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藝術自由日 Free Art Fair
氣味島:Scents 100
關於伊日
品牌事業
2024 年度計畫【一起練習自然而癒】
搜尋
關於伊日
品牌事業
2024 年度計畫【一起練習自然而癒】
Loading
輸入部份的標題
顯示數目
5
10
15
20
25
30
50
100
所有的
無貨幣新生活
「買東西不用錢!」──對現代人而言,這句話最可能出現的地方,就是廣告看板,而且,充滿了陷阱,因為大家心知肚明,這是鼓勵消費的誘餌!但是,也別懷疑,在資本主義極度發展,事事物物都以貨幣為交換基礎的當今社會,有人早已深刻反省貨幣交易所帶來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問題,並造成人與人之間愈來愈疏離、冷漠,因而嘗試尋求另一種方式,試圖在擺脫貨幣的過程中,找到更簡單、更美好的生活。 互助互惠的社區貨幣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真的是萬萬不能嗎?1997年,一群美國大學生共同發起,透透過購買土地,設立了「跳舞兔子生態村The Dancing Rabbit Ecovillage」。這是一個以平等、女性主義為核心價值的生態村,除了強調以在地材料及回收建材修築村民的住所外,也避免使用石化燃料、村內不停放汽車、對外交通採共乘方式,盡量將對環境的傷害降到最低。此外,跳舞兔子生態村最為人所樂道的,就是他們成功建立了以工作時間為基礎的社區貨幣HOURS,甚至在2007年,還將HOURS轉換成可與美元接軌、透過網路管理使用的通貨形式ELMs。跳舞兔子生態村的社區貨幣,是以每個人勞動時間為單位,代替正式貨幣使用,目的在於促進「各盡其能、各取所需」,也重新回歸以勞動作為價值核心。 在台灣,2005年間,位在新北新店半山腰上的花園新城社區,也有幾位社區居民共同發起、推動「花幣」,這是台灣首度出現的社區貨幣;以互助、互惠為出發點的花幣,可以用來「購買」其他社區居民在日常生活上相互協助的各項勞務工作,例如:倒垃圾、遛狗或清水塔……,甚至能用來支付社區教室課程費用。「花幣」雖然不是正式貨幣,卻可以促進社區資源有效流通,將參與者手邊閒置的資源做最佳運用,同時拉近社區居民之間的距離,讓彼此情感交流更密切。可惜隨著時間以及居民搬遷他處,「花幣」已暫時停擺。2007年合樸農學市集,也開始以工作時間為計量,在內部流通「社群貨幣」,用來購買與支付合樸內部,包括合樸部落、志工與農友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例如:購買農友蔬果與加工品,可以支付合樸所舉辦的各項課程、產地拜訪、見學之旅、務農假期等活動費用。因人與人關係而存在的「社區貨幣」,藉由「你幫我、我幫你」的模式,不僅達到互惠互利,更累積出相互信任的社會資本,這是「社區貨幣」相對於資本主義貨幣最珍貴的價值所在。 時間銀行,互助也共好所謂的「時間銀行Time Bank」概念,是1980年間,由美國學者Edgar Cahn所創設;他提出四項執行準則: 資產:社會的實質財富是「人」 重新定義工作:不是只有能「賺錢」才是一項「工作」 互助:必須打破單方面的慷慨贈予,變成雙方互換,從「你需要我」,變成「我們需要彼此」 社會資本:當志工服務一個人的同時,也是和這個人當朋友。「時間銀行」的運作方式即是以自己的勞務或知識提供他人解答或幫助,用來換取自己所需的服務,是一種非經濟的交易;因此,簡單來說,「時間貨幣」就是以時間交換或購買時間。 目前全世界已有超過1000個以上的「時間銀行」組織,尤其在美國、英國及日本……高度都會化的生活形態,人與人之間關係淡薄,物質富裕的表象下,卻是對認同與尊嚴極度渴望;透過時間貨幣的運用,可在幫助別人、為人付出時得到回饋與尊重,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有被需要的實存感。 在香港,2001年出現了由樂施會所贊助發行的「時分券」。就像一般貨幣一樣,時分券也有不同面額:1小時、1/2小時、1/6 小時、1/12小時四種,結合時數與購買物品消費的功能,加入會員的商店收到會員消費的「時分券」時,可要求會員提供服務。例如:藥房可以請老奶奶協助包藥,工作完成後,就給老奶奶「時分券」,而當老奶奶需要別人代購物品或整理家務時,可以拿出賺來的「時分券」請其他會員幫忙。 時間銀行的概念也早在十餘年前,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引進台灣。弘道所發行的時間貨幣稱之為「互助券」,共分三種面額:60分鐘、30分鐘與10分鐘;採會員制入會時繳交100元年費,入會時,即可獲得300分鐘的「互助券」,60分鐘三張、30分鐘三張、10分鐘三張。交換方式以服務的時間做為計算,例如60分鐘服務換取60分鐘「互助券」。弘道的時間貨幣採雙向會員制,也就是會員在提出需求的同時,也提供服務,達到「受助(你幫我)、助人(我幫你)」,發揚「互助」精神。事實上,無論是在香港、台灣,甚或日本、歐美,時間貨幣的核心精神,都奠基在互助互利之上,融合社區意識,活用並發揮社區居民的力量,達到共助共好;時間的交換不過是工具或媒介,更是為了找回人與人之間相互幫助、相互依賴,建立失落已久的依存感,並且相互受益。 以物易物,以務易務So Funny「帶著家裡翻出來的舊書廢寶物,以物易物市集歡迎廢渣擺廢物,有怨念者上肥皂箱,身懷絕技者射飛鏢,欲求不滿者換名片;換命不換錢,要命不要錢,伏地挺身換啤酒,演講一段換地瓜……。」這可不是脫口秀,也不是Rap,而是在台北街頭,由年輕人透過網路號召,快閃式舉辦的一個「以物易務,以務易務」的另類市集,什麼都可以換,就是不用錢換;互換的,也不是高價物品,而是一種生活理念與實踐。 其實,早在人類使用貨幣之前,本來就是以物易物,牲畜、鹽、布帛、寶石……就是最原始的貨幣,可以拿來換取生活所需。事實上,距離現在也還未太久的農村社會,你幫我蓋房子,我幫你割稻子的「換工」,也是以務易務。農業社會或更早之前的時代,很多人沒有錢,但透過互助合作,便得到基本生活所需的一切。 在現代台北街頭的這個以物易物市集,早已跳脫滿足生活所需的層次,而是為了追尋以物易物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所以,不論準備用什麼東西來交換,都不必擔心被笑,也無需害怕被拒絕,因為即使只是一節馬殺雞、一段爵士樂、或是說一段故事,只要有勇氣,一個笑容或一段交談,絕對有人來捧場!也不必預設一定要換回什麼,重點在於享受交換過程的樂趣,以及認識新朋友的喜悅,這才是以物易物(務)市集最好玩、最酷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