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藝術自由日 Free Art Fair
氣味島:Scents 100
關於伊日
品牌事業
2024 年度計畫【一起練習自然而癒】
搜尋
關於伊日
品牌事業
2024 年度計畫【一起練習自然而癒】
Loading
輸入部份的標題
顯示數目
5
10
15
20
25
30
50
100
所有的
美學嬉遊記 - MACRO
義大利,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從「永恆之城」羅馬、「亞得里亞海的女王」威尼斯,到文藝復興運動誕生地佛羅倫斯,伊家人親臨並見識了這個擁有絕美風光和無數人類文化遺產而被讚譽為「美麗國度Belpaese」的古老王國。除了藝術洗禮,置身全世界所有植物園的源頭──帕多瓦植物園;走訪托斯卡尼農場,接觸精油植物、品嚐香草料理,在熟悉的芳香中,品味這一趟集藝術、文化、芳療於一的見學行旅。 《MACRO美術館》 這天上午來到MACRO,館區不大,相較於當地其他的舊羅馬建築,它算是低調但又不容忽視的存在。入口處一條樹林步道引領遊客進入館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橘紅色大型裝置,不規則的塊體落在黑色大廳中,顏色對比鮮明。抬頭看見陽光灑在天井上那片像是彩繪玻璃的氣象雲圖,回想至今在台灣看過的所有空間設計裡,鮮少人敢這樣大膽用色,沿著樓梯走到第二層展區,用俯瞰的視角再看同個大廳又是截然不同的感受,這讓我真正佩服建築師Odile Decq的設計。 當期展覽中,藝術家Matteo Basile的作品很難被遺忘,運用數位影像呈現近乎超現實的構圖,畫面裡壯闊的灰白岩石與神話般或站、或坐的人,在平面和半立體之間恰當處理細膩的錯視效果,如此耐人尋味的創作,我想藝術家絕對有把自己創作的訊息寄託在裡面,而這部分就是需要觀者細細欣賞與解讀的。 MAXXI羅馬國立當代美術館接近中午的時候抵達MAXXI,義大利境內第一個國家級的當代藝術博物館,與想像中不同,多數人應該都跟我一樣以為美術館多半有著肅穆莊嚴的氣氛、和富麗堂皇的展覽空間,卻沒料到MAXXI充斥著讓人舒暢的自由感。館區與鄰近街道建物稍有差異的地方是大量的灰白色以及較為流線的切面,不突兀但又讓人老遠就能看見。對於建築師Zaha Hadid摒棄用實際的牆面造出空間的舊觀念這件事,著實讓人覺得興奮! 錯置的階梯、穿透性的屋頂,不自覺跟著每條帶有未來感的走廊移動,找到下一個被藏匿在某處的展品。這種空間設計讓展品跟建築融為一體,讓人一邊探索建築的巧妙、一邊讚嘆藝術家創作的美好,忘記自己身處在美術館空間裡。 雖說MACRO與 MAXXI裡頭的展覽都很精采,但兩個建築物本身對於第一次抵達的我來說,更讓人印象深刻。兩位風格各異的建築師設計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建築,對於必須容納多元物件的藝術展覽場域,自然有著諸多的條件限制,但這兩位建築師把焦點放在怎麼讓大眾和空間產生良好的影響,創造、激發出更自由的觀展經驗,這是我在MACRO和MAXXI所意識到很重要的一件事。 《凝固的繁華,再生的龐貝》 龐貝古城(Pompeii),公元79年因維蘇威火山爆發,遭到大量火山岩灰所覆蓋而深埋在地底,直到西元1784年一系列的考古工作慢慢揭開了神秘的面紗,讓世人得以窺見它昔日的繁榮和迷人光采。 這一天,法國籍的導覽員以流利的中文為伊家人講解古城歷史。出土的建築物除了一般民宅、店舖之外,還有市政廣場、神廟、角鬥場、澡堂、妓院等公共建築。整個城市布局,完整的反映出當時羅馬城市各方面的生活狀況。 義大利政府將龐貝古城遺址列為國家級的古蹟,由文化部掌管。由於整個遺址的發掘工作仍持續進行當中,只開放部分區域給民眾和觀光客參觀,基本上是採取殘跡保存和展示的方式,也就是說從遺址中出土的建築物和其中配置,都儘可能不作復原,而保存其毀壞時的樣子。 這樣不但可以使參訪者產生身歷其境的感受當時災難發生時的情景,也能避免因不當的修復所造成的進一步破壞。不過這些建築物上增補和整修的部分,在材質或顏色上都刻意與原來的殘跡有所區別,所以不會發生將古今混淆的情形。 「盡情享受生活吧!明天是捉摸不定的。」在龐貝城考古中出土的一只銀製酒杯上刻著這樣的話。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偌大的古城,無論行至哪個主場域,都可看見波蘭藝術家伊戈爾‧米拉托杰(Igor Mitoraj, 1944-2014)的青銅作品,或坐、或站、或緊閉雙眼、或無語的仰望穹蒼、或是像希臘神話中的伊卡洛斯(Icarus)飛墜在市政廣場中央,任由日曬雨淋……,創作意象鮮明、力道深刻,正如古城遺址中一處壁畫上的銘文所說,「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永恆。」Igor Mitoraj試圖反思「永恆」之於人生的意義,以青銅淬煉歲月輪廓,形塑過往繁華景象,讓沉睡的龐貝重新展現勃發的生命力,具體呈現人類對於美學價值最忠誠的信仰,同時揭露後現代藝術賣弄殘肢斷臂的扭曲價值,強調古典雕塑正面臨的歷史損失,為這座傳奇古城,妝點出恰如其分的空間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