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世界地球日「與野共生」

    圖片來源/世界地球日網路   2019年世界地球日主題 「Protect our Species 與野共生」   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或許你已參加以「地球日」之名所舉辦的各式活動,凡舉市集、路跑、舊衣回收、講座、工作坊等,但你知道今年的主題格外嚴肅嗎?(還記得2018年主題?世界地球日2018 ——「End Plastic Pollution」終結塑料污染) 必須讓大家了解到,我們所熟知的珊瑚礁、長頸鹿、獅子、大象、犀牛、蜜蜂......等物種正瀕臨絕種,但事實上,是所有物種都面臨相同威脅──過去40年,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就降低了60%。當生態系崩解,人類亦為大自然的一部份,也將無法倖免。 “In nature, nothing exists alone.” 在自然中,萬物皆息息相關 —— Rachel Carson, 1962 大自然賦予地球美好禮物:物種多樣性,甚至還有更多物種等著我們去發現與認識。不幸的是,人類不可逆轉地破壞大自然平衡,自從過去,那遙不可及的過去,六千萬年前恐龍滅絕以來,世界正面臨著急遽的滅絕速度,恐怕,下一個滅絕的物種就會是人類。 前所未有的全球破壞,動植物的物種迅速減少,其中當然包含著珍貴物種與瀕臨危機的物種,這些現象在許多科學報告指出與人類活動有直接相關:氣候變遷、森林砍伐、野生動物棲息地喪失、不肖盜獵、非永續農業、工業開發污染、殺蟲劑等等,證據確鑿,人類行為影響深遠。   攝影/鄭鼎 如果人類再不採取行動,將帶來無法挽回的全球性災難。主旨「Protect our Species 與野共生」,提醒世人所有生物都具有內在價值,每個生物都在復雜的生活網絡中扮演著獨特的角色。人類必須共同努力保護瀕臨滅絕和受威脅的物種:蜜蜂,珊瑚礁,大象,長頸鹿,昆蟲,鯨魚......等。今年世界地球日即以「蜜蜂」作為代表物種,象徵著「再小的生物,都具有無可取代的生態地位」,一個都不能少。 我們不能絕望,而是必須想辦法解決人們的過錯!「地球日網絡」認為只要全球公民一同努力,滅絕的速度仍然可能放緩,現在共同努力建立一個全球運動,由消費者、教育者、各國政府和科學家共同組成,許多正受威脅和瀕臨滅絕的物種仍然可以恢舊好的景象。 「世界地球日網絡」邀請世界公民,一同響應今年訂定的共同目標: 1. 推動生態教育,讓人們了解數百萬物種正面臨滅絕的現象、背後原因與其後果。 2. 各國訂定重大政策,保護物種及其棲息地。 3. 建立有關物種保護的全球運動,政府主動執行,民眾積極參與。 4. 鼓勵個人行動,例如植物性飲食、停止使用殺蟲劑和除草劑等;保護物種從生活做起,學習如何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 現在,你可以透過「世界地球日網絡 Earth Day Network(EDN)」學習有關各種物種的知識,像是蜜蜂、長頸鹿、珊瑚、鯨魚、大象、蜻蜓、海龜等,與世界公民的全球運動,從生活開始做起,一起努力達成。   參考資訊: 世界地球日網絡|www.earthday.org 世界地球日Taiwan|www.earthday.org.tw   
  • 刺繡抹香鯨與現今生活的日常對話

      世界地球日 日常藝術反觀環境現況   2020 伊始,病毒全球蔓延,地表上原本忙碌擾嚷的人類活動被迫暫停,空中航機減少了98%,工業大國的溫室氣體排放也大幅下降,水都威尼斯運河再度清澈見魚、嚴重污染的恆河之水甚至可以飲用。美國 NASA最新公佈的一系列空照圖,看見因為一場致命的人類瘟疫,卻意外還原了地球前所未有的乾淨面貌!   縫合人類與環境間複雜微妙的依賴關係 擅長將環境議題與刺繡作品相結合的台灣藝術家陳聖文,則透過一次次的淨灘與淨山活動,將蒐集而來人類廢棄物轉化、融入刺繡作品之中。年度代表作〈萬事生降於哀戚,但非死灰〉,12 米長的巨幅刺繡作品,將抹香鯨的身體當成梭子般,穿針引線,流暢於整幅作品中。人類為滿足自身欲望,對地球上共同存在的動物、植物與自然環境,造成壓迫,甚至不可逆的傷害。藝術家透過身體力行,持續在生活中落實減少垃圾,並藉由一針一線,重新賦予生命力的創作,並帶給世界希望!     世界地球日起源? 1969 年 6 月盛夏,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市的蓋雅荷加河(Cuyahoga River)著火了!將近五層樓高的烈焰和煙霧,沿著河岸,一段一段地爆發。這不是這條河的第一次火警,慶幸的是,是最後一次了,甚至,成為一把淨化之火!就在 1970 年 4 月 22 日,地球任一角落都晝夜等長,陽光同時照耀在南極點和北極點上的春分這一天,忍無可忍的兩千萬美國人以「乾淨的空氣與水」為訴求,群起走上街頭,不僅成就了史上第一屆地球日,更催生了「潔淨水法」、「潔淨空氣法」、「瀕危物種法案」,並促進各國立法保護環境的永續。20 年後,原本只在美國舉辦的地球日,1990 年 4 月 22 日,擴大成為全球 141 個國家、2 億人共同參與的世界地球日。 迄今,引領世人關注環境議題的地球日已整整 50 周年。雖然當前世界正籠罩在武漢肺炎陰霾之中,2020 年地球日,台灣更以「全面行動」(Climate Action)為主題,在全人類正面臨艱鉅考驗時刻,期待所有人抱持積極正面態度,為地球的永續存在,以行動作為祝福,繼續努力不懈。     伊日生活中的人與環境 也在瘟疫蔓延之際,讓人更意識到,環境的守護,沒有人是局外人,尤其企業,守護環境絕對是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從創立開始,伊日生活YIRI LIVING 就以植物、人文、藝術、環保作為品牌核心價值,除了不斷向植物學習人與自然、人與土地之間,謙卑、互利、共生,微妙而珍貴的關係,更相信並堅持,每一個人都值得被在乎,而我們安身立命之所在的台灣這塊土地,更應該被好好重視與對待。 一直以來,伊日生活旗下各品牌的環境守護行動,始終不遺餘力-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cosmescents 提倡產品的空瓶回收,在創造優質的香氛生活同時,也不讓環境產生負擔甚或污染;伊日好物 YIRI GOODS 的回收二手購物紙袋計畫,不僅讓資源被充分運用,並以行動實踐物盡其用的真諦;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將藝術帶入生活,讓藝術不再遙不可及、不再抽象難解,而是生活一部分,是可觸可感的具體生活體驗。   病毒帶來焦慮、恐懼,甚至失措;但是,強大的愛與希望更提醒我們,正是全面行動的時刻了!伊日生活與這片土地永續存在的實踐,全面啟動!     「萬事生降於哀戚,但非死灰」   展覽地點|伊日好物YIRI GOODS駁二店 展覽地址|高雄市鹽埕區大義街2-3號(大義C9-14倉庫) 連絡電話|07-521-5783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四 12:00-19:00           週五至週日 11:00-19:00   *伊日好物YIRI GOODS粉絲專頁    
  • 用彩色廢布編巢的自然藝術家

      世界地球日 Earth Day is every day. 專訪 墨西哥藝術家 路瓦 · 里維拉 Lua Rivera     文字|陳冠良、許志偉,攝影|陳冠良、洪振峯   如果不是一個藝術家 墨西哥藝術家路瓦 · 里維拉(Lua Rivera)的先生,亦是台灣藝術家李蕢至,以一個單字「Wild」形容心目中的妻子,「與台灣部分成熟女性不一樣,Lua 熱衷探索大自然,跟我一樣,很喜歡山和大海。」而 Lua 也自承,「我愛動物也很親近大自然,非常享受被包圍其中的感覺。」意趣稟賦相投的夫妻倆,對於新事物的嘗試與實驗充滿熱情,從不因為計畫可能的失敗而退卻,他們認為那是從經驗中獲得學習。 陰天,「伊日藝術計劃」天台上 Lua 的「年度計畫」大型作品《馴服野獸》(Taming the Beast)飽和的色彩,在灰階天空下,襯映得益發張狂賁豔。屬於「野性的」Lua 身在其間,不僅不被淹沒,還從容駕馭了那漫天蓋地的狂野氣息,宛如 Queen。 有位藝術家兼及教師母親的 Lua,擁有一個自由而特別的童年。「作為老師,她給我許多器材工具,教我各種畫畫技法,還有用底片攝影、沖洗照片。她告訴我,『想學一項技藝,就必須用最好的材料,否則妳不會知道所能發揮、施展的程度究竟有多大。』作為媽媽,她是個非常開明的人,不設框架,不隨便評斷,讓我做我自己。」 回憶剛搬到台灣時,她有絲忐忑,因為沒有工作室,也不確定得耗上多少時間才能蒐齊需要的材料。但幸運的是,先生蕢至擔負起之前母親的角色,早已為她備妥工具,甚至他自己創作上用不著的材料,像是布料與織品。 除了有「非制式」的母親,一所充滿實驗性的學校「ICAI」(Institute of Science, Art & Imagination)更讓 Lua 受益匪淺,「共同基礎學科以外,也有舞蹈、武術課,你能想像嗎,我們竟然還有露營課!在一門關於野外生態調查的課程,我挑戰自己盡量『觸摸』遇過的每一種動物,當時我所摸過的動物數量紀錄,沒幾個人能超越呢!」至今她仍引以為傲地哈哈笑。「如果可以,我希望觸碰地球上的每一種動物與植物。」她像是許願又像是豪語地說道。 成長都是為了長成「某種樣子」的歷程,看似不可預料,其實又有跡可循。若不是求之不得的藝術家母親,Lua 不會與藝術密不可分,不過,要是母親不從事藝術呢?「我應該會對『生物學』更感興趣。也許想要成為一位野生動物研究員,或找可以與動物在一起的工作。」   垃圾不一定是廢物 「妳必須為自己做選擇,因為那會改變妳的未來。」母親的提醒,在彼時對 Lua 是個頗艱難的課題。申請大學前一年,她在設計與藝術之間游移,也蒐羅了相關領域的建議與發展性,但在墨西哥其實能選擇的藝術學院不多,她擲銅板般交給命運安排,兩邊都申請,最終歸屬了墨西哥國立 UAEM 大學的視覺藝術科系。 在家鄉,攝影或繪畫較為吃香,當時的「裝置藝術」尚在起步階段,所以 Lua 覺得應該試著走出去,向世界展現自己的作品,她渴望知道不同的地方、文化會怎樣看待她的創作。處在「狹隘」的環境中,她很清楚另闢蹊徑的重要,也是勢所難免,「政府連支持運動員參與奧運賽事都不積極了,更何況是藝術家?」對比台灣樂於贊助藝術家到海外駐村創作的風氣,Lua 有感而發。 Lua 並非畫了餅卻不射靶的人,她懂得機會是要自己發掘的。「那次我單槍匹馬去美術館找到了館長與策展人,直接向他們遞交我從大自然出發的藝術計畫。雖然他們是第一次碰上這種情況,很訝異,但還是被我明確的目標與想法打動。那是個規模很大的創作,不是只掛在牆面,而是從地面延伸到天花板,整件作品填滿美術館,動用了六大展示間。」 那個計畫內容,Lua 後來整理成主題為「Nature/Nurture(天性與養育)」企畫:科學家一直在思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相關特徵與行為,是天生(基因、遺傳等)使然,抑或後天環境影響所致?她以此為基礎,研讀了好多相關研究文獻,試圖將資訊轉譯/轉化成視覺藝術,以利進行策展,但那是個縱深多麽寬廣的大哉問呀,於是像植物的盤根錯節般,那成了一個彷彿無止無盡的探索。「那是我在美術館的第一個個展。後來也因為這份強而有力的履歷,我得以接獲來自世界各地的邀約合作。」雖然純粹藝術創作的期間,Lua 需要同時承接大量設計案以維持生計的收支平衡,但這樣高昂的時間與精神「成本」,就結果論,其實還滿值得的!她挑了挑眉地。 因著持續迄今的「Nature/Nurture」主軸,Lua 接觸了小鳥利用蒐集的「菸蒂」築巢的研究。「對於鳥類以人類丟棄的垃圾打造居所的情況,我很驚訝也很好奇。在紡織工業區,除了各種顏色的廢棄布料或紗線,小鳥也會依需求參雜一些塑料使用哦。」據此為靈感,她嘗試依循鳥兒的模式,在以雙手與身體為喙和爪子的「建造」過程,摒捨人類精準的「計算」習慣,進而奠定並啟始了挪借彎扭、絞捻、綑綁等編織技法的製作形式與思索。「就像人類製造不易損壞的材質來建築,小鳥的動機也是一樣的,牠知道那些東西比起有機物質可以搭起更牢固的巢窩。」而對於建築學做了些涉略的她,也發現某些人類建屋的邏輯師法鳥類,比如樹枝與泥巴。兩造間的弔詭,是抄襲或模仿,或相互合作的關係呢,實在是非常有趣的探討。   無聲嘶吼的野獸 迥異於蕢至對於形體和材質的關注喜好,Lua 的基因裡,流動著色彩。「就是文化上的差異吧。我的成長經驗裡充滿歡樂氣息的色彩,像是瘋狂亮麗的墨西哥粉紅,」這一舉例,她自己忍俊不住大笑,「我覺得色彩像是語言,能表達情緒。也有人將音樂結合色彩,不同的搭配可以編奏出不同旋律,傳達不同感受。」 不免要問的,台灣給予她的色彩印象?「我在蒐集廢棄布料時,製造廠或某些單位,提供的大多是淡粉紅或紅色,還有,藍色。我察覺藍色似乎象徵和連結著這座島嶼,像一種來自「深海的藍」的文化底蘊。雨季時,街上一半的雨傘是藍色,外套也是。在墨西哥,我們比較會將各種顏色混搭使用,尤其時裝。在台灣也滿容易出現中華文化常見的大紅色,雖然我也喜歡紅,但它不容易應用。所以對於傳統習俗上,像燈籠、紅包或一些花卉圖騰能巧妙結合紅色系,我是很敬佩的。不過要放在當代藝術創作上,還是有很大難度與斟酌空間。」 將作品視為一種「提問」而非目的的 Lua,以環境議題為骨幹,扮演串綴樞紐,期使藉由各領域與面向的交織活絡更廣泛的關注。「在學校教育裡,知識被學科分門別類,但現實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有關聯性且相互牽引,若各自為政,我們就像部分零件故障的機器人,訊息閉塞,無法接收指令運作。」 畫廊天台正展出的「馴服野獸」即為此一「鏈接」概念的實踐,「提供我回收布材的供應商專門在製造運動服布料。我將他們對於殘餘和報廢布料的苦惱置入作品,以『野獸』形體去表達製造業產出的廢料如同一隻失控的獸,扭曲的形狀則呈現對過量廢料的恐懼。沒有明顯頭顱、眼睛耳朵或尾巴的多變模樣,另一方面也象徵著以多元、開放性的視角,期待更多不同的人參與,擴大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案。」Lua 的詮釋,讓我彷彿聽見天台上那些她以斑斕色彩纏結出的獸群,正無聲地嘶吼著。既呼援,亦如召喚。   每一天都是地球日 「Earth Day is every day.」Lua 是這樣定義「世界地球日」,一如她的俐落,「每個人每天透過一件改變自己習慣的小事,日積月累就能有所不同。也許『地球日』是個契機,一個扭轉『不願相信可以改變的人』的想法的日子,透過聚集相信改變、願意做出改變的人,讓他們看見改變發生的可能。」 話鋒一轉,「但我想那也關乎世代認知的差異。資源有限的地球是如今的現實,但對以前的人而言,不存在也不必質疑那是個問題。近幾年,我還是需要幫助我媽或叔叔阿姨們處理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提醒節約用水。」懂得堆肥、有機種植與如何回收分類的 Lua 基本就是環保主義者,但她也明白無法迫使別人對任何觀點與建議照單全收。身為一個藝術家,她以「美」的形式處理議題,「溫和」地觸及更多群眾,減少意見衝突外,也像是一個省思的過程,刺激思考,引導人們做出自己的判斷。「用溫柔撫平喧囂」大概就是藝術家的獨特魔法了吧。 打算在台灣落地生根定居的 Lua,期盼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蓋自己的房子,聊起小時候在「Cuernavaca(庫埃納瓦卡)」(樹木圍繞的地方之意)的家,循環再利用的水資源,「我們幾乎不用自來水,而是採集過濾而來,儲放在與屋子相等大小蓄水池裡的雨水。常常自來水公司檢查水表,都很驚訝度數竟然是零!那時用雨水灌溉的植栽,都比後來在這裡澆自來水的,更鮮綠更生氣蓬勃。」但以台灣現行的嚴格的建築法規,她有點失望不能完全復刻那友善環境的記憶與做法。 嫁作台灣媳婦的 Lua 與台灣環境藝術家丈夫李蕢至,在各種藝術計畫上馬不停蹄之餘,也不停適應並發現身在的這塊土地,「我喜歡南台灣。喜歡那裡的食物、海港,還有個性不疾不徐又風趣的人們,他們會讓我想起遠在墨西哥的家人親友,相處起來很輕鬆愉快。」稜角分明,眉目透著一縷颯朗英氣的 Lua,既不失來自墨西哥的天生濃豔,也漸漸浸染島嶼深海藍的幽默。 未來,一個兼及工作室與家的空間是 Lua 與蕢至努力的方向,「在不觸犯法規的前提下,我們希望那是一棟盡可能零浪費、永續綠建築並結合藝術的房子。」對於有主張又主動的 Lua,那一天,指日可待。   ▋馴服野獸 Taming the Beast YIRI ARTS Rooftop&Free Art Petit Garden|Annual Project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 86 巷 1 號 時間|Tue. – Sat. 14:00 – 19:00 週日、一休館 *詳情請參考「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官方網站   ——————————— 路瓦 · 里維拉 Lua Rivera 路瓦 · 里維拉 2013 年畢業於墨西哥莫雷洛斯自治大學視覺藝術學院,2016 年獲得碩士學位。透過藝術創作來消除既有的限制與思維,在作品間的自由互動與延伸,使展覽跨越了藝廊的展牆。她關注生物遷徙與築巢等行為,反覆思考「巢」所象徵的意義,並和人類的居住作為對比來進行一系列的創作。同時透過織品、拼貼、攝影不斷探索織物的再利用與可能性。 IG|Lua Rivera Figueroa(@lua_rivera1) 官網|www.luariver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