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商品先是被製造、被包裝、郵寄、拆開、退回、銷毀,網路消費看似船過水無痕,實則是巨大的浪費。


彈指之間對現實世界的衝擊

三月中的柏林,出了難得的大太陽。整個城市裡的人們像從長長的冬天甦醒過來,人們騎著腳踏車走出戶外、戴上墨鏡、牽狗、遛小孩、慢跑、或在綁在樹與樹間進行走繩運動(slacklining)我也趁著陽光正好騎車遊城,經過一間郵寄雜貨店(Späti)眼見三兩金髮青春的少女,從店裡環抱著一個個的紙箱走出來,是的。現在在柏林漸漸成為人們消費的主要管道,漸漸以線上購物為主流,人們在Amazon、Zalando等電商龍頭購物,更有甚者,也在許多連鎖品牌如H&M、Zara、Uniqlo、Arket這些有實體店鋪的網路商店購物。這一兩年間電子商務及網購運輸量,在德國年年創下新高,但是在這個看似蓬勃發展的商業模式下,有多少隱藏的環境成本在過程中被消耗,也隨著越來越熱的網購浪潮引起媒體關注。

據悉Zalando在2017年向15個歐洲國家發送了超過9000萬件產品,根據報告,平均50%的交易會被退回。而處理被退回產品再處理的成本有時比銷毀產品還要高,以至於在去年年底傳出謠言,如亞馬遜去年傳出每日銷毀價值上千歐元的全新商品。而電商龍頭壟斷零售市場也對於城市面貌有負面影響,由於品項有限、議價空間也有限的個別店家(通常資本額較低、也相對商店特色的)與品項全面、折扣幅度較高、甚至退貨期長達100天這種條件的電商競爭。再加上近年來柏林仕紳化的幅度之劇烈,鄰近零售的街區老商店,最終不敵房租上漲、成本過高的局面搬離或倒閉。造成街市景觀的改變,而繼任者時常又是有較大資本額的連鎖商家。這種看誰拳頭大的零和遊戲,最終也將讓消費市場漸漸的被巨頭壟斷,像這樣的循環也加劇零售市場電商化的幅度,換句話說就是負擔得起租個店面做生意的,逐漸的只剩下連鎖品牌,開間小店來實現對於生活的想像這種可能也漸漸不再可能。

那麼想像世界上每個大城市裡每一條街道都被非常相像的連鎖商場、連鎖咖啡店或連鎖餐廳佔據。不同城市間的性格就這麼被大資本一致化,其過程中每一個街區原有獨特的氣質,也將被這些如傳染病般蔓延的連鎖企業美學所弭平。除了街道景觀與在地文化稀釋,在其暢行的郵寄購物的商業模式中,每個環節所衍生的環境成本,如包裝材料、郵寄打包、與商品從倉庫到住家所消耗的碳排放,而最後抵達後又將有一半的機率要再次重新包裝、郵寄、送回倉庫。再者,這些經過退貨的商品需要人工的檢視、整理才能重新出貨,在德國更需繳交有退貨税,以至於許多電商乾脆選擇另一種成本較低的做法:銷毀。

所以就在消費者於雲端沒想仔細的彈指之間,全新的商品先是被製造、被包裝、郵寄、拆開、退回、銷毀,看似船過水無痕,實則是巨大的浪費。電商公司看似對於消費者寬容保障的100天內免運退換貨政策,就另個角度而言其實,是合理美化了這些輕率的決定會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的醜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