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亞馬遜驚人的珊瑚礁群

    在巴西北部、臨近亞馬遜河口,發現面積達9500平方公里的珊瑚礁生態系統。這個令人欣喜的發現,身為地球一分子的我們,有必要認識和瞭解,並有責任共同守護這片美麗珊瑚礁和生態豐富的水域。 珊瑚礁常見於水質清澈的水域,但這個面積將近有2.6個台灣大的亞馬遜珊瑚礁群,卻生長在水質混濁,甚至帶有泥濘的水域。這片綺麗壯觀的珊瑚礁群,最早由一群科學家發現,並在2016年4月發表了相關文章才公諸於世。 科學家認為這片從巴西西北部海岸伸延到法屬圭亞那的珊瑚礁,是一個全新的海洋生物群落,他們持續鑽研探究,並已發現新的物種。然而,這獨特的生態寶藏正面臨莫大危機,亞馬遜河口盆地是石油公司的下一個目標。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Total)及英國石油公司(BP)企圖在這片珊瑚礁附近勘探石油。其中,Total的一個石油勘探選址距離珊瑚礁僅僅  公里。石油探勘的環境許可已在申請程序當中,綠色和平駐巴西辦公室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Thiago Almeida指出:「我們必須守護珊瑚礁和整個亞馬遜河口區域,不能讓企業的貪婪威脅環境。」這裡是美洲海牛、黃頭側頸龜和巨獺等物種的棲息地,而牠們早在2014年就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易危或面臨滅絕的物種。在過去,珊瑚被認為應生長在清澈的淺海地帶,以利牠們進行光合作用和進食,因此亞馬遜河口的這項新發現,被認為是極為不可思議的存在,代表著大自然會找到方法,讓條件看似惡劣的地區仍現生命蹤跡。 以下與你分享可喻作「自然寶藏」的亞馬遜珊瑚礁珍貴獨特之處: 不太挑剔珊瑚礁的生長需要有互利共生(Mutualism)的生物活動,並只能在特定條件的環境下生長,像是溫度得在攝氏24.5至28.3度。珊瑚通常生長於海水鹽度約3.45%至3.64%之間的水域。亞馬遜珊瑚礁卻是位於亞馬遜河淡水水域與大西洋海水水域之交界,鹹淡水混雜,珊瑚礁竟能發展出獨特的適應力。 生活在黑暗由於亞馬遜河出海口一帶樹林滿佈,大量樹葉、植物、動物屍骸和其他雜質落入水中,使得這一帶水質偏向混濁,阻礙水中生物進行光合作用,有些地方更只有2%的能見度。珊瑚需要充足光線和氧氣,而亞馬遜珊瑚礁的生存之道就在於「細菌」。細菌能從二氧化碳和充滿氨、鐵、硝酸鹽的水中,生產出有機質和能量,使珊瑚得以在這片難見光日的水域中生長。 喜愛多樣科學家確認亞馬遜珊瑚礁存在後,研究員收集了900公斤的珊瑚樣本,發現牠們由30種不同種類的物種組成,包括長達二公尺的巨型海綿(Giant Sponges),還有一種珍貴的珊瑚藻科(Calcareous Algae)紅藻石(Rhodolith)也生長在此。 變化多端河口水域的水量和沉積物之不同,珊瑚礁的長度和特徵也跟著有所改變。在珊瑚礁分佈的北部(鄰近法屬圭亞那),有亞馬遜河大量沖積出的沉積物,鮮少光線能照射到海床,因此這個區域的生物多樣性較低;而在南部水域(鄰近馬拉尼昂州),幾乎沒有沉積物,水中陽光相對充足,有利珊瑚和軟藻類行光合作用。 長久不被關注數十年來,一直有人對於亞馬遜河口處是否有珊瑚礁生長存疑。1975年,一艘美國研究船隻發現此處有一些只生活在珊瑚礁水域的魚種出沒,更注意到此處有高密度的海綿生長。這些發現曾在1977年的一次研討會上提出報告,但自此後便沒有重大發現。其他證據還包括:發現大量的龍蝦、鯛魚和其他與珊瑚有關的海洋生物,在在提高了此水域有珊瑚礁的可能性。直到 2010年,研究人員終於恢復對河口的探究,並於2016年正式發表學術研究文章,證實此處確實存在珊瑚礁。 人類能看到地球之外的月球表面的影像,卻未能在地球上的自然棲息地,見過亞馬遜珊瑚礁這令人難以置信的生態系統。隨著綠色和平船艦「希望號」以及海洋生物專家的帶領下,首次揭開亞馬遜珊瑚礁面紗,向全球介紹這片珊瑚的繽紛樣貌。地球總是能給你我無限的驚喜和感動,不是嗎?
  • 作為溝通途徑的影像|吳昭晨

      影像,是他唯一跟世界溝通的途徑,也是他最熟悉的表達語言。     一片海 飄著浪 待上岸的漂流木 1994年出生於台灣桃園,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現為攝影工作者。作品多從個人生命經驗出發,探討內在情感的矛盾與外在衝突,也多保留一些距離,使觀者自行踏入體驗及感受。 2016年經過畢製短片「Distant」,紀錄著那個階段內在狀態,猶如一陣濃霧非刻意地覆蓋,眼前影像讓你認為似曾相識,卻又如此不同。近年經過影像創作與「他者The Other」、「許含光Lumi」等音樂創作者的影像合作後,似乎有了更明確的風格變化,像是海域上的一座安靜島嶼,白天有著和煦陽光,夜晚則有星點滿佈。 隨著生命經驗的積累,現在的生活快門按得輕淺,托出的情感釀著時間,有種剛曬過的新鮮感。             
  • 地球之歌|亞馬遜雨林

    熱帶雨林,指分佈在赤道兩側高溫多雨地區,由各式各樣熱帶植物所組成的森林。因為雨量充沛,終年鬱鬱蒼蒼的熱帶雨林,透過植物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再釋放出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氣,因而被稱之為「地球之肺」。   讓地球之肺健康呼吸 雨林中的樹木不僅儲存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熱帶雨林所蘊含的淡水,佔全世界淡水總量的三分之二,是地球上僅次於海洋,最重要的大氣中水份來源,對全球氣候型態具有關鍵性影響。 對大部分人而言,熱帶雨林或許遙不可及,但事實上,每個人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包括80%的農作物即來自熱帶雨林的野生族群;老病痛所使用的大多數藥品,也都是從雨林中發現;科學家為因應各種新演化出來的新物種與各種疾病,也都必須從雨林中的生物基因裡尋找可能與希望。 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雨林,佔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從安第斯山脈一路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橫越中南美洲八個國家,包括:巴西、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圭亞那、蘇利南,以及法屬圭亞那,佔地700萬平方公里,幅員之遼闊,相當於一整個美國這麼大! 除了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由於亞馬遜河流域所造就極其濕潤的氣候,以及一百多條支流錯綜複雜地緩慢流過,因而孕育出這片高低差極小的雨林內高度的生物多樣性。據估計,每平方公里超過75,000種樹木;世界上已知的一半以上物種都生活在這裡,包括250萬種昆蟲、上萬種植物和大約2千種鳥類和哺乳動物,而且平均每三天就可能發現一個新的物種。雨林中的鳥類更佔全世界鳥類總數的五分之一。而除了豐富的動植物外,深邃如綠色海洋的茂密叢林內,更存在許多原住民部落,依賴雨林維生,至今也仍與世隔絕。 但這處珍貴的自然寶庫,卻也是地表上消失速度最快的區域!自2000年以來,亞馬遜雨林正以每分鐘約50座足球場面積大小的速度消失中!巴西政府也承認,為了大豆與牛肉的國際市場需求,農民被鼓勵開墾原始森林,至今,亞馬遜雨林已有一半成為大豆田和牧場!而有大約63%來自巴西亞馬遜地區的木材,也都是非法盜伐所取得。 有人形容,雨林就像地球上唯一的一本生物學百科全書,卻被我們一頁一頁地撕毀;而隨著雨林消失而滅絕的物種,也彷彿正在飛行中逐一脫落螺絲釘的飛機般,終有一枚的鬆脫將使飛機解體而墜落……珍惜並保護這本獨一無二的百科全書,已成為每個人迫切而不可懈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