彩可期的個人展覽。 剝製圖│大和田良 個展 駁二空間 《剝製圖》系列中,大和田拍攝下「津山自然不思議館」藏品的不同視角,並以裁切、重新拼貼等手法完成作品。這個技法在2011年,埼玉市大宮盆栽美術館中發表的大和田良個展《FORM》盆栽系列中首次登場。賞玩松樹盆栽是極具東洋風情的一種活動,自不同角度鑑賞松的針葉、曲枝,都具有不同的特色。而大和田的拼貼形式,呼應賞玩盆栽時,平面攝影無法完整表現的立體概念。而「剝製圖」系列作,也沿襲《FORM》系列作品中,呈現了「展出空間」與「藏品」的相互關係。當觀眾實際走入「津山自然不思議館」時即可發現,映入眼簾的除了館藏的標本,卻不自然的鮮明壁畫背景。《剝製圖》系列作品,皆以金箔作為背景畫面,與原先館內展示方式不同。透過大和田的觀景窗,凸顯每一個標本最純粹的原貌,在抽離風景壁畫後,以金箔輕微反射主體的特性,重新映照出館內的柔焦氛圍。 親愛的,狙擊手│江家維 個展 台中空間 茫然的時候,是否渴望有所依靠?期待生命中的他跟她出現,期待那個人可以帶著你一起遠離寂寞,一起遠離空虛。江家維筆下的男孩與女孩,男孩像是對自己的投射,是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心、也充滿抱負的大男孩,女孩則是沒有特定對象的描繪,有點像你,也有點像我,像是要我們重新尋找那個漸漸被時間消磨而遺忘的赤子之心。江家維的人物都呈現一種未完成的狀態,刻意保留了藝術家對人的觀察溫度,讓作品處在一種曖昧不明的狀態。也許等哪天更瞭解了,就可以仔細的描繪。 版上的雲 聯展│李屏宜、李彥蓁、林義隆、蔡禮安 台北空間 擅長透過人物來描繪時代精神的司馬遼太郎,其筆下的歷史人物鮮活而有生命力,既承接舊有傳統,同時也懷抱對未來的想望,小說《?上之雲》的意思是指「順著斜坡路上升的雲」,故事背景是寫日本明治維新時期,一個百廢待舉、大步邁向新世界的情景。山坡上方的雲依然耀眼,我們如同登山者,追隨雲的方向,一路往上攀升。伊日藝術以此發想,邀請四位以版畫為創作媒材的藝術家,或是耳邊暖語、或是展開自我對話、或是遊走於心靈之境的風格中,檢視了生活中的每一處細節、每一刻幸福、每一段失意;作品中散發的點點微光,引領觀者前往每一個生命經驗的轉折。
紙上藝術導覽 - 10
「個展」是種如何生成的姿態?如此一抹瀟灑的聚成,大約就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那謙卑與熟稔的總和。伊日藝術團隊與藝術家們歷時已久的籌備,2017年將多以個展的形式,翻起一展展詩篇,輕盈地掏出內心與遠方的此岸彼岸,或以深邃的幽默,或以悲天憫人的情懷,或以鋼鐵柔情的氣度,網絡愛人們的靈魂,令愛情超越愛情、令神話超越神話。 位於某個遠方的田野│張施烈 個展 台北空間 香港藝術家張施烈個展將梳理脈絡一路從2010年到2016年系列新作展出以及文件展示,並由張施烈指導教授盧文謙親自撰文。無論是鉛筆素描或油畫,張施烈的作品都呈現出一種靜寂的狀態,當然這跟創作題材源自照片的時間靜止有關,但這一種靜止有別於寧靜或安靜,反之,那是一種有張力的靜默,是無聲抗議、是無語問蒼天。畫面的張力來自光和影的處理,雖然是尋常的一張相片,施烈把一些他覺得不重要的細節抽走,而集中處理光和影的部分,凸顯了不安的情緒,而畫面的張力亦擴大了。對於光、影的處理,及如何帶出一種靜態的張力,於黑白、明暗作出了多重媒材和技法的嘗試,希望能準確地把這種感覺體現。他畫裹的「黑」是陰影的刻畫,是一種層層疊疊薄塗下的幽暗呈現,像那種在夜裡吃力張看下見到的景象,而那質感平滑如漆卻又奇異的厚重,襯托著向外擴張的白。極其柔美的筆觸卻出現了不平靜甚至是壓力的對抗,那感覺出奇的怪異,著實令觀者對作品有更深的領會。 告別時刻│淺野綾花 個展 台中空間 日本藝術家淺野綾花(Asano Ayaka )來到伊日藝術台中空間進行她的駐地創作計畫,並舉辦她在台灣的第一次個展。此次展出的創作系列,是她將在日本與台灣蒐集的生活素材,進行拼貼再使用鋼壓機平整,經由這個過程拋出與刻畫,使這些壓痕有如她對於這物件緊密的情感,它們也將像是化作藝術家饋贈給台灣朋友的禮物。這些微小的個人的感受,有著甜蜜的幸福感,無論悲傷、懊惱、感恩、鼓勵。這些作品扮演著她在新環境的記錄與紀念,藝術家透過創作分享著故事內容的美好,也將作為每一位觀眾欣賞的小確幸。未來的創作系列,希望藉由這次在台駐地計畫的期間,擷取台灣土地帶給她的能量,以及人們的熱情與溫暖,將連繫出日本與台灣兩地的濃厚情感。 愛情神話│藝術家聯展 駁二空間藝術家|人良土兀、顧廣毅、官訓宏、陳冠宏、陳建威、陳漢聲、劉星佑 本次聯展邀請七位藝術家,各自運用不同的創作媒材來談論關於情感上的觀點──若沒有情感,生之喜悅、生之悲傷,以及生之激昂,全不存在。情感的解釋就像是一齣複雜難解的通俗劇,透過這些人與那些人心裡的黑洞,彼此交織成萬千面貌和斑斕色彩,閃爍在每個人的心海波光粼粼中。每位藝術家的創作皆因為情感產生了想像、激起了漣漪,在愛與被愛、尊重與戲弄中,試圖找出生活與愛情觀的平衡。展名《愛情神話》取自電影《愛情神話》,片中三角戀牽扯出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性愛冒險故事。
紙上藝術導覽 - 11
由春入夏,梅雨的季節,一洗濕悶的歷練,讓人們更加釐清對於清爽的追求,將之應用在更為炙熱的夏季,做足意念上的準備。展覽亦有這樣的特質,當濕悶的氣候、繁雜忙亂的生活步調,令人在當中迷了路、失了方向,不妨試試看一場當代藝術展覽,在清晰爽朗的意象之中進行舒展,為下一場生活任務暖身,心滿意足,通體舒暢。 最後一頁麥德布魯│林宜姵 個展 台北空間 由伊日藝術代理的新生代藝術家林宜姵,展出近兩年之間所創作的共27幅平面畫作以及1 件高達兩公尺的大型雕塑,作為回應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期間的畢業個展。本次個展以《最後一頁麥德布魯》用悵然悠遠包裝著對於未來的期待,也以此畫下學生時期的句點。林宜姵在繪畫語彙上時常出現衰敗的物件與消逝的空間,或是轉趨凋零的自然物,形成精緻美化卻衰頹迷離的畫面。創作中常以甲蟲為主角,她將甲蟲各階段的變化借代為個人經驗與生活狀態,作為一種自我療癒的蛻變,呈現出美好與苦痛並存的一段關係,也象徵期許自我逐漸茁壯的過程。作品裡也時常出現植物,植物在作品中借代為「生命」與「生存」兩者相互影響下的產物。而花則作為具有時間性的欲望象徵,將它們盛開轉瞬凋零之時凝結在平面繪畫上,藉以述說某些親密關係中的脆弱與不安全感,留給觀者自行連結其生命經驗投射或想像。 藝術觀光客 台中空間 10座城市、22 件作品。一個藝術觀光客的真心告白。伊日美學生活總經理─黃禹銘先生以藝術品紀錄旅程、聊藝術、深入收藏的過程:「因為工作的關係,出國的機會越來越多,我開始習慣性為每一次旅行,挑選、尋找一件可以想念並記錄當時心情的作品。關於旅行,有人喜歡透過文本,一字一句地記錄下當時的心情;有人喜歡邊走邊拍,努力地捕捉每一個感動的瞬間 ;有人喜歡寄一張明信片給自己。至於我,如果可能的話,我喜歡在每一趟旅行中,挑選一件藝術品送給自己。回憶,然後想念。故事應該從九年前的布拉格開始:因為想避開舊城廣場上嘈雜且過多的觀光客,我鑽進了一條沒有太多人群的小巷弄。哼著史麥塔納的伏爾塔瓦河,隨興地閒晃時,眼前出現了一家不起眼的畫廊。推開厚重的木門,小小的空間裡,掛滿了許多風格各異的作品。然而,我的眼神卻始終停留在一件作品上:在藕紫色光影下的舊城之夜,有著布拉格的神秘感──那就是布拉格給我的感覺:古老、優雅、卻藏著卡夫卡變形的大蟲。這也是我立志成為藝術觀光客的第一件作品!」 邊界│本鄉芳哉 個展 駁二空間 本鄉芳哉(Yoshiya Hongo)現在是日本美術界中受到關注的藝術新秀之一。畢業於國立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主修雕塑,現任大學講師。本鄉體會到從選題,進而得到感觸的過程,對於創作是很重要的。更透過創作來檢視自我對於生命的感受、拼湊無數次與內在的自問自答,漸漸地組成了本次展覽的論述。用第一人稱探討內在世界是一個人的精神與思想所組成,外在世界則是他人、環境、社會所組成的世界。介於這兩者間的部分,簡單來說其實就是身體,本鄉也將其稱為「邊界(Narrow World)」。在創作過程中,本鄉以錘子敲打金屬、加熱來融化媒材、用磨刀石削磨……這些看似簡單的行為,不停重覆持續著,以表現出存在於《邊界》中所孕育出的物質,帶給觀者一種穿越時空的歷久彌新感。
紙上藝術導覽 - 12
由春入夏,梅雨的季節,一洗濕悶的歷練,讓人們更加釐清對於清爽的追求,將之應用在更為炙熱的夏季,做足意念上的準備。展覽亦有這樣的特質,當濕悶的氣候、繁雜忙亂的生活步調,令人在當中迷了路、失了方向,不妨試試看一場當代藝術展覽,在清晰爽朗的意象之中進行舒展,為下一場生活任務暖身,心滿意足,通體舒暢。 時間的灰燼│邱承宏 個展 台北空間 邱承宏於伊日藝術台北空間首次發表他的全新創作計畫《時間的灰燼》。這次個展的創作源自2015年藝術家發現的一批滯留貨物,整批的實木搭配大理石的西餐用具組因當年911恐怖攻擊事件影響全球而滯留台灣。邱承宏便靠著現有資訊逐步探尋當年這批貨物的製造商、加工廠、運輸公司等,試圖藉有限的線索重新拼湊當年的產業鏈,從而發展成一藝術計畫。計畫裡,空襲事件與產品的關係,連帶著產業與貿易,甚至台灣代工體系與全球化經貿的現狀都被他重新拆解再構築,利用大理石、金屬物件、水泥粉塵等製作數件浮雕、立體雕塑和裝置作品,創造一個有別於當代人們理解的世界關係。從弔詭畫廊個展《香巴拉》到福利社的《梅蘭蒂》,藝術家一次次牽引著我們走進精神層面形而上的想像場域。邱承宏近年重要展覽包含國立台灣美術館《台灣美術雙年展‧一座島嶼的可能性》、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聚落《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去相合》、關渡美術館個展《九色鹿》。 FM 19.87 Radio│喇叭吮 個展 台中空間 喇叭吮為插畫家及平面設計師,2012年考取台灣教育部公費留學─商業設計類:視覺藝術,2015年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完成插畫碩士學位,並於同年榮獲「台北藝術自由日─銅獎」。喇叭吮汲取兒時記憶與年少時的流行文化,以擅長的視覺語言於作品中重述美好年代。不知為什麼特別偏好九○年代的女歌手,出道時留著長髮一定要遮住大部份臉的許茹芸、個性短髮的孫燕姿、聽不懂歌詞但很前衛的王菲、聽說是第一個穿露肚臍衣服上節目的Coco Lee……。本次展出的所有作品與主題,都源自於廣播節目中認識、且對自身影響很深的女歌手,創作者以自己最喜歡的孔版印刷(RisographPrinting)具體呈現,復古自我的純真年代。 理想的下午│王亮尹、呂浩元、林羿束、蔡依庭 聯展 駁二空間 理想的下午,當消失在理想的地方。理想之所以為理想,因為它總是遠遠的,又好似觸手可及,理想勾引著我們出走,本能地往想望的地方前行。王亮尹、呂浩元、林羿束、蔡依庭四位藝術家從青澀的學生時代一路上,維持著難能可貴的友誼至今,現在的他們,柴米油鹽也都各自有了自己的料理方式,我們特別邀請四位藝術家,帶著近年的創作來和我們分享,他們生活中的片段,如何面對自己的欲望,許多生活中存在與虛無交雜的曖昧時刻,交織成各自獨立卻又和諧的四重奏。
紙上藝術導覽 - 2
假期總是讓人覺得還沒開始就結束了,還有好多地方沒去、好多展覽沒看……,現在就跟著文字到駁二去體驗蟲鳴鳥叫的《夏夜》,到台中偷窺《烏合之眾》的豐腴女體,在台北空間裡感受《平行─光─線》的世界。當然除此之外,西班牙藝術家Guim Tio與日本藝術家平子雄一將再度來台展出全新系列創作,小動作2.0聯展藝術家以動力機械作品傳遞無可替代的人文價值,新銳藝術家李世文、巫宇庭、鄭子祺、鄒享想也即將在近期舉辦精彩可期的個人展覽。 夏夜│蕭聖健 個展 駁二空間 蕭聖健《夏夜》個展,特別選用了高雄城市生活中所容易得到的素材,來回溯這個城市與個人過往記憶中的自然印象。為了重現幼時記憶中的聲音,藝術家透過機械物質來營造諸多回憶中樹影婆娑的月下情境,試圖藉著以人造的聲響來模仿自然的音景,反諷人類為了追求工業發展與科技的文明,而不斷去破壞身邊珍貴的自然環境的盲目行為。如果說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改變了人原本的生活方式和環境,當自然的景色消逝不再,人聲鼎沸、人車雜沓取代了記憶中的蟲鳴鳥叫、田野蛙鳴。作為一個藝術家,蕭聖健無疑地在這殘酷的現實中透過他的藝術,建構起一個感性的溫床提供給觀者無盡的懷想。 烏合之眾│侯辰璐 個展 台中空間 中國藝術家侯辰璐幼時在山東的生活記憶,九○年代父母都在工廠工作,是那種群體生產線的環境,下工後所有人都會在公共澡堂沐浴過後,再回家。她永遠記得澡堂內瀰漫的蒸汽,以及工廠裡中年婦女豐腴的身材,也許是因為中年婦女並不像年輕人在意身材,所以一點都不遮掩的在澡堂裡穿梭。求學階段到了廣州,不管在雕塑或是繪畫的創作上,都看得出侯辰璐深受小時候在工廠生活的記憶影響,陶燒的手感溫度,透過醺燒的過程中留下的痕跡,讓作品更能感受到溫度跟時間性。 在繪畫上使用的紙材是酒廠封酒罈的草紙,粗纖維的草紙媒材結合墨色的線條,襯托出一種理性的溫度,作品裡呈現的癲狂狀態,明顯感受得到藝術家在創作時內心的情感抒發。而此次的《烏合之眾》,侯辰璐透過醺燒的方式讓陶塑本身可以呈現一種原始的樣貌,沒有釉色的包覆,透出陶瓷本身的材質感,讓看似考古出土的雕塑,三個乳房的女性,重新探討現代人的審美觀,三個乳房或許是天生、或許是後天的,但對於社會大眾而言群體的價值觀往往凌駕於個人,因此侯辰璐想要藉由創作探討當今社會的群體主流價值,是不是真的這麼的絕對、不可動搖。 平行─光─線│蓮輪友子 個展 台北空間 Parallel,平行、相似之意。此次展出多幅成雙成對的作品,每雙幅作品都在大同中存在著小異。日本藝術家蓮輪友子將自己的熱烈投注於跨國界的行旅中,擁抱著壯遊的開闊性格,輕盈地將感受收納進畫作裡。由一次摩洛哥的旅行開展出平行系列,呈現對於平行世界體悟的詮釋。從觀察摩洛哥婦女傳統回教服飾的樣貌,使用頭巾、面紗來包覆女性身體的方式,將形象的邊界模糊後,看似如同日本女孩們穿戴帽T與口罩的模樣,相同的包覆原理,卻在不同的文化當中有著全然不一樣的意涵與實踐。或許,我們太過於重視彼此之間的差異,甚至刻意拉大距離、強調衝突,直至平行而不再相互交集。即便平行是人們畫地自限的局勢,蓮輪透過圖像之間的共振,找回平行中的對應點,環環緊扣住那些根植於我們內心的共同意識、那股足以與過去、與未來一同揚帆啟航的力量。
紙上藝術導覽 - 3
暖春蕩漾的心意該如何延續至豔夏?回顧伊日藝術在四到六月間為大家準備的展覽,藉由文字帶領我們在梅雨季霧濛遮蔽之中,列舉視覺以外的感官習題,代謝出一股沁涼,讓候時已久的夏日活力,指向熱力四射的下個階段。 時光禮物│金‧提爾‧撒拉路基 個展 台北空間 我們在尋求真實與絕美之中相濡以沫。 一位熱愛畫人像畫的畫家卻始終在玩一個躲貓貓的遊戲。西班牙藝術家金.提爾對於人性的透析遠遠超乎僅對於臉部表象的刻畫,他注意到人們對於那些美而不自在的畫面產生留戀、不自覺的認同,深陷於景觀之中,而金就是個觀景人。金的《Present》系列如同化妝儀式,是場盛典,讓所有捕獲的成為失去的,而後平衡。透過他,所有肖像都獲得了永生,不再有名字、名氣與其所賦予的權力等標籤附註,令迷失的靈魂有了全新的妝容,人像臉上的繽紛色彩與濃重筆觸,都是喚起重新拾獲生命中重要的羈絆與衝撞。 除去生活中對於完美的遐想上癮症,金駕馭著它,成為主宰,卸下偽裝,無懼而自由,恰似美麗的驚嘆號。 魚仕│巫宇庭 個展 台中空間 當例行的觀看方式出現不同,當事物不再令人感到熟悉,就產生了微妙的變化,從尋常、毫無特色或平凡無奇的事物中看出非凡之處。巫宇庭的魚人符號,串連起的一系列生活場景,猶如日常般自然,沒有什麼不一樣,這時才發現眼前全是魚頭人的生活紀實。那些看似鉛筆描繪的魚頭,其實是透過鉛筆描繪後再拓印,經過反覆的拓印跟描繪的過程,讓每位魚人的表情五官看似都是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隱喻著我們是失去了自己的個性,順從了主流社會價值觀的方向,利用魚人與愚人之間曖昧不明的雙關語,呼籲也許我們不需要用不一樣去凸顯自己,透過不同的態度去表明自己的立場。魚頭人並沒有讓我們抽離真實生活,反而像是透過鏡頭捕捉一幕幕似曾相識的場景,勾起我們對於眼前畫面的觸動,親情、友情、愛情之間的各種成長史。 仲夏夜之夢│平子雄一 個展 駁二空間 出生在群山環繞的日本岡山縣,森林對平子雄一來說,就像是無盡的樂園。植物像充滿靈氣的頑皮孩童,在人類的注視下靜靜蹲俯,被風吹著在葉片中穿梭的蟲魚鳥獸,隱隱地躁動著。此次平子雄一個展以人類與植物、都市與森林、夜與晝為主軸,作品中精細配置的場景,就像莎翁經典作品《仲夏夜之夢》中,那場迷幻的夜宴。 有別於以往作品中的元素操作,植物化成人形、植栽與生物之間模糊的主客關係設定,新造型的樹人設定,被平子雄一描述為「森林中的幽靈」,而作品中樹人的形象,明顯是偏向「人類的樹化」,祂們試著用神秘的力量操縱我們,使人類不知不覺地與森林中的幽靈同步,讓我們開始期待,大家都能夠回到原始的自然環境中,生、活。
紙上藝術導覽 - 4
暖春蕩漾的心意該如何延續至豔夏?回顧伊日藝術在四到六月間為大家準備的展覽,藉由文字帶領我們在梅雨季霧濛遮蔽之中,列舉視覺以外的感官習題,代謝出一股沁涼,讓候時已久的夏日活力,指向熱力四射的下個階段。 小動作2.0│邱懷萱、莊志維、陳漢聲、詹詠幀、蕭聖健、豆宜臻+簡翊晉 台北空間 六組創作者用不同的媒材與方式,在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中動手腳,就像把一顆石子投入水中,形成一波波向外擴的漣漪,用最微小不起眼的取巧與變造,激發人們重新審視生活的每一個時刻。使物件在力量介入或動力裝置的操作下,像一齣微型劇場,本來無人的空間代入了對人性的想像與側寫。邱懷萱的作品主要型態以木作構成的微型物件為媒介,重現我們的生命記憶與體悟,使情感有了憑依具現的對象。莊志維用光和影為觀者解釋著植物的語言。陳漢聲反思在不斷汰換變遷的世界,植物是否也該提升反應速度以點醒我們忽略的情感。詹詠幀的水循環裝置,用我們最原始的本能,探究在一片正向肯定到病態的社會中,這種只能做不能說的示弱小動作。蕭聖健的作品乍看屬於機動藝術(Kinetic Art)的脈絡,強調著材特性跟純粹的動態美學,卻又不同於歐美機動藝術發展的初衷。豆宜臻 簡翊晉透過「窺視」的身體行為解釋群體社會下,人時常感到身在其中卻又抽離的疏離感。 小恆溫│楊宗嘉 個展 台中空間 楊宗嘉的創作緊緊繫著自己的生命經驗,《孖生系列》源自對於孿生弟弟幼時的離開,在宗嘉的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在人生路途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也曾經跟生命道別,時間的流逝讓我們在當中成長,並學會道別。他的創作像是包裹糖衣般的甜美溫暖,但內心仍尋覓著因為時間漸漸逝去的美好,隨著年紀增長開始改變,記憶裡孿生弟弟依舊停留在幼時的那般純真,感受弟弟的精神一直都在自己生活之中,保留自己小時候不曾被社會化的赤子之心,希望作品不需要多餘語註,能帶給觀者最直接的感動。 它方/不再見未來│李世文、鄒享想 聯展 駁二空間 它方是個迷人的地方,有著用想像堆疊的美好;在它方與未來之間擺盪著激越跳動的旋律,是屬於藝術家對於自己親身所處時代的詮釋。「對我而言,創作的初衷來自無法直敘生活的一種代謝。」在李世文的作品中,我們得以用一顆平靜卻又熱切的心去探尋這世界的神秘,觀看的同時,就像是一面映照自身經驗的鏡子,投射出自我存在的路徑。 鄒享想運用台灣擁有豐富的他國殖民背景,在街道巷弄間不斷地探尋這些耐人尋味的建物,再透過幻化與嫁接將這些景物記錄在畫布上,也漸漸的讓我們習慣了這些帶著些許幽默、些許莫名卻又平常自然的樣貌。
紙上藝術導覽 - 5
「生活」是什麼顏色?我們在繁忙中努力地確認,如何踏實於當下才叫作生活。回顧七到九月伊日藝術各空間的展覽,如同一系列生活日誌的書寫:「生活」,是我們共通的生命提問、是我們需要記住或是選擇遺忘的日子、是感官與慾望實踐的場所、是儲存、召回、再審視的過程、是時空洪流中的吉光片羽……。當過多的小確幸氾濫在日常,沖刷了對好好過生活這項本質的渴求,而我們卻又何其幸運,因無法確知才是生活的真實色彩,領著我們往更深層的感知走去。 靈魂容器│張淳皓個展 台北空間 「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住的日子。」 日漸腐朽的器物,這些對象在張淳皓的描繪下,呈現出另一種淒美的姿態,彷彿一切在他的建構與再造中昇華。那個美並非源自物件本身,而是來自藝術家將自己的體悟及感觸濃縮,將該物散發出屬於時間的生命力,再次注入繪畫對象的軀殼裡,於是畫布等於封存了他的靈魂。那些常人轉身即忘的情緒以及背後所牽動的因果,都被埋藏在張淳皓細膩、精心縝密的布局之中,用這最簡易的手法藉由有形的產出印證更高層次的無形靈魂。而往往愈單純的執念,可以帶來愈大的力量。他的作品表象是那樣的清雅、素淨而純粹,我們必須在畫前佇足久一些,聽聽在那看似極簡留白畫面下靈魂的呢喃,聽它聲聲訴說的同時,跨越有形的維度,進入另一種靈魂的視界,體驗那遊歷不盡的風貌。 床邊的植物│陳建威個展 台中空間 陳建威以植物和動物的形態作為人對於情欲的語彙。《床邊的植物》延續《柏林派對》系列創作,在空間中衣物架上懸掛的作品,像是參加派對前我們挑選著主題著裝配件,想像著如何呈現希望讓他人看到的形象。在派對中、舞池裡隨著音樂搖擺,隨著酒精發酵進入亢奮狀態,靈魂與身體彷彿抽離,剩下的軀殼就像玩偶一樣需要倚靠攙扶。藝術家利用玩偶的軀殼隱喻它們雖然擁有身體的體感與量體,但內在卻空洞著沒有情感,將玩偶如此的空洞狀態借喻在情欲過程中的身體欲望上,玩偶被動地觸發人們想要去觸摸他的念頭,訴說欲望在生活中也是被動的誘使人們想接近它。陳建威將身體主體抽離,放大男性的生殖器官,巨大的生殖器官相似植物的樣貌,當生殖器成為了主角,思考與行為都將被支配,平靜的感官總是容易被誘惑,讓我們失去控制地被它牽著走。 無敵艦隊2.0│Monica Subid、Nuria Farr、Jan Monclus 駁二空間 無敵艦隊2.0,裝載著三位西班牙藝術家對生活、事件以及人性反思的一趟冒險航行,體現的不僅只是西班牙式的風情,同時也是與我們共通的生命提問。莫妮卡·蘇畢迭(Monica Subid)的肖像作品,慣以厚重的筆觸,強調人物的膚質及輪廓,捕捉人們纖細、深沉的情緒,配置在畫面空間中的人物、動物與靜物造型,混雜著生氣與死意的對比連結,產生出一種和諧的荒謬趣味。 努里雅·法瑞(Nuria Farr)的《沉浸》系列,引用童話故事《睡美人》作為創作的發想,讓各個匿名的女性浸溺於水中,宛如沉睡在各種不同的夢境裡,並藉由女性容貌與水交織出的柔性張力以及縮脹的臉部變化,緩緩將女人心事浮現。 傑·蒙庫斯(Jan Monclus)的作品中,多數的元素並不代表任何功能,反向地以簡單的符號操作來反思繪畫的過程,拒絕理性的視覺引導機制,以矛盾錯置的圖像關係建構與生活的對話,透過對現實認知的否認,痴迷地駕馭著不按牌理出牌的視覺邏輯。
紙上藝術導覽 - 6
「生活」是什麼顏色?我們在繁忙中努力地確認,如何踏實於當下才叫作生活。回顧七到九月伊日藝術各空間的展覽,如同一系列生活日誌的書寫:「生活」,是我們共通的生命提問、是我們需要記住或是選擇遺忘的日子、是感官與慾望實踐的場所、是儲存、召回、再審視的過程、是時空洪流中的吉光片羽……。當過多的小確幸氾濫在日常,沖刷了對好好過生活這項本質的渴求,而我們卻又何其幸運,因無法確知才是生活的真實色彩,領著我們往更深層的感知走去。 箱鬼│策展:陳湘汶;藝術家:李亦凡、盂施甫、丁柏晏、邱子晏、張立人 台北空間 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說:「歷史可以在一捲膠片中儲存、召回、再審視。行為可以撤銷。流出的一滴眼淚可以被吸回。你可以將一個動作的發生和逆向發生做成回文。」這是影像藝術的魅力,藝術家藉它書寫自己詮釋下的事件。大至攝影棚、小至電腦螢幕,在這些箱子空間裡做出他們幻想中的世界。李亦凡結合動畫、雕塑、手繪的投映裝置,看似即興的布局,實則是精確計算過後的影像呈現,探索個人對外在事件的反饋。盂施甫打造一件窺視裝置,集體幻想的圖樣放在望遠鏡內部,在安全的距離裡,觀察自我或他者內心的欲望。丁柏晏的作品常有如漫畫的格狀切割、小尺幅、騷動的筆觸,惴惴不安的氛圍若隱若現。邱子晏的《萬象皮革廠》巧手製作的工廠模型內放映著在廢墟裡撿到的八釐米膠捲,外部則放映著實地拍攝的場景與訪談,兩段時空交錯下,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間。張立人的《模型社區》打造了一部實境秀,日常寧靜被殘忍的打破,人物與建築瞬間被摧毀,暴力與窺視不只是我們的原罪,更是年輕世代的集體出口。 浮生─金工聯展│李恆、蘇健霖、蕭旭凱、陳文軒、羅硯澤、余孟儒 台中空間在宏大的天地與飛逝的光陰下,我們的存在微不足道,正因渺小,使我們認真地感受生命中每一次沉浮波動的細膩變化。藝術家們以金工媒材捕捉那些生命中的吉光片羽,李恆捉摸著一段純真無慮的童年時光,是時刻都被愛所包圍的日子。蘇健霖出生於以汽車板烤為業的家庭,藉由一道道工法,爬梳自己的生命經驗,開採出屬於自己的珍貴礦石。蕭旭凱將《故宮鳥譜》中的禽鳥由平面轉化為立體,自他手中穿越百年遷徙至今。陳文軒以作品重申人類一直都住在叢林裡,只因文明亦無法改變洪荒的本質,因而以「文明」一詞切割、分類了時代。羅硯澤呈現所見烏托邦,一個旁者未及、烈日難至的海床底部,那孕育地球生命的海洋底部。余孟儒凝視著眼前那垂死的蟲子,蟲腳吃力地在空氣中舞動,她利用機械裝置,試圖讓逝去的生命倒回一小段,停留於瀕死的時刻,無盡地展現最後的生命力。 奇葩男子索性在公園吃冰塊│王冠蓁個展 駁二空間王冠蓁:「一個混亂中突然閒適下來的時刻,就像是吃冰塊的時刻。冰塊容易凍舌頭,即便是很熱的時候,所以吃的時候仍然需要心無旁騖。變換它在嘴裡的位子,有的時候要用臼齒咬住,不讓它滑出;有的時候則讓舌頭接住冰水,用心等待到融化。全力體驗微不足道的事,銜接每件看似重要的事,就像吃冰塊的時刻。」王冠蓁享受她的生活,在日常裡尋覓著創作的任何視角、不放過任何分秒,拼湊著生活裡的片段,令這些時刻駐足於畫布上,讓我們彷彿身歷其境似地窺探著藝術家的日常。
紙上藝術導覽 - 7
年末的當代藝術洗禮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吧!對於未來的想像摻入了實際的體悟,像是點點的小星光在遠方閃爍,頓時新的一年裡所有的未知被照亮了。不論是自身與「物競天擇」、「餵養」、「虛弱」、「低頻干擾」、「腦補」 等詞彙所共享的共時性與對應關係,這些揭示使得每場展覽都像是微冷氣溫裡,帶點偶遇的暖陽,細微而深刻。祝,冬季愉快! 藝術美味│藝術家:杜珮詩、張碩尹×鄭先喻、黃偉軒、彭徵維 台北空間 一早醒來,日光灑落在餐桌,咖啡正在壺裡沸騰,桌上有一籃全麥麵包,幾盅奶油與手工果醬,兩顆半熟荷包蛋和一碟切片蘋果。美好的一天就此開始!直至現在,我們並未馴化更多作物,可以說人類還懷著遠古農民的胃;我們也不能說農業革命帶來的是輕鬆生活的新時代,因這不過是一場騙局罷了,我們熟悉且習慣的糧食都可能間接或直接地對我們產生威脅。 藝術家彭徵維將自身置於危險的場域並進行一天三餐的飲食,意味當攝取食物的同時,生命也可能暴露在高風險的危機之中,藉以凸顯食品本身的安全性。而藝術家杜珮詩則是以現成影像進行拼貼,享用豪華餐點的各國領袖,在餐桌上討論第三世界糧食危機,充滿諷刺與冷漠的畫面。黃偉軒揭示一個原本企圖隱藏於內心場景的暗角,在群體不經意的關心中,所承受的言語重量與反饋之中偶然刺痛的一道情緒切口。 張碩尹與鄭先喻打造一個封閉的循環系統,玻璃箱中繁殖數千隻白線斑蚊,將蚊子的真實生命轉換為遊戲中的虛擬生命,兩者間相互餵養,探討人與生命的價值以及在真實與虛擬中不對等的互換體驗。 Glitch│陳立穎 個展 台中空間 陳立穎的畫作使用文化符碼去進行轉化與延伸,重新拼組符碼來構成畫面,反思自身在藝術培養的過程中,在西方美學架構下,學習光影、透視等西方藝術技巧,思考與自身的關係。這當中巧妙的呼應了在台灣這一世代裡的藝術家,面臨東西方資訊爆炸的衝擊下,該如何回應自己的文化定位?作品裡,時而將中世紀宗教繪畫常見的遠方奇形怪狀的山,與山水畫裡崢嶸的畫面並置;時而利用人物背景所呈現的風景暗喻主景人物的一切,或是將畫面的團塊分解為更細碎的小團塊,再利用這些團塊的層次挑戰著觀者的觀賞力道。 當思考更加深入之後,問題就鑽得更深,無窮無盡,全然地陷入,隨著藝術家的旅程邁進,無解地努力爬梳著,直到放棄思考,旅程瞬間停止,形成無可觸及的顫動:Glitch。 南方野獸樂園│丹尼爾.蘇維勒斯 個展 駁二空間 乍看丹尼爾的作品,很快地就能被畫面中那雙炯炯有神的雙眼所吸引,與作品中的動物對望相視後,會有種與畫中動物互換位置的錯覺,彷彿我們被侷於框內,動物卻在框外肅然而立的凝視著我們。 「道德毫無神聖之處,它純粹祇是人之常情」指向道德為人類創造的一套公式,使我們依循著公式而生活,並與自然中的動物分野,在追求倫理價值下我們時常犧牲掉動物,卻忘了我們也身為動物的這個事實。藝術家透過作品來寓言,人類若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也許在物競天擇的遊戲中,即將面臨去留的會是靈長目人科人屬的「人」。當人能以身為動物的姿態,突破獸欄般的道德框架,喚醒心中尚未崩壞的獸性,這樣的獸性並非指向野蠻或原始,而會是一種更尊重自然的態度,方能體現為純粹的生命價值。
紙上藝術導覽 - 8
年末的當代藝術洗禮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吧!對於未來的想像摻入了實際的體悟,像是點點的小星光在遠方閃爍,頓時新的一年裡所有的未知被照亮了。不論是自身與「物競天擇」、「餵養」、「虛弱」、「低頻干擾」、「腦補」 等詞彙所共享的共時性與對應關係,這些揭示使得每場展覽都像是微冷氣溫裡,帶點偶遇的暖陽,細微而深刻。祝,冬季愉快! 腦補沙龍(秋季)│賴威宇 個展 台北空間 藝術家賴威宇從平面、錄像直至裝置作品,以輕鬆且相當真摯的戲謔手法去回應一系列關於藝術的大哉問:「藝術的功能性是什麼?藝術家能做什麼?藝術於社會的價值又何以訂立?……」他熱烈回應:「藝術是個高腦補量的活動,小時候腦補著一名藝術家大概會長得什麼樣子,父母腦補著藝術不能當飯吃;看著課堂上的幻燈片,腦補著走在巴黎的街道上,腦補著藝術史的下一頁;腦補著達文西的秘密、梵谷的耳朵、伏爾泰酒吧裡的夥伴、杜象小便時的樣子、波伊斯有幾頂帽子;腦補著作者是怎麼死的,腦補著自己從小就喜歡畫畫,腦補著孩子的創作多麼天真無邪;腦補著藝術的高度有多高?自己有多謙卑?腦補著藝術是什麼、可以是什麼?如你所見,藝術是個高腦補量的活動。腦補與補腦,搭配服用,讓你能重新認知這個世界,或者這又是我在腦補了……。」 虛弱年代│陳彥智 個展 台中空間 「如果每件事情都是危險的,那我們總還可以做一些事。所以我的立場並不是冷漠,而是導向一種超越悲觀的行動主義。」藝術家陳彥智運用象徵性的符號物件、形象,將他們排列,去指涉某種虛構的故事。 雖然充滿了許多的不幸、詼諧、絕望,但是藝術家內心仍抱有希望,在畫面中不難發現藝術家精心安排象徵希望的元素,敘事體般的藝術語彙,兼具個人意識和集體意識。 《虛弱年代》系列述說這個年代的無力感與弔詭的狀態,看似抽離了與社會的聯結,但又搭起了另一種溝通的橋樑,不僅反映藝術家的個人意識,也反映了台灣社會正處於集體虛弱的共時性。 共時性│中村亮一、井上光太郎 雙個展 駁二空間 中村亮一於柏林長期滯留,以及倫敦、美國的駐村經驗,令他的創作不論是2012開始進行的有機體造型邊框系列,或是2014年獲岡本太郎現代藝術賞的《家庭故事》木版畫系列,都存在著異族文化的濃烈氣味,這也是中村在發表數個不同系列作品中,從未捨棄過的共通視點。 此次展出中村亮於美駐村的一年間,前後訪問的200位日裔的第二代、第三代美國人發展出全新的鋁板肖像系列,以龐大量體排列呈現,讓「共時性」這個語彙瞬間由我們的視覺通透至身體直至時空交疊處。 井上光太郎的繪畫就像他自己的旅居日記,以自己的生活空間、陌生城市裡的人、異想的夢,牽繫著作品的不同視點。城市裡的浮光掠影,總輕易地消失在我們的意識之中,下班行經的巷弄,飄出陌生的煎魚氣味、鍋鏟的敲擊聲,在我們的生命中是那麼零碎且不重要……。觀者在井上的繪畫前,可以感受到這些熟悉且陌生的光景,或許在那裡頭有著被自己忽視的回憶。
紙上藝術導覽 - 9
「個展」是種如何生成的姿態?如此一抹瀟灑的聚成,大約就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那謙卑與熟稔的總和。伊日藝術團隊與藝術家們歷時已久的籌備,2017年將多以個展的形式,翻起一展展詩篇,輕盈地掏出內心與遠方的此岸彼岸,或以深邃的幽默,或以悲天憫人的情懷,或以鋼鐵柔情的氣度,網絡愛人們的靈魂,令愛情超越愛情、令神話超越神話。 安定生活─對空白的焦慮及其他│劉耀中 個展 台北空間 「回想今年度過了兩個夏天、換了兩間工作室。第一間工作室很近,但每天仍然要花20分鐘前往,徒步走在40度高溫無遮蔭的柏油路上,抵達後卻如同進了療養院。三個月的時間裡,我像沒有打檔的引擎,一台內燃機用最低速運轉著。在孤立的空間裡總要給自己找些事情做,任何事都好,讓自己處於忙碌狀態,任何探究根本的問題都是危險的……」節錄自劉耀中《安定生活》創作自述。作為伊日藝術台北空間2017第一檔展覽名稱,藝術家一貫地將生活呢喃投射在畫作上,成為一種神祕感召的當代詩。此次個展從他去年在澳洲伯斯駐村的創作一路回溯到2013年,呈現幾年來的作品脈絡與劉氏幽默。而展覽形式則打破以往作品間的獨立性,以文件展的陳設增加視覺上的趣味性,是一檔叫好又叫座的展覽。 這次就還是先讓我逃跑吧,勾咩捏~│袁心元 個展 台中空間 袁心元常以簡短的文字描述日常生活中對於人、事、時、地、物的想像,更透過創作與這些簡單的文字紀錄,不斷地與自我對話。對袁心元而言,藝術是在我們生活所接觸的世界裡發現出來的,創造往往都是片片日常中,新事物與舊材料的新總合。在先前的創作作品中,「手」向來是一個常見元素,它象徵一種父母給予的關愛與期望。這次個展中則轉化出現「船」的元素,作品中的「船」沒有船頭亦沒有船尾,像是永遠不知道它正在駛進還是駛出。在這樣的語彙中,藝術家面對自我的反問,所產生出的展覽主軸:無所適從的人生去向,所以這次就讓我先逃走吧,勾咩捏~ 綻放的此時彼刻│皮淮音 個展 駁二空間 在魔幻寫實的文學作品《百年孤寂》一書中,馬奎斯描繪主角邦迪亞上校年幼時,與父親踏上「尋冰之旅」。初次見到那巨大透明、且冒著白煙的冰塊時,他深深地震懾於其魔力;當他忍不住伸手觸摸時,卻驚覺「好燙呀!」的灼熱感。而藝術家的「尋冰之旅」,開始於 年紐約春天的某個午后,在隨手翻閱家居雜誌時,目光瞬間被圖片上的透明充氣枕吸引,枕上的吹嘴不僅是介於「內/外」、「虛幻/真實」之間的媒介,同時,也是一種符號象徵。在皮淮音的作品中,吹嘴扮演關鍵的角色。它是主要的充氣媒介,溝通了介於內在律動的和諧與外在世界中短暫的詩意。然而,正如記憶會逐漸褪色一般,伴隨時間的流轉,氣體終將消逝。作品採用大量的吹嘴,貫穿全場,如花朵般地盛開綻放,甚至發出微微光點,引領我們進入如夢似幻、虛實交錯的場域,開啟訴說這一段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