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張淳皓個展

    張淳皓|我踩著踩著...|130x110cm|2018|油彩、畫布   張淳皓個展 CHANG CHUN HAO SOLO EXHIBITION  Ubiquitous Net   2017 年榮獲高雄獎的藝術家張淳皓,這次個展以《?》為創作主題,藉由自身角度觀察生活體現為出發,淳皓所謂之「?」,借用造字中的字形,而非字義,以我為核心,延伸出與「人」有關的四個面向:「人與環境」、「人與社會」、「人與家庭」、「人與私密」。此處的「人」,泛指我的意思,是從「小我」到「大我」,亦即從社會階層渺小的個人為出發點,擴大至自身周遭之人事物,同時也是對於自己各方面情感的一種求知、對於自我的一種探討與研究。 以 2015、16 年《靈魂容器》系列繼續延伸,以隱喻性的手法,雙連屏的方式將兩幅異質性的作品並置,一黑白、一彩色;一具象、一抽象;一真實、一虛擬,乍看分別敘述著不同的個體,甚至衝突,其中刻意安排的細節使造型與意義上產生連結,藉以帶給視覺上無限的想像空間。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藝術家將物件「部分放大」的手法,就如同以「微觀」的方式作畫,透過放大,使物件變得不如我們以往常見的樣貌,破壞觀者認知常態,造成視覺上、心理上的陌生化及抽象化。以這樣的手法作畫,希望呈現不同於單純的照相寫實,而是產生視覺與知覺衝突的效果,作品最終呈現如同抽象畫般的效果。此種既熟悉又帶有陌生的圖像,使人們從習以為常中獲得新的感官刺激,試圖喚起對於生活中平凡事物的感知。                                                   張淳皓|叉叉|160x160cm|2018|油彩、畫布   圖、文|張淳皓 日期| 2019/08/15-2019/09/08 週二~週日13:00-19:00,週一公休 地點| 台北市八德路四段768巷5號4樓之1  伊日藝術計劃 電話| 02-2786-3866   張淳皓|痂|100cmx100cmx3pcs|2018|油彩、畫布
  • 2019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光」是為空間的堆疊與推展,更是一種時間維度的留存象徵,當觀者將崇高的藝術美感經驗轉化為心領神會的感悟 便能在之中交會、淬煉出觀看的恢弘視野。   2019 年度主題為「光之再現」。伊日藝術計劃以「日常美術館」為藍圖,追求著“讓藝術走進生活,使生活充滿藝術”的夢想。今年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以《自然學家 John Ray》作為策展主題,導入伊日藝術計劃的核心概念「生活美學」,讓所有觀者走入心靈中的那座森林。   John Ray 於 1627 年出生於英國艾塞克斯的一個打鐵舖,他的父親是一名鐵匠、母親是一位藥草師。他是一名 17 世紀相當重要的自然歷史學家(naturalists),其學術發表奠定了日後在植物學上的物種分類系統,知悉也是一位著名的神學家及哲學家。雖說科學與神學相斥,但綜觀歷史,科學家也總是在盡頭便撞上了神學。而神學,是否亦可解讀為精神層面上的一些哲學思考呢,猶如人類的藝術文化發展,也一樣是以科學及歷史角度做建檔歸納,但探究的,終究是心靈。 本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延續 2018 年度的亮點規劃,透過各展區的敘事主題再現當代藝術中呈現的多樣面貌,以策展的爬梳與描繪形塑成多重殊異形態的呈現,使之顯現出當代藝術壯麗、繁茂的脈絡與格局 ―― 當時代不斷迭代變異,仍試圖在多變性的時空維度中,將維度的留存綻放化為永恆追尋的目標,並再現於眾人眼前,那便成為華人之光的奧意與無窮的餘韻,磅礡的筆致進而指涉出觀者心中的藍圖美景,最終重返、輝映出華人藝壇中的無限可能性。   MIT新人特區|伊日藝術計劃 @陳肇彤 Chen Chao-Tung   雕塑的展示及製作過程,是一種跟「力」的抗衡過程。藝術家陳肇彤透過不同的媒材,呈現膨脹後的擠壓、拉扯,及有形或無形的力,隨著時間的作用而消長。在作品轉換成不鏽鋼後,從漂浮、隨時間消逝,到沉重、永恆,甚至可以透過不鏽鋼的鏡面反射將整個空間凝縮在造型中。 陳肇彤近期是以時間為主要的思考脈絡。力量的轉變、造型的消逝、光影的流動,這些元素都影響著雕塑在場域中的狀態。除了將氣球的擠壓轉變成不鏽鋼,凝結了造型,但鏡面不鏽鋼球體映射當下環境特性,讓作品中形成永恆與轉瞬間的對照。又以金屬的框架和線條,讓不鏽鋼球體有不同流動的狀態。   通道的節點 The Point of the Channel 57x65x29cm | 2019 | 不鏽鋼、鐵 Stainless steel , Iron 空間內的摺曲 Folding Inside the Space 30x30x3cm|2019 |不鏽鋼、鋁箔、環氧樹脂 Stainless steel , Aluminum foil, Epoxy resin   2019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展出時間|2019.10.18-21 展出地點|台北世貿中心一館   伊日藝術計劃 Q02 MIT 新人特區-陳肇彤 L02  
  • David|莊培鑫個展

    火、岩與樹林|莊培鑫/壓克力、數位直噴、輕質土/53*38*17 cm/2019     莊培鑫個展 Chuang Pei Xin Solo Exhibition David   入選 2016 年台北美術獎的藝術家莊培鑫,近年來的作品以網路對當代社會的影響為核心,試圖對網路時代的藝術重新定義。本次展覽以 ‘David’ 為題,藝術家無意間在圖庫網站搜尋到一張中年白人男子的圖片,圖片中他眼神凝視的遠方,嘴角微微的往上,背景是一個類似自然的地點,看著圖片以外的地方微笑著。這個可塑性的笑容在網路圖庫中比比皆是,影像沒有任何對於這個人的線索,而是由一些關鍵字:有吸引力、目錄、黑暗、邊緣、適應、閃耀、頭髮、英俊、愉快、陽光、認為、修剪 ⋯⋯ 等所構成,這些關鍵字彷彿成為了他在圖庫生態圈的 ID,等待著付費使用下載,讓圖像成為像黏土般的物質,展開了訊息捏塑的條件。 在網路雲端圖庫中,數位影像就像無盡洪流和無形無體的大量生產製造,等待使用者下載,並組織成另一種主觀的可能。這些乾淨潔癖且馴服的圖像素材中,內容變成了系統中的記號,純粹的記號,此時真實的功能也只是藉口,沒有臨在感或歷史感。透過遙控、操作、儲存、計算、捏塑,圖像成為了一個新的敘事引擎,解放內容的功能性。 網路普及所影響的思維模式,從藝術實踐、社會價值觀到日常語言。其中圖像充當了傳達訊息的重要角色,這也改變了這個世代藝術家的創作模式。就如藝術家所言:「我用了 1.98 元美金下載這張圖像,某方面來說我得到了這張圖片的詮釋權與使用權,所以我將他取名為 David。另外將 David 這張圖像交給了網路電商淘寶的音樂製作店家,請他們為 David 作詞作曲,製作一首專屬於他的主題曲。」   鳥類、皮膚與實驗者|莊培鑫/壓克力、數位直噴、輕質布土/40*40*18 cm/2019     圖、文 |莊培鑫 莊培鑫個展 Chuang Pei Xin Solo Exhibition 日期| 2019 / 06 / 06(二)- 2019 / 06 / 30(日)13:00 - 19:00,週一公休 地點| 伊日藝術計劃  台北市八德路四段768巷5號4樓之1 電話| 02-2786-3866
  • 彼款夢|呂浩元個展

    慾海浮沉|162x130cm| 2016|油彩、畫布   伊日藝術台北空間 呂浩元個展 Lu Hao-Yuan Solo Exhibition 彼款夢 我這幾年的繪畫創作主要聚焦在描繪植物與各式各樣的靜物,這些瓷器與植物多半來自於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物件,或是來自於我的收藏。在描繪它們的時候,我並不著重於呈現對象物的質地,或是它們與環境的關係。相反的,我將被繪畫的物件看成是具有象徵意涵的容器:一個可容納多種含義、具有標誌性意味的符號。 在近年所發展出來的一系列作品中,我透過寫實的技法,試著將我對於對象物的感受投射其中,讓植物、瓷器形象能夠超脫平庸的物質外表,表現出更具生命力或情感的內涵。部分畫作如瓷器人偶,我將他們描繪得有血有肉,透過不同姿態的展演,讓畫面能有更多的想像空間──有時候單純是姿勢所帶來的想像趣味,有的則是透過場景或圖像形式的設計,讓器物原本的姿態巧妙地呼應人們的內在經驗,這種經驗是一種潛藏於意識中,受到禮教約束而鮮少被公開討論的情感/慾經驗。   鐵處女|162x130cm|2017|油彩、畫布 我透過一種精緻的美的展現,以對比出情慾向來被視為心理伏流,以及那不可被言說的禁忌被踰越與褻瀆後的反差。在展覽中,美的姿態或美感的呈現,將成為對觀者甚至於現實社會的挑釁。 在我的繪畫中,物質或物體只是相對於生命的存在,我期望圖像在美感上的轉化和指涉,能顛覆虛假的表面,展現出生命與情慾的內涵,在顯而易見的主題下,以藝術形式重譯感覺的語言。 圖、文/呂浩元 呂浩元個展 Lu Hao-Yuan Solo Exhibition 日期|2019/03/28 - 2019/04/21  週二~週日 13:00-19:00,週一公休 地點|伊日藝術台北空間。台北市八德路四段768巷5號4樓之1(新矽谷站前大樓) 電話|02-2786-3866 下期預告 陳立穎個展 2019/05/02-2019/05/26 莊培鑫個展 2019/06/06-2019/06/30
  • 李瀚卿個展 LEE HAN CHING

    MG_4812│李瀚卿/油彩、畫布/190x107cm/2019   李瀚卿個展 LEE HAN CHING SOLO EXHIBITION   藝術家李瀚卿這次的展覽是《收藏之間》系列的延續,不同於先前系列直接描繪收藏之物,這次則是將收藏的人物機械模型或玩具用蠟重新翻製,描繪燃燒中的蠟光。 不同的文明歷史都有蠟燭發明的記載,多半用於照明或祭祀,現今則用來營造氣氛。藝術家李瀚卿在製作這些翻製的蠟燭時,卻是抱持著如同製作蠟像的心態,像是繪製人物的肖像畫般,去紀念這些屬於他個人所擁有的玩具收藏。「收藏」是一種私密且個人的嗜好,燃燒這些「收藏」所翻製而成的蠟燭像是把自身的感覺透過燭光具現化,讓觀者透過身體直接感受到「收藏」之物與「收藏」過程中帶給藝術家的溫度。 從翻製這些具有紀念價值且富有感情之物的蠟燭並用火點燃,如同一種儀式、一齣壯烈的史詩。鋼彈和樂高騎士的蠟像在火中緩慢燃燒,不忍、割捨、犧牲、光明、騎士精神、情緒錯縱的內心交戰,最終戰役結束,在燃燒殆盡的微弱燭光中重回平靜。點燃的蠟燭,燃燒持續進行;時間的推移,故事不可預期的進行,藝術家利用攝影來記錄和捕捉燭光最美的的瞬間,重新描繪,如同時間暫停,世人傳唱史詩的頌歌。 圖文/李瀚卿     展出地點|台北市八德路四段768巷5號4樓之1 展出時間|10/24 (四) ~ 11/17 (日)                   週二~週日13:00-19:00,週一公休 聯絡電話| 02-2786-3866 詳情請參照 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