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於1979年訂定
旨在喚起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的高度重視。
我們身處在資源富饒的台灣,或許無法深刻體會糧食不足所帶來飢餓等問題,可糧食浪費卻是每天都在上演的事。跟風購買大量流行的食物,卻沒想過可能不是自己喜愛的食物及身體能夠承受的量,浪費,就在看似無辜卻無知的決定下所發生了。根據聯合國資料,全球每年有1/3的食物還沒食用就遭丟棄,這13億噸遭到浪費的食物,造成7500億美元與龐大環境成本。數據顯示,回顧台灣每年從廚餘量推估的食材浪費達300萬噸以上,主婦聯盟基金會提醒,台灣食物浪費主要發生在消費端。
六成發生在消費端、通路、冰箱
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的定義,生產端的糧食損失,有農業生產、處理與儲藏、加工與包裝三階段,消費端的糧食浪費有分配與行銷、消費者端二階段,食物從品質不達標準不採收開始的層層淘汰,到進入了消費者冰箱卻未食用而遭丟棄。 台灣目前的食物浪費屬於已開發國家的型態,浪費主要發生在消費端。以2013年總共浪費的367.7萬噸為例,分配與行銷的通路損失了46.19萬噸,佔了12%、發生在消費者手上的浪費有190.21萬噸,佔了52%,合計超過了6成,其中又以漁產、水果、蔬菜為前三名。
另外,廚餘的處理也成為一項急需處理的事情,目前混進一般垃圾的廚餘量接近4成,在焚化的過程中,造成了戴奧辛等污染問題,況且,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只有3成,更需要減少浪費!
廚餘審核是新招 香港環團手動分類追查廚餘數據
來自香港的「綠領行動」理事長何漢威表示,目前香港沒有焚化爐只有掩埋場,也還沒有展開廚餘回收,目前香港每天有3600噸的廚餘直接進入掩埋場,因此近年香港也開始著手面對廚餘問題。例如提出食物分享計畫、社區廚餘回收、宣導消費者盡量吃完餐點,以減少食物浪費等。何漢威表示,其實就是向台灣的經驗學習。
綠領行動目前正在推動「廚餘審核」,這是進入餐廳以人手分類,紀錄並統計廚餘的總類與重量。為了要透過數據揪出多餘食材與食物供應者慣性產生的廚餘樣態,此舉可能協助餐廳減少浪費、降低營運成本。
五個減少食物浪費的方法:吃在地、動手煮、惜每餐、自己種、共煮共食
主婦聯盟專員沈寶莉認為,五個減少食物浪費的方法,就是吃在地、動手煮、惜每餐、自己種、共煮共食。沈寶莉更直指,不懂煮的年輕世代最容易發生食物浪費。 沈寶莉表示,根據歐美其他國家的經驗,親自烹煮食物能讓人更懂得善用剩食與掌握正確份量,並且對食物會更有感情,而不是將「吃」視為炫耀的事情而「吃」,例如:用IG(Instagram)上傳美照後,卻沒有吃完餐點。因此主婦聯盟先前也和台大學生合作嘗試「自煮運動」,帶領大學生拜訪農夫、接受專業廚師的教學,更出借辦公室給學生共煮共食,對大學生而言,共煮共食其實是相當有趣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