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天老師問我,為什麼人在你的照片裡都這麼小?
我也才意識到,真的耶!自己也才去想為什麼。」
從小喜歡畫畫,但吳家昀的藝術之路卻走得不平順,「小時候希望長大後當畫家,卻很挫折,因為要考美術班、美術系,發現自己畫得不夠好,根本還來不及懂創作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就必須要放棄了!」
第一次考大學,進了一個跟興趣相差很遠的科系,一心想逃離,重考兩年,進了台藝大電影系,想要學習另一種表達自己的方式。唸了一年電影系,吳家昀又感到不滿足,發現自己喜歡的好像不只是電影,而是更廣泛的影像,「電影系的訓練比較是在如何安排劇情、如何製造好看的影片⋯⋯雖然我並不懷疑自己對電影的喜歡,但就是覺得少了什麼。」於是,大二雙主修,白天在美術系,電影系轉唸夜間部。日子過得很忙碌,但很充實,尤其開始在美術系受到的素描訓練,受到老師肯定,這對高中時代素描一直被老師批評畫得不好的吳家昀來說,格外開心!繪畫能力也逐漸開竅,過去認為自己畫得不好的遺憾終於得以消解。因為電影系、美術系的雙重訓練,吳家昀的創作媒材選擇以影像為主,攝錄影之外,因為上大學時父親送給她一台單眼相機,就試著學習拍照,但沒多久就因為相機實在太重,束之高閣,「後來發現同學用小台LOMO'Instant,拍立得相機,只要裝進底片就可以拍,很便利,看到什麼,只要調好焦距,按下快門就可。」吳家昀喜歡這種傻瓜相機的抓拍特質,開始不斷地去拍,成為創作的基調。
但吳家昀很清楚知道自己並不熱衷拍人,不喜歡處理人際,「我很羨慕別人可以很大膽地去拍路邊一個不認識的阿姨或小孩,但是個性的關係吧,我不喜歡去打擾別人,也不喜歡被打擾。」這就是為什麼在吳家昀的影像中,人總是在遠方,總是小小的,而且大多是一個人的狀態,「如果在畫面上有一個人以上,就會讓我覺得很麻煩,我不想去處理那麼多人的關係。我比較喜歡專注在一個人的狀態。」
從喜歡畫畫,到迂迴進入電影系、美術系,吳家昀其實並沒有找到自己的創作方向。一直到出國唸書,在視覺傳達系中的動態影像組,吳家昀才終於進入了以藝術角度思考影像的狀態。但在國外三年,卻是一連串遭受打擊的過程,「看同學的作品或是去看了展覽之後,才發現過去所學、所認知的,以及自己的觀念、視野、表達能力⋯⋯,都不夠成熟,跟其他同學似乎有很大落差。」吳家昀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放棄地一直做一直做。前年回國後,吳家昀依然徬徨,完全不敢奢望能夠繼續藝術創作之路,於是決定在找工作之前,給自己一些機會,所以瘋狂參加藝術比賽。但一直也都沒有回音,直到下半年才得到文化部2017 Made In Taiwan 新人推薦獎,「接到電話時,我很訝異,有些不可置信!」從此,彷彿豁然開朗,也舉辦了個展。
「我只是持續在做自己喜歡的東西,但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成為藝術家。」藝術之路啟程得有些曲折的吳家昀直
說,自己運氣很好,未來不再徬徨,就是把作品做好、繼續做下去⋯⋯
-
吳家昀/自由影像創作
以詩的語彙,實驗影像的種種可能。
台灣攝影博物館·快拍Snapshop首獎
個人網站│chiayunw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