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接續之前的介紹,瞭解到林大哥最初以石門水庫的淤泥堆積問題起頭,而後成功開發了庫泥土料,緊接著開始這場更未知的實驗旅行。

 

圖| 童品元(庫泥土肧體燒裂) 文|李世文、陳佑洋

一個土料的各種變化性,要能夠讓它趨於穩定且經得起各種製陶者的使用,其實是相當耗費時間的,想著團結或許能讓步伐前進得快一些,好物召集了過去曾經有過合作的四個品牌,以各自在陶藝表現上的特點與風格,產出庫泥土的可能性,這個也許會跌跤的過程,當然也希望能如實呈現給所有人,先在有限的篇幅裡,認識不同品牌的實驗方向,等待成品出來後,再到好物駁二店一探究竟吧!這塊在地的材料怎麼成為具有自身文化符號的模樣,正在觀看的你可能也正參與其中。

➤ 衍伸閱讀 台灣原生庫泥土的十年養成

 

Q:有別於絞胎工藝,這次選擇盤土形式的原因? 

面對原土想要使用一個比較初始的技巧製作,盤泥條是一個有很長歷史的創作技法,而這個技術又有它本身的規律在,它能夠記錄創作者的身體感以及指壓的痕跡,是一個十分有溫度的創作形式。而在測試泥條的過程中,有漸進式的調整庫泥土的比例(混入高溫瓷土),除了拉高燒製溫度,找到合適的升溫曲線,這次泥條上的漸層也是以調整瓷土的比例產生的,然而其中的困難點在於抓到瓷土與庫泥土的比例,不然土肧本身會有融掉的風險。

—— 土星 Tu Xing Studio
Instagram(@tuxingstudio

Q:以庫泥土操作化妝土的色繪有碰到難題嗎?

在接到計畫的邀請時我最好奇的就是來自水庫的淤泥在燒製過後的成色,這也成了我對於這種土進行的第一個實驗。燒結過後的土呈現的是深褐色,再燒至更高溫則會滯釉,使土的表面呈現油亮質感,而這個深沉的土色在我的審美裡是好看的,所以我也將他設定成作品裡一個顏色的定調,然後進行色彩及圖案的配置。因此除了能表現出土作為此次計畫的主要討論,也將作品與以往習慣的創作形式做出區別,推向新的風格。

—— 童品元
Instagram(@tpy_ceramics

Q:釉藥與化妝土的實驗有發生什麼樣的小插曲嗎?

初步先做了幾支化妝土的嘗試,比起過去的用土,燒成後帶有接近亮面的表面質感,且沾附的效果意外是不錯的,沒有碰上因為收縮而產生的各種頭痛的結果,倒是同樣的測試物件,在一樣的燒成條件下,卻有一件黏在棚板上,這也許需要更多次的嘗試才能釐清可能的原因,假如時間允許,也希望能測試幾支我們代表性的釉方看看效果。

—— 山色製物
Instagram(whatwood_

Q:與慣用的土相比,在擅長的手捏技法上,庫泥土有什麼不同之處?

原先是想按著最近的製作形式,以手捏的技法來使用庫泥土,並盡量保留土色,但庫泥的質地相對鬆軟,在捏塑上不易整形,也容易有各種土裂情形,因此改以嘗試不同比例的配土及製作方式,嘗試了幾次之後,最後還是選擇順從土料的特性與質地,使用拉胚成型,不帶顆粒的庫泥,拉起胚來果然非常合適!

—— 默默
Instagram(b_r_e_a_t_h__e

伊日好物 YIRI GOODS
關注生活所需的美好,延續每件好物的使命,從在地到國際,小至無形氣味,大以展覽概之,提供你對所有品牌更全面的想像。

Facebook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