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女人力量大 - 上

    近年來,出現了一個很夯的新名詞──女力,「女子力量」的簡稱,是指自立自強的女性力量,也可以說是女性將自身魅力展現出來的力量。「女力」,迥異於過去「女強人」的形象與概念,現在「女力」,可以堅強,也可以柔軟;愈來愈多女生,打破童話裡,等待著白馬王子來拯救的閣樓公主迷思,甚至主動出擊,以無比熱情埋首各行各業。更重要的是,很多女生並不只著眼於個人成就,她們將個人點滴力量,匯聚成一股巨大向上提升的能量,漣漪般擴散於社會各角落。 黃淑德的主婦小革命 前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 常常,在食安議題場合、反核遊行隊伍中,都可以看到一個一頭短髮、身形嬌小,但發言句句切重核心的清秀小婦人。大學念獸醫系的淑德,大一時的護理老師深深影響了她,那就是後來推動國內安寧緩和醫療不遺餘力的趙可式博士。那是一堂很不一樣的護理課,這位很另類的老師不斷在課堂上談論生死議題,也將瑞秋.卡森所寫,後來促使公眾普遍關注農藥與環境污染,更讓美國在1972年立法禁止將DDT用於農業上的《寂靜的春天》介紹給他們。研究所念了一年後,淑德決定休學,因為她發現這不是她要的。到美國念書之後,她開始訂閱綠色和平、國際人權組織等另類團體的刊物。淑德對於反核的啟蒙,也是在美國期間,「1986年蘇聯車諾比核爆事件,剛好就發生於我在美國期間。我的同學們去紐約參加反核遊行。當時,同學丟給了我一個小冊子,內容談核能工業,以及核能的危害談為什麼要反核,我似懂非懂地讀著。」後來,從匹芝堡搬到密西根之後,淑德又去修了一個公共衛生學位,所讀的,正是工業安全、有毒物質污染等議題。在美國期間,淑德也看到了當時台灣鹿港居民反杜邦設廠生產二氧化鈦事件,以及有個主婦聯盟成立了,淑德覺得似乎很有意思,心裡默默決定,回去後,一定要一探究竟。回台灣後,主婦聯盟正在進行第一次「共同購買」,她在報紙上看到消息,就打電話去詢問,而當時主婦聯盟正好要舉辦志工營,這位年輕家庭主婦的生命開始有了轉變的契機。1980年代,台灣剛解嚴,整體社會沉浸在經濟奇蹟的喜悅中,對於環境污染、食品安全,一無所知,也毫不在意。但一連串的多氯聯苯米糠油、重金屬污染鎘米、假米酒事件,讓許多人,尤其是負責一家子口腹重任的家庭主婦們憂心忡忡,「一群平凡的家庭主婦,開始覺得自己有責任、義務,該為孩子、也為社會做點什麼。」對淑德來說,參與主婦聯盟的「共同購買運動」,也可以說是另一種婦女解放運動形式,「因為你買什麼菜,婆婆可能會介意用多少錢去買,這是對自我與自我價值的一種掙扎,相對的,也是對自己家庭的一種革命——能不能自己支配、選擇,而不是用你告訴我的方式;我願意試試看,即便受騙上當!」從推著嬰兒車上街頭,到現在兒女已上大學,國台英語流利的主婦淑德,依然投注在食安、反核、有毒污染……的倡議與行動上,持續發揮家庭主婦看似平凡卻綿長幽遠的隱藏力道! 埔里陳綢阿嬤傳奇 財團法人良顯堂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創辦人 成立陳綢青少年教育園地/陳綢兒童及少年服務中心 籌建陳綢少年家園 生命是借咱利用的,還未斷氣就是咱們的,咱就好好阿做事情。走進位在埔里曲折巷弄內的一處小廟,一位滿頭白髮的老奶奶戴著老花眼,低頭看著手上一本小書,這肯定就是人稱「埔里的傳奇」,孫子滿天下「世界的阿嬤」陳綢阿嬤了。果然,已經86歲的陳綢阿嬤,就像親切的自家阿嬤一樣,娓娓述說著50年來,建廟募款,做年糕、做粿、包粽子義賣籌款成立基金會,急難救助需要的人;更捐地興建兒少之家,收容孤兒與照顧弱勢家庭孩子,讓無家可歸的孩子有個溫暖的家。阿嬤的一生其實坎坷艱辛,出生在埔里貧窮農家,送人當養女;結婚後,生活擔子更沉重。將近40歲時,阿嬤被檢查出罹患大腸癌,「很多人說到癌就驚嚇,我39歲就罹患大腸癌,40幾歲開始,癌細胞一直擴散到胃、膽……,幾年就一個新地方,好像家是它的,趕不走,只好讓它住了。」天性樂觀的阿嬤認為,「人若快樂,細胞就會勇;細胞若勇,就會殺死不好的癌細胞。」而這場病,讓阿嬤對生命有了一番不一樣體悟,也改變了她的價值觀。阿嬤隱約感受到,大難未死,是上天要她去做更多善事,把餘生奉獻給社會。於是,在夫婿林有海先生支持下,她賣土地、房子,歷經14年,協助建造了良顯堂等13座廟宇,讓鎮民有信仰與心靈寄託的地方。也因為妙語的宗教服務,阿嬤發現,社會上有太多需要幫助的人,於是決心濟貧助學。聰明的阿嬤想出了「做粿賺傢伙」的主意,也就是號召媽媽義工們製作粽子、草仔粿等義賣,以做為急難救助與協助弱勢家庭的的獎助學金經費。阿嬤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致力社會公益,所以,除了本身的慈善會之外,1998年開始,阿嬤不辭辛勞到南投家扶中心當義工,輔導少年,並與南投地方法院簽約收養「非行少年」。成長中的少年身心難以舒展,於是將自己位在埔里鎮上1500多坪土地,捐地建屋成立「陳綢青少年教育園地」,為「非行少年」建立一個安置家園,並協助就學與輔導就業。年事漸高,阿嬤也意識到一個人的力量有限,為了幫助更多弱勢家庭與青少年,2000年,她籌組了「財團法人良顯堂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希望透過組織化、制度化,讓這些工作得以永續運作。「生命是借咱利用的,還未斷氣就是咱們的,咱就好好阿做事情。」就是這樣一位陳綢阿嬤,看起來很平凡,也沒有說什麼偉大的道理,卻散發著無比感動與無私的力量! 礦工的女兒蔡淑惠 黑金藝文工作室負責人/猴硐在地人 善用社區現有的人文與生態資源,讓居民與耆老說出自己的故事,讓遊客看見真正的猴硐。週一到週五,典型OL裝扮,朝九晚五,在台北的蔡淑惠,是標準上班族。但週末假日,在猴硐的蔡淑惠,回復礦工女兒的身分,在老家改裝的「黑金客棧」,和社區的婦女們忙裡忙外,試圖為這個沒落的煤鄉注入新活力。1987年,侯孝賢拍攝《戀戀風塵》,沉寂多年的九份驚豔了眾多城市人的目光,靜謐的小山城,開始成為車水馬龍的觀光勝地。緊鄰的猴硐,更擁有得天獨厚基隆河彎曲秀麗的峽谷、深潭、淺灘、壺穴、奇石,以及運煤橋、選煤廠、日本神社、金字碑古道、三貂嶺瀑布及猴硐火車站等歷史古蹟,多年來一直也是電影、電視、廣告拍攝取景的最佳場所。就像大多數年輕人,蔡淑惠長大後也離開到城市謀生,從事旅遊業多年。獨特的自然與人文特色是猴硐發展觀光的利器,但看著九份因觀光而變調,蔡淑惠十分憂心忡忡,怕猴硐成為九份第二。然而,蔡淑惠也明白,觀光是擋不住的浪潮,與其迴避,不如正面迎接,邀請地方耆老、退休老礦工,導覽並解說舊礦坑、選煤廠、運煤橋、礦工宿舍……讓遊客深入瞭解猴  、瞭解往昔礦區生活的點滴。於是,蔡淑惠先是將老家改為「黑金客棧」,這不僅是一個有著住居特色的民宿,更是結合在地故事與在地社區廚房,販售社區婦女所製作的手工餅乾、鳳梨酥、烏梅酥伴手禮,以及礦工茶與烏梅汁……等在地特色產品的實體店鋪。為了讓居民多多參與,凝聚共識,蔡淑惠更找來劇場藝術家,透過劇場方式說出社區故事——在一個晴朗的午後,以回收紙和二手衣做成的人偶,緩緩走向昔日的礦工宿舍,礦工耆老第一次在遊客面前示範採礦;居民也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演出猴硐40多年來,礦業從盛到衰的社區故事;每一句台詞都來自於居民的真實生活,也都發自居民內心的聲音。蔡淑惠善用了社區現有的人文與生態資源,讓居民與耆老說出自己的故事,讓遊客看見真正的猴硐,也為自己的小村創造了另一個讓人樂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