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水時光 A Moment Of Water (下)

      讓河川﹑湖泊與大海洗滌夏日身心 夏日企劃「水時光」,邀請五位流域領路人,以逐水而居,傍水而生的角度,為你導讀五個流域地區中的生活故事   《水時光 A Moment Of Water(下)》 地中海文化的海港城—馬賽/巴黎不打烊 何桂育、海洋是一種召喚,無論是在何時何地,總想好好的再看她一眼/食癮,拾影   水,涓流成一條時光隧道,從大地和母親,流經我們的身體,在時光裡淌成汗,流成淚,點滴成記憶的河,聚成生活的湖,終於匯成一片人生的海。每條河川、每個湖泊與大海,都是一段獨特的生命軌跡,是過去、當下,也是未來。 人生猶如任何形態的水。河有湍急也有潺潺,有混濁也會有清澈的時分。沿著河川,我們安身立命,遷徙游移,聚合分散,有緊密也有疏離;而湖泊如鏡,映照著日月星移,也是觀照自己的時機;瞬息萬變的海洋,長浪或巨濤,也正反映了生活裡總是不乏進退、起伏與無常。 一條條流水,都是一道道悠遠的時光,一如日子裡種種穿越大地、身體的故事和記憶,奔往未來, 浮沉與循環,滌淨復再生。   地中海文化的海港城—馬賽    圖/文 巴黎不打烊 何桂育 法國第二大城馬賽(Marseille),有別於首都巴黎給人的優雅、時尚或浪漫的印象,馬賽是法國面對地中海最重要的門戶,因此這裡生氣蓬勃而且來自地中海沿岸的移民眾多,是一個極具特色的港口城市。 和許多台灣朋友的看法不太一樣,我非常喜歡馬賽。我們對一個城市的喜惡,多和經驗與記憶有關,馬賽因為住著我們最好的朋友,所以每次來馬賽度假都非常愉快。而我們的朋友夫婦都不是馬賽人,是受夠巴黎的擁擠而決定南下定居的藝術家與工程師。所以我們每次南下馬賽,都是寄居在朋友家,白天睡到自然醒去看看展覽或海邊港口走走,晚上喝點小酒打法式橋牌,也算是輕鬆愜意的生活。 馬賽的海岸線很長,每一段都各有特色。有的地方沙灘又長又深,前面大家躺一地曬太陽,後面是餐廳酒吧。這些沙灘每年的夏天都非常熱鬧,除了法國人之外,還有來自世界各地度假的遊客。我們後來常常帶著孩子傍晚時到海邊玩水玩沙,晚上就在沙灘上的露天餐廳吹著徐風享用晚餐。在這裡用餐,孩子們絕對不會吵鬧待不住,因為隨時可以離開桌邊去玩沙,是爸媽們的用餐天堂。除了這種一大段很長的觀光海灘,馬賽還有各種與世隔絕的小沙灘或岩岸,大家會沿著濱海公路開車尋找自己想要做日光浴的地方,車子停下就是美麗的地中海。 除了海港風景,馬賽身為法國面對地中海的最大門戶,有著豐富深厚的歷史人文,曾經是2013年歐洲的文化之都,馬賽最古老的簍筐老城區的外港有同年落成的歐洲和地中海文明博物館。而老城區有一個建於17世紀的收容所,最初的目的是在收容當地的乞丐,法國大革命後便開始收留孤兒與老殘。歐洲這種自中古時期出現的收容所,就是現在公立醫院的前身。 這些展覽讓馬賽不只有港口、沙灘、太陽,還有豐富的文化資產,成為一個讓人想一去再去的城市。   閱讀更多請參考「流域故事_地中海文化的海港城—馬賽」 海洋是一種召喚,無論是在何時何地,總想好好的再看她一眼    圖/文 食癮,拾影 明明是生長在四面環海的台灣,但是在旅行時,仍然免不了想去看海的渴望、仍然會在見到海的瞬間激動地說「你看!是海!」。說起看海,那不得不提及曾在濟州島連續十天的旅行,看了整整十天的海,從早到晚、從閃爍的淺藍到夕陽下的橙紅,直到夜深,仍想在陽台吹一吹海風才捨得入睡,海洋之於我是看不膩的,海洋之於我是最溫柔的陪伴。 10:00「早安,在海邊逛市集、吃早餐」 睡到自然醒是旅行最嚮往的事,在暖烈的太陽光下打起精神,準備前往細花海邊的港口市集。市集裡販賣著屬於濟州島上的特色,設計小物、手作藝品、剛出爐的麵包、果醬與橘子汁,在海色的襯映下,每一樣商品都變得格外可愛,令人著迷地想購買回家,然後說聲:「這是我在海邊市集買到的唷!」 14:00「放空的散步時間,原來海上有彩虹」 在島上,旅行總是輕鬆,可以把一切放慢,盡情地讓自己在途中迷路,到不了目的地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們遇見了彩虹。海岸公路在濟州島上是再普通不過的,卻因為在地的彩繪藝術,而讓這條靠近機場的公路有了不一樣的人氣。漆上彩色的石墩,順著海岸綿延幾百公尺,紅橙黃綠藍靛紫,是彩虹,也像七彩列車,帶著旅人迎向更美好的旅程。 18:00「與粉色大海的道別」 黃昏那時,我卻搭上往涯月方向的公車,還捨不得回到民宿,是因為想再見今天的海最後一面。天空與海輕輕奏起圓舞曲,在太陽落下以前,邀請人們共舞。當眼前成為了無窮無盡的粉色,那曲子便是來到最令人澎湃的段落,之後旋律漸漸淡出,舞姿也漸漸地緩慢下來,原來大海將我們聚集在一起,是想在入睡以前,好好道別。   閱讀更多請參考「流域故事_海洋是一種召喚,無論是在何時何地,總想好好的再看她一眼 」   更多資訊請參考「水時光」 更多資訊請參考「河川、湖泊與大海洗滌夏日身心」
  • 韓國的東方夏威夷|濟州島

      位在朝鮮半島西南外海的濟州島,是韓國最大的島嶼, 東邊遙望著日本九州,西邊隔著黃海與中國為鄰,它宜人的氣候甚至被譽為東方夏威夷。   海洋吹來舒服的風,草原也隨著風變換樣貌,獨有的濟州馬或馳騁或低頭吃草,悠哉地享受午後日光浴。聽著大海規律的潮汐聲令人平靜,更靠近些,聽見海岸傳來零星的聲音,穿黑色潛水衣的海女正在為遊客示範海撈作業,遊客無不驚嘆拍手叫好,在這裡只要放慢腳步,你就能用心感受濟州島的獨特美好。 這個宛如遺世仙境的美麗島嶼,是由一百二十萬年前火山地層運動所形成,並以高度 1947 公尺的漢拏山為中心,向四周延伸出的橢圓島嶼,而漢拏山除了是濟州島最高峰,更是韓國第一高山,在2007年也被列入了世界自然遺產。濟州島的地貌十分奇特,除了島上玄武岩的地理環境,還有數以百計的洞窟、瀑布、絕壁等自然景觀,且有如鬼斧神工鑄造的「瀛州十景」,如城山日出、正房夏瀑、瀛丘春花、橘林秋色等,讓濟州的自然景觀充滿了豐富的艷麗色彩,並持續給予旅行者不同的想像及感動。 其實在古代濟州島並不屬於高麗版圖,而是由一個名為耽羅國的獨立王國統治著,直到西元938年才被併入高麗版圖,所以濟州島有著不同於首爾的風俗文化及方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多三無」,因此濟州島也被稱為三多島。所謂「三多」指的是風多、石多、女人多,「三無」指的是無小偷、無乞丐、無大門。石多始於形成濟州島的地理環境,除了隨處可見的石頭,在濟州島到處都能看到玄武岩堆起的黑色石牆。石頭在濟州人的生活裡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古時候當地居民為了劃分土地而在房屋四周圍起石牆,根據石牆的用途不同,名稱也不同,例如劃分田地的叫做田石、劃分墓地的叫做墓石、建在海邊的叫做垣石、建在村子的則叫偶來——「偶來」是濟州話,意思即是從家門連接到村里很窄的胡同,這也衍生出後來濟州很熱門的「偶來小徑」徒步之旅。   在世界各地海島國家生活的人們,幾乎都依靠著美麗的大海而生存,濟州島也不例外。17 世紀由於島上的男人出海捕魚或隨戰船出征,遇上危險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這也形成了島上女人遠多於男人的情況,於是女性承擔起賺錢養家的責任。由於在 50 年代濟州島大部分的經濟來源來自海產品,女性毅然決然接下潛水的重任,穿著自製的棉質衣物,不靠著任何呼吸裝備,徒手潛到6米深的海裡捕捉鮑魚、海膽、海螺和章魚等,來販售換取經濟收入,而因為她們特殊的工作性質,所以這些女性被人們稱之為「海女」。因為在如此嚴苛及危險的環境中工作,海女能夠得到高額的薪酬,有時候一個季節的收入,甚至比村裡的人勞作一整年的收入還高,這也成為海女家族的主要經濟來源,因而她們往往是一個家庭的大家長,這也形塑出濟州島母性社會結構的樣子,與大家印象中韓國傳統的父權社會截然不同。   在韓國人心目中,海女一直是濟州島的象徵,她象徵著女性的獨立自主,但在數十年間,因為濟州島的產業迅速變化,觀光業蓬勃發展,濟州島成為韓國最大的旅遊勝地,島上的經濟來源也從原本的海洋產業轉換成觀光產業,導致海女的人數從50年代的三萬多人銳減為目前的四千多人,留在島上的年輕女性更願意待在度假酒店與汽車租賃行工作,且因為海女的工作環境艱辛,以及必須面對層出不窮的危險,海女大多數不願意讓自己的女兒繼承職業,使得海女的年齡出現明顯斷層,這也導致濟州島的海女文化瀕臨急速消失中。發展觀光的同時,韓國政府意識到傳統文化的消失並試圖保存,在2016年韓國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海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並成功列入名錄,企圖鼓舞居民保存傳統文化的熱情,並且將海女捕撈轉成文化旅遊行程,向遊客介紹海女的工作方式,在十數年後海女這個職業可能完全消失,但看著她們對家庭的貢獻,融入自然,與自然共生的模樣,揭示了生活既美麗又真實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