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伊日生活

人類對於原始森林樹冠層的瞭解, 猶如對海洋與太空的認知一樣貧乏。 近來興起一種戶外攀樹運動,主要是利用繩索系統及安全裝備在特定的大樹上,進行上攀下降、樹...

/ 伊日生活

根據傅柯(Michel Foucault )的主張,異托邦(heterotopia)相對於烏托邦(utopia)極度理想的不存在空間,異托邦則是種文化建構出來的真實...

/ 一日茶事

泡茶前,習慣準備一只小花器,走到陽台上,剪幾朵正綻放中的花,或者裁幾片蕨類的葉子,插成小小的風景,放到餐桌或茶桌上。 今年清明前,熟識的坪林做茶師傅,在茶季真...

/ 伊日生活

第20屆臺北藝術節 ASSEMBLY為了在一起 翻轉對話╳擁抱差異╳群聚思考╳想像未來 臺北藝術節,自1998年開始舉辦,今年邁入第 20 屆...

/ 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布堆裡的父子,時而柔軟、時而厚重 一天,爸爸突然說要帶我出去兜風,毫無預期之下我們到了北海岸,面對一片汪洋大海爸爸說「你看,山這麼高,海這麼廣,它們可以包容很...

/ 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迎向陽光,我們都放下 —— 四十歲女兒對父親的告白 只要聞到菸酒夾雜的氣味,就會讓我想起有關爸爸不好的記憶, 爸爸過去藉由菸酒逃避現實,這種氣味讓我很焦慮。...

/ 伊日美學講堂

「從前不會有人問我要不要織,我自己也覺得織布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Cathy卻打破自己與眾人眼鏡,成為創作與教授 SAORI Weaving 手織藝術的自由織人。...

/ 伊日美學講堂

2016臺北藝穗節《初顫》/@微遠虎山 臺北藝穗節為臺北市政府自2008年開展的藝術節慶計畫之一,以「自由不設限」的精神,提供表演者免費的演出空間,讓剛起步、尚未...

/ 伊日美學講堂

生活的日常,大多時候其實是一成不變的,但有質地的生活卻是人人追求與嚮往。是否能不多也不少、既實在又品味兼具呢? 一對年輕的陶藝創作者:彭雲和宋昕恬,即嘗試以陶土的...

/ 伊日生活

《城鄉河粉》 多媒體跨界演出·科技與人文交會 孩子們在日常裡的動畫、遊戲的科技娛樂應用,早已超越成人。劇場裡的實際體驗若能結合科技藝術,賦予戲劇魔力的溫度,就能讓想...

/ 伊日藝術計劃

2018 第四屆台北藝術自由日,由伊日美學生活基金會連續於 2014、2015、2016年舉辦的藝術自由日,在去年停辦稍作休息後,今年四月於松山文創園區第2、3號連...

/ 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2018,伊日美學生活與加拿大伊聖詩共同以〈地球之歌〉為主題,循著六大方向,「美麗島」、「挪威峽灣」、「亞馬遜森林」、「魔法黑森林」、「撒哈拉沙漠」、「綠光」探索大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