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Yu Mei Huang _ 一片日光

      如果大自然是我生活的調劑,那織造就是出口。   先來做個想像練習,電話那頭傳來郁媚的聲音。假如生活沒有了織品會是什麼樣子呢? 進入 Royal College of Art 的第一堂課當頭棒喝,令她重新思考織物與人的鏈結。織物之於日常,緊密到容易被遺忘的程度,郁媚透過生活取樣,將那些日常感知用不同視角反覆推敲,在編織中嘗試的每一步,揉雜穿引成對生活的回應。 起初升學時一心嚮往服裝設計,意念上是美好甚至有點酷酷的。只因幫媽媽做訂製服的設計師建議她從布料開始認識,進而進入輔大織品系。在大三的項目分組後認定接下來對針織發展的決心,爾後進入皇家藝術學院,以針織女裝完成學業,並在倫敦時裝週發表系列服裝。從一根紗線變成一塊布料的過程,在織造中她找到神馳的樂趣。 不過在針織世界看似怡然自得的她說道,自己從小過動、容易失去耐心,搭配心急的性格,使她開始接觸織布這件事時不斷與自己打架,耐不住性子的她並反覆嘗盡編織的叛逆。透過 2019 年發表的「A Therapeutic Space」系列,她告訴我,過去的她總想征服「織布」這件事,但不知不覺中,她在織布的過程中感到心靜、踏實,甚至是被織布這個過程療癒,與它取得巧妙的平衡。如其名,郁媚在織造的創作過程中找到生活的出口,在針織的世界裡感到安心,誇大的說,是有點依賴這片舒適圈。靈活的針織技法,就像郁媚給我的感覺,能透過各種生活經驗,去談及每個問題的答案,把自己的彈性拉到最大,似乎想法自然會成型。   比起加緊腳步建立品牌的模樣,她分享在 RCA 時教授鼓勵學生去發展創作的各種型態。它可以是日常衣物,也可以是靜物雕塑,又或是一場動態展演,郁媚想花更多心思去探尋針織的在這其中的可能性。受困於疫情的她回到台灣,這陣子先是發表在英國期間的創作「The inner space」,並在其中加入印花的技法及 Tufting 技術。每次的創作,都是將過去累積的能量精簡、濃縮再轉化到布料上。如果以往我們對針織的認識,是來自童話故事裡奶奶手上的鉤針,那現在郁媚就像新時代的編織鬥士,讓觀者看到作品後會覺得,啊!原來編織可以這樣玩呀。 訪問的當下,我在很吵雜的公車亭,郁媚則是剛從前一晚與朋友的聚會清醒。彼此都受了一點外力影響著對話,但我聽得出針織降落在她心中很重要的位置,當她說出「離不開了」,作品就注入更多的生命,或許生活有再多費心的事,針織都能撫平,按一下右鍵然後重新整理。看來在還不能回去倫敦之前,我得把握時間,用郁媚最喜歡的陽光,把她拉攏到高雄駁二店裡,好好地跟大家碰個面,敬請期待三月的消息!   一片日光|Yu Mei Huang 個展 展覽地點|高雄市鹽埕區大義街 2-3 號 C9-14 倉庫|伊日好物駁二店 展覽時間|即日起至 04/25 週一至週日  12:00-19:00 伊日好物 YIRI GOODS 粉絲專頁   Yu Mei Huang Instagram 連結 Yu Mei Huang web 連結  
  • 顏石蠟筆,撿起一顆大自然作畫

      觸動感性與理性的產品背後_Studio Unto   Studio Unto 於 2014 年成立美國紐約市。 Unto 表示藉著、到達某一處的意思,作品如其名,為要喚醒使用者的五感與對美的情感而創作。他們的每項設計分別承載了不同面向的意識,思考不分年紀、文化,搭建使用者與物件合一的管道,聯繫產品的永續情感與透過時間刻劃出的獨一價值。兩位工業設計師 Angela 與 Mish 分別在設計上時而有許想法上的衝撞與矛盾,過程中以理性與感性的合作互相挑戰對方激盪出新的想法,就像是圓裡有方 ,方裡有圓。 她們說,在紐約早已習慣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刺激五感的體驗,所以開發產品的設計思考,就直覺是以「感官」做引線,舉例在紐約產出的「顏石蠟筆」,目的是希望透過手動繪畫,串起過往的記憶,我的理解像是到了海邊拿起石頭,在另一顆石頭上寫下自己的回憶,亦或ㄍㄨ是在地板上,用石頭替代粉筆畫出跳格子遊戲;而顏色呈現,則取材自累積了好幾萬年的大自然配色,讓一顆蠟筆本身帶有豐富的平衡色彩,也許長大後,我們真的都受限了曾經天馬行空的腦袋卻不自知,Unto 重新定義了畫筆的樣子,用觸覺與視覺產生。 Unto 作品介於探索工業、文化、物件和使用者間的關聯,由大自然為靈感與工業美學之間相互激盪與融合,發展出兼具傳統與創新的獨特體驗與想像空間。創立了品牌後,她們定位自己成為探索台灣工業環境與文化的團隊,再試著連結產出的物件,與使用者之間的關聯,其中一項藤編工藝與折疊椅凳的結合,也來自對台灣工藝的著迷,而近期緊鑼密鼓地執行的開發專案,是以「聽覺」為主角的聲音明信片,讓當下的聲音被保存,我覺得很有趣,在語音信息隨手可得的現在,人與人之間僅剩手機的記憶體,Unto 選擇用傳統又浪漫的方式留下時間,收藏在具體的生活裡。   我問她們回到台灣後,會不會擔心要花很多心思去習慣,畢竟長時間待在紐約,環境也改變了好多,很多都是過去的記憶,Mish 說,顏石蠟筆確實是在紐約的想法,對視覺畫面的想像也是從當地開始,帶來台灣起初也挺害怕商品形象,會與原先的想像有所差異,但她們帶著蠟筆到金瓜石、陽明山等地拍攝,卻在台灣的土地上擁有更棒的呈現,至於其他生活上的細節,Angela 表示食物就已經足夠讓她瞬間扎根了,尤其是滷肉飯。 看著這些作品,也曾是工業設計系學生的我,其實蠻驚訝這麼感性的想法可以被實現,她們老實說,畢業後就只想著創造東西,老是被說太像做「搞藝術」的事,彼此就需要時常互相檢視,不能讓其中一個人過度向感性靠攏,否則也很難做事吧!未來還想嘗試更多的材質,像是編織、陶,甚至是最近感興趣的玻璃工藝,就像許多衷於熱情的人一樣,總是希望自己喜歡的事物也能被很好地分享,Unto 會繼續從人的感動出發,連結五感拿出更棒的作品!   更多 Unto 資訊,請參考 Unto Instgeam 更多居家生活用品資訊請參考 伊日好物 YIRI GO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