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認同」是一種主觀認定的同意,認同自身所處的環境、不同的身份和自己,這樣的一個歸屬和認定是我們追尋的。

 

我們所存在的這個世代

新媒體藝術學系這個名字是對於「藝術」與「媒介」之間關係的一個最好疑問。表現藝術的手法和運用的媒材與時俱進,我們又如何去體現在這個世代的藝術?因此我們深入討論彼此間的觀念和想法,經過了三個月密集的碰撞,「認同」成為我們這次行動計畫探索的核心。「認同」是一種主觀認定的同意,認同自身所處的環境、不同的身份和自己,這樣的一個歸屬和認定是我們追尋的。我們探討著這份認同所產生的自我以及外界的關係,而最當下的外界,也就是我們所處的這個城市——台北,及其下的生活和時代下的自己。   
 


 

一場穿梭於城市的行動,一段探索自身感受的冒險

把人群集體統合為一個單位所產生的「集體意識」,與集體對城市的認同意識所塑造出的「台北」,對應著現在這個實體存在的台北「城市」。「集體意識」與「台北」之間成了一種動態平衡的結構,而「城市」做為一個實質的容器,容納並承載著動態平衡的狀態,建立了一套對事物理解的規則與邏輯。我們將藉由行動令觀眾暫時登出所屬的身分角色,建立起一種新的關係,以新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對於日常的認同。

法國策展人(Nicolas Bourriaud)把關係藝術作品視為社會的中介(Artwork as social interstice)。
我們認為無論是旅居或生活,城市中數百萬個人對於自身在這座城市系統與規則中都有身處位置的想像,而現今社群軟體的盛行,人們能登入各種社群軟體成為很多不同的身分,在虛擬的數位世界裡面找到自己的定位,而我們擷取這樣當代的用詞,邀請觀眾以「設宴」(Conviviality)的角度去邀請民眾與我們共同完成這場行動,「登出」現實所處城市的各種身分,透過此行動藝術去重新觀察「自我」與「城市」兩者互動間的邏輯與認同,並觀看「自己」與「城市」相處的樣貌。



行動概念介紹

整場城市行動設計分為五個部分,以上、下半場進行,每位參與者於行動開始時,配有專屬個人的客服人員: Emily,進行語音引導與陪伴整個行動過程,觀眾亦可以用耳機上的麥克風與Emily溝通詢問。
我們將整場行動分為兩個概念做介紹:
 

【 物聯網訊息互動遊戲 】
大量的網絡與訊息往返,構成了人跟人之間的社會性要素,我們將數位虛擬世界搬入真實世界,巧妙地安排與日常聲響交織出我們對平行時空的想像,讓參與者在日常空間接受非日常之經驗,從日常生活中的樣貌裡去營造不一樣的可能。
每位參與者的手機介面,會出現不同的「訊息指引」與「即時選項」,參與者成為處在現實世界的遊戲角色,去掉虛擬遊戲註冊角色這件事情,以華山園區作為遊戲場景,在真實的城市空間中遊走。
 
【 虛擬視界 】
更加去探索數位虛擬與真實城市的關係,觀眾將頭戴VR裝置在真實景致上觀看虛擬的視覺動畫。接著轉換場域,藉由360度的動  態影像,與不同以往的移動方式穿梭於城市之間,來直接影響參與者處於城市間的主觀感受及影響自身的感知經驗,帶動觀眾在與日常不同的視覺經驗之下所造成的身體感受。最後,我們運用聲音與氣味重新定義參與者對時間、空間的感知,並在不知不覺中模糊「登出」的身分,回歸原處於城市中的自己。

 

前往未名的日常

44位藝術家,歷經11個月的各自表述,發想辯論   與共同創造實踐,創作探索對於自身與所處環境的關係和感受,《登出台北》將帶領每場12名的觀眾,透過訊息、聲音、影像等新媒體的介入,重新建立角色走入城市,穿越或停留於城市中不同的場域,透過一幕幕不同的設計,思考城市中的規則與自身在其中樣貌的渴求。
 

  • 登出台北_跨領域城市行動 UNDEFINED SENSES 2018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      第五屆畢業行動

    行動時間:2018/05/05 - 05/28 
    行動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活動官網:http://newmedia.tnua.edu.tw/UndefinedSe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