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藝術自由日 Free Art Fair
氣味島:Scents 100
關於伊日
品牌事業
2024 年度計畫【一起練習自然而癒】
搜尋
關於伊日
品牌事業
2024 年度計畫【一起練習自然而癒】
Loading
輸入部份的標題
顯示數目
5
10
15
20
25
30
50
100
所有的
夢中的橄欖樹|三毛
當6月中回聲演唱會的舞台上傳來「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這首經典的《橄欖樹》,我的思緒也隨著歌聲走進了那塵封已久的時空中,遙遠的流浪夢裡。 想起高中時期,在那個聯考錄取率屢創新低的年代裡,每個人都有著沉重的課業壓力,只要一到放學時刻,學生們就像是沙漠中的駱駝商隊,一列列駝著沉甸甸的書包,在烈日裡,雨季中,行走。急切地穿梭在各大補習班,匆忙地奔赴在各大名師的課堂當中,直到月亮高掛才得以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 在那段年少青澀的歲月裡,偶而能有短暫偷閒的片刻,就是生命裡最大的滿足。像偷翻一下課外讀物,三毛的、張愛玲的;或是反複哼著「每個人心理一畝一畝田……」從齊豫、潘越雲的獨特嗓音裡,唱出對夢想的渴望。 就當時的莘莘學子而言,三毛的作品無異是現實世界中的天方夜譚──沙漠、駱駝、異國風情......尋常枯燥乏味的學生生涯,一下子就爬滿了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總幻想著等到聯考放榜的那天起,也要背起行囊,踏上流浪他鄉的旅途。在資訊不甚發達的年代,神秘撒哈拉沙漠、駱駝商隊、異國戀曲,都讓流浪他鄉成了當時最浪漫綺麗的夢。 現在想想三毛的作品之所以吸引人,其實並不是因為她善於堆砌華麗的文藻詞彙,而是用再簡單不過的文字,真實而不造作的情感,貼近生活的描述,觸動了每個人的內心世界。亦或只是描寫生活瑣事的散文,可三毛卻將沙漠中的苦難日子過成了有趣而豐富的生命經驗,成就了一篇篇充滿異國風情的作品,進而集結成《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記》、《哭泣的駱駝》等書的出版,受到了全世界華人讀者歡迎,歷久不衰。 本名陳懋平的三毛,因為小時候學不會寫「懋」這個字,便改名為陳平。寫作經驗最早可以追溯到1962年,後來以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生活見聞為背景,用幽默流暢的文筆,發表了數篇充滿異國風情的作品,才正式踏上寫作之路。1974年,一篇名為《沙漠中的飯店》刊載於《聯合報副刊》,該篇是三毛自己與荷西的異國婚戀故事,與當時副刊上的其他文章風格截然不同,一下子就吸引了大批讀者,「三毛熱」迅速的從台港風靡整個華語世界,創造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瑰麗的流浪文學經典。綜觀三毛一生的作品,包括小說、散文、遊記、書信等共有十八本,有聲書、歌詞作品無數,甚至還出了一部電影劇本《滾滾紅塵》。書寫體裁多樣,文章篇幅眾多,再再顯示其驚人的創作力。 在華文世界裡,三毛跟張愛玲一樣,不論人或作品都被後世的人譽為傳奇。而這個傳奇,至今仍是讓人津津樂道與念念不忘的。在三毛去世之後,兩岸也曾出了不少她的傳記,還有不少以三毛為研究主題的學術論文,也因此有人說研究三毛的寫作風格與美學品質,探討她強烈的藝術個性及內在生命力,才是了解三毛,詮釋三毛最好的途徑。 三毛離世已經過了二十七個年頭,三毛作詞,齊豫演唱的《橄欖樹》旋律依舊,當年背負著書包的學子早已錯過了流浪夢.,生活的重擔壓著,一日復一日的行走宛如撒哈拉沙漠裡的駱駝,沒有雨季的歲月,就不會有洗滌,不會有轉變,不會有期待。 讓我們再次捧讀三毛,用氣味去記起那個還沒實現的夢……。從文字裡讀出生動細膩的人性況味;從香氣中體會到生命裡每個轉折、每次祝福與每種喜悅所帶來漣漪般的觸動,在一成不變的生活裡,也有那遠渡他方的壯闊夢想。 經典文學特別企劃 撒哈拉的故事 哈拉沙漠,在我內心的深處,多年來是我夢裡的情人啊!我舉目望去,無際的黃沙上有寂寞的大風嗚咽的吹過,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壯而安靜的。 ——三毛著,《撒哈拉的故事》,皇冠叢書。 因為愛情,充滿了喜悅,所以奮不顧身,勇敢追尋,不論天涯海角也要緊緊相隨。象徵喜悅與歡樂的甜橙,帶有玫瑰香氣的天竺葵如同萌芽的愛情,肉桂對應內在火熱的心,像風一樣地流動的迷迭香,輕輕地撩撥起深藏在內裡的安息香。 【 伊聖詩|香氣印象 】天竺葵8+甜橙10+迷迭香6+錫蘭肉桂1+安息香1 雨季不再來 「我會一遍遍的告訴自己,雨季過了,雨季將不再來,我會覺得,在那一日早晨,當我出門的時候,我會穿著那雙清潔乾燥的黃球鞋,踏上一條充滿日光的大道,那時候,我會說,看這陽光,雨季將不再來。」 ——三毛著,《雨季不再來》,皇冠叢書。 雨後澄清的景象,帶點清涼的水氣就像鼠尾草與薄荷的清涼爽利。太陽初探,讓空氣中充滿著清新的氣味,混合著濕潤泥土的芬芳一如岩蘭草的香氣,隱約還飄來淡淡的花香,是玫瑰與天竺葵的香氣。 【 伊聖詩|香氣印象 】薄荷1+鼠尾草1+玫瑰原精4+天竺葵8+岩蘭草1。 哭泣的駱駝 我蹲在遠遠的沙地上,不停的發著抖,發著抖,四周暗得快看不清楚他們了,風,突然沒有了聲音,我漸漸的什麼也看不見,只聽見屠宰房裡駱駝嘶叫的悲鳴越來越響,越來越高,整個的天空,漸漸充滿了駱駝們哭泣著的巨大的回聲,像電鳴似的下我罩下來。 ——三毛著,《哭泣的駱駝》,皇冠叢書。 一個美麗生命的消逝,我們總是難以割捨,就讓氣味記住所有的美好。生於沙漠的乳香與沒藥,象徵苦難的結束,墓園常見的絲柏,能讓時光停駐在美好的片刻,薰衣草、橙花與佛手柑的香氣,如同母親地擁抱,讓人安心,讓人忘記悲傷。 香氣印象:佛手柑10+橙花2+薰衣草2+絲柏6+乳香4+沒藥2
時間非逝去之物 Kris Kang
時間非逝去之物 是沉積身體的物質 攝影是對自身成長過往的梳理 自由攝影師Kris Kang,1975年出生於桃園,現居彰化 2014年開始成為自由攝影師。平面拍攝作品涵括音樂、藝術誌、雜誌、舞台、文學、商業拍攝等。2015年11月發表「BONSAI /盆栽」系列個人作品集。2016年開始進行「少女圖鑑 / Belle-pedia」系列,2017年11月發表「劍山 / KENZAN」個人作品集。 時間是不可見之物,卻恆常在人們身上體現。向來描寫時間總是以逝去消失的狀態,卻少見比喻成一個物質,沉積在身體或植物的累積。時間可以是養分,也可以是殺手,能使植物逐漸成長,也能使植物慢慢死去。Kris用獨特的攝影語彙,輕淺的色彩、潔淨的畫面,交錯身體與植栽的影像,利用兩者曲線的對比,給予相互連結的想像。亦優雅地將身體與植栽化為一個容器,隱喻時光如水注入容器,隨著時光承載的事物,終將沉積為人生的山丘、平原、溪床一般的跌宕起伏。 自由攝影師 Kris Kang 個人網站|kriskang1.tumblr.com 臉書專頁|KRIS KANG / Photography
種出世界奇觀
種出世界奇觀|非洲多國聯手種植「綠色長城」攔阻沙漠漫延 〔編按〕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幅員遼闊,相當於美國或加拿大國土面積。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因氣候變遷加速沙漠化,更使其面積擴張了10%,這對於生活在撒哈拉沙漠邊陲、依賴農業經濟的非洲居民來說,具有毀滅性影響。 英國保育運動作家Richard St. Barbe Baker在1952年提出了以一排樹作為控制沙漠的「綠色前線」的概念,並於2005年6月得到核可,於是,「綠色長城」(Great Green Wall)概念有了大幅度進展。 跨國性防止沙漠化綠色長城計畫,目的在於解決撒哈拉地區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後所導致嚴重的社會、經濟、環境影響,既具有生態目的,也是一條非洲經濟社會的綠色屏障。2008年7月,綠色長城開始建造。至今,已有超過20個非洲國家參與這項搶救土地的綠色計畫。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1屆締約方大會(COP21)於(2015年)12月上旬於法國巴黎落幕,超過190個國家在近兩周會議後,同意協力抑制氣候暖化。但更加困難的部分,在代表各自返國後才要開始。 非洲極具野心的「綠色長城」(Great Green Wall)計畫,在COP21中獲得各國領袖未來5年共40億美元(約新台幣1320億元)的資助。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承諾,法國每年將會為非洲阻止沙漠化及其他因應氣候變遷的努力貢獻10億歐元(約新台幣363億元),直到2020年;「綠色長城」計畫也在其中。 在撒哈拉沙漠南端種植樹牆 「綠色長城」是11個非洲國家於2007年啟動的植樹計畫,包括吉布地(Djibouti)、厄利垂亞(Eritrea)、衣索比亞(Ethiopia)、蘇丹(Sudan)、查德(Chad)、尼日(Niger)、奈及利亞(Nigeria)、馬利(Mali)、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茅利塔尼亞(Mauritania)與塞內加爾(Senegal)。迦納(Ghana)於2015年12月加入,至今已有超過20個國家參與。 這個計畫準備在非洲撒哈拉沙漠(Sahara)南端的薩赫爾(Sahel)地帶,種植一道寬15公里、長約7775公里的樹牆。這道「綠色長城」將自大西洋海岸橫跨非洲,延展至紅海。目的是阻擋夾帶沙塵的季風、減緩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並改善周圍地區人民及其牲口的生活品質。 受氣候變遷衝擊大也最缺乏應對資金的社群 居於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人民是受到全球氣候變遷打擊最深重的社群之一,也是全球最貧窮的社群之一。這塊地區約已有4成面積受到影響,超過5億人口因此暴露在生存地區沙漠化的風險中。若沙漠化持續惡化,主要仰賴農業及畜牧維生的人民就必須被迫成為游牧民族。 沙漠化是一種土壤降解的型態,通常是基於氣候變遷或人為因素,導致已相對較乾的土地變得更加乾燥,喪失植被、無法進行耕作。跨國研究機構「生物多樣性中心」(Bioversity International)研究員博札諾(Michele Bozzano)解釋,「沙漠化並不像某些人以為的那樣,是沙漠的擴張,而是基於土地的不當管理,而將土地轉化為沙漠。」 沙漠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限於地理層面,也包括糧食減少、沙塵暴頻率增加,進而對健康造成危害。資源的緊縮也可能助長了恐怖主義的盛行。馬利林務部主任庫勒貝里(Kouloutan Coulibaly)表示,「當你沒有錢也沒有工作,而恐怖分子前來招募,人們會加入,這至少是個機會。」 「綠色長城」計畫起先由前奈及利亞總統奧巴桑喬(Olusegun Obasanjo)在2005年提出,得到前塞內加爾總統瓦德(Abdoulaye Wade)大力支持。非洲聯盟(AU)於2007年採行,世界銀行(World Bank)與聯合國也給予支持。 尊重、偕同當地社群為成功關鍵 這個計畫不僅要種樹,也希望與當地社群合作,帶來更多糧食與工作機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進而帶來和平。 目前進展最快的塞內加爾已經植下超過1200萬棵樹,橫跨150公里,佔據4萬公頃的面積。塞內加爾官方表示,政府目標是要種植80萬公頃、綿延545公里的樹牆。 國際救援組織「基督教救助協會」(Christian Aid)資深氣候變遷顧問阿多(Mohamed Adow)表示,這樣的再生計畫必須尊重居民、獲得當地社群支持才能成功。他在電郵中表示,「選擇適切的樹種,並建立與當地社群合作的維護機制是很重要的,否則樹牆可能只是一排受到當地居民厭惡的樹,並遭到被砍伐、取用木材的命運。」 塞內加爾政府顧問、地方發展計劃專家圖雷(Ousseynou Toure)則表示,綠色長城通過的每個國家自行決定如何推動、維持這項計畫,「如果其中一個國家無法完成自己的部分,其他國家也會受到影響。」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波特斯切(Gilles Boetsch)指出,一些像是馬利等境內有伊斯蘭極端武裝組織活動的國家,可能因此在計畫進展上有些延遲。 計畫已有一些成果 塞內加爾的努力已經帶來一些正面影響。一名接受《美聯社》(AP)訪問的塞內加爾北部38歲人民表示,畜群可能隨時死亡,但農耕就不需一直移動,「農業生活對我們來說比較容易。」 本文轉載自《風傳媒》 撰文|傅莞淇
荒蕪沙漠萌芽的音樂與藝術
沙漠,人們聯想到的就是荒寂惡地,遼闊連綿的沙丘,乾涸的大地,生物極難生存,也不輕易靠近。然而,當看似渺無生機的沙漠遇上爆發的生命熱力,又將激盪出甚麼樣的火花? 一場理想主義者的自由祭典Burning Man Festival 每年八月底到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一,美國內華達州黑石沙漠中便會升起一座巨大城市:黑石市,一個由火人祭參與者所創造出來的臨時城市,但短短九天後,這座城市就會被一把火燃燒殆盡,消逝於沙漠之中。 「火人祭」(Burning Man Festival)創辦人Larry Harvey和Jerry James在1986年和幾個朋友在舊金山的海灘舉辦了一個夏至營火儀式;狂歡後,Larry含朋友們燒毀了一座9英呎高的木製人像。連續幾年進行這樣的焚燒儀式後,Larry想要創造出更大型的雕塑作品,狂歡形式也愈擴愈大,因而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群,最後被警方以無許可證為由被迫中斷。於是,1990年移師到內華達州黑石沙漠,如今已成為連續9天的音樂與藝術活動。 火人祭名稱源於活動結束後,象徵性地焚燒巨型木頭人的儀式。對許多參與者來說,這場沙漠中的盛會,更是一種對社區意識、藝術、自我表達,以及徹底自力更生的實驗;參與者會奇裝異服或是裸身行走在沙漠之中,就如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社會實驗,以各種強烈激進的方式表現自我。「Life is short. Make something amazing, then burn it.」就是火人祭的精神。因為在沙漠險惡的環境裡,人們回歸到原始的需求;沒有金錢交易,眾人以物易物,去商品化、贈與、包容、自力更生、社區工作、公民責任,延伸出火人祭的精神,不留痕跡並活在當下。 Larry Harvey也為每年活動賦與不同主題,譬如2006年的主題是希望和恐懼,2007年是綠人,2010年則是大都會。這主題通常會反映在最後被燃燒的巨型人偶設計,也會讓所有參與者在藝術創作、服裝、營地和車輛的呈現上,針對主題精心打造。火人祭鼓勵藉由藝術創作表達與互動,也以此為號召,吸引更多元的藝術形式。而藝術團隊和設計者所帶來的巨型藝術裝置,因為一切都必須在沙漠中組裝完成,除了要面對熾烈太陽的烘烤,隨時可能出現的沙塵暴,使搭建更是顯得困難。 生命,一連串創造的奇蹟與過程;誰說沙漠了無生機?音符的直搗心坎、藝術的無窮想像,甚或回歸一無所有,沙漠看似的無,或許才是一切有的最大可能! 科切拉音樂藝術節Coachella Valley Music & Arts Festival 每年四月在美國印第奧市(Indio)科羅拉多沙漠所舉辦的科切拉山谷音樂與藝術節(Coachella Valley Music & Arts Festival),卻都會吸引近十萬人潮湧入,參與這場號稱一生必須要來一次的音樂盛典;不僅宛如鮭魚洄游般,成為樂迷尋找音樂信仰的源頭,也幾乎與端端時尚畫上等號,許多知名品牌選擇在此曝光,請來當紅模特兒、大明星現身造勢,台下跟台上一樣精采。 事實上,美國最火熱的這場音樂盛事,原本只是一場意外在沙漠所舉辦的音樂派對。1993年,美國售票公司Ticketmaster在演唱會票劵上收取額外的服務費,引起搖滾樂團Pearl Jam反彈,因而將表演場地搬到位於Indio市的帝國馬球俱樂部,歌迷的熱情就彷彿沙漠散發的熱烈高溫,為Pearl Jam策畫這場演出的的Goldenvoice公司,也因此見識到在此舉辦大型活動的潛力。 1999年,首屆Coachella音樂節開辦。早期所邀請的音樂表演者,並不一定都是排行榜常勝軍,而是具有音樂藝術性的個人或團體。一年又一年,音樂節反應愈加熱烈,規模也逐漸擴大,所展演的音樂類型也更加多元﹕搖滾、嘻哈、電子舞曲、獨立、流行;從2004年邀請的Radiohead到2006的Daft Punk,甚至是2018年邀請了超級天后碧昂絲,挾其強大氣場,為Coachella挹注音樂的豐富性。除了音樂,科切拉音樂節另一個吸睛的,更是那些驚人的大型藝術裝置,如2014由Poetic Kinetics動畫工作室打造的三層樓高太空人互動裝置ESCAPE VELOCITY;由無線電能所控制,每個指節都能擺出各種手勢,而頭盔遮陽板還能將參與互動者的臉部投影在上面,並在底部裝設可移動滑輪,看起來就像漂浮、徘徊在音樂節的觀眾席間。 已成為一個獨立音樂與藝術平台的科切拉音樂節,不僅創造了音樂節史上參與活動人數最多的紀錄,在了無生氣的沙漠孕育出音樂及藝術的綠洲。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僅關注音樂與藝術,科切拉音樂節也相當重視環保議題,主辦單位鼓勵前來參與盛會者採共乘方式,只要4人或多人同搭一部車參加,就有機會抽獎贏得VIP 門票。每當四月來臨,當全世界各地音樂愛好者齊聚在科羅拉多沙漠,當落日餘暉投映在舞台上,當音樂人齊聲歡唱,沙漠的炎熱早已被熱情完全取代了! BURNING MAN 火人祭|burningman.org COACHELLA 科切拉音樂藝術祭|coachel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