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窩窩」,像走進一段被遺忘的時光。掉漆的門板、走到停下的時鐘,每張沙發椅都舊得像從磨石子地板長出來,老式牆紙在暈黃燈光下更顯歲月,店長Vivian 應該是這空間內最有光澤的存在。
位在具有歷史感的大稻埕碼頭旁,窩窩也有段前世今生的故事,那得從Vivian 說起。 Vivian 來自高雄,就讀醫務管理的她憑著天生發達的美感,在平面設計業走跳近十年。初期,她是逐咖啡店而做的自由接案人,後期,她是出版社的苦勞美編,「十二點前回到家都算早。」她苦笑。二〇一三年夏天,她鐵了心為人生洗牌,買了張飛往香港的機票,寄住朋友家,展開一個月的 long stay。
美食沙漠長出臺灣之花
隨身攜帶電腦的她本還打算找些有情調的咖啡店工作,不出兩星期就發現,像樣的咖啡店比限量球鞋還稀有。即使在餐廳指南 Open Rice 按圖索驥,也只找到隱身工業大廈裡的家庭式咖啡店,咖啡是喝到了,但詭譎氣氛根本難以久待。
或許是同類相吸,經朋友介紹,她認識了在火炭經營零售業的生意人 Kevin。「他常來臺灣出差旅遊,很喜歡臺灣美食。」Vivian 說。
如果從九龍半島最南端出發,必須換乘一至兩次地鐵線、近四十分鐘車程才會抵達火炭。這個位處新界的工業區長年被視為美食沙漠,但在地人也沒得選。Kevin 在此辦公十年,就他不客氣的說法,是「垃圾都能賣得好。」對臺灣味情有獨鍾的他,正好計畫在火炭開一間臺式料理兼咖啡店「衝擊一下香港人」,就邀 Vivian 擔任顧問,從規劃菜單開始。
刷新港人三觀的臺菜時光
「我在香港發現,他們會賣『臺灣牛肉麵』配炸雞,這樣很奇怪!」 其實,Vivian 早發現香港飲食有不少怪奇物語:「像是忌廉雞肉飯,只有一碟白飯和一坨奶油醬汁勾芡雞胸肉,連蔥花都沒有。」她憐憫的口氣讓人好像可以看到那片慘白。
「我告訴他們,除了主菜和飯,還要有三樣小菜,這樣才是一個(臺式)便當。又比方,麻醬麵就可以配貢丸湯;飲料不能只有珍珠奶茶,也要有水果茶、青茶不同的品項。」彷彿現代史懷哲,她不只指點臺灣飲食的正確觀念,也貢獻自己平素搜集的古董舊物,為店內加值臺灣味。三十天的簽證很快就到期,設計人斜槓踩進餐飲業,以三十天為單位往復港臺。
「Fooody 伙食工業」在一座工業大廈內的百坪舖位大器開張,很快便造成轟動,最具革命性的特色就是沒有用餐時間限制。開店之初曾有路過阿婆語重心長對 Vivian 說:「小妹妹,我們香港人沒那種喝咖啡的時間!」事實證明,對的空間可以為人爭取暫停的時間。第一間店的成功,讓 Kevin 順理成章繼續執行「要開就要開到五間店」的生意版圖。
二〇一四年,依舊主打臺灣 style 的「小時光 scoool」在觀塘開幕,排隊人龍連續三個月從工廈三樓排到一樓,Kevin 後來索性把二樓也租下,成立洗碗部門與中央廚房,甚至有臺灣的百貨業者來詢問展店意願。彷彿飛黃騰達的食神,到了二〇一七年,他在全港已有五間餐廳。
香港,居大不易;臺北,創業大不易。
此前,窩窩原址曾是南北貨貿易行,屋主對於租客相當謹慎,Kevin 親自懇談時詳細報告了營業用途與裝修風格,才取得屋主信任。但後來光是開業前的準備就花了一年時間。「開頭遇到的問題是,很難找到裝修師傅耶!」Kevin 不可置信地說。其實,他心中的怪奇物語也不遑多讓:「像是電力問題,我都不曉得原來臺灣電力這麼弱。」「還要跑不同政府機關(申請文件)我也比較不明白。」「起初找員工也是,很難找到會港式料理的人哪。」「還有一些進口食材,一磚一瓦都要報關報稅,好奇怪啊。」「對外來人開公司沒太容易跟友善,很多關卡,稅項也滿高這樣子。」
Kevin 的語音訊息從香港傳來,背景像是在急駛的轎車內,真有一秒鐘幾十萬上下的氣場。這種香港 style 的行事作風,Vivian 早在從顧問轉為正職時就心懷警惕:「不快點跟上會被他們幹掉的!」當香港開始有更多人得到喝一杯咖啡的時間,她反而墜入沒日沒夜的工作裡頭。儘管不在一線端盤子,但有時餐廳都打烊了,她還在為店內活動畫海報。
漸漸,Vivian 開始同理香港人的生活壓力。茶餐廳內零服務,是因為租金高,老闆給員工壓力,快速出餐、快速讓客人離開才能提高翻桌率,香港人每天喝的不是鴛鴦奶茶,而是逼自己提神返工的高劑量咖啡因。
點一碗少一碗、流一滴少一滴的功夫
Kevin 坦言, 臺灣的確比較「休閒」──「因為生意沒這麼多,成本也相對低,所以能做些自己比較喜歡一點、或小眾一點也沒關係。賺得不會很誇張,虧也不會很厲害。」有時,香港一間餐廳一天的午餐營業額,就能抵過窩窩開店一星期。巨大的回收落差,讓 Vivian 一度都想放棄:「我每次都以為老闆在亂搞,但他最後都會成功,所以我還是順著他的意思,從中也學習很多。」
去年底,Vivian 全職回臺坐鎮。從未進廚房的她,以顆粒花生醬改良西多士,為滿足臺灣人對食物的視覺期待,兩層增為四層,不同飲品以不同杯器上桌。即使是看似平凡的餐蛋麵,配色也不馬虎。又好比要價三百六十元的干貝麵、鮑魚麵,選用香港老牌壽桃麵,麵體本身就吃得到海味,再加上三顆真材實料,有種低調奢華的享受。
店內供應的甜品「桃花淚」最是特別,在此之前的燉奶、芝麻糊與龜苓膏都因不易保存而淘汰。桃花淚由桃膠製成,素有平民燕窩之稱。桃膠需先浸泡一日,再搓洗挑去其中的渣滓,然後與紅棗、枸杞、蓮子、桂圓、蘋果一起燉煮,耗時三日才有八碗,限量供應,點一碗少一碗,難怪沒有保存問題。
窩在窩窩,圖個小確幸
有時,客人點了麥皮(麥片粥)或通粉(通心麵),一看到餐點上桌卻是一臉失望。Vivian 有感而發:「香港庶民的日常真的是吃這些啊!他們薪資所得好像很高,但物價也高,並不是所有人都在金鐘上班,天天吃高級義大利麵的。」
我突然明白 Kevin 所說:「西多士就是把好像很厲害的法國菜變成香港 local 的料理。」高級料理家常吃,港式小食的核心精神原來也是圖個小確幸。
我問 Kevin,開餐廳最大的成就感是什麼?他的口氣多了笑意:「香港很簡單,就是金錢回收囉,很多人喜歡你的餐廳,讓你覺得成功;但也很累囉,每天要算得很精確、要保持很好!臺灣就不一樣,可以享受跟客人互動,跟周邊店家做朋友,香港很難出現這種感覺囉!」
Vivian 告訴我,回臺後,她某天終於得空坐在太陽下,喝杯咖啡,感受微風吹。難怪,窩窩的特調飲品「落日餘暉」,像極了大稻埕碼頭的風景。
文/ 鄭淳予
圖/ 陳育陞 /旅讀雜誌
↓↓↓
本文摘自《旅讀》No106|2020年12月號 【美食,在台灣!亞洲通吃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