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兩個福爾摩沙》王煜松個展

      王煜松個展 Wang Yu-Song Solo Exhibition     事情發生在 2015 年過後的一個禮拜,地震結束後,我走在倒塌的大樓旁邊,當時傾斜的大樓並未拆除,而且救護人員也正在搜尋尚未離開大樓的罹難者,花蓮政府請來許多的吊車支撐著尚未倒下的建築體,周圍架起的大型頭燈顯得格外明亮,導致肉眼在看建築內部時,陰影顯得更為深沉,似乎每個陰影處都讓人產生罹難者就在那裡的想像。 隨著我慢慢離建築體而去,燈光也漸漸恢復成平時只有路燈的光線,我慢慢地意識到柏油路上有更多大小不一的裂痕,再更仔細的把專注力放在裂痕上時,會察覺到整條路上全都是,甚至已經到路面裂成兩半的慘狀,裂縫中產生了相同的陰暗感,不禁讓人想像這些陰暗的底部到底是什麼模樣?裡頭還會有什麼東西的存在? 當以理性且科學的角度在想這個裂縫的時候,心裡明白柏油下是土壤,而土讓下是地殼 ……,通過地心後就是地球的另一端,花蓮發生這麼嚴重的板塊位移的同時,另一端的風景又是如何?而我瞧著裂縫越久時,我忽然感受到一股不可思議的想法在腦海中浮現:現在的我正在黑夜中步行,而對面會不會有一群人也同樣在行走著,而且是在白天以相對於我們方向倒著行走。當我想到此刻更倍感震驚,猶如哥倫布一路西行,又回到了原點的那般震撼,確實世界是圓的,確實真的有人存在,就在我腳下,那裡是一個同步的世界,而從我出生到現在,我才那麼切身的意會到這樣的事實,而那裡是地球上最遙遠的距離。   藝術座談|與談人 – 陳蕉、顧世勇|伊日藝術計劃 07.11(六)15:00  ▌陳蕉 CV 台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 副教授兼任所長 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科學博士 研究領域|數位藝術、新媒體影像美學、當代藝術、科技藝術 專書|2009 法蘭西斯.培根 – 感官感覺的邏輯 Gilles Deleuze原著,陳蕉(譯) 台灣,台北/苗栗 3月   ▌顧世勇 CV 台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專任教授 曾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 所長 曾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視覺藝術學院 院長 1996 法國國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科學---造形藝術博士 1991 法國國立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空間藝術國家高等文憑 研究領域|空間裝置 、影像多媒體、觀念藝術、數位藝術、藝術哲學、現代藝術理、當代藝術理論 《兩個福爾摩沙》王煜松個展 展期|2020.07.04(六) – 07.26(日) 地點|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 地址|台北市南港區八德路四段 768 巷 5 號 4 樓之 1 電話|02-2786-3866 時間|Tue. – Sun. 13:00 – 19:00 週一休館  
  • 《失去之歌》吳家昀個展

      吳家昀個展 Wu Chia-Yun Solo Exhibition   學院至今,藝術家吳家昀的創作專注於劇情電影的製作及研究;基於對影像本質的好奇,亦開啟了跨媒材形式的實驗和實踐。透過攝製電影的經驗,藝術家將敘事方法、場面調度、攝影機觀點等思維應用於視覺藝術,經由解構鏡頭語言和剪輯邏輯,轉換電影其平面音畫的表現形式成為存在於立體空間的影像裝置,重構以哲學為基礎的時間媒體,並由媒材的特性轉化為作品本身。   「電影空鏡頭」(以下簡稱「空鏡」)具有場景轉換、時間流逝等功能外,亦象徵著情感及情緒的延伸。此展探索藝術家於家族、國家和世界間徘徊的處境,藝術家帶有意識的將獨立影像編輯為無意識的游移,在習慣的抓拍中刪除人物作為主體的視角,透過物理的留白、重疊與遮蔽,以全然的空鏡交織成為一國籍不明確之旅者的世界觀。當空鏡脫離敘事的序列,它所承載的虛無如同旅者於塵世間尋求歸屬;而當家昀離開家庭與國界,未定的身份也注定了靈魂的流離,賦予了狀態的孤立。 《失去之歌》為一介於動態與靜態、敘事與非敘事、抽象與物質間的灰色場景,以空鏡和裝置策劃一場靜止的時空並書寫一齣意識流日記。此展探究著電影技法與藝術表現何以在時空邊界展現事物的一體兩面,且在後設觀點及私人情感之間試圖重新定義「本質」之事,處理遺憾的不可視和不可觸。   開幕座談|與談人 – 陳永賢、王俊傑|伊日藝術計劃 08.14(五) 16:00      《失去之歌》吳家昀個展 展期|2020.08.06 – 08.30 地點|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 地址|台北市南港區八德路四段 768 巷 5 號 4 樓之 1 電話|02-2786-3866 時間|Tue. – Sun. 13:00 – 19:00 週一休館  
  • 《她山》黃沛涵個展

      她山 All Her Bright Times 有時候,我們必須透過想念,才能真正開始理解一個人。   我們總是在回望過去時,才意識到自己成長的經驗,與「國/家」或「父權」等意識形態始終脫離不了關係。而對於父權的抗拒,及其因此延伸而來之對於「大人」的反叛,也是藝術家黃沛涵一路走來的創作議題:從過去明顯帶有女性主義色彩的「肉身童話」系列、到後來關注歐陸移民/難民與國家政策的系列畫作等,皆是此脈絡下的思想成果。連結母親與藝術家的「(救國團)青年活動」,在過去則是黨國所設定的教化場景,甚至包括「需要被征服的山岳」也是被設定的「挑戰」;征服它才是有為青年。而美好家庭,更要親近自然以培育身心健康的下一代。自然與風景,成為某種國家教化所必須的人格設定場景,而如今,它透過家庭相本被流傳下來,展示的是青春有為的「國家青年」。   這次,我們將展出藝術家更臻至成熟且全新面向的作品,它揭露了黃沛涵與母親之間的各種羈絆,且如何影響她對於女性與專業工作者在家庭與社會上的角色認知,特別是在經歷了喪母之慟與初為人母的喜悅之後,如何再次剝除附加在身上的假面肉身。並藉由時間的堆疊與破碎,再次回頭、由外而內地審視自身,想望與紀念其母親。我們將訝異地發現,時間絕不是單純地前行,而是在無數的重複與相互掩映下, 揉雜而出總是相似的面貌。正如同其畫作所運用的方法論,場景被重組,而現在潛行於未來。女孩/ 女兒如何理解母親的時代與記憶,以及黃沛涵對於過去的想像與未來憧憬,皆被潛在地編織、交纏在此系列畫作裡。濃郁、不透徹且帶有高度白粉顏料的色彩,恰與那清晰、彷彿歷歷在目的「相簿」成顯著對比;明亮的戶外場景被抑鬱的天空所取代,而澄澈溪流也成為靜默的一片藍色。或許,這才是人生與記憶真正的顏色。   《她山 All Her Bright Times》黃沛涵個展 展期|2021.04.29 (Thu.) – 05.22 (Sat.) 地點|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86巷1號 時間|Tue. – Sat. 13:00 – 19:00 週日、一休館   *詳情請參考 伊日藝術計劃 官方網站   策展人|賴駿杰 Jay Chun Cheih Lai 贊助單位|台北市文化局
  • 《永遠的第十二夜》吳敏興個展

    吳敏興|三大男高音|油彩、畫布 170×170 cm|2017   等到聖靈從上澆灌我們,曠野就變為肥田,肥田看如樹林。 ———《以賽亞書》,第三十二章、第十五節 時間是千禧年的冬天;地點是巴黎瑪黑區的一棟老公寓。 公寓裡有一個閣樓,有一扇白色的木窗、一扇白色的天窗。窗邊有張半圓形的木桌,桌上擺放著一盆暗紅色的巧克力秋英,還有兩張椅子,一座櫸木畫架。畫架上擺著一張白色的畫布,畫布上的白色油料透出底層淡淡的墨色,還有一些草草的炭筆線稿。畫架前站著一個男人盯著畫布,白色沙發上坐著一個女人盯著筆記本上的線譜。他是藝術家吳敏興,而她是吳敏興的妻子阿潘。 閣樓的工作室很小,有一個小小的客廳和臥室,一個小小的廚房。流理臺旁有一個盛滿水的木桶,裡面泡著很多空的紅酒瓶。在巴黎的這段時間裡,他每個晚上都睡得不好,所以他每天都要喝好多好多酒。夜很深、但是他的精神還是很好,他心裡想著,他想蒐集這些酒瓶上的酒標,他想做一件拼貼的作品。他睜著眼一邊想著,突然間他聽到詩歌的聲音,轉頭一看,壁爐上的天花板破了一個大洞,有一道乳白色的光芒穿透下來,有好多好多天使抱著禮物,緩緩地飛降下來。 他急忙起身迎接,心裡好感動,他對天使們說:「這些禮物太多了,我裝不下了,已經足夠了!」 那天晚上他睡得很好,他心想,愛是關於給予、關於分享。天使給了他力量、給了他創作的天賦,也給了他很多很多的苦。他的話總是不多、他總是靜靜的接受,他想,他要把他得到的一切分享給他人,用文字、用繪畫、用他的痛苦和快樂,轉換成一件件美麗的作品。   吳敏興|花店|油彩、畫布 91×72 cm|2011吳敏興|最後的梯田|油彩、畫布 100×150 cm|2010 《永遠的第十二夜》吳敏興個展 The Twelfth Night Forever 展期|2020.04.28 (二) -2020.05.17 (日) 地點|伊日藝術計劃  地址|台北市南港區八德路四段 768 巷 5 號 4 樓之 1 電話|02-2786-3866 時間|Tue. – Sun. 13:00 – 19:00 週一休館  
  • 《製圖策略》陳湘馥個展

        製圖策略|陳湘馥個展 Chen Hsiang-Fu Solo Exhibition 當代生活中人們非常依賴 Google Map、Google Earth、衛星空照圖、導航系統等科技,讓人們常有一種錯覺,好像地球上已無未知之處。然而,2012 年曾經有一座只存在於地圖裡的島 ─ Sandy Island  ( Phantom island ),它被海圖及 google map 標記於澳洲東北邊的珊瑚海上,但這座島卻不是因為海平面上升而淹沒消失,它本身的出現便是源自於人類的錯誤。這個例子顯露出主流地圖系統的破綻:如果地圖上的 Sandy Island 從不存在,那我們怎能確定地圖上所描繪的其他地點是真有其地?當 Sandy Island 遭到抹除,迫使我們瞭解,科技與訊息中呈現的世界或許不盡然是真實的。 當 Google Map 聲稱讓人類覽盡全世界,但其實 Google Map 不只是使用衛星照片,他們也倚賴多種資料,其中還包括過時的地圖,也有些國防機密、核電廠不會被記錄在其中。地圖是一個恆常變動結果,從國家、邊界、政治關係都有可能會改變地圖中的資訊。我們從中得知的世界通常是由國家允許,或者科技公司所(被允許)透露的資訊組成,而非真實。 而製圖 (Cartography) 是在其中不可或缺的技術工具,用來描述某個抽象體系關係的工具。從地形圖、道路地圖到心靈認知地圖 (mental cartography) 等等,製圖 (Cartography)通常會依照不同的目的而生產圖面,一個國家的領土地圖時常是一份最直白的政治宣言。在我們熟悉的世界地圖中,哪些資訊是公開的,而哪些又會被隱藏,哪些重點會被強化了,哪些又會被模糊帶過,我開始質疑各種地圖被生產的方式和動機。 隨著這些質疑,我調查了以城市和地理區位為驅動力所發生的事件:當國家或各種企業組織,運用圖學所進行的社會介入。無論是以圖學作為基礎進行的,或刻意隱藏地圖中的資訊的舉動,又或者是以圖學為基礎產生的治理機制。其中的動機、技巧和最終目的與成果。都是我研究的範圍。希望從研究中找出,國家或科技企業的控制邏輯與破綻。在人類全面進入科技時代之際,資訊看似方便取得,卻是不是也隱藏了什麼意圖? 而我身為公民、身為使用者,該如何看待資訊、該如何懷疑、該如何身處其中瞭解自己可能的限制與自由?   「幻境副本」─製圖學上的謬誤 在不同宗教的脈絡下,時常記載著伊甸園、地上樂園、極樂世界、天堂等等對於遠處樂土的想像,供應人們對於現世苦難的安慰。例如在中世紀的世界地圖(Mappe mundi)通常將東方畫在我們現今認為的北方,在這個極東處的頂端有耶穌 。但隨著科技進步,將世界探索的一覽無遺之後,對於樂園的幻想破滅,如神學家─喀爾文也承認,樂園或許已經在洪水中消失,但是上帝還喜愛人類,讓地球上留有樂園的遺跡。 換而言之,人類需要樂園的存在,而因為太迫切的需要,罔顧現實與科學,描繪出各種謬誤地圖。以 Sandy Island 為例 , 這個不曾存在的島嶼曾被記載於海圖、通用地圖和 Google Map 上,在還未被證實是一座不存在的島嶼之時,卻有網民在 Google Map 上傳了假的景觀照等等,恍若曾經拜訪過該島嶼的內容,但這座島嶼本身,和島嶼之上的房子、山脈和地景照全屬虛構。若我們深究其緣故,或許人們不願意相信那座島只是單純的標記失誤,而更傾向將地圖上的誤差視為夢想之地,在Google Map上幻想這座幽靈島嶼的可能。 地圖作為人類探索世界或者是管理世界的工具,也投射出人類對於空間的慾望。人們總認為世界上存在尚未被發現的處女地,向外探索是人類原始的渴望。而探索中的傳奇軼聞也為強化了其神秘與吸引力。人們克服重重阻礙,突破奇異的島嶼迷障、抵禦暗伏的神秘怪物,最終來到了幻境入口。然而這一切都不真實,只是認知偏誤讓謬誤樂園如此栩栩如生。   《製圖策略》陳湘馥個展  展期|2021.03.25 (Thu.) – 04.17 (Sat.) 開幕茶會|03.26 (Fri.) 18:00 - 20:00 地點|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86巷1號 時間|Tue. – Sat. 13:00 – 19:00 週日、一休館   *詳情請參考 伊日藝術計劃 官方網站 作品/文 陳湘馥
  • 《試鏡表格》時永駿 個展

      時永駿個展 SHIH Yung-Chun Solo Exhibition   我總是搞不清楚我的出生時辰,好像是中午,又聽說是黃昏。這件事情不是很重要,只是在朋友們聊起上升星座時,我就得不到那個真實的解答了。最後索性就從2個時辰的答案裡挑一個自己喜歡的,這還比去戶政事務所調閱正確的出生時辰來的實際。 在一個凡是包裝的日常裡,人類行為變得真假難辨,所處的環境也可以是虛擬的。假裝扮演一個討喜的角色,即使那個角色也是假的,那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起來得是符合你心裡的樣子,或者是符合別人想看見的樣子。唯一真實的是那些私密的個人資料:姓名、年齡、性別、身高、三圍、鞋號、瞳孔顏色;就像是一張個人履歷表格。每天面對除了自己以外的人,都是一場場的試鏡,需要達到那個設定好的人設,才能得到那個角色,所以得使盡全力來揣摩好這個角色。 如果有「理想生活準則」的標準,那麼還算是一件好解決的事:可以把自己的日常依照準則的設定逐一實踐,照著討喜的標準執行就行了,真假完全不在考量範圍內,反正也沒什麼人真的在乎。只是,那些偏離真實的理想人生,最後成為一種主流,直到你滿意之前都得繼續假裝下去。畢竟連原先真實的個人資料也都能輕鬆地改變,瞳孔顏色早就不再是你出生時的那個顏色,就連性別也能照自己的喜好改變了,「真實」這件事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試鏡表格 Resume》時永駿 個展 展期|2021.01.08–02.06 開幕茶會|01.15(Fri.) 19:00-22:00 地點|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86巷1號 時間|Tue. – Sat. 13:00 – 19:00 週日、一休館 畫家的解藥-未來雜貨陶展 有一天到伊日黃先生家吃飯,他問我們為什麼現在很多畫畫的人都在做陶。後來我想是因為做陶有一部分是可以交給火、土、溫度、氣流和時間,它是充滿驚喜的存在,可以包容很多未知意外。 很多不同領域的人們也開始喜歡做陶,所以也許陶是生活的解藥也說不定。   未來雜貨Future Groceries 材料以陶瓷為主,沒有一定的形式、沒有固定產量、沒有好玩之外的目的,快樂的製作幻想,反射到未來。   畫家的解藥-未來雜貨陶展   展期|2021.01.08–02.06 開幕茶會|01.15(Fri.) 19:00-22:00 地點|伊日藝術計劃 B1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86巷1號 時間|Tue. – Sat. 13:00 – 19:00 週日、一休館
  • 《野生》李世文 個展

    李世文個展 Li Shih-Wen Solo Exhibition   因爲人描述了五感,萬物逐漸有了知識上的位置,我們也仰賴文明累織出的網來解釋事件,但若剝去了這層,我們了解身外之物的方式還剩什麼呢?人的感官、文明對自然的劃分塑造出常態的認知,製造了太多的死角而我們鮮少察覺;當我們突然意識到了某種「為何是」,想探究它時卻又像隔了層膜,退出一段尋常卻又難以碰觸的距離,回到某種僵直對峙的狀態。對展覽者來說,一直想摸清的那個「為何是」,指的就是時間了。時間是均一地蒙上事物的。增生、長成、茁壯、頹傾;一切都微不可測地顫動著,藉故順應地抖落衰敗的塵埃。 展覽中企圖描述的「野生」直指了事物涵蓋在時間下不斷流動,卻是最初也未曾擺脫的狀態。依此,「野生」敘述了一個全然的位置:無論是廣袤的森林,還是迅變中的城市皆有著相同的、不可名狀的原始氣息(深夜中的城市尤其能感受到這樣的狀態),深置其中,事物之中不可馴化的部分便傾然而出,覆蓋之上流動的時間令其蠢動。「那是變化的痕跡嗎?」—— 同樣的疑問日復一日地到來,像是未曾發生,卻又如薄影般漸漸地抹上。時間之流緩緩前行,我們自同一深處萌芽,包含文明的燈火,在時間面前一切都是野生的。   《野生》李世文  個展 展期|2021.02.20 – 03.13 開幕茶會|02.20 (Sat.) 15:00 – 19:00 地點|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86巷1號 時間|Tue. – Sat. 13:00 – 19:00 週日、一休館
  • Cultivate The Soul

      Time gives from to everything beautiful in life     非典型的由來 The Origin Of Atypical 陽光溫暖的撒落在桌上, 香薰機的香氣在陽光下變得清晰可見。桌子被型型式式的盆栽包圍著,與這張待過在德國圖書館的椅子相為伴。貫徹了伊日生活的非典型,這個會議室是一個異常舒適的空間。「這十八年好像在做的都是這一件事。就是在做綠色美學的推廣,不敢說我們是那種很執著的環保教條主義,可是對我們來說,怎樣對地球好,這是我們喜歡、也想要去做的方式。」溫柔的黃禹銘總經理微笑著說。十八個年頭就這麼的輕輕帶過,好像是最理想當然的事情。   「對我來說視覺的美其實很容易麻痺,可是比較內在的、比較文化的、比較心靈底層的,其實更需要時間慢慢地去耕耘,所以這是我們對綠色美學的想法。」而伊日管理團隊的背景,彷彿早就奠定了品牌的多樣性。「一開始伊日裡面,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是學戲劇的,現在的副總經理是學建築的,然後現在負責品牌行銷的主管是念美術的,會發現公司的組成好像不是那麼的典型。當然財務部主管學的是財務,除了財務以外,包括我們現在公司最資深的講師、芳香療法的講師,他是念服裝設計的。」他們成為不少活動的先驅者,不論是芳香藝術節,還是綠色藝術市集,他們的實驗性質開拓了生活的可能性。   那些浪漫的執著 The Dedication To Romance 但真正令同事們緊張的,是一個又一個很「不商業化」的決定,「我當然知道包裝精美的禮盒最好賣,可是基本上我們都堅持禮盒要付錢,收的大概是 80 元台幣。你有需要的時候才買包裝,因為地球上沒有東西是免費的。對我來說生日蛋糕不都是在家裡吃、公司吃,台灣人會在 KTV 吃,其實你都不需要盤子吧?只是我們習慣買蛋糕時,他旁邊都會幫你附盤子和叉子,一套那就是 10 塊錢,那是歐盟認證的綠色產品,是用竹子做的,它可以不只一次使用。其實我們做那一套的成本是 20 塊台幣,可是如果客人堅持要帶盤子,你要付 10 塊,我幫你付 10 塊。」他微微的點了幾下頭,說起了以前的餐廳品牌 — 日光餐廳健康廚坊的菠菜吐司來。 「菠菜吐司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想像每次我們要準備一百公斤的菠菜,菠菜很多泥土,如果你要把菠菜洗乾淨要有一大鍋水,去燙它十五秒,就要放在冰塊裡面,讓它保持比較漂亮的綠色,才開始榨菠菜汁,以及已經打碎了的菠菜,去做吐司。一斤菠菜,半條土司,當時半條賣 120 塊。」他帶著孩子氣的笑著,「那是不是很任性?可是我們做得很開心。雖然我們沒有把什麼社會企業責任報告書放在網路上,或者什麼 B 型企業阿,我們都沒有在做這些事情。可是我們始終自己很清楚的知道取之社會,用於社會的那個社會責任。」   就這樣帶點任性的企業到了第十年,團體裡過半數的夥伴都想要開一家書店當成紀念。「對我們來說,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可能有過一家書店,不管是哪家書店、書店老闆,甚至是一本書,可能都可以影響你很久很久。」與當時的餐飲品牌共存的書店得到了令人驚喜的營業額,「很多人來我們書店吃東西。我們第一個月的營業額就做了 120 萬,但是百分之九十的業績都來自餐飲。 開書店的時候我記得我們董事會跟我說的是,一年賠 50 萬就開下去,因為開書店是會賠錢的,只是大家覺得開書店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沒想到我們第一年還賺了 100 萬台幣,可是我們決定要轉型。」語氣堅定的他續說,「原因是因為當來的人都不是為了看書來的,其實開這個書店沒有意義吧。所以之後店裡面只賣燙青菜、很簡單的水較,是真的看書看到肚子餓時吃一點點東西。所以生意就不好了,可是我們很開心,因為看書的人就會來了。」   「然後我們就決定我們要開始開課,我們的講堂既然叫伊日美學講堂,它的教育課程當然就與綠色美學生活有關。所以不難想像的是我們開一些繪畫型的課,油畫課,可是我們也會開很專業的關於藝術史阿的課程與講座。同一道理,我們在那裡會有植物的的課,有找很有趣的老師來教花藝課程,可是我們也會請專家來談亞熱帶植物阿等等。我覺得自己對於美學生活的推廣,它分兩個層次,有一個層次我很在意的是實用性,但是我也很在意理論。」   他口中的「講堂」,除了是開課的地方和表演的空間,還是他們舉辦室內市集的場地。「我們家有辦一個很有趣的市集,早期叫做《一例不休》,現在叫做《不休市》。我們會辦一些不同主題的室內市集,譬如說之前辦過一次是談 25 歲的,我們找來的全部都是 25 歲的人!」而課程的導師同樣令人意想不到。 「我們之前做餐廳時很多人都說,叫我們的那些主廚來開課,我就不想開。可是我開的第一課的料理課程,是找一個白天在研究院上班覺得無聊,晚上就在 PUB 裡面打鼓的一個學歷很高的鼓手。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很厲害的廚師,他想去旅行,想學世界各地的料理,我就找他來開料理課。他其實不專業,切菜也切的沒有廚師好,可是這樣的料理課更容易打動我。因為他不是專業廚師,所以他做的料理對一般人來說,更好學之外,在料理課裡面你還可以聽到看到一個人對夢想的執著。」     初心 The Very Beginning Mind 拒絕邀請名廚去講堂授課、在書店生意很好的時候把餐廳的區域收起、在日光餐廳健康廚坊發展迅速的時候讓餐廳結束,這些讓人訝異的決定在他眼中也是任性的一部份。「我們很清楚自己的資源跟能力都有限,所以會選在一個好像是『階段性任務完成了』的時候去實現我們下一件想做的事。就像是餐廳品牌,我們想做的不是開餐廳,我們其實想來談食農教育,就是飲食文化跟農業這件事情,談食物里程阿。 對我們來說,我們餐廳大概開八年,大家已經越來越能理解什麼是真正的食物了。」面對客人的不解,他們卻不曾懷疑自己所堅持的東西。「我們從來沒有把賺很多很多的錢當成公司的第一目標。賺合理的錢然後讓它變得有意義。我們不是反商業,只是我們覺得企業第一要有的是靈魂,第二就是你一定要做一些有意義而且是有趣的事。」   回到最根本的,是該如何「好好生活」。「就像我們堅持開書店,是因為手機看東西太快了,一個晚上如果你看電子書,你應該可以一直滑,不喜歡看就換一本。可是我覺得紙本書不一樣,你在翻一頁紙,跟電子書的差異就是在時間。你很餓的時候,你吃得很快,東西不好吃,你的目的只為吃飽。」他覺得也像是香港媽媽們煲的湯,「湯為什麼好,食材沒有多特別,沒有太複雜的廚藝,關鍵是時間嘛。我覺得沒有時間,就沒有生命的美好。」他輕輕苦笑了一下,說「世界改變的速度太快了,已經超過我們想像了。你要慢下來,然後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你才有辦法好好生活。你的渴望是什麼?」那顆有靈魂的種子,滿滿長成了大樹以後,還是有著相同的靈魂。     原文刊載:OBSCURA/VOL 27 撰文:Mansum Wong 攝影:Comus   關於 OBSCURA 成立於 2010 年,總部設立於香港。OBSCURA 為有熱情、具有傑出品味、並採取行動創建屬於自己風格的品牌們提供一個絕佳的園地。一年出版兩次的平面雜誌及網路平台,分享 OBSCURA 感到興趣的藝術、設計、文化和工藝。OBSCURA 極度讚賞人們身邊獨特又精緻的小事物、收集極簡單又歷久彌新的小奇蹟。OBSCURA 為全世界有願景的讀者們分享故事、發掘創意頭腦中的靈性與美學,並相信著日常生活中可以淬鍊美感。 請參考官方網站 Obscura Magazine 、OBSCURA 粉絲專頁  
  • FES 慶典|蓮輪友子個展

      蓮輪友子個展  Hasuwa Tomoko Solo Exhibition FES 義大利導演費里尼在 1972 年拍攝了一部電影《羅馬風情畫》,是以一半紀錄片、一半劇情片的形式組合出來的電影。一般來說「劇情」穿插「紀錄」的電影類型,目的通常都是利用「劇情段」去強化其表現主題,但《羅馬風情畫》則是反向將戲劇張力特別強的「紀錄段」作為關鍵表現,而迷幻超現實的「劇情段」似乎僅是章節的背景,費里尼也透過此手法打造了「回憶 / 現實 / 幻想」的豐富層次。   Isidoro-1|130×162×3cm|2019|油彩、畫布|Oil on Canvas   蓮輪友子向來擅長以她銳利的雙眼捕光捉影,她曾揹著鍋釜踏過摩洛哥拉巴特郊區的荒漠公路、扛著相機走過荷蘭恩斯赫特的每一個植物園、穿越西班牙馬德里的大街小巷,完成了一次次華美絕倫的系列個展;2019 年,她前往義大利的絕美之城羅馬。這次的個展《FES》取自義大利語「festa」( festival. 慶典)一詞。她用一種外來者 / 旁觀者的角度紀錄下這個城市的光彩,孤身走遍了遊樂園、噴水池等人群聚集的廣場,紀錄下親人 / 友人間的親密互動,把城市的「光」視為生命的能量,凝結在畫布之上。 費里尼在 19 歲時搬往羅馬,居住了三十餘年後才拍攝了《羅馬風情畫》。他用飄渺的旁觀的角度詮釋著心目中的羅馬,蓮輪友子亦是呼應於此,將無法被具現化的「旁人情感」轉化為自己的創作主題,勾勒出她這次的個展《FES》。 Isidoro-2|112×162×3 cm|2018|油彩、畫布|Oil on Canvas   蓮輪友子個展《FES 慶典》 日期| 2020.01.06 - 2020.02.02 ,週二 ~ 週日 13:00 - 19:00,週一公休 地點| 伊日藝術計劃 台北市八德路四段768巷5號4樓之1 電話| 02-2786-3866 Pietro-2|213.5×132.5×3cm|2019|油彩、畫布|Oil on Canvas
  • 一哩之終 Mile Endー藝術家聯展

      撰文/劉耀中 Liu Yao Chung Mile End 是一個地名,位於倫敦東區,意思是「距離小村一哩遠」。各位如果拿起手機搜尋倫敦東區(East End),網路會告訴你那裡匯聚了大量貧民與外來移民,人口激增、環境擁擠,且為失業問題困擾;如果搜尋 Mile End,除了地理資訊外,網路還會丟給你一首果漿樂團(Pulp)的歌,用輕快的節奏唱著居無定所、無處可去 …。噢,一切糟透了!在疏離與混亂之中找到動力或者轉向舒適的麻痺,又有點像上個世紀席捲歐洲青年的銳舞。 Mile End 是一個展覽,關於三位藝術家創作時的採樣及其所呈現的世界。藝術家哈洛德‧林克(Harold Linker)創造出巨大尺幅的繪畫,將大眾文化的符碼重新組合,在虛擬混搭的郊外風景之中,呈現過度消費與精神上的疲乏。藝術家黃雅農作為嗩吶演奏家、行為錄像、導演 … 等多重角色,也因有大量在異國旅行的放逐經驗,創作時帶有一種不同於本土化卻又接地氣的親切感,將聲音與影像視為一種異質性的介入,如在歐洲教堂彌撒演奏嗩吶,在日本的偏鄉小村落與老人一起跳健康操,又或者在老房子裡加入電子合成器做聲響互動表演 ⋯。有別於林克在繪畫上運用符號取樣,黃雅農傾向透過身體來經驗,來採集。劉耀中的創作時常將不同文本精簡轉化為一段文字,成為進入兩者影像與聲音間的切入點。 Mile End 在這,我想翻譯成「一哩之終」。某種程度上,創作是一種重構生活的手段,試圖在已知中突圍,帶著期待或不滿的心情邁開向前。當 Mile End 是地名時,距離小村一哩遠,你開車前去郊外,是度假還是逃避,什麼在終點等著?   策展人|劉耀中 Liu Yao Chung 參展藝術家|哈洛德‧林克 Harold Linker、黃雅農 Huang Ya-Nungi、劉耀中 Liu Yao Chung     一哩之終 Mile End 藝術家聯展The Artists Group Exhibition   展期|2021.09.16–10.09 地點|伊日藝術計劃 1F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86巷1號 時間|Tue. – Sat. 13:00 – 19:00 週日、一休館   詳情請參考「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官方網站
  • 伊日藝術計劃/伊日後樂園

    《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成立於 2014 年。專注於拓展藝術實踐的可能性,透過展覽研究、出版物、外部策展、市場推動及台灣藝術家世界巡弋計劃,來構築當代藝術做為人類的共享性語言。空間位於臺北內湖,以一棟建於 1980 年、占地 1200 平方米的舊日工業廠房,改造成具有當代實驗性的藝術場域,重組多型態的文化空間。   代理多位台灣與國際藝術家,致力為藝術家各個職涯階段提供支持與合作,共同推動具潛力與歷史意義的展覽計劃。激發人們對於藝術世界的想像,培養觀眾對當代藝術、環境文化等全球議題的關注與思考,建構藝術與生活並行的時代性對話,引領我們探索想像邊界與知識生產的使命。 YIRI ARTS was founded in 2014 in Taipei, Taiwan. With a strong focus on contemporary arts and the intent to champion the spirit of possibility, the gallery regularly presents pioneering exhibitions, off-site projects, publications, provides art consulting, aiming to generate an inclusive shared language around both locally and globally to bring people together. Located in Neihu, Taipei, this same experimental vision leads to a historic 1980s factory, covering 1,200 square meters, being repurposed into the multi-cultural hubs made up of three exhibition spaces. Since its inception, the gallery has been dedicated to providing early support and exposure to important artists and fresh new talents from Taiwan and abroad, working closely with them to potentially create new bodies of work and significant exhibitions. The principles behind the gallery aim to generate new possibilities of exhibition beyond the physical space of the gallery itself and is geared toward challenging public and personal thoughts on urgent issues related to our na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with art that will resonate around the world.   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 86 巷 1 號   (02)2786-3866 Tue. – Sat. 14:00 – 19:00 週日、一休館   Home page/Facebook/Instagram/Youtube/ELEMENT by YIRI ARTS Instagram       《伊日後樂園 BACK_Y》2022 年成立於臺北內湖,以當代藝術為主軸的藝廊。Back_Y 取自於後花園(Back Yard),其中多樣化的有機體互相串連並隨著時間變化,散發出瞬息萬變的能量感染周遭環境。此刻,什麼樣的藝術正在發生,人們正在想些什麼,而想像又如何進入此場域。BACK-Y 是一條路徑,暗示著時刻有新事物發生的樂園。 我們尋找世界上最令人興奮的藝術家,捕捉當代藝術那稍縱即逝的魔幻特質,並以展覽策劃做為最即時的回應。致力傳達當今藝術與文化上最迫切與渴望的重要訊息,我們期許成為推動當代藝術機器中的那關鍵齒輪。 BACK-Y was established in 2022 as a contemporary art gallery based in Neihu, Taipei. Its name is taken from the concept of the back yard, a special place where diverse organisms linked one another change over time, emitting pleasant and refreshing energies that infuse the surroundings. At this moment, what art is happening, what are people thinking about, and how does imagination find its way into the gallery. BACK-Y implies a path that leads to a paradise full of life where something new is happening right now. We seek the most exciting artists in the world, capture the fleeting magical qualities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use both exhibition and curation as the most immediate response. Committed to conveying the most urgent, desired and important messages in today's art world, we aspire to be the critical cog in the machine that propels contemporary art.   伊日後樂園 BACK_Y 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 66 號 (02)2790-5058 Tue. – Sat. 14:00 – 19:00 週日、一休館   Facebook/Instagram  
  • 刺繡抹香鯨與現今生活的日常對話

      世界地球日 日常藝術反觀環境現況   2020 伊始,病毒全球蔓延,地表上原本忙碌擾嚷的人類活動被迫暫停,空中航機減少了98%,工業大國的溫室氣體排放也大幅下降,水都威尼斯運河再度清澈見魚、嚴重污染的恆河之水甚至可以飲用。美國 NASA最新公佈的一系列空照圖,看見因為一場致命的人類瘟疫,卻意外還原了地球前所未有的乾淨面貌!   縫合人類與環境間複雜微妙的依賴關係 擅長將環境議題與刺繡作品相結合的台灣藝術家陳聖文,則透過一次次的淨灘與淨山活動,將蒐集而來人類廢棄物轉化、融入刺繡作品之中。年度代表作〈萬事生降於哀戚,但非死灰〉,12 米長的巨幅刺繡作品,將抹香鯨的身體當成梭子般,穿針引線,流暢於整幅作品中。人類為滿足自身欲望,對地球上共同存在的動物、植物與自然環境,造成壓迫,甚至不可逆的傷害。藝術家透過身體力行,持續在生活中落實減少垃圾,並藉由一針一線,重新賦予生命力的創作,並帶給世界希望!     世界地球日起源? 1969 年 6 月盛夏,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市的蓋雅荷加河(Cuyahoga River)著火了!將近五層樓高的烈焰和煙霧,沿著河岸,一段一段地爆發。這不是這條河的第一次火警,慶幸的是,是最後一次了,甚至,成為一把淨化之火!就在 1970 年 4 月 22 日,地球任一角落都晝夜等長,陽光同時照耀在南極點和北極點上的春分這一天,忍無可忍的兩千萬美國人以「乾淨的空氣與水」為訴求,群起走上街頭,不僅成就了史上第一屆地球日,更催生了「潔淨水法」、「潔淨空氣法」、「瀕危物種法案」,並促進各國立法保護環境的永續。20 年後,原本只在美國舉辦的地球日,1990 年 4 月 22 日,擴大成為全球 141 個國家、2 億人共同參與的世界地球日。 迄今,引領世人關注環境議題的地球日已整整 50 周年。雖然當前世界正籠罩在武漢肺炎陰霾之中,2020 年地球日,台灣更以「全面行動」(Climate Action)為主題,在全人類正面臨艱鉅考驗時刻,期待所有人抱持積極正面態度,為地球的永續存在,以行動作為祝福,繼續努力不懈。     伊日生活中的人與環境 也在瘟疫蔓延之際,讓人更意識到,環境的守護,沒有人是局外人,尤其企業,守護環境絕對是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從創立開始,伊日生活YIRI LIVING 就以植物、人文、藝術、環保作為品牌核心價值,除了不斷向植物學習人與自然、人與土地之間,謙卑、互利、共生,微妙而珍貴的關係,更相信並堅持,每一個人都值得被在乎,而我們安身立命之所在的台灣這塊土地,更應該被好好重視與對待。 一直以來,伊日生活旗下各品牌的環境守護行動,始終不遺餘力-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cosmescents 提倡產品的空瓶回收,在創造優質的香氛生活同時,也不讓環境產生負擔甚或污染;伊日好物 YIRI GOODS 的回收二手購物紙袋計畫,不僅讓資源被充分運用,並以行動實踐物盡其用的真諦;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將藝術帶入生活,讓藝術不再遙不可及、不再抽象難解,而是生活一部分,是可觸可感的具體生活體驗。   病毒帶來焦慮、恐懼,甚至失措;但是,強大的愛與希望更提醒我們,正是全面行動的時刻了!伊日生活與這片土地永續存在的實踐,全面啟動!     「萬事生降於哀戚,但非死灰」   展覽地點|伊日好物YIRI GOODS駁二店 展覽地址|高雄市鹽埕區大義街2-3號(大義C9-14倉庫) 連絡電話|07-521-5783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四 12:00-19:00           週五至週日 11:00-19:00   *伊日好物YIRI GOODS粉絲專頁    
  • 台北藝術自由日 Free Art Fair

      2024 台北藝術自由日 《變形記 Metamorphosis》   活動日期|2024.11.1 ~ 11.3  活動地點|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 「唯獨自由這個詞還能讓我感到興奮不已。我以為這個詞最適合用來長久地維持人類的狂熱。」—— 安德烈・布列東 (André Breton)  1924年,超現實主義宣言在巴黎發表,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藝術革命。如今,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洗禮,我們面對著新的全球挑戰,從疫情到地緣政治,再到人工智慧的崛起。我們該如何調整對現實與人性的理解? 第六屆台北藝術自由日,超現實將成為我們的動詞,顛覆感知,提出挑釁。   |申請日期| 即日起至 2024.08.31 日止 |徵件方式| 點擊填寫線上申請表    *更多活動詳情內容 關於 台北藝術自由日 Free Art Fair 自由應是一個使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 Freedom is nothing but a chance to be better. 伊日美學生活基金會作為藝術生活的實踐者,從 2014 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台北藝術自由日,試圖開啟一個對話性的場域、視覺界域之外的想像空間。我們打造一個平台,破除所有限制,讓藝術自由的在這裡發生。 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藝術團隊,沒有任何負擔的盡情創作、自由交流。讓國際藝術家、策展人及藝術媒體看見這些才華洋溢、等待被發掘的年輕創作者們。當我們創造出最大的自由,期待所有可能都實現。 官方網站/臉書專頁 @freeartfair/Instagram(@free_art_fair)
  • 夏日大作戰 SUMMER WARS

      日本藝術家聯展 The Artists Group Exhibition   「聽好了、這是場戰爭,我也會努力做點什麼的!」 「成千上萬的人陷於困境之中,現在不加油、要什麼時候才加油呀!」   電影《夏日大作戰》是一部上映於 2009 年的日本動畫電影。導演細田守在劇情中安排了一場世界級的電腦病毒災害,該病毒癱瘓了全球統一的線上作業系統《OZ》,彼時的個人資訊如銀行帳戶、醫療保險、甚至泛領域的私企系統、國防危安等工作權限也全都登錄在該系統上。在病毒入侵後,國家級的金融、交通、社會安全等意外事件開始在世界各地蔓延,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導致核彈被病毒引爆,使人類陷入了極度的恐慌。在這樣的災害現象下,政客們就只忙著卸責或究責,人民則將自己視為無能為力的受害者,啥也不幹,就呆坐著被動地等待那些-或許政府機關之類的領袖英雄或單位來解救這場大災難。 電影上映的那年夏天,很巧合的新型流感病毒 H1N1 也在世界範圍內引起 6 千萬人的大感染。人類群體是一個巨大的社會網絡,但在碰到各種天災人禍的情況下,人類似乎更容易直覺式的披上刺蝟般的甲冑攻擊他人以求自保,或甚者將頭塞進地洞、對於災害事件不關己事不聞不問。像近年的新冠疫情,人們總是推開他人或乞求他人、畏懼著或仰賴著社會的協助,似乎忘記了自己也是社會中的一份子,自己也是一股力量、自己也能做點什麼。   「最重要的是要像以前那樣,人們必須互相關照與溝通才行!」   「不要放棄、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放棄!」 伊日藝術計劃在今年七月策劃一檔共 8 位日本藝術家參展的大型聯展《夏日大作戰》。藝術是創作者與社會、與人的溝通辦法,更是其核心目的與價值,我們希望透過這 8 位藝術家的作品,或許模擬或許反饋、或許提出疑問或許預設答案,邀請大家用我們的觀點,從藝術家的創作中,看到更多的自己與他人,並揪緊心中的良善與助人愛人的能力,一起度過每次的苦難,夏日大作戰!   「不管這個世界如何的混亂,還好我們有藝術 !」   Participating Artists| 蓮輪友子 HASUWA Tomoko、平子雄一 HIRAKO Yuichi、池田慎 IKEDA Shin、石山哲也 ISHIYAMA Tetsuya、伊佐治雄悟 ISAJI Yugo、加藤智大 KATO Tomohiro、島田奏 SHIMADA So、新藤杏子 SHINDO Kyoko 夏日大作戰 SUMMER WARS 展期|2021.07.01(四)–07.31(六) 地點|伊日藝術計劃 1F、B1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86巷1號 時間|Tue. – Sat. 13:00 – 19:00 週日、一休館   *因應防疫考量,本檔展覽採線上預約制;未預約者,恕無法臨時入場。 每週六開放隔週預約,展覽開放日中午 12:00 結束當天預約。  預約詳情,請參考 伊日藝術計劃YIRI ARTS 官方網站  
  • 彼岸絮語 Whisper of the Shores

      這次的展覽「彼岸絮語」是兩位法國藝術家 Claire Borde 和 Valérie Novello 的藝術疊影。她們透過風景想尋找的是她們各自在生命進程中追求的未知,也是她們對自身存有(Être) 所能投射的樣貌。因為這檔展覽,兩位藝術家敏感內斂的藝術語彙得以相遇,並交織出新的風景。   Claire Borde 克萊兒·鉑德 藝術家 Claire Borde 關注的那些不可名狀之物:溪流、晨霧、水面、風 ⋯⋯ 被她小心翼翼地存放在她的身體和靈魂之際。她來到畫布面前,在意識中召喚、琢磨著這些景物之間的關係。如同一個編舞家,Claire 透過細膩的身體感為這些內在風景找到形與色。當我們面對這些線條和色面的殘弱、稀薄、片段、顫抖、塗抹⋯⋯與其說藝術家是在創造,不如說是用繪畫和材質去汲取生命的軌跡。這種在描(drawing) 與畫(painting) 之間的創作狀態不禁讓人想到藝術家 Cy Twombly 的作品;然而 Claire Borde 筆下少了那種亢奮和丟擲 (jeté) 的動態,她不疾不徐地讓線條被意志牽引,讓顏料順著她的筆尖流淌。時而迂迴、時而斷續;時而堅定、時而軟弱。她的作品,是當下思緒與兒時記憶之間的迷走,也是一聲聲絕美的嘆息。   16 - Claire Borde - Souffle (6), huile sur toile, 18 x 14 cm, 201912 - Claire Borde - Entends le vent, huile sur toile, 100 X 100 cm, 2018   Valérie Novello 薇拉利·諾韋 藝術家 Valérie Novello 則以另一種方式理解著逝去的真實。系列作品「風景」(paysage)中,蠟是記憶的載體,這個半透明的材質將景物封存,並折射出了現實與回憶的距離。這些山形的團塊猶如縈繞在藝術家腦海中的思緒,憂鬱而濕潤,在混沌中逐漸明晰卻又難以觸知,也在虛實之間呼應著東方水墨的美學觀。2019 年的新作「地圖」(Carte) 延續風景系列的概念,發展出更形而上的維度。有機的脈絡和皺摺在半透明的蠟中相互隱沒。這張展開的地圖形同藝術家對其身體的總覽。系列作品「絲線」(filets) 則以一種接近素描的方式勾勒著介於建築和有機物之間的簡形。染色的和紙纖維被收成線段,相互交織成原生而固著的結構,像家屋、奇石,抑或是寄身的藤蔓,各種可能在支離與建構之間相生。   VAN200605|Valerie Novello|Paysage 5|30×22×1 cm|水彩、凹版、蠟VAN200607|Valerie Novello|Paysage 7|30×22×1 cm|水彩、凹版、蠟 2020 年初春,兩個纖細的靈魂在伊日空間交換著彼此的私語和凝視。她們通過創作,使記憶有了形狀,給予了時間重量,並讓生命在眼與心之間成為了詩。 Claire Borde / Valérie Novello 聯展 彼岸絮語 Whisper of the Shores 策展人|張凱鈞 展期|2020.02.13 – 03.08 地點|伊日藝術計劃 台北市南港區八德路四段 768 巷 5 號 4 樓之 1 電話|02-2786-3866 時間|Tue. – Sun. 13:00 – 19:00 週一休館   VAN200610|Valerie Novello|Paysage 10|22 x 30×1 cm|水彩、凹版、蠟  
  • 林宜姵個展 Lin Yi-Pei

      林宜姵個展 Lin Yi-Pei Solo Exhibition   藝術家林宜姵睽違兩年的全新個展,以《揚起韶光的扉頁》為展名,並以小說的形式寫下四篇章節,文章內容始於居住於淡水河旁的生活模樣,終於回歸自我,不帶遺憾的離開。藝術家同時藉由畫作與文字,描述人物關係的衰敗與時序空間的消逝,引領我們走進人生階段中新的扉頁,連結起自身生命經驗的投射與想像。 《揚起韶光的扉頁》   新增空白頁 一份關於時間的考題、關於生活的形狀、關於戀人的模樣…   Chapter 1 在濕溽溫度覆沒的日子裡,淡水河釋出黏稠的氣味,讓混沌居所裡的人們得以在理智包庇之外,享受孤獨的存在,也讓心中的昏暗被夜色溶解,好張望不完整的自己。當星星不再閃爍,不太良善的時間環帶裂出一日的邊際,透出斑駁的清晨,她就會伸出手,瞇著眼,閃避流竄於指縫的熹微晨光。光線溫柔得像蟬絲,穿梭在載浮載沉的塵絮之間。而她卻試圖在白日的溫情中,掩蓋真實活著的身軀與現實使夢碎的痕跡,不願昨夜狂妄凋零的枝枒被削去。 冬溫夏清,季節走過。在早衰的花季裡,那些曾經許諾的字詞,讓豔得傲慢的花凋零得無聲無息,同時也帶走她想要緊抓不放的信念,任平凡的日常透明化,凍結成冬日裡蒼白的話語。她想著,如果冬夜裡的神秘黑洞能讓時間不再無情地腐朽,那麼她願意拋棄黎明的到來,帶著那些曾被愛所關注過的人事物遁入其中。 賭上直覺的渴求,不再思議世界的虛實,讓畫筆循著思維的符碼創作,去哀悼深層意識中的記憶,或許就得以延續那顆最無邪的心、最無菌的親密距離。   林宜姵|Take me back|22×27×5 cm×3pcs|2019|油彩、畫布 林宜姵|疏冷的幅度|22x27cm x3pcs|2018|油彩、畫布 Chapter 2 存在主義式的時間裡,屬於伴侶的維度裡有一面鏡子,反射、照映她與他的內心,再從彼此身上看見自己。曾經以為鏡子裡出現的一切都真實無比,以為一起在這座吐納的城市活著就是相伴,以為月光是治癒膿瘡的過場,以為淚水能澆熄正悲傷的事。 看過海洋淘洗的漂流木、沒有恆常的潮汐、忽明忽暗的遠山。學會當臉上閃過失望的一瞬間,用熟練的笑顏包裝自己。直到她已經能抽絲剝繭去詮釋什麼是愛,才發現與真實相反的,不僅僅是鏡射造成的結果而已。 偶然遇見凋零的花、被撕破的一頁圖鑑、糾纏的枝幹…看似意義不明的偶然背後,隱蘊了數種令人著迷且不可見的運行結構,彷彿進入一座沒有盡頭的隧道,無法藉著體感與意識辨別空間是如何轉折,時間又用什麼方式老套的停頓幾秒。 他帶來難以對焦的不安感,模糊地偷走她的生命片段。無可救藥的,一起走入不可計數格局的迷宮,一種稱之為「宿命」的玩意。   林宜姵|The Relationship Cycle-II|35×35×3 cm×2pcs、35×45×3 cm|2019|油彩、畫布 Chapter 3 目光流轉,花開有爾。時間依然負載著一種感慨,不斷拆解他們錯頻的瞬間,伴隨諷刺的旋律。他們不願信賴它,以為逃離這個很想待著的地方,就能偷渡幾條經線,刪除製造衝突的網格。直到夢裡曾出現的景象如海市蜃樓般再現,夾帶迴盪在空氣裡無法令人放心取暖的溫度,彼此的差距年復一年地增加,每個格距都是孤獨的質數。 逃避。直到現實已經無法佐證關係的本質,彼此相伴卻相對,挑戰了寬容與極限,一切不再理所當然。他們遍體鱗傷,不留餘地。 命運默許的暴力、不宜解的謎題、無從解釋的玩笑、如俄羅斯娃娃般的命題…或許都是學會愛人的必要歷程。 Chapter 4 她想,雨水會不會捨不得天空? 那些殘忍的抱歉、被原諒的遺憾、非連續性的回憶流轉與混亂,使她的世界不得不縮成一顆安靜的繭,消失在深夜裡斑斕的煙靄。 無法徹底掌握生命輪廓的,只有自己。嚼著苦澀的旋律,撫平生命中突兀的音階,學會釋懷衰敗的結果。畢竟有些事不可不得,有些事無可奈何。只願那顆赤誠的心,不再成為殞落的一顆星。   林宜姵|覆沒日子的夾層-II|40×60cm|2019|油彩、畫布   「我要走了。」「你慢走吧。」 沒有再見的必要,我們就不說「再見」了。不帶遺憾的離開,如你原本的模樣。 新增空白頁     文字/作品 林宜姵   展出地點|台北市八德路四段768巷5號4樓之1 展出時間|11/30 (六) ~ 12/22 (日)                   週二~週日13:00-19:00,週一公休 聯絡電話| 02-2786-3866 詳情請參照 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林宜姵|The Relationship Cycle-III|80×50×5cm x3pcs|2019|油彩、畫布
  • 每一個倏忽即逝的永恆

      赴日藝術家陳佑而,「生漆雕塑」打造動物珍奇標本室。伊日藝術計劃,「每一個倏忽即逝的永恆 A Fleeting Eternity」 台灣首次大型個展登場!   伊日藝術計劃推出最新展覽「每一個倏忽即逝的永恆:陳佑而個展」,藝術家陳佑而赴日本習藝,以深愛的動物為題,運用天然創作媒材「生漆」,雕塑出等身比例,再現動物們栩栩如生的神態,各種姿態溫柔寧靜地或坐或站,彷彿置身博物館的珍奇動物標本室。本次共展出 15 件系列作品,純粹且深邃,充滿想像,引領觀者感受情感凝結的片刻與永恆,進而反思每具靈魂與生命的價值。   歷時 8 年,「生漆雕塑」擬出動物靈魂 自幼喜愛動物、大學主修雕塑的陳佑而,曾擔任台北市立動物園製作動物標本志工,而後赴日本沖繩拜師,跟著雕塑家波多野泉教授學習乾漆技法,她融合做標本習得的技術與經歷,開啟創作之路,以「一比一」的尺寸,轉化為生漆雕塑。相較於常見的創作媒材 FRP(強化玻璃纖維樹脂),生漆雕塑的創作工序緩慢費時,從取漆樹汁液中調和麵粉、植物纖維及砥石粉等各式天然素材,再塗於麻布底胎,等待逐漸氧化、乾硬,不斷重複層疊,直到達成理想中的厚度,經過 8 年,時光積累所形成的故事紋理,在每件作品中一覽無遺。 動物為題,傾訴跨物種深切情誼 循著本次展出的 15 件動物雕塑,探索隱藏在作品裡的祕密故事,其中一件引人注目之作大象《藍波》,創作靈感源自台北市立動物園,也是台灣最後一隻非洲公象「藍波」,作品分別以懸掛空中的寬大象耳、長鼻、尾巴、落地巨足構成,陳佑而憶起,病逝的藍波因身軀過於龐大,當時欠缺經費及人力製作全身撥製標本,只能留下整付骨骼和少數部位,於是以此巧妙呼應作品的呈現型態。此外,也透過結合動物與人像的「共生」系列雕塑,訴說跨物種的深切情誼。 以藝術倡議與動物平等共生 陳佑而現任職沖繩動物園保育員,持續藉由對動物的實質付出,化為創作動能,透過雕塑作品紀念與動物相伴的緊密情感,同時期盼傳遞萬物平等共生,喚起大眾關注動物生存議題。本次展覽將捐贈作品銷售總額 10 % 給致力動物保育的「野生動物急救站」。   每一個倏忽即逝的永恆|陳佑而個展 展期|2021.08.12 – 09.04 地點|伊日藝術計劃 1F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 86 巷 1 號 時間|Tue. – Sat. 13:00 – 19:00 週日、一休館   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官方網站 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粉絲專頁 陳佑而 Chen Yu-Erh|   1986 生於台北。高中開始以動物為主題創作,大學時期開始以雕塑作為主要表現方式,並開始在台北動物園擔任解說及製作動物標本志工。後赴日習藝,於沖繩縣立藝術大學以生漆作為創作媒材;研究近代動物園發展和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並在沖繩動物園工作。身為藝術創作者,如何以藝術作為媒介,讓觀者理解自身對動物的情感,以及喚起觀者對自然及動物的興趣,皆是現在著眼的目標。   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成立於 2014 年,以「日常美術館」為藍圖,透過社會文學、生態環境、電影藝術等貼近日常生活的策展視點切入,致力開拓並梳理當代藝術發展可能。追求「藝術與日常的共生共存」,除了透過藝廊空間、選品店、獨立書店及百貨專櫃等複合式場域,執行更具規模的系統展演,代理臺灣及海外藝術家參與國際博覽會,同時主辦「臺北藝術自由日 Taipei Free Art Fair」,廣納各地策展人及藝術家,企圖發起更多藝術意識,打造更適合藝術生存的環境。  
  • 見世物的詩|高義勝個展

                                                                    高義勝|馴化者Domesticators|92.5x79cm|2018|紙本設色     高義勝個展 Kao I Sheng Solo Exhibition Freak Show Poems   藝術家高義勝的作品不只是為了給人帶來舒服的視覺感,而是想對生活中的理所當然、身邊的各種狀態,提出疑問或批判。生活中有許多不安的情緒,特別是人與人、人與自身的情緒疏離,作品裡的人物表情時常是冷漠不帶有情緒,透過表情之外的身體動作或其他物件,引導觀眾對畫面產生聯想。 「見世物」意指讓人觀看演出,內容不僅包含奇珍異獸的展出,還有雜技、雜耍、稀罕物或戲法等技術類的表演,同樣的也有出洋相、耍寶、當眾出醜的意思,人們可以短暫地體驗非尋常。                                    高義勝|蚊之聲Murmur of mosquito|62.5x42cm|2016|紙本設色   「我總是對他人凝視的表情,感到特別有趣。」人的交際互動中,最主要的部份是注意他人的表情和視線,透過這樣的行為,可以試圖猜測對方的心理。藝術家在觀察人們的情緒後,將其放大,成為畫作中被蚊子叮咬、寵物騎乘、親吻面具以及行為異常的他者。用水墨試圖表現公共領域中,人的精神狀態,藉由畫面呈現對人的關懷與本質。                    高義勝|荼蘼Rubus rosifolius var. coronarius|45x31.5cm|2019|紙本設色                       圖、文|高義勝   日期| 2019/07/13-2019/08/04 週二~週日13:00-19:00,週一公休 地點| 伊日藝術計劃 台北市八德路四段768巷5號4樓之1 電話| 02-2786-3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