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伊聖詩調香比賽,以「更好的你」為主題,眾多參賽者透過親手調製的氣味,穿越感官與想像的界限,重新看見自己,也具足每一個更好的自己......。四位評審老師,以各自的專業,與這些充滿向上力量的氣味相逢,也讓嗅覺的感官之旅抵達無遠弗屆的邊境。
比做空間還難的調香│蕭有志
任教於實踐大學建築系的蕭有志,有別於其他建築師,喜歡透過許多不同的「微型空間」,以跨方案形式,連結各種人、事、物等資源;相較於一些只在意空間規劃,蕭有志更在乎的是人、都市與建築之間的關係,回歸到建築以人為本的根本。
受邀擔任調香評審,蕭有志發出的第一個驚歎是,調香比賽已經辦了七年了,而竟然也有這樣一群人著迷於香氛的氣味與神奇。其實,蕭有志對精油是不陌生的,因為太太就是精油的愛用者,但對調香,蕭有志說,他著實一知半解,所以,擔任調香評審於他的第二個驚奇則是,邊聞氣味,邊閱讀參賽者所寫,關於調香靈感的文字,發現「大家在想這些東西的方式,滿驚人的!」蕭有志認為調香的驚人在於,這其實是一種感官交換的過程,調香者不只要以自己的想像,透過感官知覺,調出符合期待的氣味,還要提出自己的感受或感動,讓別人也能感受他的感受,「這其實是超高難度的,可能比做空間還難。像我太太喜歡的味道,就跟我喜歡的相差非常多,有時候她會拿著香水對著我噴,我會瞬間有被攻擊的感覺!」他笑說,應該也來試著調香,當下次太太再用香水發動攻擊的時候,就可以加以反擊。
對於建築專業的蕭有志來說,香氛——或者說嗅覺,其實也是建築系上的課程之一,「大一的課程裡,就有一堂叫『建築六感』的課,我們會找芳療師來為同學上課,甚至把學生帶到金山或石門海邊,或者是樹林間,感知周遭環境,包括嗅覺與整體感官的相關動作。」
嗅覺,是最沉默的知覺,但世上卻沒有比氣味更容易記憶或發揮想像的事物了。就如同建築,兼具實用功能與美學價值,並涵括著許多不同層面的知識與不同問題,任何一個元素加入其中,就會引發各種有趣的變化。而建築與調香的共同處,其實就在於對人、事、物的極度敏銳與想像力。「做建築必須五感通達,也就是要很敏感,要有很強大的想像力。整個建築教育的過程,就是在建構這種能力,必須要在東西還沒做出來之前,就去想像那個狀態……。」這話聽來,還挺熟悉的,就像是在描述調香過程呢!
不同精油會帶領心情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狀態; 因為聞到味道,會有畫面,並且有些抽離現實的感覺......。
有些味道,有畫面有色彩│陳雲
「在聞的時候,有些味道聞起來會有畫面,有些會有色彩,我就會把它挑出來……。」果然是藝術家,嗅聞精油,也直接連結向畫面和色彩——陳雲,是伊日美學首位代理的藝術家,外貌清純如學生,運用蒙太奇般的剪接手法,描繪潛藏在意識深處的記憶,《低首。漫步於凝滯待解的過往》、《凝。在闇夜夢境中閃動的複數交映》……,每一幅畫都呈現如詩般呢喃絮語。除了對每一瓶調香作品細細聞嗅,細膩、敏感的藝術家心思,也讓陳雲對於參賽者的文字描述特感興趣,「我會看他們寫的文字,再去想像那個畫面;那可能是記憶中的片段,或是電影中的橋段,突然間,『啪!』一聲似的,或許就會有個場景讓我感動。」
因為今年調香比賽是以「更好的你」為主題,所以許多參賽者的文字敘述中,描寫的是自己即將重新開始,或者想要有一個全新的感覺,陳雲說,讀著這些文字,她會先看跟調出的氣味是不是相吻合,她認為與主題契合的味道應該是較輕柔的,而不是濃烈撲鼻。不過,陳雲很明白,氣味、文字、感覺,其實都是很主觀的,所以她會試著將自己融入參賽者所描述的感覺之中,感受與氣味之間的關聯,「我有特別挑到幾支,文字內容寫到獨自一人要面對很多事情,也希望自己能回歸到最初或較平靜的狀態,因而調出這樣的作品。」這樣的調香心情與狀態,陳雲認為,就如同藝術創作般,全然屬於個人,其實是很孤單的,所以必須有一顆堅強的心,也因此,讀到參賽者的這種文字與調香創作,她會特別有感覺。
《感官之旅》作者黛安.艾克曼說,「嗅覺是訊息最直接的感官,不因思想、語言或翻譯而稀釋,因為嗅覺細胞位在大腦中一個古老、神秘,而且容易情緒化的區域,人們因而有所感覺,而有欲望,也因而興起創作之意。」或許正因為如此,陳雲說自己創作時也會使用精油,而且在不同狀態下會用不同的精油,「我自己會覺得,不同精油會帶領心情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狀態;大概是因為聞到味道,腦海中便會出現畫面,而產生一種暫時抽離現實的感覺。」
但陳雲也強調,無論是調香或藝術創作,是對觀者或創作者本身,都是很主觀的,所以沒有一定這樣才是好,那樣就不好,把握當下的感覺,盡力發揮就對了,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