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伊日美學生活|2018同志驕傲月
GAY PRIDE MONTH

台灣同志運動長跑了三十幾年,現今部分世人仍然對同志還抱持著污名化的想像,伊日美學生活一直以來支持「酷兒影展」、參與「同志大遊行」、關心同志平權等相關議題;在六月「同志驕傲月Gay Pride Month」特別的日子裡,伊日美學生活藉此訪問社會鏈結中跟你我同樣認真生活、勇敢追愛的普羅大眾、市井小民的同志朋友,聽聽他們的心底話,並連結伊聖詩六色香氛能量,譜出一場關於愛與香氛的彩虹光譜。


【 象徵自然的綠 ╳ 專訪四 】

專訪人物|康放下/跨性別 26歲/接案編劇、放映師
延伸氣味|
雨過天晴.複方精華
內含精油|歐薄荷、玫瑰
薄荷與玫瑰的清麗組合,是雨後太陽出露的味道,使你煩躁的心情都能一掃而光。

 

伊日(以下簡稱伊):簡單介紹你的背景:居住地?家庭組成?目前所從事的工作?
康放下(以下簡稱康):我是高雄人,退伍後來台北工作,目前是接案的編劇,因為接案的狀態有一餐沒一餐很不穩定,所以有另一份穩定的工作是放映師。我是家中長男,有一個姊姊和弟弟,高雄的家與爺爺奶奶同住,不過家庭感情沒有很好,來到台北之後就很少回去。

伊:什麼原因跟父母親感情不好?
康:早從幼稚園我就跟爸媽關係不好,因為小時候有比較陰性的表現,例如:喝水手勢有蓮花指、喜歡拿棉被當裙子、喜歡看美少女戰士和芭比娃娃等,就是大多數人口中「娘娘腔」的表現,我爸對此辱罵我、毆打我,總是極力阻止我去做這些事;我父母都是勞工階級,他們對性別議題比較沒有太多的認識,認為這是一種病,但不會找醫生求助,而是用最原始的方式管教我,所以我小時候很怕跟他們相處,以前如果看到綜藝節目有男扮女裝的變裝秀,我爸媽就會說「這些人都有病,你以後長大千萬不要學。」
國小國中對我父母非常仇恨,甚至詛咒過他們,我爸有暴力傾向、酗酒等不良行為,只要一酗酒,家中三個小孩只有我會被他毆打;也會在親戚面前污辱我,這讓我非常尷尬與仇恨。後來到了國中,一天體育老師公然大罵我是娘娘腔,接著說「好險我兒子不像你這樣,如果是我一定照三餐打。」當時我沒有憤怒,而是在體育老師身上看到我爸的影子,我瞬間理解上一輩父母的思考,他們就是沒有辦法接受,在那個當下,我內心完全原諒我爸。

伊:簡述自己的生長歷程,又是在何時認知到自己的同志性頃向?
康:小時候內心就一直想當女性,那時我很羨慕《亂馬½[註] 的主角,潑到水就可以變成女生,我幼稚園睡午覺時常幻想,如果有一種藥水噴了就可以讓性器官縮小那該有多好;但我到了國小其實是非常厭惡陰柔的男生,或許是因為被家庭教導不能成為「娘娘腔」,我就和其他同學一起討厭班上比較陰性氣息的男生。

[註]亂馬½》(日語:らんま½)是日本漫畫家高橋留美子的戀愛喜劇漫畫作品。
早乙女亂馬」是一名修習武學的少年,不慎落入「女溺泉」,因而遇到冷水就變成女孩,遇到熱水又恢復成男孩。故事在歡笑中表現了男主角為了達到更高的武術水準,以及去除變身的困擾而進行的種種奮鬥,也表現了少男少女間表面互相爭鬥,實則含蓄的純真感情。是一部格鬥愛情喜劇漫畫。


我從小六發現我喜歡男生,甚至曾經試想交女朋友來確認我會不會其實是雙性戀;到了高中我對班上同學開始有親密舉動出現。大一曾經被學長追求過,有一次對方摸著我的腿說我的腿毛很性感,但我完全不覺得有腿毛這件事很性感,之後繼續與其他1號(親密關係中授予的一方)同志搞曖昧,但我非常不舒服,發現我其實不喜歡被叫男友、男孩,任何有關男性的字眼,我認為喜歡的應該是異男(異性戀男生),再加上後續對性別的認知比較多,逐步自我探索後認知到我是一位「跨性別者」,那時我大四。
跨性別者與男同志的相同點是「男性身體」,過去我階段性的誤以為我是男同志中的0號(親密關係中被授予的一方),但我其實是想要當女生,回溯過去看色情片的經驗,我終於可以連結我為何會直接投射我是女生的一方。所以我相信現在很多0號的底迪們其實有可能不知道自己是跨性別者,這認知的分野其實有點模糊,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才可以發覺。

伊:聊聊你下定決心做變性手術的心路歷程?
康:大學時期我還不想變性,那時憂鬱症很嚴重,我只覺得再怎麼變我只會成為「人妖」,那種憂鬱的狀態下總是覺得都沒辦法。後來的轉變是當兵時,那時也是憂鬱症發作,但積極治療後狀態改善,思想轉變突然一切事情都明朗。我目前已經施打女性賀爾蒙一陣子,也持續接受心理治療分析,等一切就緒後預計將在明年動手術。

伊:在生活環境中,如何在朋友圈、家人、公司等各種場合界定自己的同志身份?
康:對朋友是坦然出櫃,但在工作場合就有所保留,尤其時對工作上司及編劇圈。我還是沒能放下小時候的陰影,怕太過彰顯會遭來謾罵。生活中面對房東、鄰居、上司我的性別角色是男生。

伊:生活中有曾經因為同志身份而遭受任何不愉快的經驗嗎?
康:有,而且是因為老師讓我有不愉快的經驗。國小老師很常打電話給家長或是寫聯絡簿,不是說我在學校表現如何,而是說我言行舉止很娘娘腔,總是跟女生聚在一起,希望父母可以注意一下.回家因此被我爸毆打,甚至叫我脫褲子確認我到底有沒有男生性器官。之後遇到的國中老師也會這麼做,但我爸媽應該是習慣覺得煩了,就敷衍了事帶過。

伊:對於愛一個人、對於家的想像?試想過未來在情感上的計劃?
康:完全沒有想像,這結果來自於我的自卑。
一開始我也是勇敢追愛,但我發現不管同志還是異男都不會喜歡我,大學曾經喜歡過兩個男生,後來發現我給對方帶來很大的困擾;因此我關閉談戀愛的開關,從大學之後我再也沒有喜歡過任何人,我現在非常空虛即使我有固定的炮友(性關係對象),我仍然覺得愛情距離我太搖遠。就算真的在一起,我也沒有辦法想像他把我帶回家的場面,這太累了,一直思考著,我有值得被愛到需要跨越這沒大的鴻溝嗎?我沒有值得到被愛成那樣。

伊:那不諱言請問,你覺得要如何解讀你與固定性關係對象的行為呢?
康:我在這之中其實是在找尋「自信」。我最希望的就是想要被迷戀這件事,可以證明我是有魅力的女生。我經常在事後感到很難過,那些男生在完事之後就立刻走人,對我毫無迷戀,我更在意的事他們會不會誇獎我好漂亮、好性感,所以我經常迷失在裡頭,總覺得是自己不夠好。
最近我夢到我生小孩,而且還是三胞胎,我媽跟我姐陪我去醫院,夢境中沒有男性角色,後來連阿嬤也來;三個孩子中老大老二是男生,老么是女生。醫生還說老大和老二非常好動,很有生命力。

伊:平常喜歡什麼樣的藝文作品,推薦有關同志主題(議題)的作品,渲染更多給大家
康:1. 電影《當他們認真編織時》:不濫情、不悲情、不獵奇,平淡且日常,描繪跨性別者與戀人同居生活。
2. 紀錄片《剩女,真的?》《你找什麼》:周東彥導演的兩部紀錄片,記錄當代性別議題,跳脫過往同志刻板印象,全面且不保留的帶出『21世紀當代同志的困惑』。
3. 公視人生劇展《艾草》:溫暖且動人的小品,刻畫出台灣母親面對兒子出櫃的歷程,從崩潰到接受。想必是許多同志面對家庭必修的課題。

伊:(情境題)想像在一個大型的公開場合,你能夠以同志的身份驕傲地站在舞台上演講,在這樣的契機下,你想對社會大眾說什麼?
:如果未來你成為跨性別者的父母,這一點都不丟臉;如果擔心跨性別者未來的路會很崎嶇,如果你現在制止他,他的路只會更崎嶇,不如好好陪伴跨性別者走過這一段路,當在愛情跟友情都沒能得到力量時,跨性別者就只剩下親情。
另外還想對身邊的跨性別者說,不管承認了或是還沒承認的你們,都不要只想著自殺,說不定之後我們會一起站在台上。我也想過自殺,但我走過來了,再撐一下,說不定情況會變更好。

伊:伊日美學生活2018年度主題「地球之歌:美麗島」,對你來說什麼美麗島?或說美麗島具備了何種條件?
:我對美麗島的想像是,這座島嶼上的人不會去界定什麼叫「美」,只要你勇敢做出你心中美麗的樣子,它就是美麗的。不會去定義美麗是什麼,例如女生該要女生的樣子,腰要細、皮膚要白、眼睛要大,反之男生亦是如此。創造自己的美麗,那就是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