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Earth Day April.22|世界地球日

    End Plastic Pollution 今年2018年世界地球日主題訂定為「End Plastic Pollution」終結塑料污染。藉此世界地球日網絡(Earth Day Network , EDN)寫了一封信給世界各國領導者與政府,呼籲重視每年銷售3億噸化石燃料、塑料,其中有90%的塑料最後被扔掉,這些正摧毀我們的食物、水資源、生態及人類的健康。 你知道嗎,每年銷售3億噸塑料,其中有90%最後是被扔掉的? 你知道嗎,在我們的垃圾掩埋場、浩瀚海洋、野生動物和我們的身體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塑料存在? 你又知道嗎,塑料在我們的環境中已大量出現,數量可觀到你無法想樣同時正影響著人類健康,這與乳腺癌在青春期的發生有關,而這是我們想要的嗎?社會從上到下每個環節都應該為此承擔責任。 我們(EDN)正以數十億美元的價格處置塑料容器的產品,但卻拒絕承擔每一天數百萬個塑料容器和包裝袋在我們的全球經濟中發生的事情所承擔的責任。我們的政府不能或不願意認真對待塑料的健康風險,並且不會禁止一次性塑料和不可回收的產品。然而作為世界公民的我們也有過錯,因為儘管現在市場上有許多替代品,還是沒有改善對一次性塑料的依賴。要告訴我們的全球領導者,世界不能再採取更多的塑料了。如果我們有足夠的人在全球範圍內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我們就可以開始治愈我們的海洋、我們的野生動物、我們的孩子。   終結塑料污染從你我做起,開始每天減少使用任何塑膠製品,購物時手提環保;拒絕使用塑膠吸管喝飲料,直接大口喝也可以很好喝;隨身攜帶環保餐具,不讓塑化劑吃進你我體內,減少使用塑膠製品,讓環境越來越好的同時,更是提升你我的生活品質。 特別感謝|攝影鄭鼎、拍攝地點:新北市沙珠灣    資料來源/世界地球日網絡 Earth Day Network(EDN) https://www.earthday.org
  • 伊起守護海洋|蔚藍海岸

    三、四月主題〈 地球之歌:挪威海峽 〉,關注極地、海洋生態、水資源。 連結香氛「蔚藍海岸 複方精華」,內含清新廣闊的橡木苔,搭配柑橘類的佛手柑與紅桔,營造出如海洋般浩瀚的廣闊氣味。透過氣味連結大海的美,同時也別忘了大自然的毀力量。 海洋孕育無數生命,吸收著人們放肆排放的二氧化碳來平衡氣候,近年來,日益嚴重的全球暖化、水資源污染等問題無形的影響著我們所看不見的海洋生態,珊瑚礁白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樣性失調,人類的自私讓海洋宛如成為汪洋垃圾場,希望藉由我們的品牌理念與核心價值,意識到必須迫切照顧的海洋環境議題。 延伸氣味|蔚藍海岸 複方精華 Breeze 內含精油|佛手柑、紅桔、橡木苔   蔚藍海岸精油杯燭 精油杯燭採用環保「大豆蠟」,大豆蠟不同於價位較便宜的白蠟,是一種天然可再生資源,從天然的大豆中提煉而成的天然燃料,完全沒有一般石化蠟(白蠟)中含有毒素。 因此大豆蠟可以燃燒完全,無炭渣,也不會產生有毒氣體;燃燒時間比石化蠟延長30-50%;大豆蠟好清洗,利用熱水加洗碗精,就可將容器輕鬆洗淨。   【 如何得到「精油杯燭」? 】 於伊日美學生活「網路商店」消費滿指定金額,即可贈送「蔚藍海岸精油杯燭」乙杯+回櫃購物金 詳情請參閱 >> 伊日美學生活「網路商店」  
  • 台北地球日

    地球日(Earth Day)是1970年當代環境運動起源的年度紀念日,到了1990年地球日演變成國際性的活動,全世界有141個國家兩億多人口參與。包括環境影響講座、種樹、地球日慶祝、河道清潔、文化活動及由政府贊助和舉行的各種活動。 台北地球日的活動宗旨為期盼大家回到發起草根運動的初衷,鼓勵從台灣的自身開始對地球做出友善行動,每個人都有守護這片土地的力量,包含減塑生活、立法倡議、淨山淨灘等等;自然棲地如山林、海洋,都是動物的家,我們與山川動物同居在這片土地上,應該創造怎樣的關係?發展乾淨的能源,可以從自家屋頂做起,日常生活中還有什麼生產能源的可能性? 伊日生活 YIRI LIVING 從2008年於蔡瑞月舞蹈社舉辦了「第一屆 綠色藝術市集」,至2010年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國立台灣博物館共同創立了「第一屆 台北地球日」,邀請在地小農、藝術工作者及NGO等團體,提供對環境友善、支持在地行動的創意生活方案與產品。 透過小農聚落、綠色設計、地球電影院、土地音樂會、生態示範等各式活動,希望帶動大眾具體在生活當中實踐與參與,共同提供城市居民環境友善生活的解決方案,藉由參與體驗,引領都市居民思考我們的生活模式。
  • 台北地球日與民眾共度綠色周末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和伊日美學生活基金會所共同舉辦的綠色藝術市集,16、17兩日在台北華山中央藝文公園登場,數十個小農、綠色店家與環保團體齊聚一堂,邀請民眾共同關注氣候變遷、環境污染、食品安全、水資源匱乏、生物多樣性消失等議題,並提供生活中可簡單實踐的生活行動方案。 用行動為地球發聲會場瀰漫著濃厚環保與藝術氛圍,由西班牙藝術家金‧提爾、台灣新銳藝術家賴威宇、王冠蓁各自創作象徵「生物多樣性」的手繪空飄大汽球,強調地球上所有生命、不分種族和諧相處的重要。同時末日美術館展區,邀集多位台灣新世代新銳藝術家共同展出,無論是《廢衣屋》、《五百棵檸檬樹》、《垃圾不是我的衣裳》、《地衣》等作品,都確實揭露了當代藝術與自然環境、社會氛圍密不可分的關係。藝文舞台上,農村武裝青年、林生祥、曾雅君、王立言、木良真真、江明娟、Crispy脆樂團等音樂人獻唱,用歌聲傳達對土地的情懷。拯救地球,加「樹」行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展整合部陳炳燕主任介紹,地球日綠色藝術市集至今已邁向第六年,今年地球日的主題為:「拯救地球,加『樹』行動」,由於人類大量森林砍伐、土地開發及不當的森林管理,地球上的樹木每年正以150億棵的速度消失,相當於每分鐘有48座足球場面積的樹林離我們而去。 在16日的活動開幕式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高英勛理事長呼籲各界要齊心保護森林,讓森林裡的動物都能健康快樂。政府要轉換思維,強調「護樹」重要性,取代「植樹節」的施政作為。今年估計有超過190個國家、10億民眾在世界各地舉行綠色、環保活動,一同響應世界地球日,現場的民眾,正是這16億人的一員,同步用實際行動關懷人類唯一的家園──地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並在活動現場同步發起連署,要求政府將「植樹節」改為「護樹節」,並落實樹木保護。在台灣地球日當天發起的「愛地球承諾宣言」連署行動,強調森林的重要性。森林是生物的家,能讓我們有乾淨的空氣可呼吸、有清潔的淡水可飲用、有穩固的土地所賴以生存的基礎。台灣地球日呼籲各界齊心保護森林,本次活動民眾反映熱烈,紛紛寫下地球明信片,兩天活動共發出了605張。每個人都可以從日常生活開始,對地球做出友善行動,每一個人也都是改變的關鍵力量。線上連署活動仍持續進行到年底,歡迎一起加入愛地球承諾宣言行動。 植樹節更名「護樹節」連署 台北地球日愛的宣言連數 感受和地球一起脈動的美好這次在華山大草原上有超過70個攤位,整個場區包含了將環保和生活巧妙結合的「藝術市集」;推廣環境理念、守護自然資產的「行動地球村」;瞭解小農友善耕作歷程與土地互動故事的「農夫市集」,還原食物真實原味的「地球廚坊」;讓有用的東西循環再利用,減少不必要的物質消費與浪費的「尋寶樂園」和「歐洲舊貨大街」。現場川流的上千民眾,透過五感四肢,感受和地球一起脈動的美好。 活動第一天從土地音樂會及綠色講堂舉辦的地方進入,穿過放了不少棧板的草地,剛好趕上豆之味的豆腐    ,做完豆腐後,順道去Real Food喝含有膠原蛋白好喝的黑木耳露,再去日光大道健康廚坊買三明治,和好吃到停不下來的花枝丸。這時候草地上的棧板已經有或坐或站的人潮了,前一天下過雨的草地散發著草香,好一幅夏日野餐畫面。吃飽喝足後,繼續往主舞台前進,有人在玩空瓶子投籃的遊戲,投進了就能帶一盆小植栽回家;主舞台前的農夫市集有溪州尚水米賣好吃的米;綠藤生機的健康蔬果、鼎盛養蜂場的蜂蜜以及山野家的紫蘇梅汁;逛上一圈差不多累了,就在曬滿了衣服的末日美術館展品旁的椅子上休息,眼看著人來人往,多了一分涼意,伸伸懶腰,真是愜意。第二天,沿著大草原外圍開始逛,排成長長人龍的是手作療癒盆栽的伊聖詩芳療生活館,一旁懸浮在空中的綠色《地衣》是藝術家湯潔安送給地球的禮物,再過去則是充滿書香的伊聖詩私房書櫃。此外,還有販售木作物品的小物製造所、擅長說故事的治綠有機棉,以及阿迪克漂流木藝術創作工作室、山羌娜娜飛鼠褲……。走走逛逛,避開草地上的人群,躲到主舞台旁的大榕樹下乘涼,舞台上的音樂輕輕響起,光點穿廊的歐洲舊貨大街,此刻正呼喚著人們來尋寶吧!隨著太陽下山,地球日兩天的活動也告一段落,感謝所有來玩、來逛的大朋友、小朋友;感謝所有獻上歌聲、提供作品的藝術工作者;感謝風雨無阻、堅持到最後的伊日夥伴,地球日有你們真好!指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主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伊日美學生活基金會合辦│伊聖詩芳療生活館‧日光大道健康廚坊‧光點華山‧光點生活‧新光人壽‧真草
  • 拯救地球,加「樹」行動!

    去年底剛結束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1),獲得近200個國家一致通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新承諾,共同努力將地球升溫控制在2℃內。《巴黎協議》(Paris Agreement)成為繼《京都議定書》之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溫室氣體減量新協議,為地球日第50週年紀念,開啟新的篇章。 抑制地球升溫,「植物」是唯一解藥控制與減少二氧化碳的關鍵就在「植物」,植物能夠吸收來自大氣層過剩和有害的二氧化碳,轉換成動物和人類需要的氧氣,我們呼吸所需要的每一口氧氣,就是由這些「植物」所生產供應的。事實上,一座一英畝面積的森林一整年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數量,與一輛行駛26000英哩的汽車產生的二氧化碳數量是相同的。 一人一棵,加『樹』行動森林是生物的家,維繫我們有乾淨的空氣可呼吸、有清潔的淡水可飲用、有穩固的土地可生存。但是,由於森林砍伐、土地開發及不當的森林管理,我們美麗星球的樹木,正以每年億棵的速度消失中,相當於每分鐘有   座足球場面積的樹林離我們而去。世界地球日網絡(Earth Day Network)為此宣布2016年地球日主題訂為「Trees for the Earth」,台灣地球日主題則為「拯救地球,加『樹』行動—One Earth,  All Life!」呼籲針對快速大量消失的樹木,展開積極且迫切的行動。加「樹」行動的開展,將會為地球帶來顯著性且可衡量的影響,為現在和後代的所有生命,留下一個永續、乾淨、健康的地球。台灣的森林覆蓋面積持續減少,面對城市、鄉鎮不斷砍樹開發掀起的造鎮運動,讓人禍加劇、禍延子孫與其他所有生命,我們還要繼續漠視與等待嗎?台灣也應該加入不再進口原始森林木材的行列,使用永續森林認證的木料、紙漿。讓我們為未來的子孫,留下更多希望。 愛地球穿心衣,用行動為地球發聲2016地球日,傳遞著我們對未來的溫暖理想,讓所有生命平等、和諧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如果我們能減少製造的污染與物質、能源的消耗,就能減輕地球的負擔。拯救地球,唯有加「樹」行動,請為美麗星球留下樹木,給所有動物和人類留下美好未來,我們需要更多積極與覺知的人們,用生活態度支持永續未來。今年地球日,邀請你與家人、朋友、愛人一起穿上地球日有機棉紀念  恤。穿著製程完全不使用農藥、不染色漂白的有機棉  ,愛自己、也愛地球,溫柔表達疼惜環境的心意和對地球的關懷。用實際行動認同守護地球的理念,捐款支持台灣地球日,誠摯邀請你跟我們一起凝聚更多綠色力量。◎勸募核准文號│衛部救字第1041363680號 地球保衛戰,挑戰生活好習慣地球日是一個全民參與,由下而上推動環境保護的節日,其精神應該是人人自發性地為環境「做點什麼」,並且將這樣的舉手之勞推廣出去,影響更多的人加入保衛地球的行列。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為國際地球日的台灣窗口,今年推出三大響應綠行動,只要完成這三項任務,就能讓自己和地球都能愈來愈健康: 杯杯再見,森林重現│挑戰3個月內減少使用5000個紙杯,守護下一棵樹木,在氣候變遷日漸劇烈的現在,樹木是災害侵襲下最後的保障,拒絕使用紙杯、自備環保杯,就是守護樹木、減少垃圾污染的直接行動。  金牌省水王│挑戰一年內,省下一場游泳競賽2500噸的水量!將省水活動量化,讓人們對水資源的消耗「有感」。用一年的時間,在日常生活加入省水好習慣,為未來子孫,也為地球盡一份力。 你有塑嗎?愛海不要塑膠袋│挑戰5個月內,省下20萬個塑膠袋,讓每年台灣20萬名新生兒,在健康無毒的環境中成長。一個塑膠袋的使用時間也許不到三分鐘,但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卻是永遠,塑膠袋不是必需品,有很多替代方案可以採用,不要為一次性的方便,造成環境永久的浩劫。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http://www.teia.org.tw地球的事就是我們的事│http://www.earthday.org.tw
  • 挪威峽灣的美麗與哀愁

    我要走遍好望角,走遍合恩角,走遍挪威的大海流, 走遍地獄的火坑去追擊他後,這才撒手。                                                           ----《白鯨記》(Moby Dick) 《白鯨記》(Moby Dick),19世紀美國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赫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 1819年~1891年)最家喻戶曉的作品,內容描寫捕鯨船船長亞哈為了追逐獵殺一頭名為莫比·迪克的白鯨,在海上彼此相互鬥智又鬥力,最終同歸於盡;驚心動魄的人鯨爭逐,讓這本小說至今依然被推崇為最經典又偉大的航海文學。 充滿典故、預言,以及隱喻的《白鯨記》,傳達了人類以渺小力量對抗大自然的必然悲劇:白鯨代表了大自然的不可測,而亞哈船長所象徵的,當然就是因無知而自大而蠻橫的人類。而整部《白鯨記》,更有大約二分之一篇幅在描寫捕鯨業的習俗、與鯨魚相關的文學與藝術、鯨魚的生理構造,以及水手如何屠宰鯨魚以獲取鯨脂、龍涎香.....等,幾乎就是一本捕鯨百科全書。鯨魚是地球上體積最大的生物,一頭成年藍鯨平均身長25公尺,體重大約是30頭成年非洲象的總和,富含肥厚的油脂與肉品,所以早在西元前6000至1000年前的史前人類就已懂得利用石頭工具獵捕鯨魚,滿足飲食、生活上的種種需求。 而提到鯨魚,似乎也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有著「峽灣之國」美稱的挪威。位在北極圈之北的挪威北部沿海海域,每到冬天,就有一群又一群隨著溫暖墨西哥灣流而來的鯨魚匯聚於此,恣意享受在此等待春季產卵的鯡魚大餐。這當然就是捕鯨人不可錯過的好時機! 人類早期的捕鯨行動不但危險,捕獲量也有限。即使在捕鯨事業已普及的16世紀,整整一個世紀,全球總捕獲量也不到5萬頭。但到了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工業革命後,捕鯨業開始大幅改變。尤其從1870年代開始,挪威和美國捕鯨人發展出以槍或砲彈式的矛取代傳統人力捕鯨,再加上工業革命之後,蒸汽船或柴油動力船的速度已經可以輕易追上藍鯨、長鬚鯨等游速較快的鯨魚,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有鯨魚都可以說是人類的囊中之物了。在20世紀有明確數字可循的紀錄中,至少就有將近300萬頭大型鯨魚被人類捕獵。每到捕鯨季節,成群鯨魚在港岸邊被屠殺,海岸被鯨魚血水染紅成一片「血海」的怵目驚心景象,讓人不忍卒睹。 已有研究指發現,鯨魚的存在對於海洋生態、全球儲碳量和商業捕魚的健康與否具有正面且深遠的影響,尤其在現今因劇烈氣候變遷所帶來海洋酸化和暖化,更讓鯨魚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形重要。 《白鯨記》的哈克船長為了報復白鯨莫比·迪克咬掉了他的一條腿,一心想復仇。但當鯨魚消失了,海洋生態也必將崩毀;所有生命起源的海洋被摧毀,人類也將不復存活。 文/田麗卿