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人類對於原始森林樹冠層的瞭解,
猶如對海洋與太空的認知一樣貧乏。


近來興起一種戶外攀樹運動,主要是利用繩索系統及安全裝備在特定的大樹上,進行上攀下降、樹冠層露營等。從選擇合適攀爬的樹種,以維護樹木成長為前提,用繩索及安全裝備,並教授適當的自然生態知識,跟一般大眾所想像的徒手爬樹有所差異。

攀樹分為休閒攀樹及工作攀樹系統,三十多年前才將工作攀樹應用在學術研究上,或許你不知道學者公認在森林樹冠層(Forest Canopy)存在著許多人類未知的生物及現象,過去研究樹冠層的生態,必須使用望遠鏡或等到大樹倒下才能進行觀察,於是現今此領域的知識仍然非常稀少,甚至被形容成地球上的內太空。

「你知道樹可以長那麼高,就會有所期待,就會有所尊敬。」林業試驗所的徐嘉君這樣說,每棵巨木都有不同的個性,經歷的風雨也不同,卻同樣如地球孕育著人類般,孕育著樹冠層的生命。對於附生植物情有獨鍾的她說,台灣原生種蘭花將近400種,苔蘚、蕨類也包含在附生植物中,種類密度之高,於世界上可謂少有。昔日植物學家認為相當稀少的物種,在罕為人跡的樹冠層卻欣欣向榮生長著,看似寧靜的樹冠層其實每天都在上演著豐富的生命奇蹟。

提到攀樹過程中遇過最深刻的事,她則感嘆地說,今年二月上棲蘭山區探勘,遇到一株高聳入雲卻從未被記錄過的香杉木,而第一次攀爬的人擁有命名的權利,於是「幻影」便成了這株美麗香杉的名字。不過當下次再去造訪幻影時,卻遍尋不著它的蹤跡,後來才發現因為下雪讓土壤結凍,使得一棵大樹因此倒下,讓人不勝唏噓。她說若是不曾記錄過,就沒人知道它曾經長得那麼高。

對於鎮日埋沒在水泥建築的人們,攀樹運動就像是用雙腳去認識大自然,將自己置身於各式聲響、氣味繁雜的森林,換上鳥兒的視野,聆聽樹葉間相互摩擦的聲音,隨著風及森林一起律動,讓人不禁思考,我們對於共同生活在這塊島嶼的動植物瞭解甚少,卻因為開發而不斷破壞它們賴以為生的棲地,人類位於生態金字塔頂端,卻一再敲掉支撐著整個生態的底座,最關鍵的問題是,消失多少物種後人類將無法生存?或許讓人們走進森林,感受森林蓬勃的生命力,才能切身體會到我們擁有的世界何其珍貴。
 


 

  • TEXT│羅雨航
    PHOTO│澳洲攝影師 Steve Pearce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