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藝術自由日 Free Art Fair
氣味島:Scents 100
關於伊日
品牌事業
2025年度計畫【草樹花果間有座美術館】
搜尋
關於伊日
品牌事業
2025年度計畫【草樹花果間有座美術館】
Loading
輸入部份的標題
顯示數目
5
10
15
20
25
30
50
100
所有的
伊日美學生活地球月
每年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全世界各個國家在這個月都會舉辦各式各樣關於愛地球議題的活動,提醒世人,我們所居住、共同擁有地這個美麗地球只有一個,而且已經受到很多傷害,必須珍惜,並採取行動。但是,愛地球並不應該只是在這一天,或這個月,而應該是時時刻刻存於內心,發諸行動,甚至讓這愛護地球的心與行動,成為日常生活的好習慣。 今年,伊日美學生活將因應世界地球日,舉辦「地球月」活動,在4月分的4個星期,舉辦4場地球電影院、4場綠色工作坊,以及5場生態假期,期望能透過相關主題電影所傳達的環保意識、回收物品再製利用的創意,以及身體力行對於環境的關懷與守護,邀請所有人,一起重視地球暖化、雨林浩劫、海洋污染,以及冰山融化等,已經刻不容緩的環境問題。 4/9 【地球電影院】薩爾加多的凝視 The Salt of the Earth導演│文‧溫德斯 片長│110min 萬頭鑽動的巴西礦坑、蒼翠蓊鬱的印尼叢林、東西伯利亞海北方的荒涼小島;足跡遍佈全球,四十年來從未停下腳步,透過他的黑白鏡頭,巴西紀實攝影大師塞巴斯提安薩爾加多,在一張張照片中,所凝視的不只是人煙罕至的世外奇景,也是活在貧窮、疾病與剝削之下的芸芸眾生百態。自身也深諳攝影的德國導演文溫德斯,醉心於薩爾加多的攝影美學已有二十五年之久,終於如願與薩爾加多長子朱利安諾聯手執導,甚至親自在幕後獻聲配音。片中在追尋薩爾加多一路走來的成長過程、創作軌跡與家庭婚姻之餘,兩人也收拾好行囊、帶上攝影機,跟隨著薩爾加多的《創世紀》計畫,一同踏上前往世界盡頭的旅程,探索在人類永無止境的擴張開發之前,地球最赤裸原始的面貌。 【綠色工作坊】留著一片風景/植物日記授課講師│鍾欣穎(ZIAI Studio自愛—負責人) 現代工業規格化製作物件的時代,使得手工與工藝的事物慢慢被快速與廉品所填滿,間接影響台灣早期精緻產業的沒落,連帶的這些工藝面臨無人傳承之窘境。相信每個人年少時都曾感受過陽光透過璃花灑進房間的時光,我們將台灣生活的日常,化作元素,運用「古窗花玻璃」與「鑲嵌工藝」兩樣元素作為創作發想,將生活中收集而來的一葉,一花,一景,融合於窗花玻璃中,用植物寫日記,用鑲嵌封存記憶,記事在斑剝的牆上,或成為你頸上的風景。 4/16 【地球電影院】咖非正義 Black Gold導演│馬爾克‧法蘭西斯 片長│77min 作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飲料,全球每天喝掉20億杯咖啡,在這個年產值超過20兆台幣的驚人產業,咖啡是僅次石油之外全球最大宗的交易商品;一杯濃縮咖啡需要50顆咖啡豆研磨,背後代表的是相當於全台人口的啡農辛勤耕作;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當你在享用一杯卡布奇諾,遠在衣索比亞的農民,所獲得的利潤甚至少於一塊美金!由英國知名獨立製片導演法蘭斯兄弟所執導的電影《咖非正義》(Black Gold)),深入探討咖啡產業的幕後秘辛:驚人暴利與層層剝削,造就了不為人知的全球咖啡供應鏈!這部劇情精彩、張力十足的電影《咖非正義》,在全球引起廣大迴響,不但獲得日舞影展重金補助,更奪下英國獨立製片獎最佳成就大獎!它將揭露:一杯100元咖啡造就了全球連鎖的咖啡店,卻導致數千萬咖啡農瀕臨破產的驚人事實……。 【綠色工作坊】咖啡袋裡的麻布偶授課講師│古曉茵(offoff theatre創辦人) 因為單純地喜愛插畫與創作,即使所讀並非本科系,從2003年開始便毅然決然地投入插畫工作至今,作品涵蓋網頁、廣告、出版、報紙與雜誌。除了舉辦個展與聯展活動之外,更於2015年成立自己的品牌「offoff theatre」,期望將產品化為劇場形式,結合自己的插畫與手作物,帶給人們更加有趣的產品以及延伸其外的想像與感受。古曉茵老師將引導大家,利用咖啡豆的麻布袋,以帶著自由感的手縫方式,配上簡易的刺繡和手作技巧、毛線與布料,製作出可愛又有個性的麻布偶! 4/22 【地球電影院】沉默的食物 Our Daily Bread導演│尼可拉斯‧葛霍特 片長│96min 歡迎蒞臨食物生產大本營!這裡沒有自然法則,只有最先進的高科技機械,鎮守在農場、養殖場和屠宰場,操控生命的起落。偌大冰冷的工業廠房裡,牲畜都要乖乖躺上生產線被吊掛、放血、剝皮、掏膛、解體,分工令人嘆為觀止。在這供養世界的龐大機制中,人類只是小小的傀儡。導演走訪歐洲各國,揭露日常飲食背後的冷酷真相,無須言語,便讓影片呈現懾人的超現實氛圍。 【綠色工作坊】壹日餐桌 手沖豆花教學授課講師│黃柏堯、陳韋君 吃在地、享當季,重新發現地方的特色與魅力,聯繫土地與人的距離。從日常飲食的層面,與大家共享一個更加安心的未來。讓我們回歸食物的真實樣貌,秉持為家人料理的心意,親手製作一杯健康無負擔的豆花。 4/29 【地球電影院】四季之庭 Venetia's Garden導演│菅原和彥 片長│99min 京都大原的山麓鄉間,一處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古老民宅,住著來自英國的貴族女子凡妮莎‧史密斯。出生在傳統英國貴族家庭,凡妮莎擁有人人欣羨的家境,但她卻對上流社會的名流生活心生厭倦,於是在19歲決定到世界各國旅行,繞了地球大半圈,最後在日本定居、結婚生子。凡妮莎深深受到日本的庭園文化的吸引,她融合日本傳統庭園文化與英國鄉村田園風格,種植超過200種香草,在京都大原創造出獨樹一格的四季之庭,歷經波濤萬丈的前半生後,她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寧靜及慢活人生。 【綠色工作坊】優居植人 組合盆栽授課講師│陳聖文(織品藝術家) 嘗試透過自己的創作,找回環境與人文的平衡,要求對環境議題更具行動力,甚至視作自身的責任落實,以作品喚醒對大自然的尊重。本身熱愛花藝的他,透過「植物介入生活」,引領我們經由雙手讓每盆多肉植物都能成為一件藝術品,展開一段與植物間的溫柔對話。
另類環保議題闡述
環頸雉/刺繡繡線、繡臺、女性衛生用品 化垃圾為藝術品:陳聖文的另類環保議題闡述 撿垃圾進焚化爐很可以理解,但以垃圾為藝術創作題材,大概就很難想像吧?就有這麼一位年輕藝術家陳聖文,竟然以垃圾為媒材,將之脫胎換骨,成為讓人驚豔的藝術品。 乍看陳聖文的作品,先會被那細膩、優雅,以及各種保育類動物造型的美感表現所吸引;再仔細端詳,不只驚豔,更會驚訝於,那一幅幅作品,竟然是菸盒、破襪子、鋁罐蓋子、泡麵包裝……等,被人棄置的垃圾,再結合手工刺繡而成。美感造型、垃圾、手工刺繡,看似完全不搭嘎,卻又巧妙的創作結合,就從陳聖文與嶺東科大的「淨愛高山」團隊的相遇開始。 一次偶然機會,四個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播科系大學生:張雅雯、羅敬邦、黃覺深、林珮萱,攀登雪山;登頂眺望,除了峰峰相連,震撼絕美的壯麗山景之外,呈現在他們眼前,更多的卻是散佈在箭竹叢周遭,以及掩映在山莊旁的一堆堆垃圾。下山後,分屬三個不同國籍的這四個大學生開始省思,百岳是大自然賜予台灣這座小島最珍貴、神聖的禮物之一,而爬山的意義也不該只是一昧追求攻頂,更不該隨意棄置垃圾,造成山林土地的負擔。於是,這四人組成了「淨愛高山」團隊,想用自己的力量,回復屬於山的本來自然面貌。 「體力夠嗎?」、「裝備都揹不動了,還揹垃圾下山?」、「有車嗎?怎麼上山?」、「你媽媽知道嗎?」、「撿垃圾跟設計是兩回事吧?」……眾多質疑,反成了「淨愛高山」的動力。為了鍛鍊體力,他們從嶺東科大操場一路跑到東海大學──「加油,再跑六公里就到了!」「加油,再……」就這樣,四個人相互勉勵,從一座山爬到另一座山;從奇萊山到玉山,翻越超過一萬公尺,將萬件垃圾,一袋又一袋,從山上撿下山。垃圾檢下山後,可不是送進垃圾車,而是透過這四位視傳系學生的創意,製作成「淨愛高山」畢業專題。同時,他們也在網路上發起淨山活動,邀請社會大眾一起上山撿拾污染環境的垃圾,並透過設計與紀錄片,表現台灣山林目前的環境遭遇,傳達人類與自然間的關係連結,期待讓更多觀者一同感受台灣高山的壯麗與哀愁,看見淨山者們的精神與希望,更傳遞對於環境的省思。 淨山,讓這群年輕人發現了爬山的另一種意義;過去他們是為了賞景而上山,現在則是為了淨山而上山;淨山,登山,不再只是為了攻頂,而是用心於過程的每一步伐、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這群年輕人腳踏實地傳遞著一個精神──敬愛高山,也淨愛高山;「進」山,用雙腳領略台灣山林之美;「敬」山,用雙眼觀看自然景色;「淨」山,用雙手撿拾山裡垃圾;「靜」山,用真心回復山林面貌。每一個淨山經驗,都讓他們重新發現爬山另一個意義,而淨山對他們來說,更可以說是「衝擊與改變一個人的過程」,顛覆以往的思想,重新認識自己和環境的關係。 「我是在參加『新一代設計展』時,看到他們的作品。原本是好奇,後來是感動,覺得有一群跟我年紀相仿的大學生,竟然把長期被忽略的環境議題賦予了一種不同的表現形式。而且,不但從自己做起,更讓其他人看到這樣的反思與行動。因而也讓我意識到,我對這個大環境是不是可以再多做些什麼?」與「淨愛高山」的幾位夥伴相識後,原本就是學設計的陳聖文,讓淨山撿拾下來的垃圾發揮了更大的創意空間,「我本來就對刺繡很有興趣,但最初只是業餘、做好玩的。但做了幾件刺繡作品後,逐漸意識到,如果我這麼喜歡這種媒材,是不是應該讓它更具意義?能不能賦予這種傳統手藝新生命?」一系列《垃圾不是我的衣裳》聯名作品因而誕生。 對陳聖文來說,從小就喜歡的刺繡是一種極私密、自我的書寫記錄方式,而從山上撿來的垃圾,則是極其外在的呈現,「將很外在與很內在的兩者相互碰撞、摩擦,把自己的想法帶到作品中,透過形式轉換,將概念傳達出來。」無論是鋁罐蓋做成的穿山甲、泡麵包裝做成的台灣戴菊、檳榔盒製成的煤山雀、菸盒做成的台灣獼猴身軀……粗糙外顯的垃圾和柔軟細膩的刺繡所形成,視覺上的衝突感,不僅吸睛,也發人省思。透過人們不經意留下來的各種垃圾與一針一線穿梭的傳統工藝結合,形成極具對比的衝突感。 草鴞/刺繡繡線、繡臺、鐵片 凝神欣賞陳聖文作品中美麗的刺繡,才驚覺這些竟是來自於眾人拋棄的垃圾,然而繡品上的這些身影卻已因為人為的糟蹋、破壞而逐漸凋零。「2016日本大阪藝術博覽會」,陳聖文獲邀參展的15件作品,在開幕第一天就被日本收藏家訂走了7件。收藏家們欣賞的,正是這種衝突的美感,以及環保議題透過藝術作品的另類闡述,更讓人看見其核心價值。不只以環境議題為創作主軸,生活上,陳聖文也實踐垃圾減量、不買瓶裝水,隨身總是一瓶水壺的他,期待能以作品喚醒大眾淨愛高山,也敬愛高山,還給大自然本來的清淨與美好。同樣身為地球的一份子,當我們在欣賞美麗的山林,也不要忘了「彎個腰,伸個手」,一起還原最純淨的山林之美。 台灣水鹿/刺繡繡線、繡臺、鐵絲、棉線 黃喉貂/刺繡繡線、繡臺、衛生紙、糖果包裝紙
山仍在,有開始就不會太遲
山之道 X 藝術家陳聖文 山行訪談__Ⅳ 不完整的行前準備 「山開放了,人們蜂擁而去了,然後呢?」 山林政策解禁,肺炎疫情影響,加上社群網絡推波助瀾,奔向大山、走入森林的浪潮勢不可擋。而商業化、觀光化的大舉入侵也就無可避免。看看熱門登山路線上,放眼望去,除了人,那些盤據山頭一模一樣的帳篷就是最現實又無奈的證明了。 已有幾年山齡的藝術創作者陳聖文,喜歡爬山,當然也鼓勵爬山。大學時期的淨山活動機緣起,他便驚覺這片土地承受了莫大的負荷。文明建立方便的機制,豢養了怠惰的心理,不斷地製造生產並消費,竟而造成廢棄物循環增生。他意識到,當人們缺乏完整的行前準備(包含心理上,觀念上),只是興致勃勃地跟風,以業者們削價競爭的套裝行程輕鬆出發,繼而將都市裡的習性帶入山中,強加給了山,那麼,一切的意義何在? 山就是山,是獨立於世的生命,不是供休憩納涼的自家後院。人們進入山林的動機也許無害,怎麼對待才是關鍵。人們走進其中往往只帶走了身體,產餘的、剩餘的、多餘的,以為眼不見,即為淨。若生命是難能可貴的,又怎忍心如此無所謂?從不同山岳,一次一次,大大小小,撿不盡的垃圾中,陳聖文清楚看見了一直以來人性對自然環境的輕蔑而導致的戕害。他知道人性不變,但行為模式可以修正,就像他秉持的一個信念,每次創作多少會有條件上、技術上困難的部分,但只要是真心投入的堅定心態,就沒有不能解套的。 與山的默契 陳聖文笑說以前爬山,一心想的是登頂,現在是在過程中感受結實踩踏的每一步,以及完成跋涉後切實的痠痛。那一步一步的節奏就像他一針一線反覆的刺繡與編織動作般,給予他很大的滿足感,只不過一個是身體上,一個是精神上的。 走入山,於他是一個專心的時刻,慢下來,專注於環境細節,專注於同伴互動,放下腦中雜訊(就像微弱,甚至消失的手機訊號),凝聚的情感面,重新綰結了「我」與周遭的一切。 他還聊起,爬山的時候利用登山杖上階下坡,可以減輕雙腿、膝頭與腳踝的負擔,一般來說是左右雙杖並用,但他則不。在山途,無論怎樣的崎嶇險峻,他向來只倚賴一支登山杖,騰出來的手,就一路抓樹幹、摸泥土或撐抵石塊輔助前進。透過真實的碰觸,他可以將全身的疲累,甚或內心的不安通通交給山分解,而山會饋予他最穩定而堅實的力量。如此習慣,類似一種儀式感——那樣無聲的溝通,大概已經是他與山之間的神秘默契了吧。 用藝術安靜守護 陳聖文內心底那份根生的關懷,觸動於山,延續於山,進而擴及生存的環境。 藝術創作,是他熟練擅長的說話的方式,表達的工具。所以,他將撿到的垃圾以巧思縫入作品中形形色色動物們的動靜姿態與肢體語言裡,不指責或大聲疾呼,就像他與山無聲的交流,期盼透過動人的藝術表現,輸出訊息,進行溝通,而後感同身受,終於正視並嘗試改變行為。 若上山是一種學習,那麼下山之後的獲得是什麼呢? 「透過爬山、淨山,我更確信環境保護的價值是重要的。當這樣的價值觀投射到身旁的人事物時,雖然不免會看到讓我沮喪的狀況,可是那同時也更加強並堅定了不管是藉由行動或創作,在這個意志與議題上,自己都還有許多必須努力之處。」陳聖文如是說道。 的確還有很多尚待努力。再一次踏上山徑之前,不妨停一下,想一下,我們該帶什麼走入山裡,又不該把什麼留在山裡。有開始,就不會有遲。真正遲的是有一天,山仍在,但山的靈魂不在了。 藝術家_陳聖文 作品以淨山後撿拾來的人造垃圾,融入針、線這類具手心溫度的媒材,結合台灣特有生物作為主題,以刺繡的形式栩栩呈現,用環境的主題勾勒出深藏於我們身處於這片土地的潛在記憶。不僅止於藝術表現,陳聖文更實際投身於關心環境、社會議題,以創作力、行動力向觀者傳遞著與台灣這片土地共生的深層締結。
透過氣味,給你不一樣的簡單生活
透過氣味,給你不一樣的簡單生活 2018 台北簡單生活節 2018 a Simple Day 台北簡單生活節與伊日美學生活 YIRI LIVING 聯合策劃。在生活策展區域中的「五感生活/Pure Market」,透過《 氣味島:SCENTS 100 》策展概念;以氣味為媒介,構築島嶼故事。 2018年,大家所熟知的「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ESCENTS」正式轉型成「伊日美學生活 YIRI LIVING」 ;從2001年代理加拿大知名芳療品牌ESCENTS開始,透過香氛改善人們生活品質,於全台各大百貨設立營業據點;走過17個年頭,伊日美學生活不斷調整理想中的生活方式,轉型後帶給大家全新的樣貌與系列商品,傳承不變的理念 —— 向大地學習的心。 伊日美學生活,多年來致力於尋找這座美麗島嶼的氣味故事,2007年開始了第一屆《尋找台灣新味道》調香比賽,每年在眾多調香佳作中選出經典「台灣味」,深信香氛不僅能紓緩身心疲憊與改善生活品質,氣味所引發的嗅覺感知,是能夠憶起你我的生命經驗,並創造與土地的深刻連結。 在本屆2018 a Simple Day 台北簡單生活節中,我們提出《氣味島:SCENTS 100》的概念,無所不在的氣味,看不見、摸不著,卻是感知生命、記憶生活的深刻媒介;現場將運用100種物件打造「SCENTS 100氣味展」連結日常中的100種氣味,透過氣味串連你我之間的連結;而活動現場,將有「調香體驗」以及藝術家陳聖文「手作刺繡教學課程」;並提供伊聖詩ESCENTS、優居選品URBAN GALLETY、曖曖.內含光之經典產品,喜愛香氛、搜集好物的你絕對不能錯過。 在紛擾的社會裡,我們專注在氣味的發掘與傳承,以綠色生活為核心,創造出令人舒心的香氛產品,邀請您12/1、12/2一起體驗五感生活,透過氣味,創造不一樣的簡單生活。 精采活動 ‧ 搶先曝光 ▌SCENTS 100氣味展 無所不在的氣味,看不見、摸不著,卻是感知生命、記憶生活的深刻媒介;有人因為芳樟香氣,憶起已逝慈愛祖母充滿想像的衣櫥;有人無意間嗅聞到薰衣草氣息,勾念起親愛母親溫暖的懷抱;有人驚豔於山雞椒明亮的氣味,意外找到人生方向;異鄉游子在清新甜美的甜橙香氣繚繞中,彷彿回到陽光燦爛的故鄉,也忍不住就想起巷子口最愛的那家小商店…… 本屆簡單生活節,我們將帶領大家感知氣味,透過100種物件連結生活中的100種日常氣味,邀請民眾與我們一起構築屬於第五感官,氤氳繽紛的氣味島奇幻地圖,並分享屬於自己的氣味故事。 ▌植物圖鑑 ‧ 手作刺繡feat.藝術家陳聖文 對於環境議題的重視,透過刺繡,表達對於文明與環境議題間的雙向思考,修補、縫合人類與環境之間複雜微妙的依賴關係。 植物是人類生活中最安靜的存在,不聲不響悄悄地生長著,哪怕是一面滿滿雨漬青苔的磚牆、亦或許是懸掛在老舊鐵花窗的石蓮花,一片落葉、一朵綻放的花苞,都是大自然在我們身邊最溫柔優雅的體現。 我們邀請到擅長以刺繡的方式將人類所製造的廢棄物結合藝術美學,傳遞台灣生物種所面臨到之生存處境的藝術家陳聖文,在現場與大家分享刺繡創作經歷與刺繡教學。 ▌香氛精油棒.調香體驗 現場可挑選最適合自己的氣味,親手製作專屬「香氛精油棒」,可作為隨身香水或按摩油或指緣油,將氣味填入精緻小巧的滾珠瓶中,隨身帶著走。 ▌經典商品 現場提供伊聖詩ESCENTS、優居選品URBAN GALLERY、曖曖.內含光等品牌商品,包含:香氛機、天複方精華、經典香竹、精油蠟燭、氣味島紀念書籍,等你來挑選。 ※現場將發送限量小禮物,喜愛各式香氛、支持綠色簡單生活的你,歡迎來現場認識我們! 2018 a Simple Day台北簡單生活節 ‧ 活動資訊 活動日期│2018.12.01〈Sat.〉 — 12.02〈Sun.〉,11:00 — 22:00 活動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一號〉 入場方式│自由入場 活動訊息│2018台北簡單生活節 ※ 「YIRI lIVING伊日美學生活」位於生活策展區域中的「五感生活 / Pure Market」〈四連棟倉庫〉
陳聖文的另類環保議題闡述
撿垃圾進焚化爐很可以理解,但以垃圾為藝術創作題材,大概就很難想像吧?就有這麼一位年輕藝術家陳聖文,選擇以垃圾為媒材,將之脫胎換骨,成為讓人驚豔的藝術品。 乍看陳聖文的作品,先是會被那細膩、優雅,以及各種保育類動物造型的美感表現所吸引;再仔細端詳,不只驚豔,更驚訝於,那一幅幅作品竟然是菸盒、破襪子、鋁罐蓋子、泡麵包裝……,被人棄置的垃圾,再以手工刺繡而成。如果創作本身是一個巧妙結合,那麼,一切也可以說是從陳聖文與嶺東科大的「淨愛高山」團隊相遇開始,「我是在參加『新一代設計展』時,看到他們的作品,原本是好奇,後來是感動,覺得有一群跟我年紀相仿的大學生,竟然把長期被忽略的環境議題賦予了一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不但從自己做起,更讓其他人看到這樣的反思與行動。因而讓我也意識到,我對這個大環境是不是也可以再多做些什麼?」 陳聖文開始要求自己,對環境議題要更具行動力,甚至當作自身的責任去落實並完成。於是,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原本就力行回收、不亂丟垃圾之外,垃圾減量也成為目標之一。嶺東科大「淨愛高山」的四位成員,走過雪山東峰、玉山主峰、金柑樹山、鳶嘴山、奇萊南峰和北大武山,撿回了上百公斤垃圾,之後結合了紙材,讓垃圾鑲嵌在明信片中,成為獨一無二的手作明信片,不僅重新詮釋從淨山活動撿拾來的垃圾,也讓社會大眾反思,人類所製造的垃圾不該由山林承受。與「淨愛高山」的幾位夥伴相識後,原本就是學設計的陳聖文,讓淨山撿拾下來的垃圾發揮了更大的創意空間,「我本來就對刺繡很有興趣,但只是業餘、做好玩的。但做了幾件刺繡作品後,逐漸意識到,如果我這麼喜歡這種媒材,是不是應該讓它更具意義?能不能賦予這種傳統手藝新生命?」刺繡與垃圾的異材質結合,激盪出了不一樣作品型態火花。 對陳聖文來說,從小就喜歡的刺繡是一種極私密、自我的書寫記錄方式,而從山上撿來的垃圾,則是極其外在,「將很外在與很內在的兩者相互碰撞、摩擦,把自己的觀念帶到作品之中,透過形式轉換將觀念傳達出來。」無論是鋁罐蓋做成的穿山甲、泡麵包裝做成的台灣戴菊、菸盒作成的台灣獼猴身軀……,粗糙外顯的垃圾和柔軟細膩的刺繡所形成視覺上的衝突感,不僅吸睛,也發人省思。「2016日本大阪藝術博覽會」,陳聖文獲邀參展的十五件作品中,在開幕第一天就被日本收藏家訂走了七件。收藏家們欣賞的,正是這種衝突的美感,以及環保議題透過藝術作品的另類闡述,更讓人看見其核心價值。 不只以環境議題為創作主軸,生活上,陳聖文也實踐垃圾減量、不買瓶裝水,總是隨身一瓶水壺的他,期待能以作品喚醒大眾淨愛高山、也敬愛高山,還給大自然本來的清淨與美好。 關於 陳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畢業嘗試透過創作,找回環境與人文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