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產地之旅Ⅰ_七十年的皂香

      成立逾一甲子,位於彰化田中鎮上的老皂場,以承襲三代的傳統皂古法,使用在地原料用心做皂。 ——「寶豐香皂」     皂廠裡的小小植物園 位於彰化田中,成立已逾七十年的「寶豐香皂」,廠辦合一,立面開闊的建築體,大片白色磚面為底,綴以幾塊黑磚排列的幾何線條圖形,穩重但不拘束,規整中不乏活潑,頗有種復刻的摩登風情。 一踏入大門,便驚豔於那個自成一格的院子。若只是院子,倒不希罕,但把院子養成了園子可就大大不同於一般。據聞,這片盎然綠園是老主人——也就是現任第三代負責人陳聖文的阿公親手栽下並照拂的。飽滿蓊鬱的綠植如森,肉桂樹,橄欖,芒果樹,椰子樹,茉莉花,薑黃花⋯⋯還有更多族繁不及備載的花葉草木,由左至右,熱熱鬧鬧,既簇擁又各安其位,不理世事只問風雨地喧嘩或含羞著。園裡一隅,有方池塘,翠綠浮萍在水面以鋪張之姿密密擠在一起,幾朵粉絳淡紫的睡蓮星散其間。池中央,一尾騰躍石鯉的鱗上,穿著用時光編織而成的厚厚苔衣。 午後三點多的軟陽光斜過枝葉,在屋牆留下凌亂的腳印子。都說時間如流水,一去不返,甚且不露痕跡,然而在皂廠那座氣息豐裕的小小植物園裡,時間卻在泥土裡長成了一份難得的禮物。   撒種子精神 戴著細框眼鏡,圓領衫七分褲,說起話來溫和敦厚的陳聖文,看著就像個尋常的鄉間青年,怡然自在,但肩上其實扛著家族事業的擔子。 阿公陳守仁原是國小教師,光復後,日文不能教了,只得改謀生計。幾番嘗試,終而歸屬於香皂。本是餬口,求個溫飽,一塊小小的皂做著做著竟也忽忽一甲子過去。從父親手中接掌皂廠的陳聖文,不當空降部隊,事必躬親。他帶領著廠內的老師傅們分工合作,一起在經驗裡持續學習,因時制宜調整前進的步伐。一間穩健的老工廠,承襲的不只是技術,更是純釀般的情感。「我們廠內的蕭大哥十六歲就來工作,到現在都六十八歲了。別看他瘦歸瘦,一身肌肉還是很精實哦!」他滿是笑意的聲調裡有藏不住的驕傲。 接下皂廠的經營責任之後,陳聖文沒有安於現狀,守成就好,還積極關注並投入田中的地方發展。比如,知名的國際性「田中馬拉松」活動,就是熱愛馬拉松的他與一群同樣重返鄉土的青年夥伴一起努力的成果。而在皂廠業務的操作上也跨出一大步,發揮地利之便,除了添加入皂的原料運用,還以契作或引薦,媒合在地小農與其它產業的連結。 「人的價值在於帶給這個世界的影響力,個人對社會能有什麼樣的幫助。」無論農友(或手工皂的個人工作室)的數量需求多小,利潤多微薄,陳聖文幾乎照單全收。他以自身能力支持愈來愈多從事自然農法耕種的小農,希望這樣的做法,既提升與擴張農作物的附加價值,也能啟動愛護並回饋土地的友善循環。「我的舉手之勞,對別人可能是很大的幫助。」就跟對馬拉松活動的經營一樣,陳聖文始終秉持「撒種子」精神,能幫到的盡量幫,就算不一定與皂有直接關聯,相信「把好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就會產生好的事情!」淡泊名利,豁達開朗的他就是這樣在愛家愛鄉愛土地。     人親土親 隨著工廠法規的改變,在地數十寒暑的老廠,就像年已花甲的銀髮族得注重健康保養一樣,翻修勢所難免。按理,整舊如新所耗費功夫比遷址蓋新更是大麻煩,然而,陳聖文卻不作他想。這個老地方從一九六八年迄今,除了土親,人也親。旁的不說,若搬遷遠處,居住附近的老員工們該怎麼辦呢?僅僅念及此,他就寧可像前院子裡茂密的植物們,落地生根,歲月不改。 一個小鎮,一種堅持,一處安身立命的所在,超過半世紀的「寶豐香皂」不只是一間工廠,不只是陳聖文的、也是在裡面打拼的每個人的家。 輾轉問起聖文,對於接手皂廠到目前為止的心情,有後悔嗎?「當初既然決定回來了,就不能再三心二意,做該做的事,我不會為自己找理由藉口。其實就像跑馬拉松一樣,我自知跑不完全馬,但已經上路了,就算最後用走的也沒有關係,因爲方向、目標就是在那裡,不會變。」他目光炯炯地答道。   文字/陳冠良 圖/陳冠良、游大偉、余育緯 寶豐香皂|1947 年創立於彰化田中鎮。秉持「積極、穩健、誠實」的信念,七十年來的製皂過程,在傳承經驗、勇於突破中不斷成長茁壯。 更多相關訊息請參考 寶豐香皂粉絲專頁 或至 寶豐香皂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